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六年级下册语文教案语文园地二(口语交际、习作、园地)
加入VIP免费下载

部编版六年级下册语文教案语文园地二(口语交际、习作、园地)

ID:974412

大小:93 KB

页数:17页

时间:2022-03-17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六年级语文学科备课活页第二单元第课共4课时课题语文园地二设计者课程标准.乐于参与讨论,能抓住要点,并能简要,乐于参与讨论,能抓住要点,并能简要,阅读叙事性作品,了解事件梗概,能简单描述自己印象最深的场景、人物、细节,说出自己的喜爱、憎恶、崇敬、向往、同情等感受。教材分析能写出同读一本书的感受,写出一本书的梗概,理解记忆小说中人物特点,理解运用夸张修辞,记住日积月累中关于年龄的说法学情分析六年级学生已经初步具备了一定的阅读素养,学生已基本上掌握了找词找句,圈圈点点划划,读读体会的感悟方法。但学生整体感悟不深,浮于比较表面的东西学生能较容易地体会到,而对于较深层次的内容学生很难感悟出来。其次是学生的整体朗读水平一般。教师必须准备必要的声像资料制成多媒体课件,以此来帮助学生“入情入境”,再次,六年级学生已经初步掌握抓重点语句理解、感悟课文,在体会重点语句及修辞手法的表达效果上还要再多引导,多下功夫。教学目标1.学会借助批注梳理思路,深入的表达自己的想法或观点。2.表达观点时要以内容为依据,从书中找出例子来说明自己的观点。3.要勇于表达自己的真实想法。4.认真倾听别人的发言,准确理解他人的想法。对于不同想法,思考他们的理由。5.交流之后,说说自己的新想法。6.能理清书籍内容的基本框架,把握要点,学会对书的内容进行概括。7.能用简明的叙述性语言概括每个章节的内容。8.能适当补充内容,自然过渡,使语意清楚连贯。 9.通过交流学习一些读外国文学作品的方法,引导学生阅读文学名著,学会对书里的人物作出自己的评价。10.留意作品中描写人物语言、动作、神态的句子,并从中感知人物形象,找到人物精神的闪光点。11.学会从多方位、多角度的评价人物。12.锤炼语言,品味语言的夸张性,理解重要词语的深刻涵义和表达作用,并发挥想象,学会仿写夸张性句子。13.对比不同译者笔下的文学名著语言,学会琢磨语言,体会各自语言的巧妙之处,交流自己的喜好感受。14.理解并积累古人不同年龄的不同称谓。重点1.学会借助批注梳理思路,深入表达自己的想法或观点。2.表达观点时要以内容为依据,从书中找出例子来说明自己的观点。3.能理清书籍内容的基本框架,把握要点。4.能用简明的叙述性语言概括每个章节的内容。5.通过交流学习一些读外国文学作品的方法,引导学生阅读文学名著,学会对书里的人物作出自己的评价。6.留意作品中描写人物语言、动作、神态的句子,并从中感知人物形象。难点1.要勇于表达自己的真实想法。2.适当补充内容,自然过渡,使语意清楚连贯。3.学会从多方位、多角度的评价人物。教学方法讲授法教具准备课件课时安排4教学流程课件页码二次备课 第一课时一、名言导入,议论“好书”1.出示名人名言(1)好书是伟大心灵之宝贵血脉。(2)书籍乃世人累积智慧之明灯。(3)读一切的好书,就是和许多高尚的人谈话。(4)书籍——人类进步的阶梯。2.读名人名言,学生自由说说读后的感受。3.全班讨论:什么样的书才能算好书?鼓励学生畅所欲言,联系自己实际谈看法。依据学生回答顺势概括如下:(1)内容健康、生动、有趣的书;(2)语言优美的书;(3)图文并茂、给人美感的书;(4)启迪智慧、教人做人的书;(5)使人获得有益知识的书。……小结:阅读往往能唤起读者独特的感受和理解,即使读同一本书,尤其是一本好书,不同的读者,心得体会也可能不一样。让我们一起开展班级读书会,围绕同一本书交流读书心得,分享阅读的收获,分享读书带来的快乐与幸福。 