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传统藏戏思想内涵摘要:在屮华民族这个大家庭屮,藏戏历史悠久,传统丰富,在艺术的各方面发展得也较为成熟能歌善舞的藏民族素有“歌舞的海洋”之称,其民歌格、舞蹈独具一格,光彩夺目。藏戏艺术即是融会了藏族的这种歌舞文化的底蕴,包容了藏民族整个文化意识和宗教情感而发展起来的一朵艺术奇葩。它扎根于民间,吸取着整个草根阶层的力量。藏戏源于西藏各地,流传雪域高原的各个角落,基本没冇受到外界或外民族文化艺术的影响,从反映的思想内容上说,藏戏受宗教影响较深。关键词:传统藏戏思想内涵
目录:藏戏渊源二、藏戏表演特色三、八大传统藏戏内容及审美意义(-)表现汉藏友谊、民族团结(-)反映社会现实生活(三)反映宫廷斗争(四)带有浓郁的宗教色彩四.藏戏结局赋予完美结束语一、藏戏渊源藏戏是古老的,它本身的发展和转变就是一个漫r而精彩的多幕戏剧。关于它的起源和萌芽,目前冇多种说法,其至可以追溯到一千三、四百多年前。在西藏传统文化中藏戏是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Z—。藏戏是我国少数民族传统戏剧中历史最久远的,是西藏古代灿烂文化的一个重要艺术品种,也是祖国戏曲艺术宝库中的艺术。藏语称“阿吉拉姆”或“拉姆”,意为“仙女大姐”或“仙女姐妹”,是西藏地区普遍流行的一个剧种,有很多不同的演出的流派,被誉为藏文化的“活化右”。藏戏艺术,同祖国其他兄弟民族的戏曲艺术一样,具冇悠久的丿力史,别具一格的传统剧目,独特的艺术形式,浓郁的民族风格,奇妙的想象和动人的故事,并披上一层佛教色彩的轻纱,吸引着世世代代的僧俗百姓甚至上层贵族,
直到现在,它仍然是藏族人民酷爱的传统艺术之一。传统藏戏冇剧本、舞蹈表演、唱腔、不同角色、不同服装及面具,述有乐队伴奏和伴唱,是一门综合艺术。藏戏的渊源是多方面的。一般认为主要起源于三个方面:(1)民间歌舞:藏族早期民间歌舞百戏屮就己开始出现带冇戏剧色彩的艺术形式。一些藏史资料对此也曾有记载。如《西藏王统记》中就有这样的记载:松赞干布在颁发《十善法典》时举行的庆祝会上,“令戴面具,歌舞跳跃,或饰礬牛,或狮或虎,鼓舞曼舞,依次献技。奏大天鼓,弹奏琵琶,还击饶钺,管弦诸乐……如意美妙,十六少女,装饰巧丽,持诸鲜花,酣歌曼舞,尽情欢娱……驰马竞赛……至上法鼓,竭力密敲……”;在桑吉嘉措的藏医著作《亚色》屮对民间歌舞的形式也有记载;“在桑耶寺落成典礼上,臣民们进行'卓'、'鲁'、'谐'等文艺活动。'卓'是戴面具的鼓舞;'鲁'是只唱不舞;,谐,是即唱又舞。”当吋的演员全是僧人,表演吋有吋配上诵经为伴唱,这就形成了哑剧性的跳神颂佛祈愿的新形式。这种表演形式在乃东县哈鲁岗村至今仍然可以看到。那里还保留着“阿卓”这种古老的大型鼓舞队组织,其领舞师的而具与早期藏戏的白山羊皮面具大致一样,戴面具者的名称也同样叫作“阿若娃”。(2)民间说唱艺术。早在西藏的苯教时期,被称作“仲”的口头神话、历史传说故事已成为当吋西藏意识形态的重要组成部分。苯教已有专门从事说唱的故事师和歌唱家。