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剧于1953年在巴黎初演时就获得了巨大的成功,仅在巴黎就连演了三百多场。该剧的支持者与反对者曾因对此剧毁誉褒贬争持不下,在休息厅里大打出手。在巴黎的咖啡馆、洒吧间和街头巷尾,到处议论这出戏。
等待戈多——塞缪尔·贝克特
经历过两次世界大战。人类所遭遇的劫难使他忧虑、迷惘,感到极大的悲观与绝望。战争那可怕的阴影始终在心头难以忘却。而“二战”后西方社会信仰坍塌、物欲横流的现实,又使他和西方民众共同感受了未来的渺茫与无望。他笔下的人物大多是无家可归的流浪汉、坐以待毙的残废者、浑浑噩噩的糊涂虫。他们生活在凄惨冷寂的环境中,在孤独、绝望的折磨下走向死亡。贝克特“因为他那具有新奇形式的小说和戏剧作品,使现代人从贫困境地中得到振奋”而荣获1969年诺贝尔文学奖。塞缪尔·贝克特(1906—1989)
荒诞派戏剧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西方资本主义世界动荡不安、危机四伏的社会的产物。这一流派产生在五十年代的戏剧领域,最早出现于法国,尔后流行于欧美剧坛,其影响至今未衰。
唐僧:你想要啊?悟空,你想要的话你就说话嘛。你不说我怎么知道你想要呢?虽然你很有诚意地看着我,可是你还是要跟我说你想要的。你真的想要吗?那你就拿去吧!你不是真的想要吧?难道你真的想要吗?……唐僧:悟空你也太调皮了,我跟你说过,叫你不要乱扔东西。乱扔东西这么多……月光宝盒是宝物,你把它扔掉会污染环境。唉,要是砸到小朋友呢,怎么办?就算没有砸到小朋友,砸到那些花花草草也是不对的呀!
“新奇”:{剧情是荒诞的。语言是荒诞的。人物形象是荒诞的。
荒诞戏剧的艺术形式和表演手法:1、一般没有故事,不讲结构。在戏剧发展过程中,没有明确的时间、地点,没有戏剧冲突,没有剧情转折、起伏跌宕,没有结局。2、抽象的、象征性的人物。剧中没有具有个性的人物形象,大部分人没有姓名,而是笼统称呼如先生、女士、母亲、小伙子等。3、凋敝的舞台形象。调动一切舞台手段,制造具有梦魇和地狱特征的场景;用奇形怪状的人物作语无伦次的梦呓,或受习惯与本能支配的盲目动作来表现世界的非理性和存在的荒诞性。4、支离破碎的戏剧语言。语言失去了意义,不再是人们交流思想的工具。人物对话枯燥乏味,不合语法,多次重复,有的甚至是机械地发出一连毫无意义的单音节。
主题展示:小说借这两个等待戈多的流浪汉毫无希望的等待,揭示了现实社会的荒诞与人生的痛苦,表现了20世纪西方人在现代文明挤压下的痛苦和困惑。
一出两幕剧,登场的人物共有五个:两个流浪汉——爱斯特拉冈和弗拉季米尔,波卓和他的奴隶幸运儿,还有一个小男孩,故事发生在荒野的路旁……
第一幕写黄昏的时候那两个流浪汉一见面就开始了语无伦次的闲谈与无聊透顶的动作。他们声称自己是在等待戈多,要向他祈祷,向他乞求,要把自己“拴在戈多身上”。波卓和幸运儿上场,也要寻找戈多先生,原来他们苦苦等待的人竟然素不相识。戈多迟迟不来,却来了一个男孩,他送口信说,戈多今晚不来,明晚准来.
