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课腊八粥教学目标1.会写“腊、粥”等生字。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边读边想象八儿的馋样。3.把握叙事详略,体会作者是如何抓住事物特点,详写主要部分,突出重点内容的。4.品味文中对腊八粥细腻、生动的描写,体会民俗之美。重点、难点重点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边读边想象八儿的馋样。2.品味文中对腊八粥细腻、生动的描写。突破方法(A案)重点阅读描写八儿动作、语言、心理的句子,边读边想象八儿的馋样。(B案)1.联系生活,结合图片品味对腊八粥进行直接描写的句子。2.抓住关键词,想象画面。难点把握叙事详略,体会作者是如何抓住事物特点,详写主要部分,突出重点内容的。突破方法(A案)1.通过反复阅读,明确作者表达的重点,体会详写的好处。2.把握八儿这一人物形象,体会详写的作用。(B案)结合文章主旨,感受作者是如何详写的。教法与学法教法(A案)课授法、情境教学法。(B)案情境教学法、合作练习法。学法(A案)阅读法、联想法。(B案)自主阅读法、探究学习法。教学准备(A案)多媒体课件、关于作者沈从文的资料。(B案)关于腊八节的资料、多媒体课件。课时安排建议2课时。A案第一课时课时目标1.会写“腊、粥”等生字。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边读边想象八儿的馋样。3.品味文中对腊八粥细腻、生动的描写。一、读题导入,激发兴趣1.师:请大家说一说对腊八或腊八粥的了解。2.师:我们一起来了解沈从文笔下的腊八粥吧!教师用多媒体课件出示课题,学生齐读课题。二、初读课文,掌握字词1.学生自读课文,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把不理解的地方多读几遍。2.教师用多媒体课件出示词语,指名读,及时正音,并结合课文讲解词义。3.学生自学生字。第9页
(1)教师指导书写要点。粥:左中右结构,要注意各部分的呼应。腻:右边是“贰”,不要多写一撇。(2)教师指导朗读。“咽”“匙”“脏”为多音字,注意读准字音。三、默读课文,整体感知。1.默读课文,概括文章主要内容。2.交流汇报。(腊八节那天,八儿等着吃母亲熬煮的腊八粥,并最终吃上了香甜的腊八粥)3.理清课文脉络。课文围绕腊八粥写了哪几部分内容?(等粥和喝粥两部分内容)4.师:老舍先生在《北京的春节》中写“这不是粥,而是小型的农业产品展览会”,请你们在课文中找找,腊八粥是哪些农产品的“展览会”,读一读相关句子,说说自己的感受。“把小米、饭豆、枣、栗、白糖、花生仁……大匙大匙朝嘴里塞灌呢!”5.这香甜的腊八粥馋住了哪些人?(初学喊爸爸的小孩子,会出门叫洋车了的大孩子,嘴巴上长了许多白胡子的老孩子)6.齐读第1自然段,读出腊八粥的香甜、迷人,读出人们对腊八粥的喜爱。四、再读课文,探究“等粥”1.思考:作者是如何写八儿对腊八粥的喜爱的?画出相关语句,想想这些句子分别属于对人物的哪种描写,品读画出的句子,思考从中体会到什么。2.学生汇报。(1)“住方家大院的八儿,今天喜得快要发疯了……摆到灶边好久了,但妈妈总是说时候还早。”①这段话属于对人物的什么描写?(动作描写、神态描写)②写出了八儿怎样的心情?(迫不及待)(2)“眼睛可急红了。”从对八儿的描写中可以看出此时此刻八儿是一种怎样的心情?(急切)(3)“八儿要哭的样子。”小小的八儿对腊八粥是多么期待啊!他现在是什么心情?(无奈,不得不苦苦等待)(4)第9~11自然段。①思考:八儿最开始计划粥怎么分?后来想怎么分?为什么变卦了?(理解八儿的“讨价还价”是出于对腊八粥的喜爱)②师:从妈妈的话中,你们感受到了什么?③分角色朗读这一部分,读出八儿的天真可爱和妈妈对他的喜爱。(5)第13自然段。①思考:八儿想象中的粥是什么样子的?②师:课文用了一个什么词来形容八儿的猜想?(“妙极了”)③师:还未看到粥,便开始猜想粥的样子,这样的八儿给你们留下了什么印象?(嘴馋)3.八儿是如此喜欢腊八粥,那馋样儿真可爱。当妈妈把八儿抱起来,八儿终于看到了让他垂涎三尺的腊八粥时,课文中用了一个什么词来表现八儿的心理?(“惊异”)4.妈妈煮的粥到底是什么样子的呢?5.师:读第15自然段,找出关键词和第13自然段的内容进行比较,你们有什么发现?看了腊八粥之后,八儿的心里又会想些什么呢?6.分角色朗读人物对话,读出八儿的心理变化。五、再读课文,总结升华第9页
