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拉萨市藏戏团发展模式
加入VIP免费下载

浅谈拉萨市藏戏团发展模式

ID:971375

大小:71 KB

页数:11页

时间:2022-03-17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浅谈拉萨市藏戏团发展模式【摘要】藏戏因其悠久历史而被誉为藏文化的活化石。近年来,随着非物质文化遗产越来越受到重视,藏戏也随之得到了长足的发展。文章作者通过近年对拉萨市藏戏团的深入调研走访,试图解析其发展模式,并对他们未来的发展提出一些合理的建议。【关键词】藏戏;发展模式;建议中图分类号:C9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0278(2013)03-244-03藏戏,以他高昂嚓亮的唱腔、铿锵有力的舞步、夸张华丽的戏服、神秘莫测的面具讲述着一个个悲欢离合、喜怒哀乐的故事。任何一位在场的观众都会被藏戏宏大的气势所震撼。当藏戏独具一格的鼓乐声响起,整个演出现场的观众都会陶醉于古老的韵味之中,体验到穿越历史长河的魅力。一、藏戏概况藏戏在藏语中又被称为"阿吉拉姆”,意为仙女姐姐。藏戏是对我国藏区戏剧系统中诸多剧种、流派的统称,它是目前世界上仅存的几种戴着面具演出的古老剧种之一。藏戏大约起源于六百多年以前,比被誉为国粹的京剧还要早四百多年,所以又被称为是藏文化的“活化石”。由于历史悠久, 对于藏戏的起源学界有多种说法,但大多数人普遍认为:公元15世纪,汤东杰布为了修建铁索桥,组织美若天仙的七姐妹到各地表演歌舞筹措资金。在筹措资金解除百姓交通不便之苦的过程中,又完成了佛教跳神舞蹈向藏戏的过渡。后来人们为了感激他的功德,将他尊为藏戏的鼻祖代代相传。古往今来,不论是任何规模的藏戏演出,都会在场地中央悬挂起他的画像,以示敬仰。藏戏一共可分为5个藏戏子系统、9个剧种、25个流派。其中白面具藏戏是历史最为悠久的一支剧种,而蓝面具藏戏则是传统最丰厚、艺术最发达、影响最大的藏戏剧种。藏戏在其形成和发展的过程中,创作者们根据传说、佛经、历史等因素创作了许多优秀的剧目,但其中最为著名的是《诺桑法王》、《卓娃桑姆》、《苏吉尼玛》、《白玛文巴》、《文成公主》、《朗萨雯波》、《顿月顿珠》、《智美更登》等八部传统剧目。二、藏戏发展现状(一)发展的成绩自1951年西藏和平解放以来,在党和国家的高度重视和关怀下,藏戏有了长足的发展,不仅成立了专业的藏戏团,而且创作出了许多优秀的藏戏作品。进入21世纪后,藏戏的发展更是如火如荼并且获得了不错的成绩:2001年新编大型历史藏戏《文成公主》参加第二届全国少数民族文艺会演, 荣获中宣部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奖”;2004年西藏藏剧团参加第七届中国艺术节,改编的大型传统藏戏《卓娃桑姆》荣获'‘文华新剧目奖”、“文华导演奖”、'‘文华音乐创作奖”和"文华演员表演奖”四项大奖;2005年由西藏藏剧团和中国京剧院联合创演的京剧藏戏《文成公主》荣获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还被文化部确定列入打造全国十大戏剧精品行列;2006年娘热民间艺术团获得“文化厅基层文化建设先进”集体奖;2007年京剧藏戏《文成公主》和大型现代藏戏《朵雄的春天》获得西藏自治区党委宣传部"五个一工程奖”。