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待戈多制作者:唐秋梅
时间:黄昏地点:乡间一条路旁。一棵树人物:爱斯特拉冈弗拉季米尔陌生人波卓和仆人幸运儿小男孩
爱斯特拉冈和弗拉季米尔说了些什么?做了些什么?
一会儿谈昨天在哪儿过夜,一会儿讲到人生的痛苦,一会儿说到《福音书》的地图,一会儿讲两个贼的事情,一会儿又说到英国人在妓院里的故事,还有试着上吊、关于脚疼等做了什么?说了什么?爱斯特拉冈从一出场就是使劲地脱靴子,往靴内瞧,倒靴子,摸靴子;弗拉季米尔是脱帽子,抖帽子,窥帽内,戴上又摘下帽子。
这与我们之前学过的戏剧有何不同?传统戏剧《等待戈多》情节冲突语言人物形象引人入胜支离破碎扣人心弦若有若无规范完整莫名其妙个性鲜明不可识别
形式是荒诞
只有那些没有情节、没大动作的艺术才算得上纯正的艺术。社会是毫无意义的,人与社会、人与人的关系是荒诞不经的,人与人之间根本无法沟通,那么,作为沟通思想感情工具的语言也就失去了它原有的意义,理性的、逻辑清楚的语言只能掩饰世界的本质,妨碍人们对世界本质的认识。贝克特认为:
在贝克特的戏剧中,“形式就是内容”,毫无意义、支离破碎的语言、形象就是他们戏剧的语言。这就是包括意识流小说在内的现代派作家们的一个努力方向:舍弃虚构,还原生活的真实,达到形式和内容的统一。这也就是他们的成功之处。所以“荒诞就是真实,无理就是现实”。
弗拉季米尔(伤了自尊心,冷冷地)允不允许我问一下,大人阁下昨天晚上是在哪儿过夜的?爱斯特拉冈 在一条沟里。弗拉季米尔(羡慕地)一条沟里!哪儿?爱斯特拉冈(未作手势)那边。弗拉车米尔 他们没揍你?爱斯特拉冈 揍我?他们当然揍了我。这段对话反映了他们的何种境遇?表现了什么样的社会现实?下面是两个流浪汉在乡间小道的一棵树下见面后的对白:
两个流浪汉等待戈多时,语无伦次地谈到《圣经》中两个贼的故事,这段对白表现了一种什么样的社会现实?
写作背景本剧写于1952年。20世纪50年代的西方,“二战”中骇人听闻的法西斯暴行,原子弹在广岛的爆炸,600万犹太人的被屠杀,使人们对传统的道德标准和价值观产生根本的怀疑。战后两大阵营无休止的军备竞赛和核威胁仍使世界局势动荡不安。新兴的现代工业革命给人类带来巨大物质财富的同时,也加大了贫富差距,把一大批人甩入“无产者”的行列。整个西方经济萧条,社会混乱,道德沦丧,人们思想苦闷,精神空虚,对未来失去信心。
剧中反复出现下列这段对白:爱斯特拉冈 咱们走吧。弗拉季米尔 咱们不能。爱斯特拉冈 为什么不能?弗拉季米尔 咱们在等待戈多。戈多究竟指什么?
?作者说:我要是知道,早在戏里说出来了。西文评论家有的认为代表上帝,有的认为代表永生、理想和幸福。戈多是一种象征,是现代西方人的精神寄托,是处在精神困境中精神上迷惑不安的“流浪汉”们对未来对精神的一种期许,是人们追求而又永远得不到的东西。戈多与其说是人,不如说是一种物质、一种渺不可见的希望,或者直接理解为来了后叫人大失所望的明天。人类正是在这种莫名其妙的憧憬中耗尽了自己的生命。
两个流浪汉为什么永无休止地苦苦“等待”不能够实现的希望,这反映了一种什么样的社会现实?
两个流浪汉是被现代工业社会挤扁了的“非人”,他们永无休止地等待那不能实现的希望,反映了沦为社会底层的一群人希望改变自己的生活处境又无法实现的绝望社会。其实也是现代文明社会中不少人精神上失落、苦闷和迷惘的真实反映。
荒诞的形式真实的现实
关于塞缪尔贝克特塞缪尔·贝克特(1906—1989),贝克特于1906年生于爱尔兰都柏林一个犹太中产阶级家庭,从小就耳闻目睹人民被奴役的惨状。天主教的束缚,社会的守旧,政府对思想与出版的严厉控制与检查,都使他无法忍受。他曾经嘲弄那些在教堂里划十字的教徒:“一天,爱尔兰的狗也将会这样做。可能猪也会如此。”大学毕业后,贝克特结识了著名的“意识流”作家乔伊斯,担任过他的秘书,创作思想受到他的很大影响。贝克特设法逃出了爱尔兰,来到法国,1937年定居巴黎。在巴黎,他看到的是灯红酒绿与失业贫困的惊人对比。
有一天晚上,他被一个流浪汉无缘无故地刺了一刀,当问及行刺的原因时,对方居然说“不知道”。贝克特首次亲身体验到了荒谬的滋味。他经历过两次世界大战。人类所遭遇的劫难使他忧虑、迷惘,感到极大的悲观与绝望。战争那可怕的阴影始终在心头难以忘却。而“二战”后西方社会信仰坍塌、物欲横流的现实,又使他和西方民众共同感受了未来的渺茫与无望。他笔下的人物大多是无家可归的流浪汉、坐以待毙的残废者、浑浑噩噩的糊涂虫。他们生活在凄惨冷寂的环境中,在孤独、绝望的折磨下走向死亡。关于塞缪尔贝克特
由《等待戈多》想到……
希望与失望——读《等待戈多》有感高二一班刘世雄如果你想知道什么叫希望请你去买一张彩票如果你想知道什么叫失望请你去买一堆彩票抬头看天,有人看到天蓝得可爱也有人看到天乌漆一片当然情感无罪但它好像变色墨镜把整个世界染得非喜即悲不要总说上帝不公平可能他想给予你更多不要总说戈多失约或许他在另一个地方等你打开心扉你是否看得清暗礁如果是那么撑起帆起风了,你看那是岸!
《等待戈多》被认为是荒诞派戏剧的代表作之一。荒诞派戏剧是20世纪50年代兴起的一种现代派文学,源于法国,尔后迅速风靡于欧美其他国家,在20世纪世界文学领域中占有重要的地位。试收集相关资料对荒诞派戏剧作研究性学习。参考书目:1、《百部世界文学名著赏析》,北京燕山出版社2、《欧美文学史》李尚信主编,吉林大学出版社3、《外国文学教程》汪介之主编,南京大学出版社
荒诞派戏剧荒诞派戏剧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西方戏剧界最有影响的流派之一。它兴起于法国,20世纪50年代在巴黎戏剧舞台上上演了贝克特等剧作家的剧作。这些作家打破了传统戏剧的写作手法,创作了一批从内容到形式别开生面的剧作。这些作品呈现在舞台上的形象是光怪陆离、荒诞不经的。英国著名戏剧理论家马丁·埃斯林给这一流派定名为荒诞派戏剧。
荒诞派戏剧主题贝克特等人剧作的主题,是面对人的生存条件的荒诞不经所引起的抽象的恐惧不安之感。他们在表达这个主题时,故意不用合乎逻辑的结构的明智的理性去阐明人的生存处境的不合理性、荒诞性,而是直接用形象表现对理性的怀疑和否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