1.师:妈妈给八儿吃了一枚大枣,总算暂时堵住了他的小馋嘴。请同学们再读课文,谈谈自己的感受。2.师:假如你就是八儿,当你看到母亲的身影在灶前忙碌,当你面对这一大锅香气扑鼻的腊八粥,你会有什么样的感受?(感受到一家人的其乐融融,感受到母亲对孩子的爱……)六、布置作业1.抄写词语,积累生字新词。2.朗读课文,背诵精彩句段。板书设计2腊八粥迫不及待苦苦等待妙极了惊异课时作业一、读拼音,写词语。tiánnìnóngchóuzhǔzhōujiǎohuohèsè(甜 腻) (浓 稠)(煮 粥)(搅 和) (褐 色)tāngchízhǒnɡzhànɡzāngshuǐkuàizishuǐgāng(汤 匙) (肿 胀)(脏 水)(筷 子)(水 缸)二、根据语境为加点词选择合适的意思。①不明事理,对事物的认识模糊或混乱;②内容混乱的。1.他越解释,我越糊涂。( ① )2.他把事情搞得一塌糊涂。( ② )①可以信赖依靠;②真实可信。1.这个消息可靠吗?( ② )2.他忠诚老实,为人很可靠。( ① )三、查一查腊八粥的来历或者查一查关于腊八的传说和故事,和同学们分享。“腊”在《说文解字》中的解释是“腊,冬至后三戌,腊祭百神”,可见“腊”本是古代的一种在冬至后第三个戌日举行的祭祀活动。《风俗通》记载:“夏曰嘉平,殷曰清祀,周曰大腊,汉改曰腊。腊者,猎也,田猎取兽祭先祖也。”各种禽兽经过一年的生长,膘肥毛美,歇冬的农人猎之用于祭祀,可谓取之有道,用之当时。但当时腊祭的日子不固定,规定在每年冬至后的第三个戌日举行,并将这个日子称为“腊日”。将“腊日”定为每年的“腊月初八”始于南北朝时期。南朝梁代的宗懔在《荆楚岁时记》中明确记载说:“十二月八日为腊日。”于是,腊八这天便成为腊月里重要的一个节日了。第二课时课时目标1.把握叙事详略,体会作者是如何抓住事物的特点,详写主要部分,突出重点内容的。2.从喝腊八粥这一习俗中感受民俗之美。一、复习导入1.学生默写词语,教师订正。第9页
2.师:请大家回顾课文内容,说说八儿给你们留下了怎样的印象。3.师:八儿最后喝到粥了吗?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腊八粥》。二、学习“喝粥”部分1.腊八粥熬好了,这碗粥味道如何呢?从文中哪里可以看出来?2.阅读第18~19自然段,思考:作者是怎么写出粥的美味的?(1)从“靠”“斜立”这两个动作,可以看出八儿吃得很饱了。(2)“肚子已成了一面小鼓”直接写出了八儿肚子撑得鼓鼓的,吃得尽兴。(3)“很浪漫地摆成一个十字”写出八儿吃得心满意足,悠闲快乐。(4)“桌上那大青花碗中的半碗陈腊肉,八儿的爹同妈也都奈何它不来了”写出大家都吃得十二分饱了。3.小结:虽然作者没有正面写吃粥的动作,但是从以上词句中我们能感受到这腊八粥十分美味。4.提问:为什么作者不详写吃的过程?(写吃完后的场景,既能够写出腊八粥的美味,又能够借此烘托出家庭的温馨氛围)三、写法点拨1.师:课文主要写了等粥和喝粥两部分内容,哪部分写得详细,哪部分写得简略?(详写等粥,略写喝粥)2.师:这样写有什么好处呢?(整篇课文围绕八儿等着吃妈妈熬的腊八粥的神态和心情,展现了一幅纯朴、和谐、温馨的图景。在阅读描写等粥的片段时,我们能感受到八儿的天真和童趣,以及可爱活泼的性格特点。作者用娴熟的笔法、细腻的笔调叙述了八儿等粥的过程,也描绘了腊八节浓郁的民俗风情。课文犹如一张腊八风俗画,充满了生活的气息。