二、探究“说”法,尝试表达1.学生独立思考或小组讨论:我准备分享哪一本好书?怎样去围绕这本书交流读书心得,分享阅读的收获,使大家想读、爱读?2.播放多媒体动画,启发示范。“(1)(2)(3)(4)(5)(6)(7) 大家好,我是爱读书的小灵通。最近,我看了一本很有意思的书,名字叫《童年真好》,作者是我省作家陈章汉。这本书用儿童化的语言、形象风趣的插图,写了作者小时候的不少蠢事、羞事和趣事。但无论什么事,都充满了天真无邪的儿童情趣。读着读着,我常常忍不住捧腹大笑,并为文中蕴含的浓厚情感所感染,也使我不禁想起自己小时候的一些事情来。这样的好书,你不想一睹为快吗?”3.在学生自由发表意见的基础上,师生共同归纳、概括出围绕引导学生可以围绕以下话题交流读书心得与感受。(1)这本书讲了一个什么样的故事?(2)你怎样评价主人公?你对哪个人物印象最深?为什么?(3)有没有什么地方让你觉得困惑,或是感到奇怪?有没有完全出乎意料、令人感到不可思议的情节?(4)读这本书的时候,你想到了哪些相似的书,或是想到了生活中的哪些人?(5)故事的结局你喜欢吗?如果你来写这个故事,你会怎么写?2.交流之前,指导如何围绕话题展开交流。(1)交流前思考围绕话题谈论哪些具体内容。学会借助批注梳理思路,深入地表达自己的想法或观点。(板书:梳理思路)(2)表达观点时要以内容为依据,从书中找出例子来说明自己的观点。(板书:勇于表达)(3)要勇于表达自己的真实想法。(板书:认真倾听)(4)认真倾听别人的发言,准确理解他人的想法。对于不同想法,思考他们的理由是什么。(板书:交流表达)三、小组练说,人人参与(8)(9)(10) 1.导言:看来,推荐好书还真得讲究方法。下面我们就从读过的书中挑选自己认为好的书介绍给同学。小组合作:从上面选择一两个大家感兴趣的,值得讨论的话题展开深入交流。最后比一比,看哪个小组的讨论的观点最有创意,获得最佳创意奖。2.学生四人一组或自找交际伙伴,互相介绍、推荐,确定每一组的共同阅读的书。每小组由一名同学当小组长负责主持,鼓励学生用不同于别人的方式推荐,其他同学可以提出问题。交流后相互评价、修正,再推举出代表准备参加全班交流。教师巡回检查,进行个别指导,特别是对那些在语言表达、交流上有困难或障碍的学生,教师自己或指定优秀学生加以帮助,确保每一个学生都有效地参与交际。四、和谐互动,反馈评价1.汇报展示。各小组的代表以各自不同的形式推荐好书,表达自己小组对于同读一本书的观点,教师协调各小组的衔接。形式一:好书自述。学生头戴饰物,用第一人称的方式“表白”自己,推荐自己,还邀请看过这本书的同学作补充。形式二:讲故事表演。学生选取书中的一个精彩片断,边讲故事边表演。可一个人独立表演,也可请同学合作。形式三:小记者采访。两学生分别扮演小记者和新书的作者,“小作者”在回答小记者问题的过程中,适时插入配乐朗读书的精彩片断、展示书的装帧等内容,以引发学生对书的好感和兴趣。(11) 2.和同学分享交流之后,说说你对这本书是否有了新的想法。引导学生勇敢表达自己的新的想法。提示方法:(1)引用原文说明观点,使观点更有说服力。(2)分辨别人的观点是否有道理,讲的理由是否充分。3.小组汇报后,学生自由评价:重点看是否把好书的主要内容或把自己对这本书的看法说清楚、说明白;另外再看仪态是否大方,声音是否响亮,是否富有情感;看对这本书是否有了新的想法。不足的地方该如何矫正、补充?4.组织全班学生评出自己最喜欢读的好书,以及最佳推荐人、最佳创意,予以表扬、奖励。五、扩展延伸,巩固提高口语交际是小学生必备的基本能力。然而,任何一种能力和习惯都不可能一蹴而就,需在日常生活中经常锻炼自己的口语交际能力。因此,进行适当的扩展延伸是很有必要的。阅读往往能唤起读者独特的感受和理解,即使读同一本书,不同的读者,心得体会也可能不一样。读了一本好书,跟同学交流分享阅读的收获,那是多么快乐!