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于谦石灰吟吟:古代诗歌的一种形式。
于谦:(1398年─1457年),字廷益,号节庵。浙江钱塘(今浙江杭州)人。明代名臣,民族英雄,与岳飞、张煌言并称“西湖三杰”。明代著名政治家、军事家、诗人。曾在皇帝被瓦剌(là)族俘获时,勇敢率军民奋力抗击,转危为安,成为民族英雄。但奸臣当道,在救出英宗皇帝平安南归后第六天,就被诬陷而死。作者简介
1.诵读中理解诗意,了解诗句托物言志的特点。2.体会作者“要留清白在人间”的志向。3.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古诗。学习目标
石灰吟【明】于谦千锤(chuí)万凿/出深山,烈火焚(fén)烧/若等闲。粉骨碎身/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读准字音,读出诗的节奏。一、初读诗歌
石灰的生产千锤万凿烈火焚烧粉骨碎身
于谦从小学习刻苦,志向远大。相传有一天,他信步走到一座石灰窑前,观看师傅们煅烧石灰。只见一堆堆青黑色的山石,经过熊熊的烈火焚烧之后,都变成了白色的石灰。他深有感触,略加思索后,便吟出了《石灰吟》这首脍炙人口的诗篇。那年,于谦刚好十二岁。假如你就是当年那个意气风发的于谦,你会怎么高声诵读这首诗?二、研读共品一诵:――少年抒怀
石灰吟【明】于谦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骨碎身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这首诗仅仅在讲石灰吗?诗歌表面写石灰,其实在字里行间隐藏着诗人于谦自己的影子。现在请同学们根据这28个字,猜测一下于谦成年后是一个怎样的人?大胆猜,只要有理由,有根据。
正统年间,宦官王振专权,作威作福,肆无忌惮地招权纳贿。百官大臣争相献金求媚。每逢朝会期间,进见王振者,必须献纳白银百两;若能献白银千两,始得款待酒食,醉饱而归。而于谦每次进京奏事,从不带任何礼品。有人劝他说:"您不肯送金银财宝,难道不能带点土产去?"于谦潇洒一笑,甩了甩他的两只袖子,说:"只有清风。"还特意写诗《入京》以明志:手帕蘑菇与线香,本资民用反为殃。清风两袖朝天去,免得闾(lǚ)阎(yán)话短长!"两袖清风"的成语就是这样来的。闾阎就是里巷的意思,此句的意思是免得被人说长道短。此诗写成后远近传诵,为一时佳话。关于于谦故事一则两袖清风
二诵――为官感悟为官后的于谦依然不忘自己年轻时写下的《石灰吟》。当他回首自己十几年的为官生涯时,一定会感慨万千。假如你是为官后的于谦,你会怎么再次诵读这首诗?
石灰吟【明】于谦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骨碎身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本该受到重奖的于谦,却惨遭陷害。试想,戴着脚镣走上刑场的于谦,在人生的最后时刻,也一定会想起少年时的诗作,他又会怎样吟唱起《石灰吟》呢?三诵:――临刑陈词
石灰吟【明】于谦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骨碎身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四诵――后世评价于谦的一生如石灰一样,后人想起于谦,就一定会想起他的这一首诗,也一定会吟起这首诗。人已远去,精神长存,无限的感动,化作深情的诵读。让我们带着无比崇敬的心情,一齐来读《石灰吟》!
石灰吟【明】于谦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骨碎身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诗人用()的方法,通过对石头不畏“()”和“()”,即使“()”也要留下()石灰的描写,赞颂石灰()的品质,抒发了诗人()的高尚情操。千锤万击托物言志烈火焚烧粉骨碎身坚强不屈、洁身自好不同流合污、廉洁正直清白三、巩固拓展
竹石①(清)郑燮(xiè)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②尔③东西南北风。①竹石:扎根在石缝中的竹子。诗人是著名画家,他画的竹子特别有名,这是他题写在竹石画上的一道诗。②任:任凭。③尔:你。托物言志的诗:
墨梅(元)王冕吾家洗砚池头树,个个花开淡墨痕。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
推荐古诗王安石《梅花》黄巢《菊花》毛泽东《沁园春·雪》陈毅《青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