而喝粥部分不是作者要表达的重点,所以略写。因此,文章主要写什么,次要写什么,是根据作者想要重点表达的内容而决定的)四、“印象”腊八粥1.这么好吃的粥,除了第1自然段有集中的介绍,文中还有多处细腻的描写,找出来读读,在旁边写下自己的感受。2.交流描写腊八粥的语句以及自己的感受。3.小结:把粥的每一点细微的变化都描写出来了,作者的描写可真够细腻的。五、作者介绍1.结合课前预习,说说自己对沈从文的了解。沈从文(1902—1988),原名沈岳焕,京派小说作家代表人物。他生于偏僻神秘的湘西凤凰,有苗族、汉族和土家族的血统。20世纪30年代,他开始用小说构造他心中的“湘西世界”,完成了一系列小说《边城》《长河》等。沈从文一生都自命为“乡下人”,有中国“乡土文学之父”的美誉。2.分析沈从文的文字特点。沈从文先生平易近人,他笔下的腊八粥软糯而又香甜,腊八节简单而又质朴,在平实的语言中,八儿一家的温馨生活跃然纸上。文中的对话也许未将“爱”挂在嘴边,但依然可以看出八儿与爸爸妈妈之间的爱。亲情是什么呢?或许是狂风暴雨下的避风港;或许是日晒雨淋下的小草棚;或许只是一碗腊八粥,吃时觉得有些过于甜腻,回忆起来却已甜入心扉。六、课堂总结师:时过境迁,腊八粥如今已不再是孩子们垂涎的美食了。虽然现在随时都可以吃到,但味道却没有它停留在想象中时那样诱人了。比起喝粥,我们更愿意重温名家们的美文,让那些记录旧日时光、泛着丝丝甜香的文字温暖我们的心灵。那样,一股久违了的香甜也会萦绕在唇齿之间。七、布置作业作者笔下的腊八粥让人垂涎欲滴。再读读课文第1自然段,照样子写一种自己最喜爱的食物。板书设计2腊八粥等粥(详写)详略得当第9页
喝粥(略写)描写细腻课时作业一、根据意思写词语。(1)混合,掺杂。( 搅和 )(2)原义指液体的密度大、浓度高。( 浓稠 )(3)不间断地小声自言自语。( 嘟囔 )(4)猜测。( 猜想 )二、根据课文内容填空。1.本文的作者是 沈从文 ,他的一部代表作是 《边城》 。2.文中的八儿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活泼可爱,天真,充满童趣。3.腊八节,除了喝腊八粥,你还知道哪些习俗?泡腊八蒜、做腊八面等。教学反思《腊八粥》是著名作家沈从文的作品,本文带着我们走进了民俗,感受了民俗,那浓郁的民间文化气息深深地感染了我们。整篇课文围绕着八儿等粥的神态、心理、语言进行描写,展现了一幅温馨和谐的画面。为了让学生更好地体会八儿的嘴馋和对腊八粥的渴望,在教学中,我从八儿的心理活动、神态、动作入手,让学生画出描写八儿的句子,先自读自悟,再交流汇报。在交流自己的感悟时,学生各抒己见,我也能尊重学生的独特想法,因此课堂气氛十分活跃。从八儿“今天喜得快要发疯了。他一个人进进出出灶房,看到一大锅粥正在叹气”和“八儿听了这种松劲的话,眼睛可急红了”中,学生可以感受到八儿那种迫不及待的心情,我再用同样的方法让学生体会八儿的“苦苦等待”“美妙的猜想”“亲见时的惊讶”。学生通过体会一个孩子天真、嘴馋的情形,进而感受到八儿一家的其乐融融。不过,在课堂中,我对学生朗读的指导还不够到位。在以后的教学中,我要更加重视对学生朗读的训练。B案第一课时环节学案教案设计意图独立学习一、探究新知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2.朗读词语。甜腻 搅和 可靠猜想肿胀 粉碎外套 染缸腊八粥解释3.读一读描写腊八粥的句子。参考答案:一、创设情境,揭示课题 1.大家喝过腊八粥吗? 2.教师揭示课题,学生齐读课题。二、图文结合,认识腊八粥 1.师:你们知道腊八粥里有什么吗? 2.教师用多媒体课件出示图片。 3.师:沈从文先生笔下的腊八粥又是怎样的呢?你们能从文中找到相关的描写吗? (第1自然段、第15自然段) 4.教师用多媒体课件出示文字,指导朗读。三、初读课文,理清层次 1. 从生活情景引出课题,同时联系第一课《北京的春节》来介绍腊八粥,可以拉近学生与本篇课文的距离。第9页
