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北京的春节》 《藏戏》整合教学
加入VIP免费下载

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北京的春节》 《藏戏》整合教学

ID:971857

大小:60 KB

页数:10页

时间:2022-03-17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附件1:小学语文单元整合教学设计征集与评选封面题目: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北京的春节》+《藏戏》整合教学设计作者:谢仲华单位:新塘镇新墩小学联系电话:13416297318 感受中华民风民俗——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整合教学设计第一板块:单元预习,整体感知学习目标:1、通过自学检测,扫清字词读音及书写障碍。2、正确、流利地把本组四篇课文读通顺,读流利,能用自己的话把每篇课文的主要内容说一说。3、知道本组课文是围绕“民风民俗”这一主题展开的,初读课文时就要关注课文是怎样描写民风民俗的。4、提出初学过程中不明白的问题。重难点:通过有效的预习,扫清单元课文学习障碍,为单元高效讲读课打好基础。课前准备:单元预习单教学时数:1课时教学过程:略第二板块:感受中华民风民俗——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北京的春节》+《藏戏》整合教学设计教材说明本单元围绕“中华民风民俗”这一主题选编的4篇课文,从不同的角度介绍了各具特色的民风民俗,反映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我将本单元的前两篇课文《北京的春节》和《藏戏》整合起来教学,通过两篇文章的对比阅读,理解相同主题文章的内在联系,学生进一步了解文章的表达方法,体会作者怎样谋篇布局,准确用词,生动表达,激发学生对我国传统民族民风的兴趣。设计理念以“单元整合” 策略为指导,让学生感受这些独具魅力的民俗风情中蕴涵的民族文明和传统美德。实现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的全面开放,使学生在学习内容、学习方法上相互渗透,有机结合,通过交流读书收获,探究困惑等形式的活动,有效的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学习目标:1、精读课文《北京的春节》,找出描写老北京习俗的句子,通过品读句子,了解老北京春节的习俗,感受春节的热闹、喜庆气氛,领悟民俗文化的丰富内涵。2、运用《北京的春节》的学习方法自主阅读《藏戏》,品味分析理解句子,了解藏戏的形成,感受藏戏独具特色的艺术形式。并通过小组展示交流的方式谈自己的阅读感受和收获。3、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从课文具体描写民风民俗的句子中,感受这些独具魅力的民俗风情中蕴涵的民族文明和传统美德。揣摩文章的表达方法,体会作者怎样谋篇布局,准确用词,生动表达。4、通过感受北京的习俗和藏戏的特色,激发学生了解民风民俗的欲望和探究传统文化的兴趣。教学重难点: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引导学生从课文具体描述中,感受这些独具魅力的民俗风情中蕴涵的民族文明和传统美德,揣摩文章的表达方法,体会作者怎样谋篇布局,准确用词,生动表达。教学时间:1课时课前准备:教学课件、反映节日喜庆的音乐、老北京民俗图片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指导学生活动设计意图一、整体观照,回顾导入1、回顾导入。