学生课后向同学、父母或邻居小朋友推荐一本好书。六、教学反思(1)(2) 第二课时一、创设情境,激情导入1.提问:当我们遇到以下情况时,需要我们怎么办?(1)学校征集最受欢迎的少儿读物,要求高年级每个同学推荐一本最喜爱的书。(2)班里每周请一位同学简要介绍一本书。(3)你的好伙伴看到你最近读一本书很入迷,很想知道你读的这本书讲了什么。2.学生自由选择情境,说说自己将如何向他人介绍书的内容。3.这个单元让我们接触了一些外国文学作品,那些血肉丰满、性格鲜明的人物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但是在这些长篇小说或短篇小说中,篇幅都比较长,要想简要说说主要内容,就需要学会概括内容。也就是《鲁滨逊漂流记》中的梗概了。这节课让我们一起来学习如何写作品梗概。二、打开思路,畅所欲言1.你最喜欢的是哪一本书?你想介绍它哪些方面的内容?你喜欢的这本书最难忘的内容是什么?通过这本书,你最想告诉大家什么?引导学生回忆那些令自己印象深刻或受益匪浅的书籍,说说自己喜欢的原因,以及想要推荐它哪方面的内容。鼓励学生畅所欲言。(3)(4)(5) 2.谁来告诉大家,你喜欢的这本书最难忘的内容是什么?引导学生畅所欲言,在草稿上写出题目,用几句简练的话列出提纲。3.通过这本书,你最想告诉大家什么?引导学生把握文章的主题,说出自己的感受。三、总结写作方法1.教师引导学生回忆《鲁滨逊漂流记》中的梗概的写作方法:小组讨论:怎么样才能写好一本书的梗概?2.小组交流,并派代表进行汇报。3.怎么样才能写好一本书的梗概?师生总结学写作品梗概的方法:(1)读懂内容,把握脉络。理清书籍内容的基本框架,把握要点。(2)筛选概括,合并成段。保留“主干”,去除“枝叶”。用简明的叙述性语言概括每个章节的内容。(3)锤炼语言,表达连贯。适当补充内容,自然过渡,使语意清楚连贯。2.谈谈你准备用哪些写作方法。3.今天我们就来写一写你最喜欢的作品梗概,相信大家都能够写得很精彩。四、指导学生自由习作1.选择你最近读的一本书写梗概。学会对书的内容进行概括,以梗概的形式,与同学交流讨论,并进行修改。2.学生作文,教师巡回指导。(6)(7) 第三课时一、评改作文1.自我修改:写完后,自己通过轻声朗读的方法来进行修改,注意字、词、句和标点等,同时对自己不满意的段落也可以在旁边重新写。2.同学互改:与同桌或自己的好朋友交换,互相用修改符号改一改细节地方,对文章整体可以在后面写一写修改建议或简单的评价。二、全班评议1.教师选择自己在巡视中发现的典型作文或由学生推荐,作为讲评作文。可以请学生把整篇作文读完,也可以读到关键地方停下来,就某一点请同学们评议。2.评议的重点(1)书籍内容的基本框架是否理清,要点是否把握。(2)是否用简明的叙述性语言概括每个章节的内容。(3)语言是否简练,语意是否清晰,表达是否清楚连贯。(4)书的大意是否清楚明白。(5)哪些部分写得最精彩。3.根据同学们的反馈,接受同学们的合理化建议,适当补充内容,自然过渡,再次修改完善习作。4.范文展示。三、课堂小结及拓展延伸(1)(2)(3) 这节课我们主要学习了如何写作品梗概,学习了写书梗概的几个要点,当我们以后再遇见长篇的作品时,也能清晰地说出文章的大致内容了。     四、教学反思            第四课时一、回忆人物形象1.世界上没有完全相同的两片树叶,同样也没有完全一样的两个人。本组课文让我接触了一些外国文学作品,那些血肉丰满、性格鲜明的人物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这些短篇和长篇小说中的人物形象,都在世界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成为某一类人物的典范代表,让我们大家一起来回忆一下。2.学生回答,教师板书:鲁滨孙、汤姆•索亚、尼尔斯。