1.略。2.注意:“搅和”的第二个字是轻声。3.略。师:围绕着这么一碗食材丰富、像小型农业产品展览会的腊八粥,会发生怎样的故事呢?请大家快速浏览全文,完成以下任务: (1)用自己的话概括课文内容。 (2)思考课文详写了什么,略写了什么。 2.交流汇报。合作探究二、探究思考题 1.边读边思考:从哪里可以感受到八儿对腊八粥的喜爱? 2.八儿是个怎样的孩子?参考答案: 1.从第2~16自然段中八儿的神态、动作、语言、心理等方面的描写可以感受到他对腊八粥的喜爱和期待。 2.八儿是一个天真、可爱、聪明的孩子。四、合作探究 1.阅读课文“等粥”的部分,思考并讨论: ①八儿对腊八粥怀着一种怎样的心情? ②从哪些语句能够看出八儿对腊八粥的这种心情? ③从文中妈妈与八儿的对话中,你能感受到八儿是个怎样的孩子? 2.班内交流。 (1)关于八儿的动作:“进进出出”表现了其什么样的心理? (2)关于八儿的神态:听到妈妈说“松劲的话”,八儿“眼睛可急红了”,从中可以看出八儿怎样的心理?(板书:迫不及待) (3)关于八儿的语言:“那我饿了!” ①“我饿了”和“那我饿了”有何区别? (后者说明这不是真饿了,而是出于好奇,带点赌气和撒娇的好奇) ②分角色朗读。 (4)八儿盼粥还不够,为了能吃上腊八粥,他已经先开始分配起粥来,八儿最开始计划粥怎样分?后来想怎么分?为什么变卦了? 小组分角色朗读,然后回答问题。 3.师:八儿猜想的腊八粥和看到的腊八粥一样吗?八儿猜想的腊八粥是什么样的?你们感受到了什么? 4.小结:从最初的“迫不及待”到“苦苦等待”,再到“美妙的猜想”,一直到最后的“亲见时的惊讶”,作者将八儿的心理淋漓尽致地展现了出来,同时也将一个可爱的、天真的孩童形象呈现在我们面前,让人不得不喜,不得不爱! 5.腊八粥熬好了,这碗粥味道如何?从文章中哪些内容可以看出? (第18~19自然段:“好吃得多、靠着、斜立着、肚子已成了一面小鼓、浪漫地摆成一个十字、半碗陈腊肉”等) 合作学习本课详写的部分,解决三个重点问题,让课堂中的合作有指导、有方向,也能保证学生的讨论有效果。 分角色朗读更能体会角色的心理活动。实践应用三、随堂练习 1.照样子,写词语。 白花花 ( )( ) 进进出出 ( )( )五、课堂基础过关训练 完成“随堂练习”。 学与练相结合,巩固所学知识。第9页
2.把词语补充完整。 ( )( )涂涂 ( )手( )得 3.判断下面说法的正误,对的打“√”,错的打“×”。 (1)本文的作者是沈从文。( ) (2)本文通过对人物的动作、语言和心理活动等方面的描写,表现了八儿一家的其乐融融。( ) (3)“难道还能设什么法来反抗吗?”这个句子是设问句,意思是“没有什么法来反抗”。( )参考答案: 1.金灿灿 绿油油 糊糊涂涂 里里外外 2.糊糊 妙 偶 3.(1)√ (2)√ (3)×自我总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我学会了: 我的问题是:六、课堂小结 师:腊八节是中国传统节日,除了喝腊八粥,还有别的习俗吗?请大家课后去了解关于腊八节和腊八粥的相关知识,下节课我们一起交流。 课堂小结从课内延伸到课外,引导学生深入了解腊八节的习俗。第二课时环节学案教案设计意图独立学习一、复习字词 1.圈出加点字正确的读音。 搅和(hé huo) 大匙(chí shi) 咽下(yàn yè) 2.解释词语。 浓稠: 可靠: 糊涂: 参考答案:一、复习导入 1.师: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沈从文先生的《腊八粥》,认识了可爱的八儿,你们喜欢他吗? 2.师:八儿最后喝到粥了吗?让我们继续学习《腊八粥》。二、感受详略,分析写法 1.教师用多媒体课件出示课后题:课文主要写了等粥和喝粥两部分内容,说说哪部分写得详细,哪部分写得简略。想想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复习导入,与上节课的内容进行衔接。 突破难点,感受文字的详略安排,让学生明白详写的内容就是作者要表达的重点。第9页