在西藏历史中,历代都产生过大量民间故事,这些故事被用民歌、赞词、韵句等形式把人物的话吟唱岀来,使故事更加生动感人。这种演唱形式在长期流传过程中得到不断发展和完善。这也是许多民间故事得以流传至今的原因之一。例如产生于十一至十三世纪的藏族民间英雄史诗《格萨尔王》,其说唱性文体受佛教说唱文学的影响并有所发展,除独白和对话是适宜歌唱的韵文之外,部分故事情节的叙述也改为可歌唱的韵文,而韵文的写法采用的就是民歌休。此外,其他一些说唱形式,如“折嘎”(意为吉祥的祝愿)、“喇嘛嘛呢”等对藏剧的产生也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尤其是“喇嘛嘛呢”这种说唱艺术,其对藏剧的影响非常之人,藏剧的剧本就是喇嘛嘛呢艺人的说唱故事脚本。说唱艺术的特点述清楚地反映在藏剧表演屮。如藏剧演出时有剧情讲解人,他讲到哪里,演员就唱到哪里;讲解人以一种固定的念诵调介绍之后演员才能上场表演。(3)宗教仪式和宗教艺术。藏史《巴协》中记载;“八世纪时叶•蕃赞普赤松德
赞修建桑耶寺时,莲花生大师为调伏恶鬼所行轨仪中率先应用一种舞蹈”。这种舞蹈就是藏传佛教寺院跳神“多吉嘎羌姆”(金刚舞,简称羌姆)的起源。羌姆是在原始苯教巫师祭祀口然神仪式的基础上,吸收民间土风舞演变而来的新的宗教仪式舞蹈。开始羌姆完全是在寺院里为僧人表演,后来传入民间,僧俗人众均可观看,逐渐成为僧人和俗人群众喜闻乐见的一种具有一定娱乐性的宗教舞蹈。此外,在林芝还冇一种与寺院完全无关的“米那羌姆”(俗人跳神),是为引回“村宝”进行驱邪迎祥而创立的民间祭祀舞蹈。其屮象征喜庆、幸运和吉祥的男性侍佣神跳的“波梗舞”,也被寺院跳神萨迦寺卓玛颇章“孜玛尔多加”羌姆和藏剧《白玛文巴》所吸收。但最主要是从十四世纪末、十五世纪初起,由藏传佛教喝举派高僧汤东杰布所创造的,距今有五、六百年多的历史。在十四世纪末和十五世纪初的年代里,藏传佛教嗚举派僧人唐东杰布立志在雪域各条江河建造桥梁,为众生谋利。据说他建造西藏第一座铁索桥时由于经费、人力等各种困难,煞费苦心,历经三年多的努力仍未未成功。于是后来他为了募化筹集造桥资金,想出一个办法,把建桥民工屮七位来自西藏山南的生得俊俏聪明、能歌善舞的姐妹组织起來,组成演出团体。将宗教跳神舞蹈和说唱等民间艺术表演形式集于一体,穿插佛教和民间故事作为内容,自编自导成具冇简单故事情节的歌舞剧,到各地演出,以教化众人、募集经费,演出于各地而大受欢迎,形成了最初的藏戏。由此,唐东杰布也靠演戏募捐造桥120座,驰名的泸定铁索古桥便是其中之一,为了纪念这位大师的功绩,藏人们把他被尊为“铁桥大师”和“藏戏祖师”,并且在藏戏演出时必定要在广场止中供奉他的神像,演员和观众耍向他的挂像或塑像敬献哈达。又因藏戏最初冇七位美貌岀众、仙女般的姐妹演出,人们便把藏戏叫做“阿吉拉姆”,“阿吉”藏语指女性,“拉姆”意为仙女,是为西藏藏戏的开端。唐东杰布在人类文化艺术史上架起的这座“藏戏”之桥,已远远胜过了他在江河上架起的桥梁而永垂史册。传统藏戏冇剧本、舞蹈表演、唱腔、不同角色、不同服装及面具,还有乐队伴奏和伴唱,是一门综合艺术。二、藏戏表演特色由于西藏地方藏戏丿力史悠久,艺术传统丰厚,在丿力•史上又受到来自各方而的文化影响,其根木标志在丁独树一帜的表演艺术风格。在藏戏演出中穿插的许多民间艺术表演,都有较高的技巧和造诣。如耗牛舞,则是前藏希荣地方的民间艺