“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朵花”,不同地区、不同民族,都有着自己独具特色的民风民族。通过本单元的预习,我们知道第二单元的学习主题是“中华民风民俗”,你们能说说单元里的四篇文章安排了哪些内容?2、板书课题《北京的春节》3、播放歌曲《恭喜恭喜》。1、用自己的话说说四篇文章的主要内容。2、欣赏图片、音乐以回顾单元主题导入,让学生能明确本单元学习内容的主题是“中华民风民俗”。 导语:今天,同学们伴着这喜气洋洋的乐曲,踏着作家老舍的笔迹,穿越时空的隧道,去老北京逛一逛,感受老北京的春节是怎样的。以欢快的乐曲渲染了节日喜气洋洋的气氛。为了满足学生的好奇心,紧接着教师设计了下面的过渡语,于是学生带着兴趣,带着疑问走进文本。二、精读《老北京的春节》,了解老北京春节的习俗,感受春节的热闹、喜庆气氛。(一)学习课文,整体感知,理清思路,了解习俗,分清详略。1、老北京人忙碌了一年,终于盼来了春节,自读课文,说说老北京的春节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2、找一找,春节“开始”“高潮”和“结束”的日子。3、在这一个多月的时间里,作者写到了哪些日子?再看看在这些日子里具体有哪些风俗?按要求完成下面表格时间风俗习惯4、北京的春节从腊月初旬开始,直到正月十九才结束,哪些日子写得详细?1、自读课文,找出描写风俗的时间词语,并作批注。2、小组合作交流填表。3、汇报。通过整体感知,让学生初步理清文章的思路。 (二)深入详写片段,感受北京的热闹,体会作者的表达方法。1、在老舍先生详写的这四天中,你最喜欢的是哪天?深入读一读,勾出自己印象最深的地方,结合自己过年的感受,看看作者是怎样描写的?2、读后交流(1)描写腊八的段落①指名朗读②出示“腊八粥、腊八蒜”的图片和描写“熬腊八粥、泡腊八蒜”的重点句子,引导学生体会。③熬腊八粥:“粥是用各种米,各种豆,与各种干果熬成的,这不是粥,而是小型的农业展览会。”“农业展览会”运用打比方手法,体会老舍先生语言的通俗和有趣。④泡腊八蒜:“到年底,蒜泡得色如翡翠,醋也有了些辣味,色味双美,使人忍不住要多吃几个饺子。”着重突出“色如翡翠”和“色味双美”两个词,结合图片,引导学生体会老舍先生语言简练,富有魅力。(2)描写除夕的段落①你为什么喜欢?(热闹)②哪些语句体现了除夕的热闹?③配乐读:听着这欢快的音乐,想象着这热闹的景象,让我们再来有滋有味的读读这一段吧。④、这一段是围绕那句话写的?体会作者的表达方法。(3)描写大年初一的段落。①指名读。1、默读课文,找出自己印象最深的句子,并作批注。2、各别读。3、欣赏“腊八粥、腊八蒜”图片,交流体会老舍先生语言的通俗,富有魅力。3个别读,师生对读、学生齐读。4、交流汇报。通过不同形式的朗读,使学生感受老北京除夕的热闹、喜庆、团圆,体会老舍的语言丰富、生动,从而与作者的情感产生共鸣。 ②大年初一的景象与除夕截然不同。“截然不同”什么意思?自己读一读,联系着上一段的内容,体会大年初一与除夕的景象有什么不同。(配乐欣赏:拜年、庙会图片)③男女生对读,感受除夕的热闹和大年初一的悠闲。④体会作者的表达方法。(4)描写元宵节的段落①老舍爷爷说高潮是元宵节,这是为什么呢?让我们用心默读课文第6自然段,画出感受深刻的句子,然后和同桌交流交流。②教师随机指导朗读③点拨:如果说除夕的最大特点是热闹,元宵节的出众之处就是亮堂。天上是明月当空,地上是灯火通明,从大街到老铺到家里,处处张灯结彩,灯火通明。正是因为这些绚丽多彩、千姿百态,高高悬挂的明灯与天上的皓月交相辉映,把整个老北京的正月十五装点得喜气洋洋,怪不得人们称正月十五是春节的高潮!(配乐欣赏:元宵灯会)④发挥你们的现象,用总分、排比句式来描写元宵节上的花灯。⑤各种各样的花灯,令人耳目一新,谁能不喜欢呢?这么热闹的灯会,你们想不想读一下呢?⑥正月十五5、学生欣赏拜年、庙会图片,体会大年初一的轻松、悠闲。6、默读,找出感受深刻的句子并写上批注7、小组合作交流感受深刻的句子。