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匆匆》教学设计与反思教材分析:《匆匆》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六年级下册课文,作者朱自清先生对日子的匆匆,一去不复返,逝去如飞的感慨,给我们以珍惜时间,在有限时间里多做有意义事情的启示。文章向人们提出了一个严肃的问题——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文中列举了大量的事实,说明时间的来去匆匆,教育人们珍惜时间,不要让时光匆匆流失。学习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学会本课生字新词,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朗读中体味语言的美,学习拟人、排比、叠词等语言表达方式,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积累语言,运用语言。 2、过程与方法目标:在自读自悟中懂得时间的来去匆匆。 3、情感与态度目标: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懂得要珍惜时间。教学重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教学准备:学生按常规要求做好预习,此外课前完成两份作业,为课前学习铺垫情感:1、认真读课文,找出每一个段落中你最喜欢的语句,反复读上几遍,并抓住重点词,结合表达方式来写感受,体会作者的感情。2、利用周末做一份手抄报,内容要求:朱自清资料;珍惜时间的成语、名言、古诗名句、故事等。3、买或借《朱自清散文选》,用心阅读。教学流程:一、谈话启发,唤醒已有的生命体验师板书:“勿”,读什么?什么意思?板书:“匆”,读什么?“匆匆”什么意思?生活中你有没有匆匆过?(生畅谈)课文里说什么“匆匆”?同学们,你认为时间是什么?根据你的生活体验,用一个打比方来说说。师过渡语:同学们对时间也有自己独特的感受,很好!散文大家朱自清先生在他24岁时写下《匆匆》这篇文章,他对时间又有一番怎样的感悟呢?让我们打开课本,走进匆匆,感受岁月的脚步。二、自由阅读,开启阅读体验的航程1、同学们,接下来咱们干嘛?——检查朗读。对,平时读书机会较少的同学,今天能不能主动给自己一个机会,站起来读书?2、提出要求:读书的同学要做到:字字响亮,句句流利,尽量有感情;倾听的同学做到:字字入目,句句入心,每听完一个自然段,请及时提出你在预习中还不理解的地方或者抛出一个能引发同学们深入思考的问题。3、学生读书,注意以下词语:罢——吧,确乎——的确,确确实实;时间的流——引导回忆水流、人流,想象时间的流就是——?;头涔涔、泪潸潸——可拓展词语汗涔涔(汗流浃背、大汗淋漓)、潸然泪下;挪移——移动;凝然——本文指眼睛定定地看的样子;徘徊——在一个地方来回走4、师:这是一篇字字珠玑、词词琪琛的精美散文。令人赏心悦目的语言要多读才能品出字里行间的味道来,才能揣摩出作者的情感来。我们捧起书来,再读,把自己喜欢的段落、句子放声读出来。三、重点研读,用生命感悟时间的匆匆1、师:读了几遍课文,我发现每位同学的表情与刚上课时完全不一样了,现在趁热打铁,赶紧拿出笔来,结合你的课前预习在你感受最深的地方写上你的思考。你可以从一个词想开去,也可以从表达方法上去领悟。给同学们5分钟时间,够吧?先写完的可以跟同学交流。开始。(生走进文章的字里行间,潜心会文,师巡视)2、师:悄然间5分钟已从同学们的笔下飞过,来吧,让大家分享你的阅读体验,请同学们各抒己见。说之前提个要求:认真倾听,补充观点,但不重复观点。3、重点指导:(1)句子1:“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
