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灰吟》教学设计一、揭题1,写“吟”字,提醒。2,“吟”是什么意思?(吟诵)“石灰吟”就是?石灰普普通通,有什么值得赞美?让我们走进古诗。(出示《石灰吟》)二、说石灰。1,自由地读一读,多读几遍,注意读准字音。读完后指名一人读。2,这首诗简练地写出了石灰的生产过程,石灰是怎么来的?请听石灰自述。石灰自述我叫石灰。前身是石灰石,埋藏在深山之中,要得到我可不是件容易的事。首先,工匠们要一次次地用铁锤将我砸裂,并用钢钎凿开;接着将我放入烈焰升腾的窑洞中煅(duàn)烧。最后把我投入水池中,我的模样也由石头外形变成了粉末状的白灰。不过,这个过程对我而言是那样的平常,我一点也不怕。因为只有这样,我才能更好地为人类服务。人们把我洒在鸡舍、猪圈用于消毒杀菌;用石灰浆粉刷墙壁,让墙壁变得洁白坚硬。这就是我石灰的一生。3,对照诗句,请你用古诗中的词来说说石灰是怎么来的。(先,然后,最后)三、读诗四、少年于谦。1,古诗仅仅是吟诵石灰吗?千锤万击、烈火焚烧、粉骨碎身的是石灰,将人生种种考验视若等闲,决意把清白留在人间的,却是这首诗的作者——于谦。作者借清清白白的石灰表明自己的人生志向。这种写法是?让我们一起认识于谦。2,于谦生平。谈体会。3,我们深入地读诗,就要从读诗句到读诗人。现在,我要讲于谦小时候的一个故事。于谦像你们一样大的时候,在书房中挂了一幅画像,他每天都出神地凝视着画像中的人。他的先生便问他这是何故。于谦应声答道:“将来,我要做像他那样的人。”猜猜他是谁?他是江西吉安人,他精忠报国。在南宋灭亡之时,面对元世祖给他的高官厚禄,他坚守清白,拒不投降,面对严刑拷打,宁死不屈。临终前以诗明志,慷慨激昂地写下了《过零丁洋》,留下了“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千秋绝唱。他就是民族英雄文天祥。文天祥就是自己的偶像,文天祥的那句诗便成了自己人生的座佑铭,每天,于谦都要一遍遍地吟诵起文天祥的那两句诗,分两小组读——五、为官于谦
为了实现报效国家的理想,于谦发愤读书,于永乐年间,考取进士,后官至兵部尚书!十几年的为官生涯,于谦遭受了太多打击和考验,这正如石灰所承受的千锤--、烈火--,每当这样的时刻,他都会想起自己少年时立下的志向--,想起写下的这首诗--。(齐读整首诗)这成了他精神的力量,前进的动力。六、两难于谦自古英雄多磨难!又一次考验于谦的时候到了。(出示下面文字)1449年,蒙古族瓦剌(là)部落入侵中原,明英宗皇帝被俘。瓦剌部落挟持英宗皇帝一直打到北京城外,明王朝危在旦息。摆在于谦和大臣们面前的路有两条:一是再立新皇,可以粉碎瓦剌(là)部落拿英宗皇帝作为要挟的阴谋,拯救国家。可是,没有一个大臣敢提出来,因为,这样做是谋逆之罪,万一英宗皇帝获救后重登帝位,会给自己和家人带来杀身之祸。二是向瓦剌投降,可以保住个人性命,苟且偷生,但北京城从此将落入他人之手。时任兵部尚书的于谦完全陷入两难的境地。A、于谦面临哪两难选择?B、是的,于谦面临的两难是国家和个人之间的艰难选择,再立新皇,可以拯救国家,但自己和家人将面临杀头,株连九族。向瓦剌投降,可以保全个人小命苟且偷生,但京城失守,国家危亡。C、在这危急时刻,于谦会作出什么决定?D、在国家与个人面前,于谦选择的永远是国家。没有国哪有家,精忠报国是他毕生的理想,而让他作出选择和激励他不断前进的正是那少年时立下的志向,读诗句。七、于谦入狱在朝堂上,他提出“国家社稷为重,君为轻”的主张。他和太后一起拥立英宗的弟弟为新皇帝,并亲自率领京城军民奋力杀退瓦剌,取得京师保卫战的伟大胜利,救万民于水火。但英宗获救不久,就密谋发动了“夺门”之变,重登帝位。随后,于谦便遭到奸臣陷害,以谋逆之罪将于谦打入死牢。这就是于谦最终的结局!于谦会为当时的决定后悔吗?在狱中,他会想什么呢?选择其中一项说一说!也许,于谦会想到清清白白的石灰,也许,于谦会想到自己的偶像,也许,----八、诵诗,升华。
我们学了一首诗《石灰吟》,认识了一个人于谦,明白了一种精神,了解了一种古诗常用表现手法托物言志。作业布置:读一读其它托物言志的古诗。感受托物言志古诗的魅力。出示几首:《墨梅》《竹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