二.探究人物的评价方法(一)从作品情节评价人物1.下面请同学们观察一段由课本上摘录的话,仔细品味一下课文中描写了一个怎样性格的汤姆索亚?出示段落:“汤姆躺在一张沙发上......直到风筝线不够用了为止。”2.学生归纳反馈:充满虚荣心的汤姆。3.你还能从课文的那些情节中的找出不一样汤姆?(4)(5)(6)(7) 学生从课本内容中,找出具体内容,说出自己的感受。4.师总结归纳:引导学生阅读文学名著,从具体的情节中,学会对书里的人物作出自己的评价。(板书:作品情节)(二)从人物描写评价人物1.下面请同学们观察一段由课本上摘录的话,仔细品味一下课文中描写了一个怎样的桑娜?出示段落:桑娜“用头巾裹住睡着的孩子,把他们抱回家里......让他们同自己的孩子睡在一起,又连忙把帐子拉好”2.学生归纳反馈。3.你还能从我们学过的课文中找出类似的人物描写吗?学生从课本内容中,找出具体内容,说出自己的看法。5.总结归纳:留意作品中描写人物语言、动作、神态的句子,并从中感知人物形象,找到人物精神的闪光点。(板书:人物描写)(三)多方位评价人物。1.下面请同学们观察一段由课本上摘录的话,仔细品味一下课文中描写了一个怎样的尼尔斯?出示段落:“尼尔斯心里想:父母从教堂回来时,发现雄鹅不见了,他们会伤心的。”你从中看到了一个怎么样的尼尔斯?跟我们平时认识的尼尔斯一样吗?2.学生归纳反馈。3.你还能举出其他的人物吗?(8)(1) 4.总结归纳:学会从多方位、多角度的评价人物。每个人,每件事都有多面性,我们不能以偏概全。(板书:多方位、多角度)三、拓展研析1.首先,我们来个小测验,测测大家的观察力如何?请大家欣赏下面的图画,认真观察,猜猜图中的人物分别是谁?学生自由归纳,教师解答。同学们如何通过几幅静态的图片来确定人物的呢?明确概念:通过人物具有独特个性的外貌。外貌描写就是对人物的面容、神态、表情、衣着、姿势等的描写。下面就请大家根据静态的文字来猜猜人物吧!2.猜猜他是谁。学生归纳猜测。这段文字中的鲁迅和前段文字所描写的鲁迅有何不同之处?学生归纳。明确概念:学会从多方位、多角度的评价人物。每个人,每件事都有多面性,我们不能以偏概全。3.看文猜人,请同学看下列例文,分析人物的性格和作者描写中侧重的部分。学生归纳、分析。归纳知识点:抓住特点,描写重点,体现个性。引导学生阅读文学名著,从具体的情节中,学会对书里的人物作出自己的评价。4.讨论阅读方法下面我们就来讨论,有哪些好的阅读方法,可以更好地评价人物,感知人物形象,能够让我们走进经典的外国文学作品。(1)小组讨论(2)全班交流(2)(3)(4) (3)各小组代表发言,全班共同总结:A.通过交流学习一些读外国文学作品的方法,引导学生阅读文学名著,学会对书里的人物作出自己的评价。B.留意作品中描写人物语言、动作、神态的句子,并从中感知人物形象,找到人物精神的闪光点。C.学会从多方位、多角度的评价人物。每个人,每件事都有多面性,我们不能以偏概全。D.选择后要尽可能读完整作品,可采取见缝插针式的阅读方式,有时间就读,连续几天读完一部,能够感知人物形象的全面性。E.在开始阅读一部作品前,可以先浏览作家生平简介、译者的话、序言、后记和内容简介等,把握主要内容后再开始阅读。这样能够更好的把握人物的性格特征。四、课堂小结叶圣陶先生说过:描写人物,假若只就人的共通之点来写,则只能保存人的类型,不能表现出某一个人。要表现出某一个人,须抓住他给予我们特殊的印象。我们可以多联系曾经学过的外国名著,运用外国文学作品的阅读方法,感知人物形象,发现人物的闪光点,交流自己的想法与感受。词句段的运用一.读一读,你发现了什么富得(流油)气得(火冒三丈)思念(一日三秋)穷得(揭不开锅)(5)(6) 1.先让学生自由读一读例句,重点读读括号里的词语。2.想一想,你明白了哪些词语的意思   3.请小组合作,让学生用形象的动作或语言解释词语的意思4.