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馆老舍著
茶馆老舍
二、作者简介1、名籍:老舍(1899-1966):现代小说家戏剧家,原名舒庆春,字舍予,满族,北京人。他是我国“五·四”以来新文学的开拓者之一,现代杰出的语言艺术家,享有世界声誉的爱国主义作家,人民艺术家。2、简历:1899年2月3日生在北京一个满族没落军官家庭,幼年丧父,全家依靠母亲为别人洗衣生活,清贫的幼年生活为他日后创作提供了丰富真实的素材善于创作贫民生活题材作品。老舍7岁进私塾,10岁进市立小学,1913年考入北京师范学校,读书期间受古典文学熏陶,开始用文言学习作诗和散文。1917年毕业后即任小学校长。
"五四"运动后,用白话文试作了第一篇短篇小说《小铃儿》。1924年赴英国,在伦敦大学东方学院任中文讲师。陆续写出了《老张的哲学》《赵子曰》《二马》等3部具有讽刺、幽默、滑稽特色的长篇小说,提供了现代小说史上最早的讽刺性的长篇体制。1930年春回国后任济南齐鲁大学和青岛山东大学教授。1936年夏,老舍辞去教职,从事专业写作,完成了著名的小说《骆驼祥子》,赢得了巨大的声誉。"七七"事变,他离别妻子儿女,只身辗转去武汉、重庆,勇敢地投身于抗日救亡运动的洪流,主持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的工作。他特别重视话剧创作,1939年至1943年间,独立完成或与人合著的剧本就有《残雾》《张自忠》《归去来兮》等九部。1946年与曹禹赴美讲学,写完了100万字的巨著《四世同堂》的最后一部及其他作品。1949年回国。曾任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作协副主席等他以小说、剧作和曲艺著称于世,在散文、诗歌、杂文方面也取得了卓越成就;一生写下10多部长篇小说,70多部(篇)中短篇小说,30多部剧作,一部4000行的长诗和近300首短诗,近20部译著等,共800多万字。他的作品丰富了世界进步文学职。1951年获得北京市人民政府授予的"人民艺术家"的称号。"文革"开始后,受到残酷迫害,于1966年8月24日含恨自尽。
3、作品:老舍是我国“五·四”以来新文学的开拓者之一,现代杰出的语言艺术家,享有世界声誉的爱国主义作家,人民艺术家。其主要著作有:长篇小说:《老张的哲学》《赵子曰》《二马》(1924年赴英国,在伦敦大学东方学院任中文讲师时写,具有讽刺、幽默、滑稽特色)《骆驼祥子》(1936年,专业从事写作)《四世同堂》(1946年与曹禹赴美讲学,写完了100万字的巨著《四世同堂》的最后一部及其他作品:《牛天赐传》《离婚》《鼓书艺人》)中篇小说:《我这一辈子》短篇小说:《小铃儿》(“五四”运动后第一篇白话短篇《月牙二》话剧:《残雾》《张自忠》《归去来兮》等九部。(1939年至1943年间,独立完成或与人合著的剧本)《龙须沟》《方珍珠》《茶馆》(1957年发表并演出的《茶馆》,代表了老舍先生话剧创作的最高成就)
三、《茶馆》剧情梗概(全剧共三幕):第一幕:1898年秋,戊戌变法失败,谭嗣同问斩后不久。那时的裕泰茶馆生意兴隆,三教九流,各色人物云集于此,把这里作为各写一个时代应该相互交流的场所。作者在这一幕向我们展示了腐朽的中国封建社会已走向末路。剧中描写了信洋教的小恶霸洋人,神气十足,连官府也怕他三分;有钱有势的人家为了一只鸽子,可以请来官方的打手和差人打群架;吃朝廷钱粮的旗人整日游手好闲;朝中的太监总管不仅生活豪华,而且还可以用高价买来妻子,农民和城市贫民却卖儿卖女;这种“剪影式”的描写,展现了清末社会的众生相,深刻地反映了帝国主义的渗透、侵略和封建统治的荒淫、腐朽所造成的农民破产、市民贫困的社会黑暗。这一切表明了中国封建社会的末日即将来临。