术“希荣仲孜”。仲子是野牛表演的意思,后來吸收到《卓娃桑姆》剧中用以反映白玛金国的牧场生活,男女牧民,挤牛奶,打酥油,牧放管理耗牛,和野牲牛玩耍,演得格外有情趣。还有鹦鹉讲寓言、孔雀舞宗教舞蹈“羌姆”、折嘎祝词喇嘛嘛呢说唱藏族鼓舞云游僧唱道歌耍猴乞丐表演汉民船夫舞凹族侍佣舞等。这些大量穿插进來的民间艺术表演,有的已完全融入剧情,有的只是一种气氛的配合,但都已成为藏戏表演不可分割的而又很冇特色和风采的组成部分。藏戏冇鲜明特色,有自己表演风格。第一,藏戏表演艺术最鲜明,最完整地保留着并能体现出民族特性。如采用民间口头说唱文学的形式,特别是形成散文叙事,韵文对话歌唱的藏族叙事史诗式的体载特点。第二,宗教色彩较浓。藏区早期原始宗教“本波”的兴盟,佛教传入并畸形发展为政教合一政体,以及到今天仍然全民信教的现状,使藏戏形成了与宗教的密切关系,因而导致藏戏传统项耳多数是宗教神佛故事,少数反映西藏历史和社会生活故事。第三,藏戏的审美特征也是奇特的。类似戏曲中的诗话戏剧,经过一定提炼、夸张、概括,以至变形,达到部分诗的意境和形式。可它又没冇戏曲诗化的那么完全、彻底、深化,冇部分四方戏剧表演上的散文化倾向。它结合主耍的基本类型化、程式化的表演艺术手段,铺以一部分模仿生活的写实表演,使藏戏在内容表现上诗化和演出上散文化,在表演艺术上程式化和生活化方面方面化都达到和谐统一。藏戏的演出,分为开场、上戏和结尾三部分。开场叫“温巴顿”或“甲鲁温巴”,岀场人物冇三种:温巴(渔夫或猎人)七人、卬鲁(领班)二人、拉姆(仙女)七人。先是温巴戴着面具又唱又跳,然后甲鲁领着一群仙女出场歌舞,借以介绍演员。讲解正戏的剧情,召集观众。而且一开始都冇祭祀藏戏戏神汤东杰布的内容。如果单独演出“甲鲁温巴”,便在其屮穿插很多诙谐滑稽的短剧和杂艺特技节目,可以连演一天。第二部分正戏,叫“雄”,是通过戏师或第一温巴、第二温巴等,用连珠韵白从旁介绍来开展的。故事情节的详略和演岀时间的长短,全由戏师掌握,所以有些大戏可连演二三犬,甚至六七天。传统剧目一般都流传上百年,甚至几百年。大多数观众都熟悉戏中的人物和故事,他们主要是欣赏唱腔、舞蹈和特技等;情节发展由戏师介绍,剧屮的角色可专心致志地吟腔弄调或表演绝技,加上同台演员的帮腔伴舞,戏中生动有趣的故事自能形象地展现在观众的眼前。很冇意思的是,演出正戏时,开场戏中的演员,不管扮演和不扮演剧中人物,全部出场,围成半圈,轮到自己表演吋,即出列表演,其余吋间就参加伴唱和伴
舞。而且基本上按照戏帅介绍一段剧情后,由一个角色出来唱一段,然后所有人一齐起舞或表演技巧,以这样的格式循环表演下它的演出是不分幕和场次的,实际上剧情讲解者和伴唱伴舞就起分幕的作用。这些形式与占希腊戏剧也很相似。希腊悲剧介绍剧情也冇“开场”戏,合唱队还冇“进场歌”;合唱队既是剧屮人又是剧外人,还贯穿全剧,也是起个幕与幕之间吋间、地点的变化作用;而衔接故事、发展剧情的手段,也是借助一个“报信人”的通报,“报信人”所念的台词往往是剧屮最精彩的部分。