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灰吟教学设计石灰吟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理解诗句的意思。了解石灰的特点。2.联系生平,了解诗句托物言志的特点,体会“要留清白在人间”志向。3.有感情地朗诵并背诵古诗。教学重点:了解诗句托物言志的特点。教学难点:1、联系生平,体会的志向。2、理解“清白”的含义。教学过程:一、直接导入新课1、这节课,让我们一起学习一首古诗——石灰吟。(师生共同板书课题,强调“吟”的写法)2、你知道什么是石灰吗?3、理解“吟”。(“吟”是诗歌的一种形式)就像我们以前学过的《游子吟》。4、请同学们把诗句读一读吧!二、初读古诗,读出节奏
1、自由朗读古诗。2、这首诗难读吗?指名朗读古诗。3、指导读出节奏。三、再读古诗,整体感知诗意。1、你能读懂这首诗的意思吗?2、指名回答。四、感知石灰品质。1、读了这么多遍,你觉得“吟”在这里还可以怎么理解?(颂、赞等等)2、你是从哪读出来的呢?3、让我们一起看一看石灰这不同寻常的经历吧。(图片出示石灰的制作过程。)(师作讲解加深学生对古诗的理解)千锤万击出深山(千和万红色强调锤和击红色强调)(1)从这千和万你能感受到什么?锤:敲打。击:撞击。千、万:指撞击的次数多,虚指,不是实指一千一万,是夸张的手法。(2)这一次又一次的锤子和凿子可是重重地砸在、狠狠地敲在石灰石的身上的啊,再读。(3)让我们一笔一划地再写一写“锤”和“击”,再一次地感受石灰石所受的磨难吧!(指导书写“锤”和“击”)过渡:石灰石所受的磨难仅仅是千锤万击吗?(引出烈火焚烧)
烈火焚烧若等闲(1)石灰石烧制的火焰温度可是1500度啊!指导生再读。(2)理解“若等闲”。(结合长征中的诗句)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3)看到这个词语,你能想到哪些词语?(从容不迫、泰然自若等等)(4)师生协作读这一句。过渡:这千锤万击,烈火焚烧,即使粉骨碎身,石灰畏惧了吗?引读最终两句。(5)让我们也用一句诗来赞美石灰。(顽强不屈为清白、从容不迫为清白等等)4、配乐读全诗。五、初识“托物言志”,理解“清白”。1、投影“只留清白在人间”。2、出示资料,生默读,看看你有没有更深的理解。3、生汇报。(生谈哪一句就带着理解读哪一句)
4、小结:是的,千锤万击、烈火焚烧、粉骨碎身的是石灰,将人生中千万次考验视若等闲,决意把清白留在人间的,却是诗人——于谦。虽然他没有直接写出自己的志向,可我们在诗读了出来,这样的表达方法叫做:托物言志。托物言志就是通过对物品的描写和叙述,表现自己的志向和意愿。托物言志是古典诗词中常见的一种表现手法。所谓托物言志,也称寄意于物,是指诗人运用象征或起兴等手法,通过描摹客观上事物的某一个方面的特征来表达情感或揭示作品的主旨。【设计意图:与其直接告知学生是想借助这首诗来表达自己清白的志向,不如让学生通过于谦的生平资料自己通过阅读去发觉于谦的人生经历和石灰有着相似之处,进而了解这种托物言志的写法。】五、入境诵读这一天,X市乌云压城,闷雷滚动。城中的老百姓扶老携幼,来为于谦送行。(指名读书最好的一生读)刑场上,于谦又想到了他年轻时的那首石灰吟,于是轻轻吟道——“粉骨碎身全部怕,要留清白在人间”。此刻,于谦很坦然。他已经无愧于自己,无愧于百姓,无愧于国家,无愧于天地,死亦何惧?他再一次大声地吟诵着——(指名一个大组读)听到于谦的吟诵,全城的老百姓也大声吟诵着——(指名两个大组读)于谦走了,全城的老百姓铿锵有力地吟诵着为他送行——(齐读)