请学生谈一谈自己发现了什么,括号里的词语部分有什么共同的特点。小结:括号里的词语部分都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二.再读一读,说说下列句子的表达效果1.教师简单介绍”夸张”:夸张是为达到某种表达需要,对事物的形象,特征,作用,程度等方面着意扩大或缩小的修辞方式.2.读下面的例句,感受三句话表达的意思,说说自己读懂了什么,又什么不同的地方,并提出疑问。(第一句和第三句分别使用扩大夸张.第二句也使用了缩小夸张,让我们知道了春节马上就要到了,时间的紧迫性。)3.学生品句子,请说一说夸张的作用是什么?夸张的作用:A.揭示本质给人以启示B.烘托气氛,增强感染力C.增强联想,创造气氛.教师提醒应该注意的地方.A.夸张不是浮夸,不能失去生活的基础和根据.B.夸张不能和事实距离过近.C.夸张要注意文体特征,如科技说明文,说理文章就很少使用夸张手法,以免歪曲事实.(7) 4.学生从后面的词语中选择一两个,发挥想象,运用夸张的修辞手法,仿写句子。盼望饿安静喜欢厚学生汇报,全班交流,看其是否正确运用夸张的修辞手法。三、品味句子,探究研析1.先让学生自由读一读三组例句,重点对比不同译者笔下的《汤姆索亚历险记》中表达意思一致的句子。2.想一想,你更喜欢哪一个,为什么?3.请小组合作,让学生用形象的动作或语言解释自己喜欢的原因。4.请学生谈一谈自己发现了什么,课文中采用的是哪一种语言,与你的有什么不同,哪一种更好?好在哪里?小结:语言表达是否连贯,语意是否清晰,语言是否精炼。四、日积月累1.小组交流合作:古人不同年龄称呼的有何由来?(板书:3.古人年龄称谓)2.小组进行汇报,全班交流。13岁:豆蔻年华。豆蔻是一种初夏开花的植物,初夏还不是盛夏,比喻人还未成年,故称未成年的少年时代为“豆蔻年华”。15岁:及笄[jī]之年。笄,本来是指古代束发用的簪子。古代女子一般到15岁以后,就把头发盘起来,并用簪子绾住,表示已经成年。“及笄”即年满15岁的女子。 20岁:弱冠之年。年满20岁的男子。古人二十岁行冠礼,以示成年,但体犹未壮,故称“弱冠”。30岁:而立(而立之年)。孔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论语•为政》)所以后代称30岁为“而立之年”。”40岁:不惑(不惑之年)。指男子40岁。孔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论语•为政》)50岁:知天命之年,指五十岁。60岁:花甲之年。花甲:我国古代用干支记时间。天干有十,地支十二,十天干和十二地支按照顺序搭配成六十个单位,通常就叫作“六十花甲子”,也称“花甲”。把这种记时间的词语移用到记人的年龄上,就以“年届花甲”或“花甲之年”来指人到60岁了。70岁:古稀之年。杜甫有诗曰:“酒债寻常行处有,人生七十古来稀。”后人就多依此诗,称70岁为“古稀之年”。80-90岁:耄[mào]耋[dié]之年。100岁:期颐之年:指百岁高寿。《礼记•曲礼上》:“百年曰期颐。”郑玄注:“期,犹要也;颐,养也。不知衣服食味,孝子要尽养道而已。”意思是:人至百岁,饮食、居住、动物等各方面都需要孝子照养,所以“百岁”称作“期颐”。五、课堂小结这节课我们主要学习了夸张的修辞手法以及作用,学习了不同语言的表达的巧妙之处,理解并积累古人不同年龄的不同称谓。语文是不断积累的,在我们以后的语文学习中,一定要多积累、多对比、多运用,才能够灵活巧妙的表达自己的意思。 板书口语交际:同读一本书梳理思路--勇于表达--认真倾听--交流表达习作;写作品梗概语文园地:1.交流平台2.词句段运用(1).修辞手法:夸张(2).锤炼语言:连贯,清晰,精炼3.日积月累教学反思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