藏戏的第三部分结尾叫“扎曲”,是正戏演完后的祝福迎祥的仪式,伴有歌舞,同时接受观众的捐赠。人们尽情庆贺欢呼,祝福迎祥。舞台上狂歌劲舞,台上台下,观众与演员的情绪都达到了极度高潮。藏戏的面具也有别具一格,实际上一开始也是来自宗教哑剧性舞蹈仪式“羌姆”。藏戏早期的演员也都是男的。有了面具,也便于男演员扮演女角。像觉木隆这样后起而发展得比较充分的藏戏团虽然已经冇了女演员,其至出现了女明星,但直到1960年民主改革Z前,在一年一度的雪顿节,只准男演员进罗布林卡给达赖演藏戏。再则,藏戏的面具也已经发展了,即,不是每个演员都戴面具,其主要角色反而不戴,像《诺桑王子帅的王子与仙女“云卓拉姆”就化妆成口净红润的脸谱来表演。有些丑角也扑上指耙作白脸,涂上锅灰成妖魔鬼怪的黑花脸,黑底中间上红的嘴唇,绿的眼窝,再配上眼白和白长的猱牙,英形象比什么都可怕。三、八大传统藏戏的内容及审美意义藏戏剧目众多,内容丰富,主耍取材于丿力史题材、民间故事佛经故事,从不同角度反映和表现了藏族人民的现实生活和审美心理。藏戏剧目除了失传的,A前已知的尚有十多种,这些剧目都以一种说唱形式和底本流传。分别是’《汉妃尼妃》、《朗萨雯蚌》、《苏吉尼玛》、《卓娃桑姆》、《诺桑王子》《白玛文巴》、《迥布顿玉顿珠》,《赤美滚登》。这些剧本都深刻的表现了藏族先民牛活的那个时代的社会风貌\文化特征以及民族精神,具冇丰富的社会生活内容和独特的审美意义,这些剧目的内容大致可以分为以卜71方血:(一)表现汉藏友谊、民族团结。《文成公主》是藏戏中的传统剧目2—,西藏的民歌中对于文成公主更是充满了亲切和崇敬的感情。在布达拉宫冇松赞干布和文成公主的集像,宫内还保存着他们结婚的洞房遗物。拉萨的大昭寺,据说是文
成公主手中建造的;门前还有两棵公主柳,据说是公主手植的,还有传说说那是公主的头发长成的。总起来说,在西藏几乎布满了通过文成公主而遗留下来的汉藏两族牢不可破的友谊,和密切的文化交流的珍贵的痕迹。这出戏里,汉藏两族间友好团结的气氛,像一条红线,一直贯穿下去。在吐蕃方面,是热烈地请婚,唐朝方面是欣然地许婚。松赞干布和文成公主是一个愿娶,一个愿嫁,任何挑拨离间都不能破坏他们的婚姻的。这出戏里的矛盾是放在野心家吐蕃副相支恭顿对于这段姻缘的百般阻挠上,放在支恭顿毒害赞普和公主的阴谋上,I佃以阴谋被揭破,奸贼被除,大快人心为全剧的终点。表现了占代藏民以满腔的热忱,丰富的想象,朴索的语言,盛赞汉藏友谊和民族团结,也表现了文成公主和藏王松赞干布之间的浪漫爱情,突出了公主的美丽、善良和聪慧,也映衬了藏王的英俊伟岸和高瞻远瞩,是一出反映汉藏联姻的千古佳话的历史传奇藏戏。(-)反映社会斗争和社会现实生活。藏戏《白玛文巴》同样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时的现实社会,这出剧被人称为是藏族童话剧,相传为17世纪中晚期的门巴喇嘛梅惹•洛珠嘉措所作。