2008年北京奥运会上的三分钟藏戏表演《吉祥奥运》更是将藏戏带到了世界的舞台上,让全世界的人们都体味到了藏戏的独特魅力。(二)发展中的问题随着时代的进步和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各种文化之间的交流日益增多,外来文化形式不断地对藏戏造成巨大的冲击,这就使得藏戏和许多其他本土的艺术形式一样面临着来自各方面的挑战。首先是资金的匮乏。虽然每年国家对于西藏的援助与拨款力度很大,但是西藏由于自身的原因,薄弱的经济基础使得这些资金需要解决的问题也很多,并不能专项辅助藏戏的发展,分到各个藏戏团的补助有时并不能解决实际问题。其次,是人员体制不完善。今天许多民间藏戏队中大多数的演员都身兼数职,他们不仅要上台唱、跳, 有时还要充当台下的乐器演奏,甚至是团队的出纳或会计,并不能专心于专业技术的练习。全方面的人才固然可贵,但是很容易造成多而不精,这却是十分得不偿失的。藏戏从业人员的专业化是十分重要的。第三,观众群缩小以及人才缺失。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不难理解,面对五花八门的艺术形式,藏戏在欣赏、流传等方面因为自身的原因都不具有优势,这就导致观众的流失。而藏戏观众群的缩小,就必然会造成各个藏戏团的经济收入下降。没有资金的支持又何来吸引人才进行创新与创作。所以只有解决了这些问题,才能使藏戏真正得到发展,从而推动藏戏文化乃至藏族文化的传播。三、拉萨市藏戏团发展模式纵观拉萨市大大小小的藏戏团,我们不难发现大致可以分为以下三种发展模式:(一)民间藏戏团1个人民间藏戏团西藏的民间藏戏团十分普遍,随时随地可以看见。农村的广场上或搭大帐篷,或扯大帆布,甚至没有什么遮盖,藏戏班子在这样的环境中就开始演出。这样的民间藏戏团在整个西藏自治区有几百个,在拉萨市也有几十个。近年来,娘热、雪巴拉姆和次角林三支以民间传统藏戏剧目为主的艺术团,常年活跃在拉萨的舞台上。其中娘热民间艺术团是拉萨 乃至西藏地区最活跃的一支民间藏戏团。娘热民间艺术团位于拉萨市北郊的娘热乡,它最初是1979年成立于人民公社时期的娘热乡下属的藏戏队,后来由于娘热乡政府经费无力负担,就由对藏戏非常热爱的格龙先生承包了下来,成为了一支民间藏戏队。娘热民间艺术团从1994年的24名演职人员发展到了今天的64人,其中年龄最大的37岁,最小的只有14岁。与其他大部分民间藏戏团不同的是,娘热民间艺术团中除了18位老演员外,其余所有的演员都是脱产的。演员们只需要专心在藏戏学习和表演上面,并不用去兼顾家里的农活,这也可能是娘热民间艺术团相较于其他民间藏戏团更加成功的原因之一。娘热民间艺术团并不单纯表演藏戏,他们还有许多副业,如:承接传统藏式婚礼表演、在拉萨砂场的采砂业务、与圣龙有限公司合作旅游项目等。关于发展副业,现任团长白玛表示也很无奈,他们也十分希望能够专职从事藏戏的演出,但是由于藏戏市场不景气,藏戏团的收入微不足道,政府的补贴、保护经费以及报销的款项每年只有几万元,根本无法支持正常的营运开支。为了弥补藏戏的收入赤字,他们只能开发副业。像娘热民间艺术团一样,大部分的民间藏戏团因为并不是专职从事藏戏表演且表演水平不高,得到的政府补贴都很少,有些甚至没有。但他们每年农闲时还是会一个村挨着一个村的表演藏戏。虽然表演水平业余,但是对于 那些对藏戏十分热爱又收入拮据的人来说,能看一场非专业的藏戏表演已经十分满足。这些藏戏团所到之处,方圆几里的群众都会来观看,常常围得水泄不通。