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六年级语文下册第10课十六年前的回忆
新课导入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为了新中国的解放,无数仁人志士抛头颅、洒热血。李大钊同志是中国革命先驱,本文是他的女儿李星华回忆父亲遇害全过程的文章,读来令人动容。让我们走进课文,一起来感受革命先烈的赤子情怀。
最珍贵的是今天,最容易失去的也是今天。——李大钊青年者,人生之王,人生之春,人生之华也。——李大钊为世界进文明,为人类造幸福,以青春之我,创建青春之家庭,青春之国家,青春之民族,青春之人类,青春之地球,青春之宇宙,资以乐其无涯之生。——李大钊人生最高理想,在求达于真理。——李大钊
目标导学1.会写14个生字。读读记记“书籍、幼稚、含糊、沉着、会意”等词语。(重点)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重点)3.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领悟课文前后照应的表达方法。(难点)
人物简介作品人物:李大钊(1889—1927),字守常,直隶乐亭(今属河北)人。中国最早的马克思主义者,中国共产党的主要创始人之一和早期领导人。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后,编辑《新青年》,传播马克思列宁主义,积极领导了五四运动。1920年在北京建立共产主义小组。1927年4月6日被张作霖逮捕,受尽酷刑,始终坚贞不屈,在狱中继续领导党的工作,4月28日在北京英勇就义。
壮别天涯未许愁,尽将离恨付东流。何当痛饮黄龙府,高筑神州风雨楼。
1927年,军阀张作霖在帝国主义的支持下,率兵进关,占领河北、山东等地,以武力威胁正在胜利北伐的国民革命军,还下令通缉在北京的李大钊同志,但李大钊同志毫不畏惧,在极端危险的情况下仍然留在北京从事革命工作。1927年4月6日被张作霖逮捕,受尽酷刑,始终坚贞不屈,在狱中继续领导党的工作,4月28日被敌人绞死。时代背景:
字词学习
点击下面的视频开始笔顺学习吧!
整体感知
被捕前写父亲烧掉文件和书籍,工友阎振三被抓,反映出形势的险恶与处境的危险;被捕时写了敌人的心虚、残暴与父亲的处变不惊;法庭上描写了李大钊的镇定、沉着;被害后写了全家的无比沉痛。作者按照时间顺序写了那些事?精读课文
永远忘不了——1927年4月28日前后照应记住4月28日被害被捕前被捕被审忠于革命事业
请在文中找出和下列句子相对应的句子:a:1927年4月28日,我永远忘不了那一天。b:我蹲在旁边,看他把书和有字的纸片投到火炉里去。c:工友阎振三一早上街去买东西,直到夜里还不见回来。
(开头段)1927年4月28日,我永远忘不了那一天。那是父亲的被难日,离现在已经十六年了。(结尾段)我又哭了,从地上捡起那张报纸,咬紧牙,又勉强看了一遍。我低声对母亲说:“妈,昨天是4月28。”母亲微微点了一下头。首尾照应
我蹲在旁边,看他把书和有字的纸片投到火炉里去。后来听母亲说,军阀张作霖要派人来检查。为了避免党组织被破坏,父亲只好把一些书籍和文件烧掉。
工友阎振三一早上街买东西,直到夜里还不见回来。在军警中间,我发现了前几天被捕的工友阎振三。
前后照应的好处:使读者对事情的来龙去脉了解得更加清楚,得到的印象和感受也更加深刻。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想一想:“那年春天”指的是哪一年春天?这句话在 这里有什么作用?李大钊被捕之前局势非常危急表现在哪些 地方?李大钊同志是怎样对待这严重的局势的?通过李大钊的表现,反映了李大钊具有什么样的精神品质?思考探究
找出文中写李大钊被捕经过的的几个自然段,然后说一说:文中哪些词语写出了李大钊同志被捕时的 紧张气氛?文中哪些词语写出了“我”的惊恐?文中哪些词语写出了敌人的凶残?文中哪些词语写出李大钊同志的沉着和对敌人的蔑视?
“父亲是很慈祥的,……这一次不知道为什么,父亲竟这样含糊地回答我。”为什么会这样含糊地回答我?
“局势越来越严重,父亲的工作也越来越紧张……母亲只好不再说什么了。”父亲为什么明知危险却坚决不离开?
面对亲人的哭喊,李大钊只是“瞅了瞅”,没有说一句话。“他脸上的表情非常安定,非常沉着。”为什么会这样?
板书设计
读一读课文中给你留下深刻印象的句子,再抄下来。搜集李大钊的更多资料。课后作业
清明节很快就要来临了。面对李大钊烈士遗像,你会说什么?先烈李大钊同志,面对您的遗像,我想说:……语文活动
同学们,这一课学习的生字你们都掌握了吗?现在大家来检验一下,点击下面的视频开始听写吧!
青年最主要的任务是学习。——朱德
1.参考答案:课文按照时间顺序写了以下几件事:首先写被捕前父亲烧掉文件和书籍,工友阎振三被抓;然后写了父亲被捕时的情景,主要表现了敌人的心虚、残暴和父亲的镇静、处变不惊;接着写了父亲在法庭上与敌人斗争的情景,表现了父亲的镇定、沉着;最后写了父亲被害后,全家人悲痛的心情。课后题参考答案
我对李大钊在法庭上与敌人斗争的场景印象最深。尽管敌人十分凶残,可李大钊同志坚强不屈,沉着、冷静地同敌人进行斗争。面对亲人的哭喊,他表现得异常坚强,表现出了一个革命者坚定的革命信念。
2.参考答案:(1)“那年春天,父亲每天夜里回来得很晚。每天早晨,不知道什么时候他又出去了。”说明李大钊每天起早贪黑、废寝忘食在外面为革命事业奔波。(2)“我看到了他那乱蓬蓬的长头发下面的平静而慈祥的脸。”说明李大钊同志虽然受过苦刑,但仍保持着对革命事业坚定的信念和对亲人深沉的爱。
(3)“他脸上的表情非常安定,非常沉着。他的心被一种伟大的力量占据着。这个力量就是他平日对我们讲的——他对于革命事业的信心。”正因为李大钊同志对革命事业充满必胜的信心,所以他不但在敌人的严刑拷打下毫不动摇,而且也不因亲人的哭喊而伤痛。相反,他要用“安定”“沉着”影响亲人,使她们化悲痛为力量。
3.参考答案:课文最后三个自然段写了父亲牺牲后全家人的悲痛心情,而且反复强调了父亲被害的日子,这与文章的开头形成了照应关系,文章的开篇写到“1927年4月28日,我永远忘不了那一天。那是父亲的被难日,离现在已经十六年了”。这样写使文章首尾呼应,结构严谨,更加突出了作者对父亲深切怀念的悲痛心情。
4.参考答案:朗读指导:这篇课文表达了作者对父亲的敬仰与深切的怀念,展示了革命先烈忠于革命事业的伟大精神。朗读时要认真体会李大钊临危不惧、视死如归的高尚品质。本文是悼念性的文章,朗读的基调应是悲痛的,语速要适中,语调要低沉些。对于描写父亲语言、神态的句子,要读得坚定有力。课文最后三个自然段描述的是全家人听到父亲遇害消息后的悲痛心情,读时语气应悲伤凝重,语调低沉。
需要积累的词语:慈祥、幼稚、含糊、严峻、粗暴、恐怖、平静、安静、沉着、会意、乱蓬蓬、不慌不忙、一拥而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