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十六年前的回忆李星华写于1943年
李大钊,子守常,河北省乐亭县人,生于1889年10月29日。中国共党的创始人之一。新文化运动和“五四”爱国运动的组织者和领导者。对中国早期马克思主义传播起过重要作用。
简介背景:1927年,军阀张作霖在帝国主义的支持下,率兵进关,占领河北、山东等地,以武力威胁正在顺利北伐的国民革命军,还下令通缉北京坚持革命斗争的李大钊同志,但李大钊同志毫不畏惧,在极端危险的情况下仍然留在北京从事革命工作。1927年4月6日李大钊被张作霖逮捕,受尽酷刑,始终坚贞不屈,在狱中继续领导党的工作,4月28日被敌人绞死。
乐亭李大钊纪念馆北京李大钊烈士陵园前来参观的中小学生邓小平题写碑文
烈士汉白玉全身雕像李大钊烈士碑文
籍屉怖瞅魔胖刑哼峻残匪窝啃舅学一学bùxíngjiùpàngjítìchǒumóhēngjùncánfěiwōkěn(书籍)(抽屉)(恐怖)(瞅见)(魔术)(肥胖)(刑法)(哼哈)(峻峭)(残忍)(土匪)(窝火)(啃东西)(舅舅)
词语积累书籍含糊尖锐抽屉恐怖粗暴魔鬼肥胖残暴匪徒严峻慈祥乱蓬蓬满脸横肉不慌不忙一拥而入
课文主要写了作者回忆了父亲李大钊被害全过程。课文主要内容
1、课文回忆了关于李大钊的哪几件事?2、课文哪些地方使你最受感动?做上记号,和同桌说一说。文中的李大钊是个什么样的人?从文中的何处看出。自读要求
父亲不慌不忙地从抽屉里取出一把闪亮的小手枪,就向外走。动作描写说明李大钊对敌人的到来早有准备,从容不迫。
2.父亲瞅了瞅我们,没对我们说一句话,他脸上的表情非常安定,非常沉着。他的心被一种伟大的力量占据着。这个力量就是他平日对我们讲的——他对于革命事业的信心。1.父亲保持着他那惯有的严峻态度,没有向他们讲任何道理。因为他明白,对他们是没有道理可讲的。神态描写这句话写出了父亲在敌人面前的沉着冷静,体现了他临危不惧的品质。一种伟大的力量指的是对于革命事业必胜的信心。因为李大钊同志对革命事业充满必胜的信心,所以在敌人的严刑拷打下毫不动摇,在亲人哭喊时还用“安定”“沉着”影响亲人,使她们化悲痛为力量。
局势越来越严重,父亲的工作也越来越紧张。他的朋友劝他离开北京,母亲也几次劝他。父亲坚决地对母亲说:“不是常对你说吗?我是不能轻易离开北京的。你要知道现在是什么时候,这里的工作多么重要。我哪能离开呢?”语言描写李大钊明知形势严峻,处境万分危险,但他将革命事业看的比自己的生命还重,表现了他对革命高度负责的精神。
父亲仍旧穿着他那件灰布旧棉袍,可是没戴眼镜。我看到了他那乱蓬蓬的长头发下面的平静而慈祥的脸。外貌描写从这个句子可体会到李大钊虽然在狱中受到非人的折磨,但他对敌人无所畏惧,对亲人还是那么关爱。
那年春天,父亲每天夜里回来得很晚。每天早晨,不知道什么时候他又出去了。说明父亲每天起早贪黑、废寝忘食地在外面为革命事业奔波。
(开头段)1927年4月28日,我永远忘不了那一天。那是父亲的被难日,离现在已经十六年了。(结尾段)我又哭了,从地上捡起那张报纸,咬紧牙,又勉强看了一遍。我低声对母亲说:“妈,昨天是4月28。”母亲微微点了一下头。前后照应首尾照应
我蹲在旁边,看他把书和有字的纸片投到火炉里去。后来听母亲说,军阀张作霖要派人来检查。为了避免党组织被破坏,父亲只好把一些书籍和文件烧掉。找相互照应的句子:
工友阎振三一早上街买东西,直到夜里还不见回来。在军警中间,我发现了前几天被捕的工友阎振三。找相互照应的句子:
法官拿起惊堂木重重地在桌子上拍了一下。法官怒气冲冲的,又拿起他面前那块木板狠狠地拍了几下。找相互照应的句子:从中可看出敌人在审讯中理屈词穷,只能一再使劲地敲着惊堂木,为自己壮胆。
前后照应的好处:使读者对事情的来龙去脉了解得更加清楚,得到的印象和感受也更深刻。
1927年4月28日,我永远忘不了那一天。那是父亲的被难日,离现在已经十六年了。我们回到家里,天已经全黑了。第二天,舅老爷到街上去买报。他是从街上哭着回来的,手里无力地握着一份报。我看到报上用头号字登着“李大钊等昨已执行绞刑”,立刻感到眼前蒙了一团云雾,昏倒在床上了。母亲伤心过度,昏过去三次,每次都是刚刚叫醒又昏过去了。 过了好半天,母亲醒过来了,她低声问我∶“昨天是几号?记住,昨天是你爹被害的日子。” 我又哭了,从地上捡起那张报纸,咬紧牙,又勉强看了一遍。我低声对母亲说∶“妈,昨天是4月28日。”母亲微微点了一下头。前后照应,首尾连贯整篇文章显得非常紧凑,同时突出了作者把父亲的被害牢记在心的思想感情。
写作顺序:前后照应首尾呼应(按时间顺序回忆倒序的写法)
谢谢观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