第二幕(节选部分):写的是军阀混战时期,茶馆生意艰难,尽管王利发苦心改良,但也只能惨淡经营。李三的抱怨、兵警的勒索,难民的哀告、逃兵的蛮横、社会渣滓的猖狂、旧民主主义者的哀叹……都表现了帝国主义控制下的军阀混战给人民带来的深重灾难和社会造成的黑暗。第三幕:抗战胜利后,国民党统治时期的社会生活。剧中所有正直的人都陷于一种不可自拔的困境中。裕泰茶馆已破烂不堪,王利发无论怎样改良也无法维持正常的生意;有名的厨师只能在监狱里蒸窝窝头;身怀绝技的艺人无法维持生计。与此相对照的是恶势力异常活跃,地痞、流氓、特务却如鱼得水,各自遵循自己的道德准则行事。最后,裕泰茶馆被人霸占,掌柜悬梁自尽。
神龛洗涮忏悔太监咂摸簿子坤角落子饷缧绁莫谈国事共商国是搭讪惊慌(惶)失措注意读音与字形
第1节:开头—“忿忿地往后走”,写李三的抱怨。第2节:“栓子的妈,他岁数大了点”—“我给三爷拿菜钱去”,写妻子的埋怨。第3节:“一群男女难民在门外央告”—“难民散去”,写打发难民。第4节:“怎样阿?六爷!”—“明天还不定是风是雨呢”,写军警的敲诈。第5节:“您慢走”—“报童追唐铁嘴下”,写超级骗子唐铁嘴。第6节:“自言自语”—“同松二爷下”,写“铁杆庄稼”的幻灭与怀念。第7节:“这小子”—“同宋恩子下”,写“混世魔王”的敲诈。第8节:“刘爷,茶喝够了吧”—“你们到底有多少块现大洋”,写刘麻子的生意。第9节:“王利发和催九峰由后面慢慢走来”—“我只会念经,不会干别的”,写催九峰的绝望。第10节:“宋恩子、吴祥子又回来了”—结束,写“逃兵”的下场。戏剧冲突脉络
与曹禹的《雷雨》作比较,看《茶馆》结构的独特性《茶馆》的戏剧结构是独特的,称为“图卷戏”。作品没有一个完整的情节线索,没有贯穿始终的矛盾冲突,而是以众多人物的活动带动情节的发展。曹禹的《雷雨》与老舍的《茶馆》反映的社会时代接近,都是话剧形式,但结构特点却截然不同。《雷雨》采用的是紧凑集中的戏剧结构,作者巧妙运用了“回顾”和“穿插”的方法,把“现在的戏剧”和“过去的戏剧”交织在一起,充分表现周鲁两家的矛盾冲突尖锐集中,剧情发展紧张激烈。《茶馆》第二幕出场的人物有30多个,有台词的近20人,但这些人物没有明显的主次之分,每个人的台词都不多,在茶馆中一闪而过,各自说着自己的事情。剧中人物的活动,都是截取他们在茶馆中的一个横断面。这无数个画面组织起来,便构成了一幅卷轴画,随着剧情逐步展开。曹禹的《雷雨》人物不多,却关系复杂,有主有次,人物的语言动作都围绕着同一个矛盾展开。30多年间周鲁两家的矛盾始终交织在一起,贯穿全剧。人物形象也在情节发展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俗话说:没有冲突就没有戏剧。《茶馆》第二幕中虽然集中了形形色色的人物,但他们之间并不存在直接的、具体的、针锋相对的冲突,人物与茶馆的兴衰也没有直接关系,那么,《茶馆》的戏剧冲突是什么呢?主题又是怎样体现的呢?《茶馆》所采用的是特殊的戏剧冲突。剧中人物仿佛是在某种外力的作用下按照自己的轨迹必然地运行,正直、善良的人无法摆脱厄运的袭击,那些异常活跃的社会渣滓,各自遵循着自己的道德准则行事。作者把矛盾的焦点直接指向那个旧时代,人物与人物之间每一个小的冲突都暗示了人民与旧时代的冲突。如李三的报怨,巡警的勒索,难民的哀告,逃兵的蛮横,都表现了帝国主义指使的军阀混战给社会造成的黑暗,给人民带来的深重灾难。这种“剪影式”的新尝试,展现了清末社会的众生相,深刻地反映了帝国主义的渗透、侵略和封建统治的荒淫、腐败所造成的农民破产,市民贫困和社会黑暗。表明了中国封建社会的末日即将来临。
2、本剧为多幕剧(三幕剧)、话剧、悲剧、现代剧。老舍先生说:“一个大茶馆就是一个小社会。”作者在《茶馆》中着力刻画了一批“小人物”。剧中人物可怎样归类?①王利发②松二爷③康顺子④崔久峰⑤吴祥子⑥刘麻子⑦宋思子⑧唐铁嘴⑨常四爷⑩巡警⑾老林⑿老陈⒀秦二爷1、下层劳动人民:2、封建遗老遗少:3、旧民主主义者:4、民族资产阶级:5、反动统治阶级的走狗帮凶:6、社会的渣滓:提示:探究与思考①③⑨②④⒀⑤⑦⑩⑥⑧⑾⑿
结构全解人民苦难茶馆﹙王利发﹚恶势猖獗遗老哀叹人民反抗旧者绝望﹙松二爷﹚﹙常四爷﹚﹙崔久峰﹚巡警大兵吴、宋刘麻子唐铁嘴李三难民康顺