清白是于谦之志,也是我们的立人之本。这一刻,让我们悄悄地把诗中的一字一句都牢记在自己的心中。(背诵)【设计意图:此处的情景朗读,目的是为了丰富学生的情感,进而达到熟读成诵。】六、巩固拓展。1、诗人用(托物言志)的方法,通过对石头不畏“(千锤万击)”和“(烈火焚烧)”,即使“(粉骨碎身)”也要留下“(清白)”石灰的描写,赞颂石灰(顽强不屈、洁身自好)的品质,抒发了诗人(不同流合污、廉洁正直)的高尚情操。2、出示《竹石》、《青松》,利用刚才的方法自学这首诗。咬住了青山就决不愿放松,根须已经深扎在岩石之中。历经千万次磨炼更加坚韧,任凭你东西南北来的狂风。厚厚的白雪压在青松之上,青松非但不折腰还直直地挺立在那儿。要想知道青松的高洁吗?那就要等到冰雪消融的时候了。七、小结。1、教师小结:就让我们以另外一首诗结束我们的课堂。2、出示古诗。(《白杨吟》教师创作,千辛万苦立荒原,狂风暴雨若等闲。飞沙走石全不怕,要留正直在人间。)3、孩子们,让我们也试着写一写这样的诗吧。石灰吟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石灰吟》,背诵《石灰吟》。
2.学会2个生字,理解诗句中的词语,并说说诗句的意思。3.凭借诗歌内容,感受石灰顽强不屈、洁身自好的精神。体会不同流合污、坚决同恶势力斗争究竟的思想感情。二.教学过程:(一)揭题、释题并简介。1.指名读题,问:以前还学过哪些古诗?你们是怎么学习古诗的?2.释题:吟,古典诗歌的一种名称。3.简介:《石灰吟》是一首咏物诗。于谦,明代政治家、军事家、诗人。他为官清廉,不畏强暴,深受人民爱戴。他曾率领京城军民击退外族入侵,后却因此受屈被杀。他的诗歌多表达自己忧国忧民的感情和坚贞的情操。(二)初读课文。1.录音范读课文,学生整体感知课文。2.借助汉语拼音,学生自读课文。3.检查自读状况。(1)指名读,指导学生按古诗的音韵节奏读好诗句。石灰吟千锤/万击//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身/碎骨//全不怕,
要留/清白//在人间。(2)正音:焚fen,是前鼻音,不是后鼻音。锤chui,是卷舌音,不是平舌音。(三)精读课文《石灰吟》1.指导学生边读边划出不理解的字词。重点理解“千锤万击”、“焚烧”、“若等闲”等词语的意思。2.用“增、删、调、补”的方法读懂诗句。(1)逐字逐句理解,难以理解的可联系上下文理解。锤:敲打。击:撞击。若:似乎。等闲:平常事。人间:人世间。(2)把省略的词语补充进去,调整词语顺序,逐句说说句子意思。(3)说说这首诗的意思。3.看图想像意境,体会感情。师启发想象:山石承受千锤万击以及烈火焚烧的情景是什么样的?见此情景有什么表现,会怎样想、怎么说、怎么做呢?4.指导朗读。(用高亢、赞美的语调来表明诗人的坚贞、高洁的志向。)5.学生练读,指名试读,齐读。6.小结并尝试背诵。
石灰吟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理解诗句的意思。了解石灰的特点。2.联系生平,了解诗句托物言志的特点,体会“要留清白在人间”志向。3.有感情地朗诵并背诵古诗。教学重点:了解诗句托物言志的特点。教学难点:联系生平,体会的志向。课前预备:学生阅读的资料;PPT。教学课时:一课时。一、读题导入,直指所吟事物今日我们要学习一首流传千古的诗——《石灰吟》。读题。吟,是古诗的一种形式。这首诗的是——(明朝的于谦)从题目中,我们知道,于谦所吟的事物是——石灰。二、初读诗句,读出诗歌韵味(一)读出诗的节奏1.自由读诗
石灰,是一种特别平凡的事物,于谦是怎么吟石灰的呢?让我们先来读读这首诗。请同学们自由放声朗读古诗,读四遍。前两遍,读准字音。后两遍,要读出诗歌的节奏,最好读出点诗的韵味来。2.多种形式读:指名读。自由读。指导读出诗的节奏。师生对读。(二)了解“石灰”其物普平凡通的石灰,究竟有什么独特之处,使于谦为它写下这首诗呢?请同学们听一段介绍。师引读诗句。采自深山的石灰,一次次被重重地锤击,在熊熊烈火中焚烧,它却看作似乎很平常的事。女同学读前两句——就算要粉骨碎身,它也完全不可怕,因为它要把清白留存在人间。男同学读后两句——(三)初识“托物言志”过渡:这首诗字字明白如话,同学们也许都理解这首诗的意思了吧?1.《石灰吟》,吟的.应当是石灰。石灰只是一种没有生命、没有感觉的事物,可是诗中有几处,却让人分明觉得石灰似乎活了起来,具有了人的情感。请你再读一读诗句,看看哪些地方,让你有这样的感觉?