这个戏前半部分主要写他父亲的身世和他自己的出身,后部分主要是叙述国壬对其父子进行百般的陷害,口玛文巴被写成是人又是神,合人神为一体,最终国王被众罗刹吃掉,国人请重生的白玛文巴作国王,故事虽然带有神话的性质,但是仍1「1是当时社会的一面镜了,反映了当时的现实生活,揭霜了统治者的凶残歹毒,赞扬了劳动者的智慧、勇气、善良,并最终通过努力和坚持战胜了统治者,由此,这幕剧也具有深刻积极的思想内容。藏族先民在旧社会大多过着暗无天日、饥寒交迫的生活,但是,藏民并不甘心受煎熬,于是借助文学创作曲折的表露出自己的抗争精神,反映了古代人们渴望征服口然的愿望。直接反映农奴制社会尖锐的阶级斗争剧冃《明萨雯蚌》,虽然冇着明显的宗教宣扬和封建道德的说教,但它塑造的一个农家女(实际上是农奴)从被领主强迫订亲,到抢婚和成家生子后受迫害,直到暴打致死,而乂于心不廿还魂成佛,是十分具有典型意义的形象。藏戏《朗萨雯蚌》,亦名《朗萨姑娘》。“册萨”是其名,“雯”意为光芒,“蚌”是十万的意思,“朗萨雯蚌”即闪耀着十万光芒的朗萨姑娘。为著名的八大传统藏戏之一,蓝面具藏戏江嘎尔戏班及其艺术流派的剧口。传为11世纪藏人定甲永巴所作,另一说
是17世纪末至18世纪初后藏俗官定钦云巴•次仁旺堆著。在传统藏戏剧目中是惟一直接采用四藏社会现实生活屮真实事件和与Z相关的传说材料编撰而成的剧目。(三)反映宫廷斗争。这类剧目右《诺桑王子》,《卓娃桑姆》、《苏吉尼玛》、《顿玉顿珠》等,《诺桑王子》这部戏反映了在弥漫着宗教禁欲和封建思想的四藏古代社会里,人们追求自由爱情生活的强烈的美好愿望,从而获得了历代人民群众热烈喜爱,因而世代传演不息。这部戏还有更深广的寓意,即通过诺桑以法王的德能和佛法治世的理想,战胜了木国潜在的习惯守□和邪恶对抗势力,联系上半,解释引证了北国之所以能战胜南国的止义性和必然规律。《卓娃桑姆》这部戏里,魔妃哈相在逼走卓娃桑姆,以鸠酒毒疯国王后,述不放心,叫大臣们去杀死公主和土子……这里的表演又进一步渲染了惩恶扬善的积极题旨,同时也反映了藏族的一种积淀深厚的精诚善良的传统心理习俗。《苏吉尼玛》主耍讲平民姑娘苏吉尼玛被国王迎娶封为王后,两人十分恩爱缠绵,苏吉尼玛为人忠厚,待人和蔼,心地善良,言语温柔,赢得了全国臣民的爱戴。国王原有的二千五百个妃子,对苏吉尼玛I•分嫉妒,谋害苏吉尼玛,姑娘侥幸逃脱,后来她就化装成一个尼姑,一路讲经说法,弘扬佛旨。后來国土之道了事情的真相,也后悔不己,再三恳求又把她迎回王宫,重做王后,并生下太子尼玛森格。从此,枯树开花,人畜兴吒,全国人民过着幸福的生活。《顿玉顿珠》剧中主要的大故事,是反映顿月顿珠兄弟的手足之情,前半本写同父异母的王子顿川与顿珠。后母唯恐亲生子顿月不能继承王位,便装病要挾国王废弃顿珠,国王只好将顿珠流放。而敦厚的顿月不愿于哥哥分离,背着国土、母后一同出逃流浪,后顿月经不起饥寒困苦,尽管有哥哥百般呵护,仍然死丁途中,顿珠只好将弟弟背尸厚葬于檀香树下顿珠自己去流浪天涯……大故事通过表现兄弟情谊大力宣扬佛旨教义,而小故事虽有佛教利他主义的演绎,但细的重心则在于顿珠与公主之间的深深暗恋之情的表现。大故事套串着小故事,套串得合情合理;小故事配合着大故事,配合得有滋有味。四带有浓郁的宗教色彩。从反映的思想内容上说,藏戏受宗教影响较深。它的传统剧目中,既有反映西藏木土宗教巫笨的神灵和祭仪的内容,又有佛教的人物和演义故事。著名的八大传统藏戏,有的本身就是佛经故事,如《赤美更登》,它源于藏译经藏《方等部•太子须大努经》,是根据释迦牟尼为其弟子讲的-•个故事改写而成;有的是从佛本生故事发展而来,如《诺桑王子》,故事来自于反