经过了几十年的奋斗,以娘热民间艺术团为代表的一些个人民间藏戏团已经取得了不错的成绩,除了多次获得藏戏比赛优胜奖以外,许多藏戏团还应邀去外地表演藏戏,将藏戏艺术带到了北京、云南、江苏、湖南等地。另外,为了能够使藏戏跟上时代快速前进的步伐,娘热民间艺术团还进行了大胆尝试,与峨眉电影制片厂合作演出录制并出版了用中、英、藏三种文字翻译的藏戏光盘。这一举措不仅增加了藏戏团的收入,而且弥补了当时市场上藏戏光盘的空白,也能够使很多不懂藏文的人有机会可以欣赏到没有任何语言障碍的藏戏表演,可谓是一举三得。2依托于上市集团的民间藏戏团一一雪巴拉姆雪巴拉姆藏戏团是在西藏享有盛名的民间藏戏艺术团,它与之前介绍的娘热民间艺术团虽然都同属民间藏戏团,但是又有所不同。娘热民间艺术团是完全属于个人的,而雪巴拉姆是与上市公司合作、隶属于一个有限公司的藏戏团。雪巴拉姆藏戏团原为1959年筹建的拉萨市城关区雪居委会蓝面具藏戏剧种觉木隆派民间戏班,是现存民间藏戏团体中保存相对最为完整、传统的民间藏戏团。2004年4月,西藏旅游股份有限公司筹建起了西藏首家雪巴拉姆民间藏 戏艺术博物馆,同时聘请了许多著名的藏戏艺术专家担当顾问和艺术指导并正式成立西藏雪巴拉姆藏戏艺术演出有限公司。雪巴拉姆也正式开始了它依托于上市集团的经营模式。雪巴拉姆藏戏团共有60多人,60岁以上的有18人,最小的演员22岁。作为西藏旅游股份有限公司推出的旅游项目,每天晚上7点在拉萨市喜马拉雅大酒店的藏戏演出厅内都会准时上演雪巴拉姆藏戏团的表演,供不应求时还会加演,一年平均演出400余场。2011年共接待了2万余人,其中外宾4000余人。除了在剧场演出,雪巴拉姆每年也会在固定的时间下乡慰问演出近100场,平均每场6个小时。藏戏团的演职人员每月工资最高的2400元,最低的只有970元,下乡演出每位演员还会额外得到4000多元的补贴。与民间藏戏团没有固定收入相比,演员们的基本生活要求都可以得到保障。这种依托于上市集团的发展模式与个体民间藏戏团相比主要有两方面的优势:首先,每个演员都会有基本工资,不需要为了温饱担忧,这和其他民间藏戏团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其次,西藏旅游股份有限公司作为西藏为数不多的上市公司,政府对其的政策支持与资金投入都很大,雪巴拉姆也会相应地得到比其他民间藏戏团更多的资金补贴。新的舞台设备、服装、道具公司都会一应解决,这也在物质上让藏戏团无后顾之忧。另外,西藏旅游股份有限公司本身是从事旅 游开发的公司,从旅游产业链上游的旅游景点、旅游线路开发,到酒店、餐厅等产业链下游的服务,都具有相当的实力。雪巴拉姆也因此而得到了更多的表演机会。许多旅行社接待的旅行团都会被安排观看雪巴拉姆的表演,这也为雪巴拉姆提供了更为广泛的观众群。(二)专业藏戏团一一西藏自治区藏剧团西藏自治区藏剧团的前身是藏戏蓝面具觉木隆派藏戏班。1960年8月,觉木隆戏师扎西顿珠将流散西藏各地的四十多位觉木隆艺人聚在一起,成立了拉萨市藏剧队并于1962年底正式更名为西藏自治区藏剧团,它也是西藏目前唯一的专业藏戏表演团体。全团有国家二级演员17人,三级演员53人。作为专业的藏戏团,西藏自治区藏剧团的演员都有国家固定的编制,每月享受固定的工资收入。与民间藏戏团"师傅带徒弟”的传承模式不同的是,自治区藏剧团大部分的演员并不是从藏戏老艺人那里学习藏戏,而是毕业于专业院校的戏剧专业,有些更是毕业于西藏大学的藏戏本科班,具有扎实的演唱和舞蹈功底。藏剧团在成立之初就得到了国家的大力支持,充实了一批汉族文艺骨干。