第二幕写的仍是那个时间,还是那个老地方,只不过在原来已有的那棵枯树上长出了四五片叶子。两个流浪汉又走到一起了,他们又在原地等待戈多。戈多是谁?干什么?不清楚。他们就这样莫名其妙地等着,他们模模糊糊回忆昨晚的事。昨晚谈得很多,今晚似乎无话可说,沉默,长时间的沉默。但无名的恐惧使他们无法保持沉默,于是两人同时说话,说话只是为了“不听”和“不想”。波卓和幸运儿又来了,一夜之间波卓瞎了,幸运儿哑了。他们四人先后倒地,象蛆虫一样爬来爬去,象白痴一样呼言胡语。波卓和幸运儿死了,男孩又来传话:戈多今晚不来,明晚准来。他们绝望了,两次上吊都未能如愿。他们只好继续等待,永无休止地等待。
爱斯特拉冈和弗拉季米尔说了些什么?昨天在哪过夜两个贼的故事《福音书》的地图英国人在妓院里的故事关于上吊关于脚疼等语无伦次,毫无逻辑,不知所云。
爱斯特拉冈和弗拉季米尔在戏剧中有哪些动作?爱斯特拉冈弗拉季米尔使劲地脱靴子往靴子内瞧倒靴子摸靴子脱帽子抖帽子窥帽子戴上又摘下帽子重复无聊空虚无奈
3、他们的言行举止为什么会这样?源于现代社会的荒诞不经,源于人们精神上的痛苦不堪。
但许多有经验的理论家和观众都对它迷惑不解。据说一个演员在演完《等待戈多》之后怒气冲冲地说:我根本就不知道自己演的是什么。
爱斯特拉冈和弗拉季米尔这两个流浪汉有什么特点?通过这两个人物形象你有哪些感受。
作为两个流浪汉,爱斯特拉冈和弗拉季米尔卑微、低贱,他们迷离恍惚,浑浑噩噩,只会做脱靴子、摘帽子的无聊动作,说些支离破碎、莫名其妙的梦呓之言,连自己苦苦等待的戈多究竟是谁都不知道。人物形象是荒诞的。
他们毫无可以识别的个性特征,更不是以往我们在现实主义优秀作品中见到的那种典型人物或典型形象。他们只是一种平面人物或类型形象,是作者眼中西方社会人们精神状态的象征性符号。
戈多到底是谁?剧中说:2、可以说是一种祈祷3、一种泛泛的乞求1、我真想听听他会提供些什么。
“戈多是一个救星,是一个希望”;“他要是来了,咱们就得救了”;“要是不来呢,咱们明天就上吊”。剧中说:
有人认为他是巴尔扎克早期戏剧中的一位神秘人物。有人认为他是上帝。还有人认为他是“虚无”或“死亡”。有人曾就此问贝克特本人,贝克特回答说:“我要是知道,早在戏里说出来了.”有人说:那你认为呢?
是他们想改变处境的一种希望。这种希望的一种寄托物。但是,他们对戈多是谁也不清楚,戈多也始终没有来,这就说明是他一种虚无缥缈的不可实现的希望。戈多到底是什么呢?
戈多还是道德。在我们踏上人生的征途之时,切不可忘记当怀有一颗善良的心、带着道德上路。古人欲立身立业者,必先立德。德如风,功业如草,风在上,草必靡,无往不利。现代人过于重利而轻义,以致缺少彼此的信任,内心怎能不感到孤单、有所希冀呢?以爱人之心协调人际关系,那么我们将时刻感到自己浸身于爱的暖流之中。戈多是理想。“少年的梦想是风的梦想,青春的思念是长长的思念。”这是北欧海员远航时唱的歌谣。当我们踏上人生征程之时,也应想想,自己是否已准备好理想要去实现?人如果没有理想,便将陷于无边的空虚与等待中。与其让生命白白流逝,我们为何不现在就树立理想,去迎接戈多的到来呢?
“戈多”是现代人心中已久违的精神的宁静、思想的澄明。我们已在喧哗与骚动中沉沦太久,对于信念、理想、友谊这类事物已略感陌生戈多是信念。对于人的渺小,古今同感。但现代人对于机器文明的强势,内心愈感脆弱,信念的火焰更为缥缈了。诚然,人只是一根苇草,是宇宙间最脆弱的东西,但人是一根能思想的苇草,人具有万事万物无法比拟的精神力量。“人只是火花,被信念从今天送往明天。”只要信念不息,火花就不会灭。戈多的归来也就为时不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