8、扩展想象,用总分、排比句式:“元宵节上的花灯各不相同,有的……有的……有的……还有的……让学生进一步体会老北京元宵节夜晚的美,明白为什么元宵节是春节的高潮。让学生通过句式练习,体会正月十五的灯的数量多、种类多、样式多。 (三)回顾全文,总结写法,体会详写、略写的好处。吃元宵可是老北京的习俗,这元宵呀讲究还不少呢,它代表着和和美美,团团圆圆。预示着新的一年快乐吉祥1、我们通过许许多多的老北京习俗感受到了老北京人过年时热闹喜庆的场面,体会了浓浓的年的味道,老北京的年味儿都在哪里?是什么?2、过了正月十五,一转眼就到了正月十九,春节就结束了。新的一年又开始了,老舍爷爷是按照什么顺序向我们介绍老北京的春节的?(时间的先后顺序)3、在老舍先生详写了腊八、除夕、初一、元宵这这四天,这样写有什么作用?(详略得当)4、小结:这篇课文不仅让我们领略了老北京过春节的风俗,字里行间也传递着京味文化。通过文章我们也感受得到老舍爷爷对我们北京的热爱,对生活的热爱。导语:刚才,我们随老舍一同感受了老北京热闹、喜庆的春节,下面我们来欣赏独具特色的藏戏。(播放藏戏)1、学生交流汇报,总结体验:老北京的年味是色如翡翠色味双美的腊八蒜;是香甜的腊八粥;老北京的年味儿在响彻夜空的爆竹声中;老北京的年味在正月十五流光溢彩的灯火------2、小组交流,体会详略得当的作用。3、欣赏藏戏通过回顾全文,进一步体会详写、略写的好处以藏戏渲染了气氛,初步感知藏戏的特点,引发学生思维,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三、读书交流《藏戏》1、出示学习提纲,小组合作学习。(1)藏戏有什么艺术特色?找出作者概述藏戏的艺术特色的语句。(2)你对藏戏的哪一特色最感兴趣,和组员交流。1、快速浏览课文,找出关键语句。2、小组交流。 2、汇报读书收获。3、除了藏戏的艺术特色,你在读中还发现了什么?(引导学生简述藏戏的形成过程)4、研读藏戏的特色,感悟表达方法(1)出示研读主题()的面具()的舞台()的唱腔要求:反复阅读相关的段落,把藏戏某一特点用一句话或几个词语来概括。(2)阅读交流展示面具①交流面具的特点(多样、夸张、形象鲜明)②师出示戴面具演出的图片舞台(1)指名读相关语句(2)交流特色(没有固定舞台与大自然融为一体)演唱(1)交流演出特色(唱腔、动作丰富多彩)6、比较学习(1)《老北京的春节》和《藏戏》都是描写民风民俗的文章,请同学们比较一下,这两篇文章的表达方法有什么不同。并按要求完成下面的表格。北京的春节藏戏内容表达顺序3、学生汇报(戴面具、没有舞台、一部可以演出三五天)4、简述藏戏的形成过程。5、阅读相关的段落,找出关键语句,交流展示。6、欣赏戴面具演出的图片,感受面具形象鲜明。7、朗读相关语句。。7、小组合作交流,按要求完成表格。通过交流读书收获,使学生在学习内容、学习方法上相互渗透,有机结合,有效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研读藏戏的特色,让学生初步感悟文章的表达方法通过对比阅读,理解相同主题文章的内在联系,学生进一步领悟文章的表达方法。 表达方法语言风格(2)引导学生完成表格。(3)小结。四、回归整体,拓展延伸点拔:民情风俗源远流长,民俗文化璀璨多姿。今天,我们随着作者一起走遍大江南北,身临不同民族,不同地区,共同领略了多姿多彩的民族风情。现在,我们来领略一下我们的家乡——广东的特色民风民俗。1、PPT播放广东的特色民风民俗的相关图片。2、总结本单元的学习主题。1、观看图片2、小组交流家乡的民风民俗。回顾单元主题,初步认识自己家乡的特色风俗,感知风俗文化,引发学生对祖国民风民俗的探知欲望。作业设计开展调查活动,了解自己身边的民风民俗扩展延伸,通过搜集了解更多的民族风情。板书设计 腊八→除夕→初→元宵(详略得当)藏戏戴面具演出没有舞台三五天没结束民风民俗9、和田的维吾尔人6、北京的春节(热闹、喜庆)7、藏戏(古朴)8.各具特色的民居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