2.《腊八粥》教学目标:1.会写“腊、粥”等12个字,会写“腊八粥、感觉”等18个词语。2.朗读课文。把握课文内容,能分清详略并体会详略安排的效果。3.能找出细腻描写腊八粥的句子,与同学交流感受。4.能仿照课文第1自然段,写一种自己喜爱的食物,写出其特点及对它的喜爱之情。教学重难点:通过人物动作、语言、和心理活动描写,体会八儿一家的其乐融融。把握课文内容,能分清详略并体会详略安排的效果。课前准备:熟读课文,准备课文朗读录音,搜集沈从文的相关资料1.(第一天)课前:孩子们,上午好,今天的语文课又要开始了,你们准备好了吗?(发到群里)一、导入:孩子们,我们这个单元学习的是和民风民俗有关的文章,我们学习了老北京的春节,接下来我们要跟随沈从文先生走进腊八节,去看看他笔下的腊八节里特别的食物——腊八粥。二、检查预习、指导笔记(15分钟)1.点评音频导入语:课前老师已经听了大家发给我的朗读录音,大家读的都很棒。尤其××同学情感饱满,停顿适中,但也有个别同学存在一些小问题比如:今后请同学们扬长避短,继续加油,相信你们读的会越来越棒。2.作者简介导入语:孩子们,大家都知道《腊八粥》的作者是沈从文先生,我想你们也已经整理了不少关于沈老先生的资料。再给大家2分钟时间,孩子们只整理红色字体就行。作者简介:沈从文(1902-1988),原名沈岳焕,湖南凤凰县人,沈从文是现代著名作家、历史文物研究家、京派小说代表人物。14岁时,他投身行伍,浪迹湘川黔边境地区。1924年开始文学创作,抗战爆发后到西南联大任教,1931年-1933年在山东大学任教。1946年回到北京大学任教,建国后在中国历史博物馆和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工作,主要从事中国古代历史的研究。1988年病逝于北京。
沈从文,撰写出版了《边城》《长河》等小说,以及《唐宋铜镜》《龙凤艺术》《战国漆器》《中国古代服饰研究》等学术专著。他活了86岁,文学水平十分高,即使在讲课也体现出坦言和直率品质。(师)孩子们,这篇课文其实是沈从文先生早年的小说《腊八粥》的前一部分,那么你知道腊八节是在哪一天吗?(互动)。好,孩子们,下面我们来详细了解一下腊八节,这个不用记只听就可以了。(播放音频)腊八节,俗称“腊八”,是指农历十二月初八这一天。腊八节是用来祭祀祖先和神灵,祈求丰收和吉祥的节日,因相传这一天是佛教创始人释迦牟尼在菩提树下成道并创立佛教的日子也就是农历十二月初八,故又被称为“佛成道节”。我国喝腊八粥的传统习俗始于宋代,至今已有一千余年。在我国北方的很多地区,人们还会在这一天泡“腊八醋”,怎么样,你又增长了不少知识吧!3.课文内容①通过上一课的学习老师发现你们能够比较准确的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我们先来复习一下概括主要内容的方法吧。(翻开笔记本看笔记)相信你们对本课的主要内容有了一些了解,我们来交流一下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吧。(指名把总结的内容拍照传到群里或者语音读出来也行)出示答案:(学生修改笔记)课文通过八儿的视角,围绕他等着吃母亲熬煮的腊八粥的经过,描绘出腊八节时甜蜜温馨、其乐融融的家庭生活场景,洋溢着浓郁的生活气息,展示出人们对生活的热爱。②课文围绕八儿写了哪两件事情呢?你能否用小标题概括出故事情节?(等粥、喝粥)四、本课的重点词语:10分钟1.导语:同学们通过初读课文不仅掌握了课文的主要内容,相信大家更熟练的掌握了本课的一些生字词的读音、书写和意思。请看下面这些词语:糊涂搅和浓稠可靠猜想粉碎外套解释腊肉熬粥腻腻的肿胀深褐大匙染缸2.请你现在一边读一边把这些词语抄在笔记本上。如果遇到不能理解的词语,请你们做好标记,自己查阅工具书,把词语的意思记录下来。下午的处理作业时我会点名说说你理解了哪些词语?五、再读课文,质疑:15分钟导语:上面我们也提到了,我们在阅读文章的过程中,要注意要培养边读边提出问题的习惯和能力,这样有助于我们归纳文章的主要内容。