他们帮助挖掘整理了传统的《诺桑法王》、《朗萨文波》等八大藏戏,这也使西藏自治区藏剧团成为了为数不多的能够完整表演全部八大藏戏的藏戏团。除了掌握所有八大藏戏的表演能力,藏剧团还不断进行新鲜的尝试: 2004年完成了传统剧目《卓娃桑姆》的创新与改编并获得了第七届中国文化节中的四项大奖;2005年,京剧藏戏《文成公主》更是将艺术文化底蕴深厚的京剧和藏戏巧妙地融合在了一起;2007年,西藏自治区藏剧团里许多优秀的青年藏戏演员都加入到了汇聚了众多国内一流艺术家的大型西藏唐卡式歌舞诗《幸福在路上》中,集中展现了西藏特色文化艺术带来的全新的西藏风情。除此之外西藏自治区藏剧团还不忘与时俱进,组织创作了许多现实题材藏戏,让藏戏内容更贴近我们的生活。四、拉萨市藏戏团未来的发展纵观现代藏戏艺术的发展,很多个人民间藏戏团在政府的施资力度和演出机会上都远不如专业的藏剧团。对于拉萨市各类藏戏团今后的发展,除了应当注意专业藏戏团和民间藏戏团的合作,根据它目前发展中的不足,我认为还应当更加注重以下几方面:(一)提高政府的支持力度藏戏几百年的发展史中,有几个时期是发展迅速的,如汤东杰布时期、五世达赖喇嘛执政时期,这都是由于当时的地方政府的支持,才使藏戏得以快速发展。所以现在藏戏若想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政府必须要担起这个重担,对藏戏团尤其是民间藏戏团给予大力地支持。这里所说的支持,不仅包括资金上的援助,还应当有项目上的支持。政府在招商引资上,可以适当把藏戏作为一个关注点,吸引外省乃至外国好的合作项目和表演机会。有了资金和项目,藏戏也就有了更好的发展舞台,那些优秀的藏戏团和藏戏剧目才能有更 大的发挥空间。(二)扩大藏戏的群众基础藏戏之所以观众流失量巨大,从很大程度上来说是因为藏戏并没有很好地运用现代的技术去丰富观众群。藏戏多为广场戏,大部分人都是在临时搭建的广场上看过藏戏,另外的一些人则是在专门的剧场看过藏戏,很少有人是在电视或网络上看到过藏戏节目。对此娘热民间艺术团推出的藏戏光盘以及藏戏电视剧《朗萨雯波》可以说都是不错的尝试。另外,藏戏的观众群中还不能忽视青少年的力量。现在藏戏的观众群多半集中在年纪比较大的人中间,年轻一代中很少有人对藏戏感兴趣,但是任何一种艺术形式想要得到长足的发展都必须依靠"新鲜血液"的加入才能一代一代的传承下去,所以唤起年轻人对藏戏的热爱是十分必要的。其中最主要的一个渠道就是通过学校的课堂或平时的课外活动,老师们可以组织学生观看藏戏。只有看过之后才能从中找到对藏戏感兴趣的人才进行培养。假如连看都没有看过,又何来喜爱二字?(三)加强对藏戏人才的培养无论是对藏戏的保护还是再开发,与之相关的人才培养是最为重要的前提条件之一。只有有了从艺人员,才可能再来谈它的发展。当然,藏戏艺人不仅要关注"量”的积累,还要重视“质”的保证。西藏大学开设的藏戏专业本科班就是在培养专业人才方面的一次成功的尝试。有了前车之鉴, 其他专业院校也都可以效仿,系统专业的培养一些具有高素质的藏戏人才。一台精湛的藏戏表演所打造的不仅仅是视觉和听觉的盛宴,更是精神的华章。藏戏承载着藏民族千百年的历史以及独特的文化内涵。千年技艺,百年传承,十年磨练,让传统的藏戏表演绽放夺目光芒的重任落在了我们这一代的肩±o我以为每一位中国人,尤其是藏人都必须敢于担当,努力振兴发展藏戏,让这朵民族文化奇葩传递到世界上的每一个角落。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