2.生自由谈。师小结:是的,千锤万击、烈火焚烧、粉骨碎身的是石灰,将人生中千万次考验视若等闲,决意把清白留在人间的,却是诗人——于谦。虽然他没有直接写出自己的志向,但透过那被赋予了生命,赋予了情感,赋予了像一样具有高尚品行的石灰,我们分明看到了在诗句的背后,站着一个立志清白做人的——于谦。这就是古诗中“托物言志”的写法。三、引明志诗,创境读懂诗意过渡:我们深入地读诗,就要从读诗句到读诗人。现在,我要讲于谦小时候的一个故事。(一)联系生平,读懂诗意1.叙述背景:于谦像你们一样大的时候,在书斋中挂了一幅画像,他每天都出神地注视着画像中的人。他的先生便问他这是何故。于谦应声答道:“将来,我要做像他那样的人。”画像上的人是谁?这个人在南宋灭亡时,面对元世祖给他的高官厚禄,他却宁死不屈。一首《过零丁洋》,便是他临终前以诗明志的绝笔,这个人就是民族英雄文天祥。【出示】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于谦一次次吟诵着文天祥的诗句,读——他一次次在心中许下承诺,读——
2.于谦从小就决心做文天祥这样的人。正因如此,他在少年时代就写下了《石灰吟》,抒发自己的志向,读——成年后,他有怎样的人生际遇呢?请同学们拿出资料。(二)结合资料,深悟诗情1.学生看资料。边看边想,你对诗中的哪些地方有了更深的理解?2.学生汇报。生对哪一句有新的感悟,就带着这种理解再读诗句,师指导读。3.假如你是于谦,你会在什么状况下吟起自己年少时所写的这首诗?指名读。(三)入境诵读【播放音乐,出示简介,生自己看】【连续播放音乐,师叙述】这一天,X市乌云压城,闷雷滚动。城中的老百姓扶老携幼,来为于谦送行。(指名读书最好的一生读)你就是于谦,刑场上,你轻轻吟道——此刻,于谦很坦然。他已经无愧于自己,无愧于百姓,无愧于国家,无愧于天地,死亦何惧?但他分别听到,身后的百姓们,也在轻轻地吟诵着——(指名一个大组读)那声音一开头是轻轻的,或许是对当权者还有丝丝恐惊,慢慢地,应和的人越来越多——(指名两个大组读)
于谦的鲜血染红了大地,他走了,他再也听不到了,但那男女老少感天动地的吟诵声在天地间久久回荡着——(齐读)那声音越来越轻,越来越轻,好像是天地的悠悠回音——(齐读“粉骨碎身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要留清白在人间”)那声音好像消逝了,但它又没有消逝,几百年来,那声音一直在每个人心中响起着。这一刻,让我们悄悄地把诗中的一字一句都牢记在自己的心中。四、读咏物诗,激荡“清白”之音(一)介绍其它咏物诗在文学史上,还有一些咏物诗,正如《石灰吟》那样,表达了诗人的志向。我们再来读两首,体会这类诗歌“托物言志”的特点。【出示】《墨梅》《竹石》用我们刚才学过的朗读古诗的方法,揣摩一下怎么读这两首诗,读好了,就说明你基本读懂了。指名读,师指导读。小结:梅兰竹菊被称花中“四君子”,往往代表着人们高洁的品行。课后我们还可以找找这样的咏物诗来读一读。(二)吟咏“清白”民族魂1.串读三首诗【出示】《墨梅》《石灰吟》《竹石》情愿再读读这三首诗吗?
这三首诗中还有很多奥秘。自由读一读,从诗句中,你有什么发觉?2.生汇报(师可以提示:从表达的志向的角度,从诗人的朝代,从文字的角度,从选择“物”的角度等)3.揭示“民族魂”读着读着,我们把三首诗读成了三句诗。我想请在这节课上认为自己的朗读有进步的同学来读一读。【出示】只流清气满乾坤要留清白在人间千磨万击还坚劲读着读着,我们把这三首诗读成了三个词。指名读。谁能把这三个词的涵义读出来。【出示】清气清白坚劲假如这节课,《石灰吟》这首诗,于谦这个人,让你深深读懂了两个字,让你永久难忘两个字,那么,这两个字是——(指名读两次)这两个字是——(齐读)是的,清白是于谦之志,清白是立身之本,清白是民族之魂!让我们把这首《石灰吟》,读进自己心里,读进每个人的心里去吧!(全体起立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