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灰吟》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学习于谦的《石灰吟》,学会诗中“谦、锤、凿、焚”4个生字,知道“千锤万凿、若等闲、浑不怕、清白”等词的意思。 2.能用自己的话来解释古诗。体会石灰历经艰辛却不改变其本色的形象。 3.联系诗人生平体会诗人不畏艰难、不怕牺牲、正义凛然的崇高品质。 重点:能用自己的话来解释古诗。体会石灰历经艰辛却不改变其本色的形象。 难点:联系诗人生平体会诗人不畏艰难、不怕牺牲、正义凛然的崇高品质。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 1、激趣 (1)于谦从小学习刻苦,志向远大。相传有一天,他信步走到一座石灰窑前,观看师傅们煅烧石灰。只见一堆堆青黑色的山石,经过熊熊的烈火焚烧之后,都变成了白色的石灰。他深有感触,略加思索之后,便吟出了《石灰吟》这首脍炙人口的诗篇。那年,于谦刚好十二岁。(屏幕出示全诗,师范读) (2)诗的题目读作……(生读诗题)“吟”在这里指的是古代诗的一种体裁,如《暮江吟》、《游子吟》等。 2、教师板书:石灰吟。朗读课题。 在上新课之前,想一想我们以前都是怎样学习古诗的? 老师总结学习方法:1)理解诗句,初步弄懂诗意。 2)想象古诗意境,体会作者感情。 3)熟读吟诵,拓展延伸。 顺势解题(1)吟是一种古诗的体裁。比如说我们学过的《暮江吟》,大家齐背一下。你认为“吟”有什么含义呢?所以题目的意思是(吟咏石灰)。 (2)看着这个诗题,你会有怎样的疑惑? 3、教师过渡:是啊,司空见惯的石灰有什么值得赞颂的?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这首诗。我们先来看看同学们预习的情况,看大屏幕,读一读这几个词语,教师重点强调“锤”和“焚”。接下来看看你搜集到了哪些资料。 同学们了解了于谦的一些知识,现在学习一下他写的这首诗。 二、教师范读,初步感知
1、教师朗读,提出要求:认真倾听老师的朗读,关注老师读书的节奏、停顿、语气的变化。 2、听着老师的朗读你是不是也有跃跃欲试的冲动呢?放开来,自由读读吧! 3、指名读。教师及时的评价 4、教师范读。之后师生互换读。 5、指名读。教师评价 6、集体齐读。 三、走近石灰,了解古诗大意。 1、读了这首诗,石灰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2、于谦笔下的这首诗,简练地展现了石灰的生命历程。老师这儿有一份资料,具体描述了石灰的制作过程。请同学们自由朗读,看看这份材料与于谦的描写哪些地方是一一对应的。 石灰自述:我的名字叫石灰。我的前身叫石灰石,大部分埋藏在深山之中,和珊瑚礁、大理岩的成分一样,将我放入石灰窑中与焦炭混合在一起煅烧,就变成了生石灰。经过烈火的焚烧,我的主要成分发生了变化,这时的外形仍像一块块石头,但浑身雪白,十分耀眼。如果把我放进水中,水立即沸腾起来,像烧开的水一样。经过这次沸腾后,我又变成了熟石灰,模样也由石头外形变成了粉末状的白灰。这时,把我和水混合就成了石灰水。你们看,我们教室的白墙就是石灰水粉刷出来的。 学生对照材料与古诗,寻找石灰的制作过程。 千锤万击-----------烈火焚烧----------粉骨碎身 3、组织交流,教师提升: 理解诗意、读懂古诗、读好古诗 【1、2句:千锤万击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1)、小组交流 (2)、读了这两句你有何感想?你从哪里看出来的。师先重点指导“千锤万击”、“烈火焚烧”(主要表现了石灰的制造过程的艰辛、困难重重) (3)、指导“等闲”的意思(结合《长征》:“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或者《满江红》:“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4)、学生自由说说诗句的大概意思 (5)、这两句是赞颂石灰的什么呢?读了这两句诗有何感受呢?(生自由说说) (6)、那我们应该如何读这两句诗呢?(指导朗读) 【3、4句:粉骨碎身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1)、运用刚才理解诗句的方法,小组来交流一下这两句的意思。 (2)、学生自由说说,(相机说说这是赞扬石灰的什么?) (3)、我们再来读这两句诗(指导读一读) 4、读好整首诗 (1)自由练读 (2)指名读 (3)小组读——齐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