下面结合我们以前学过的质疑的方法,提出有意义有价值的问题吧。1.2.下午交流、整理、梳理出本课有价值的问题六、布置任务:导语:孩子们,今天我们共同学习了《腊八粥》这一课,相信大家的收获满满吧,轻松地学习就这样结束了,我们要对学过的知识做到温故知新,所以老师给大家布置以下两个任务:1.把笔记整理完2.抄写本课生字2(第二天)课前:孩子们,上午好,今天的语文课又要开始了,你们准备好了吗?(发到群里)一、导入:一碗碗美味可口的腊八粥会让小孩子、大孩子和老孩子垂涎欲滴,住方家大院的八儿正是这众多喜爱腊八粥中的一员,那么面对甜甜的腻腻的一锅粥,他的表现如何呢?今天我们来继续学习。二、课堂探究1.通过昨天的学习我们知道了课文写了八儿等粥和喝粥这两件事情,哪部分写的详细?哪部分写的简略呢?(指定两名同学回答,把字打在群里)2.对,作者详细写了八儿等粥这件事,八儿是怎样等粥的?试着根据八儿的内心变化找一找课文描写了几个场景,在课文中找出相应的段落并用小标题的形式来概括一下。把小标题写在笔记本上。(3-4分钟)(播放音频)(提示:没有写对的同学边听边改正)(刚才老师让大家根据八儿的内心变化找一找课文描写了哪几个场景,下面我们一起来看一下,第一个场景是第2-8自然段。因为妈妈正在熬腊八粥,八儿“喜得快要发疯了”“进进出出”,不停询问,内心既兴奋,又急切,却又不得不一次次失落。这是第一个场景,我们可以给他起个小标题叫盼粥。第二个场景是第9-12自然段。粥尚未熬好,八儿提前打起“如意算盘”,给家人分起了粥。个头儿还不及灶台高的小人儿有了自己的小心思,不断跟妈妈“讨价还价”
,想多给自己分些粥吃。此时,他急切地想吃到腊八粥,可也只能苦苦的等待,这是第二个场景,我们可以叫分粥。第三个场景是第13自然段。因一时吃不到,八儿忍不住想象着锅里各种食材的样子或口感,满足自己的好奇心。对于腊八粥,他的内心充满了憧憬与渴望,所以我们可以给他叫猜粥。第四个场景是第14-17自然段。八儿最终求妈妈把自己抱了起来,如愿看到了锅里腊八粥的模样,“惊异得喊起来了”。我们可以把这一个场景叫“看粥”。孩子们,你分对了吗?)2.默读课文2-19自然段,勾画描写八儿语言动作神态的句子,并思考作者笔下的八儿是个怎样的孩子?在笔记本上抄一句你感受最深的句子并简单写下自己的感受。(10分钟)(播放音频)(我们一起来看一看课文中描写八儿的句子,先来看盼粥这一部分,妈妈在熬腊八粥,八儿喜得快要发疯了,这种夸张的心理描写,让我们感受到了八儿此时内心既兴奋又急切,进进出出,眼睛可急红了,做出要哭的样子,这些神态动作的描写说明八儿对腊八粥已经期待已久,有点迫不及待想喝粥了。下面我们再来关注下八儿的语言,他在喊妈妈的时候,八儿是两声连叫,“妈,妈……”由此可见八儿那种急切的心情,同学们想一想我们生活中是不是也有过类似的经历呢,当你着急想干什么的时候,是不是也曾经这样喊过?我们读书的时候联系生活体验,来揣摩人物心理,也是理解课文的一种好方法。我们再接着看八儿的语言,“那我饿了!”大家想一下,八儿是真的饿了吗?