①“三爷。咱们的茶馆改了良,你的小辫儿也该剪了吧?”——满清覆灭。②“袁世凯死后,天下大乱,今儿个打炮,明儿个关城,改良?哼!我还留着我的小辫儿,万一把皇上改回来呢!”——政局动荡。③大兵:屌!谁要钞票?要现大洋!——通货膨胀。④“告诉你,常四爷,要我们效力的都仗着洋人撑腰!没有洋枪洋炮,怎能够打起仗来呢?”——半殖民时代。⑤“现在,人家总长次长,团长师长,要娶姨太太讲究要唱落子的坤角,戏班里的女名角,一花就三千五千现大洋!”——官僚生活腐化堕落。舞台说明所反映的是1916年袁世凯死后,军阀割据,连年内战,民不聊生的社会面貌。戏剧语言反映的是怎样的时代
作业:探究与思考1、戏剧中众多人物形象;2、戏剧的冲突与主题;3、戏剧语言的特点;
身份人物性格及特点结局典型意义下层人民王利发王淑芬李三常四爷康顺子难民报童生活艰苦精明干练谨小慎微委曲求全、善于应酬冷漠自私,意求自保愤世嫉俗,不敢反抗被占自尽勤劳,不满遭遇悲惨、吃苦耐劳勤劳本分,自食其力乐于助人、胆小怕事正直爱国、倔强不屈代表不甘奴役的中国人,反映出旧中国人民的反抗情绪。逃难哀告,颠沛流离,食不果腹,勤劳善良奔波劳碌、被抢被欺旧中国广大市民生活命运的真实写照,揭露了旧制度的吃人本质,反映了旧时代的不合理。反映了旧时代人民的苦难及社会的黑暗。反映了旧时代的腐朽和肮脏。《茶馆》人物赏析
身份人物性格及特点结局典型意义遗老遗少松二爷走狗帮凶宋恩子吴祥子兵警社会渣滓唐铁嘴刘麻子林,陈民族资本家秦仲义旧民主主义者崔久峰心地善良、胆小怕事阿谀奉承游手好闲,懒散无能,怀念过去生活无靠得过且过封建社会的腐朽与没落。卑劣奸邪、贪婪凶狠无耻(有奶便是娘)社会腐朽反动本质蛮横无理、敲诈勒索欺压百姓的恶势力社会黑暗、民不聊生说媒拉纤,拐卖人口的地痞鱼龙混杂乌烟瘴气油嘴滑舌、算命骗人(麻衣相士)抽大烟的流氓。无耻无志无能、合伙买妻的逃兵这是失败的、颓丧的旧民主主义者形象。民族工业的破产和旧民主义“实业救国”理想的失败。被抓被绑破产堕入佛门逃避现实“以天下为己任”的革命者悲观失望(“中国非亡国不可”)爱国求实、结局悲惨《茶馆》人物赏析
课文的语言特色人物语言的个性化:戏剧中每一句台词都是人物的语言,表达人物的思想,显示人物的性格。老舍善于根据人物的身份和性格,选取符合他们心理的个性化语言。王利发的语言谦恭、周到,与各种人物应酬反应机敏,对答如流,很能显示他茶馆掌柜的身份。常四爷的语言则豪爽耿直,带有闯荡多年的侠气和饱经沧桑的沉重感。宋恩子、吴祥子的语言则狡猾奸诈、傲慢无理,具有老牌特务的特点。出场的人物不论台词多少,都写得活灵活现。
语言的幽默风格:老舍谈《茶馆》时说,作品写了“那些年代的啼笑皆非的形形色色”。他把对黑暗社会的讽刺、批判与强烈的爱国热情和对劳动人民的同情联系起来,在微笑中蕴藏着严肃和悲哀,形成了自己特有的幽默风格。课文中,当唐铁嘴夸耀自己如何抽白面儿时,看起来滑稽可笑,但实际上却激起了人们对帝国主义侵略的仇恨,王利发问报童“有不打仗的新闻没有”,也像一句玩笑话,然而表现出的则是人民对动荡时局的不满。这种寓庄于谐的语言更能给读者以回味的思考。浓郁的北京地方色彩这个特点在课文中表现得很明显。在《茶馆》中恰当地应用地道纯熟的北京方言,使作品更具地方色彩,也更真实。
作者怀着强烈的激情批判和诅咒了这样一个黑暗的时代,表明了旧中国注定的灭亡。剧中通过康大力等人投奔西山解放区的描写,暗示出黑暗就要过去,光明即将到来!1957年发表并演出的《茶馆》,代表了老舍先生话剧创作的最高成就。作品以旧北京城中一个大茶馆--裕泰茶馆的兴衰为背景,通过对茶馆及各类人物变迁的刻画和描写,反映了清末、民国初年到抗战胜利后三个不同的时代近50年的社会面貌,揭示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旧中国的动荡、黑暗与罪恶,对世人宣告了旧中国必将走向灭亡的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可以这样说,《茶馆》是老舍以自己丰富的阅历,凭借对北京市民社会的熟悉,带着对旧社会的满腔憎恨,为它唱出的一曲挽歌。
再见
免费学科网,海量精品,免费下载www.xueke123.com
【免费学科网www.xueke123.com】80万精品资源免费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