(生读句子,屏幕出示这段话。)(感悟到作者用一连串的排比和对比的手法突出了时间一去不复返,用一连串的追问突出了时间一旦逝去就再无踪迹。对时光逝去而无法留它的无奈和对已逝去日子的深深的留恋。)用你的朗读把作者的感受表达出来。(2)句子2:“在默默里算着,八千多日子已经从我手中溜去;像针尖……我不禁头涔涔而泪潸潸了。”(生读句子,屏幕出示这段话。) 引导学生抓住“像针尖上一滴水”和第四自然段的“像轻烟”“像薄雾”感悟作者把本来无形的时间写得有形了。 引导学生抓住“溜”字感悟过去的日子像个孩子似的抓也抓不住,无声无息地走了,走得无影无踪。让我们感伤,让我们思考。课文里像“溜”这样拟人化的用法还有好多处,把它们找出来。读一读。(藏、逃、脚、轻轻悄悄、挪移、伶伶俐俐、跨、飞溜、闪过。你看,作者用了一连串轻巧、宛转的词来表达一个意思,让无形的时间可触可摸,生动形象,这样的文章怎不让人爱读呢?)朗读指导:过去的日子像一滴水,像一阵轻烟,像薄薄的雾,瞬间消逝了。作者怎不感慨呢?你能读出这种惋惜、感慨之情吗?(生动情地读)其他同学我们也像他一样试着读读。预设:八千多的日子从作者的手中溜去,同学们也算一算有多少日子从自己的手里溜走了?(四千多)你想让时光倒流吗?可能吗?我从你们的回答中听出了留恋,让我们捧起书来,带着与朱自清先生一样的感受与他的心一同跳动吧! 老师先起个头。师读:“我不知道他们给了我多少日子,但我的手确乎是渐渐空虚了。”生接“在默默里算着……”然后有感情地读好第二自然段。(3)师:过渡语:过去的日子悄然离去,那么现在的日子又是怎样的匆匆呢?课文里有一处非常具体地描述日子来去匆匆,请快速找出。找句子。生汇报。“洗手的时候——闪过了。”理层次。师:从几方面来写?引读加深理解。师:咱们来合作一把,一起来感悟时光匆匆。老师读黑体字,同学们读后面部分。读之前先酝酿一下感情。注意老师做记号的地方。(结合课件)引导学生运用语言。师:同学们有没发现朱自清先生所举的这些例子,都是——(引导学生说:日常生活所必须的)告诉我们:时间就是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在你我不注意的时候悄悄溜走的。像以上所说的洗手、吃饭、睡觉的时间是必要的,可朱自清却认为自己浪费许多宝贵的时间了,可见他——(引)多么珍惜时间。想想我们自己,时间又是怎样过去的呢?能像作者这样具体地拣拾起时间的足迹吗?(让学生仿照以上句子的结构说出几句话)学生汇报,师可能要从两方面点评:珍惜时间,利用时间;浪费时间,浪子回头。还要引导学生评价谁用词好?你从人家的发言中学到了什么?)(4)深层次思考:我们把书放下来细细思索。作者一直感慨时光匆匆,仅仅是为逝去的时间感到无奈、留恋、惋惜吗?作者写这篇文章还要告诉自己什么呢?请大家从第四自然段中找出有关句子作依据。 (生自默读第四节,找出有关句子,谈理解) 师:是啊,在人类历史长河中,每个人的一生只不过是沧海一粟,微不足道。面对短暂的人生,朱自清先生更多的是对人生的深深思索,他一次次的反躬自问:我留着什么痕迹呢?我何曾留着像游丝样的痕迹呢? 事实真的像作者所说的他什么都没有留下吗?(补充资料,由生谈或师介绍。)师:看完资料,老师想请同学们回头再读读这句话“我留着些——呢?”你有什么想问的吗?引发学生质疑、探讨:作者明明做出一番成绩,为什么还觉得自己什么都没留下?(即使这样,他还认为自己做得不够,可见他对自己的要求是多么严格啊。)
师过渡:从资料上看,朱自清才24岁,就深刻感到时间的紧迫,强烈意识到要抓紧时间做事。在有限的生命里创造无限的价值。他是这样想的也是这样做的,请看24岁——去世的资料。(课件出示)四、总结延伸,写下心灵文字1、师:此时再多的语言也是苍白的,让我们拿起笔来。请你把自己珍惜时间的想法、自己的感受用几句话写下来吧。如果能结合这篇课文的句子来写更好,更值得表扬。(学生写,老师巡视、指导,写完后进行点评)2、当下课铃声响起时,教师总结:你看,一节课40分钟就这样从我们琅琅的书声中,专注的思索中,精彩的发言中匆匆而过,时间啊,你从不为谁驻足停留。但只要我们不放弃,一直和时间赛跑,就一定能获得成功!下课。反思学生的全面发展:《匆匆》是现代著名作家朱自清的一篇脍炙人口的散文。