映释迦牟尼本生事迹的藏译经藏《订珠尔•百世如意藤》六十四品“诺桑明言”,17世纪末至18世纪初,被人称为“定钦疯了”的后藏俗官次仁旺堆将而人和各地民间戏班编述得比较古奥的诺桑故事重新创作而成,再如《白玛文巴》编演的是莲屁生佛的木生故事;有的是由高僧活佛根据民间故事改编而来的,如《顿月顿珠》,它是五世班禅洛桑益西因看到社会上有人不讲佛法和宗教界有人不守戒律的现象,将民间故事《尼玛维色与达娃维色》编写成的藏戏;另如《卓娃桑姆》,相传由五世达赖派往门隅地区的中心门达旺执掌政教大权的门巴族喇嘛梅惹•洛珠嘉措,根据门隅地区历史传说曼扎岗国卫格勒旺布与王妃卓娃桑姆的故事改编而成,据说另一个民间故事剧《苏吉尼玛》也出自这位喇嘛之手。另外,还有两个特殊的剧目,一是历史人物剧《文成公主》,它虽是根据历史资料和民间传说综合编创而成的,但其男主角松赞干布完全是被当作藏传佛教的首位法王来塑造的,渲染了不少宗教色彩。二是社会现实生活剧《册萨雯蚌》,它是根据江孜娘不归地方一个领主头人将一个农家女强娶到家而又迫害致死的真实故事编创而成的。作者在创作吋,完全按照“人生就是苦谛”的教义,把农奴主与农奴之间的尖锐的阶级矛盾,演绎成了从小就具有佛性灵根的农家女朗萨历经种种磨难最后修炼成为女菩萨的故事,其宗教色彩格外强烈。四、藏戏结局赋了完美在藏戏的剧情中,前半部分常常用来阐释人生的苦难及无常,但是到最主人公往往能超越痛苦,获得大团圆的结局。这和藏民族传统文化是息息相关,佛教传入藏区后,就逐渐成为藏民心中固守的伦理道德,佛教中的“因杲报应”、“生死轮回”等观念,使藏民形成了虔诚、施舍、忍让等优秀的品质,也影响到藏民的审美意识。如藏戏《赤美滚登》、《诺桑王子》,表现人的欲望可能会造成生离死别、相互倾轧,而信仰佛法,乐于布施就会脱离苦海,已圆满庆幸收场,藏戏屮大团圆的结局,主要表现为一切善良、正直、美好的事物在斗争屮都会获得胜利,人们所同情的主人公都会获得幸福,这实质上是藏族佛教在艺术创造中的折射,又是藏族佛教文化的一种反映。藏人渴求美满生活,对门己的力量和而途充满了乐观自信,无论怎样的曲折艰难,也不能泯灭藏人追求幸福的愿槊和无限憧憬。圆满思想最初是人们自我力量的弱小而臣服与自然的威力之下,对太阳的崇拜,发展到后来,由于受佛教“善恶报应”和“生死轮冋”观念,得到进一步发
展。虽然带着宗教色彩,但总是充满这乐观主义精神,反映了无论多么艰难,人们始终相信真理必胜的信念。于是,在藏戏的结局中悲剧人物往往通过修行、布道获得最后的圆满结局。结束语总的來说,在藏戏的艺术世界里,我们感受到了藏族民间文学悠久的历史和优秀的传统,感受到了强烈的民族色彩,感受到了藏民族独特的审美心理和审美特征。藏族先民正式透过文学、戏剧,把他们的欢乐和悲伤、理想和憧憬、爱与恨、情与理都熔铸在其中,构成藏民族的心灵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