联系下文我们轻易就能看出,他不是真的饿了,只是因好奇而急于想尝尝这奇怪的东西罢了一个“那”字让我们看到了八儿在发泄不满、含有赌气撒娇的意味。透过作者的细致描写,我们感受到了八儿兴奋、好奇、急切的心情。八儿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心里呢?这时候我们除了关注刚才我们找到的这些动作语言神态的描写之外,还要关注一下文中对于腊八粥的描述了,当粥“益发浓稠了”时候,八儿理所当然的认为应该可以吃了吧?但妈妈说“要到夜里”,于是八儿“眼睛急红了”,耍赖说自己“饿”,并做出“要哭的样子”可是“锅中的粥”,只能发出“有声无力的叹气”,这声“叹气”,既暗含着八儿的失落,也表现出粥熬制初期的情状。随后,作者把镜头在八儿与粥之间来回切换,通过写腊八粥不断地“叹气”,一方面写出了腊八粥逐渐黏稠、咕嘟咕嘟冒泡的样子;另一方面也写出了八儿好奇心总得不到满足的失望。作者用儿童的视角,拟人化的语言对腊八粥进行描写,让粥也具有了灵气和生命力。再来看分粥部分,这部分主要是八儿的语言描写,他
此时的心理活动:想多吃点儿粥,却又打着替大哥和爹考虑的旗号,贪吃又不忘表示自己的“善解人意”,还要把妈妈也拉入自己阵营,找个同盟。又如,“要不然我吃三碗半,你就吃两碗半……”,一下子就让我们感觉到了八儿的贪心不足,体会到了他的狡點和天真。读着这些描写八儿神态动作语言的句子,八儿的馋样一下子就浮现在了我们眼前。在读猜粥和看粥这两部分的时候,我们可以对比着来读,当我们读到描写八儿猜测的各种食材的语句时,头脑中是不是浮现出了八儿垂涎欲滴的样子呢,八儿在猜测时是联系了自己以往的生活经验,在脑海中描绘出清晰诱人的腊八粥画面,这种想象也源于他对腊八粥的急切渴望;八儿被妈妈抱起后终于看到了粥,一个“呃”字表现了八儿终于见到腊八粥时内心的惊异。八儿由于个子矮看不到锅中的粥,对腊八粥有许多美妙的猜测,现在妈妈把自己抱起来,终于看见了。禁不住发出一声惊呼。省略号表示声音的延长。经过了漫长的等粥的过程,粥熬制好了,八儿靠着妈妈斜立着,靠,斜立这两个动作和比喻句“肚子已成了一面小鼓了”突出了八儿粥吃得多、吃得饱、吃得尽兴。作者并没有描写家人怎么喝粥,而是通过详细描写喝粥后的画面,让人仿佛看到了一家人喝粥时的香甜和满足,这样的结尾更有余味,显示出作者的匠心独运。)3.作者详细写等粥,简略写喝粥,这样写有什么好处呢?思考一下。(3分钟)(详写等粥,略写喝粥是为了突出八儿苦苦等待吃妈妈煮的腊八粥,表现出八儿对腊八粥的渴望与喜爱,突出文章中心。作者的写作目的并不是写腊八粥的美味,而是通过描绘这个生活场景体现普通百姓对生活和家庭的热爱。)三、句子积累,指导朗读出示句子(花生仁儿脱了他的红外套,这是不消说的事。锅巴,正是围了锅边成一圈儿。)像这样细腻描写腊八粥的句子,课文中还有一些,找出来读读,并选择其中的一句摘抄到笔记本上。(5分钟)(类似的句子还有:“把小米、饭豆、枣、栗、白糖、花生仁合拢来,糊糊涂涂煮成一锅,让它在锅中叹气似的沸腾着,单看它那叹气样儿,闻闻那种香味,就够咽三口以上的唾沫了,何况是,大碗大碗地装着,大匙大匙朝嘴里塞灌呢!”)(布置2-3名同学把读句子的音频发到群里,并进行点评指导)四、当堂检测。作者笔下的腊八粥让人垂涎欲滴。再读读课文第1自然段,照样子写一种你最喜爱的食物。
温馨提示:可以从食物的外观、材料、味道、做法等方面来写。(下午课上交流)(5分钟)五、布置作业1.整理笔记。2.读第三课古诗并录音上传音频资料到作业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