文章紧紧围绕着“匆匆”二字,细腻地刻画了时间流逝的踪迹,表达了作者对虚度时光感到无奈和惋惜,揭示了旧时代的年轻人已有所觉醒,但又为前途不明而感到彷徨的复杂心情。文章创作于二十年代,在表达上与现代文章有所不同,学生理解起来有一定难度。但文中运用了各种修辞方法,而且大多数句子都是一些短句,适合朗读,因而地教学设计时,我力求让学生在读中感悟、理解,从而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语文素质 (一)要十分重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培养。口头语言,是社会中人与人交际的最好工具。要想让学生做好,教师应先将口头语言的重要性讲给学生,因为它将直接影响到他们以后的社会工作。充分利用晨读时间,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使许多优美的词汇储存于学生的记忆中,丰富学生的语言素材。在课堂上,要有目的地让学生多朗读文章中的优美片段,启发学生思考回答各种问题,老师范读要起到示范作用。(二)要着重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写作始终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难点,学生怕写,教师怕教,往往写不成一篇像样的文章,面对学生写作能力较差,文字表达素质不佳的现状,每一位语文教师都应该反思。 第一,塑造学生的心灵,是作文教学的源头活水。作文教学同其他学科一样,也必须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与其他学科比较,作文与思想的关系更为密切。因为没有思想就没有语言,没有正确的观念为指导,就写不出思想感情真实、健康的好文章。叶圣陶先生说:“作文之形式为文字,其内容突不出思想情感两端,以言思想,则积理必富而为文始清,若但读物得宜,便会仿其词句,握管撰作,则收效犹薄。”小学生正处于思想观点的形成阶段,更需要教师的悉心指导。在现行语文教育中,许多老师忽视思想教育,就作文论作文,学生为作文而作文,其缺乏思想的光芒和感人的力量。文如其人,言为心声。第二,培养学生的兴趣,把写作作为学生的需要。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之者”。陶行知先生亦认为:“学生有了兴味,就肯用全副精神去做事,学与乐不可分”。学生一旦与写作产生了浓厚兴趣,就会主动钻研,乐此不疲,甚至可以步入灵感顿生,下笔千言的佳境。教学中要注意低起点,多鼓励,命题切合学生实际,写作形式多种多样,力争将写作变为学生的需要。引导学生在实践中感受到写作“会使自己的头脑更清醒,更无知,更坚强,更轻松,会使自己和别人相处得更和谐”。写作一旦成为一种需要,常常能达到欲罢不能的程度。 第三,培养学生观察体验生活的能力。“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中学生阅历浅,生活范围窄,家庭学校“两点一线”,由于缺乏生活的体验和素材的积累,作文时常常搜肠刮肚,无病呻吟,甚至空想,胡编滥造。本人认为,应该把学生从课堂上解脱出来,让他们在火热的社会生活中去寻找素材,激发灵感,学会写。魏书生说过:“中小学作文规范不宜讲得太多,讲多了束缚学生手脚,反倒不会写文章了。”打消学生写作文的顾虑,让学生放开胆子,走出课堂,用自己的眼睛来看世界,看生活中的一切,用心去体验各种不同的情感,不断积累素材,积累情感,从而生发写作的欲望,写作的灵感,写出属于自己的作文。
第四,让学生勤练笔。除每周的作文课外,还可以激发学生写日记、周记、读书笔记、读后感和观察笔记,随时随地把看到的、想到的,试着以书面的语言表达出来。课堂上更多的是教学机智,是动态生成,为了不使每一节课匆匆而逝,我还要不断地深入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