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滨逊漂流记》导读课教学目标:1.通过读书中相关的故事细节,感知人物形象。2.学会课外阅读的常用方法,并能运用在以后的课外阅读中。3.培养细读文本的习惯,学会表达自己对书中人物的感情,并发表有独特见解的人物评价。一、 故事导入,激发阅读期待以童话大王郑渊洁的“我在书中等你”这个小故事,告诉孩子,作家用作品跟读者交流。阅读,就是赴一场心灵的盛会。二、说来听听1、聊封面,猜内容。因为版本的不同,所以孩子们手头书的封面各异——鲁滨逊在海上遇险。鲁滨逊与星期五在茅草屋前劳作。鲁滨逊拿着猎枪、带着狗,在荒岛上打猎。提取信息,再次激发阅读期待:这是一本冒险故事,情节曲折,引入入胜,值得一读!2、聊作者师:接下来,我们来谈谈作者?对于作者笛福,你们又了解了多少?他是一个战地记者,是商人。写了很多书。他在短短五年内一鼓作气写出《辛格尔顿船长》、《摩尔.弗兰德斯》、《罗克萨娜》等好几部小说。他被称为“英国小说之父”。师:对,就是这本《鲁宾逊漂流记》,令他获得如此了不起的称号。让我们怀着敬佩之情,再次读他的名字——丹尼尔·笛福!3、聊书(1)聊书的阅读价值。师:我们知道这本书在吴缅的家,已经是三代相传。可同学们,你们知道吗,这本书已有近三百年的历史了。近300年来,这部小说已出了几百版,几乎译成了世界上所有的文字。它被誉为英国文学史上第一部长篇小说,是世界儿童文学宝库中的不朽名著。它是根据一个真实的故事创作的。陈朴熙:是的,好像有个水手一气之下,在一个岛独自生活了四年。师:是的,1704年,28岁的英国水手亚历山大·塞尔柯克在航行中与船长发生争执,一气之下只身在大西洋中一个岛上度过了四年。作者笛福以塞尔柯克的传奇故事为蓝本,把自已多年来的海上经历和体验倾注在人物身上,并充分运用自已丰富的想像力进行文学加工,创作了这部妙趣横生、雅俗共赏小说《鲁滨逊漂流记》。(2)聊书的内容读目录,因学生书版本不一,章节不同。请了两位孩子读各自书中的目录之后,师按故事情节的发展,提出要求:四周读完,每周均需读到指定内容,做好相应的摘抄,然后参加读书讨论会。4、聊读书方法,提出要求:不动笔墨不读书。边读,边对文中精彩的描写、或是自己受启发的语句下画线,写批注。5、师与孩子们分享自己的阅读体会:(示范)朗读书中有关航海遇险的几个片段,并就此谈了自己的感想。6、请同学们快速的默读,看看这篇读后感是怎么写的。(学生看)(师:概括书的主要内容,接着说说自己对书中某部分最有感触部分写写体会,可以是对书中人物或者是作者的写作方法等.可以说说自己受到的教育)三、学生独立阅读。(大概五至十分钟)思考:
1、为了避嫌,老师让孩子们自己准备书籍。可是一看孩子们手头的书,面貌各异,心存疑虑:因为面向的读者群体不同,所以版本不一。孩子们的书,有些是自己买的,但因为缺乏甄别力,买了盗版书;有些孩子买了注音版,书过于简略;有些孩子向初中的学生借的,又比较深奥。这样的差异,在一定程度上对孩子的顺利阅读、深度阅读带来困难。这是考虑不周的后果。2、接下来的三次读书交流会,该以怎样的形式开展,才能既激发孩子的阅读兴趣,又能不断将孩子的阅读引向深入?单纯的说来听听是否能满足孩子的“喜新厌旧”心理?3、经过我的二度阅读,初步将本书的读写结合点定为“学习书中的人物心理刻画”。鲁滨逊之所以能克服困难,让自己的心灵无比强大,就是因为他在面对每一次的凶险、困难时,都能通过内心自我斗争、自我教育,让自己不断完善,从而激起斗志,顽强地生存下来。教师给定孩子们几个具体的生活情境,让他们真实刻画自己的心理。关于“漂流”1、主人公鲁滨逊都漂流到了哪些地方?遇到了那些事?2、如果时光能够倒流的话,鲁滨逊会不会再次出去漂流呢?3、到底是什么原因使鲁滨逊选择了漂流呢?关于困境中的心态1、鲁滨逊在孤岛上遇到了哪些困难?2、鲁滨逊在困难面前是怎样调整心态的?(请你照例子完成心态对照表)坏处好处我被卷到一个可怕的荒岛上,没有重返大陆的希望了。但我还活着,而船上其余的人都淹死了。 关于劳动创造1、鲁滨逊在荒岛上进行了哪些劳动创造?2、面对他的这些劳动创造,你想说些什么?3、以做一块架板为例,说说鲁滨逊劳动创造成功的原因是什么?关于书----《圣经》1、《圣经》给荒岛上的鲁滨逊带来了怎样的帮助?2、今天我们读《鲁滨逊漂流记》的意义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