1.huo chí yàn 2.浓稠:形容液体密度大,与“稀薄”相反。 可靠:可以信赖依靠,真实可信。 糊涂:不明事理,对事物的认识模糊或混乱。 (作者用娴熟的笔法、细腻的笔调叙述了八儿等粥的过程,同时描绘了腊八节浓郁的民俗风情,使课文犹如一张腊八风俗画,充满了生活的气息。而喝粥部分不是作者要表达的重点,所以略写。因此,文章主要写什么,次要写什么,是根据作者想要重点表达的内容而决定的) 2.师:可见作者在意的不仅仅是喝粥,作者最在意的是什么呢?(品一品粥里的滋味,品一品节日的习俗)合作探究二、探究思考题 1.交流搜集到的关于腊八节的资料。 2.交流作者沈从文的资料。三、品粥滋味,感受风格 1.粥的样子: (1)这么好吃的粥,除了第1自然段有集中的介绍,文中还有多处细腻的描写,找出来读读,在旁边写下自己的感受。 (2)交流描写腊八粥的语句和自己的感受。 (3)小结:把粥的每一点细微的变化都描写了出来,作者的描写可真够细腻的。 2.小组讨论:这一碗浓浓的腊八粥,除了有丰富的食材,还有什么让人觉得如此甜蜜、美味? (家的温情、习俗的美) 3.师:沈从文先生的创作“醉心于人性之美”,从这篇小说中你们能感受到吗? (沈从文先生平易近人,他笔下的腊八粥软糯而又香甜,腊八节简单而又质朴,平实的语言让八儿一家的温馨生活跃然纸上。文中的对话也许未将“爱”挂在嘴边,但依然可以看出八儿与爸爸妈妈之间的爱,感受到何为“家”,何为“亲情”)四、品味民俗,走进“腊八” 1.师:腊八节是中国传统节日,你们了解到哪些关于腊八节的习俗呢?在小组中分享。 2.小组代表发言。 (煮腊八饭、制作腊八豆、泡腊八蒜、吃腊八面……) 3.小结:原来在不同的地区,过腊八节的习俗如此不同,可真是“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啊! 从腊八粥延伸到其代表的文化内涵和人文情怀,升华主题。 交流课前搜集的关于“腊八”的资料,让学生对腊八节的习俗有更深的了解。实践应用三、随堂练习 作者笔下的腊八粥让人垂涎欲滴,再读读课文第1自然段,照样子写一种自己最喜爱的食物。参考答案: 略。五、课堂基础过关训练 完成“随堂练习”。 在课堂中进行小练笔,将读与写结合起来,达到更好的训练效果。自我总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我学会了:六、推荐阅读 1.师:如果喜欢沈从文先生的文字,可以去阅读他的《玫瑰与九妹》。 推荐阅读,延展课堂。第9页
我的问题是: 2.师:如果你们对腊八粥感兴趣,建议去读一读冰心的《腊八粥》,看看与本课表达的感情有何不同。资料链接腊八日早漫成[宋]张即之簿书方应接一身,减却新计上笔尖。愧我世无分雨补,为农忧有岁时占。客因年近思家切,人到心间饮水甜。昨夜一番乡屋梦,寒梅香处短筇拈。腊八日怀圣仆[明]葛一龙怀君八日语,五见十年中。险阻贫兼病,西南北又东。两乡侈各健,一粥喜遥同。木末临清晓,应披看雪红。教学反思全文围绕八儿等着吃妈妈熬煮的腊八粥的情态、心情,展现了一幅淳朴、和睦、温馨的生活图景。文章重在通过对主人公八儿的语言、行为及心理描写体现八儿想吃腊八粥的迫不及待。于是,课堂上我便抓住这一点来展开教学,让学生们走进文本,找一找能看出八儿对腊八粥的喜爱的语句,由此便串起了详写部分的内容,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班级交流的方式很快找到了相关语句。在本节课中,我还让学生进行多种形式的朗读,以此来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文本,体会八儿的心理活动。不过有点小遗憾,本文的插图十分贴合文本内容,但是我在教学中并未做到图文结合,不然学生将更能体会到八儿对腊八粥的喜爱。第9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