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十六年前的回忆
阅读提示同学们,看着你们胸前的红领巾,你可曾想到什么?它是国旗的一角,是无数革命烈士的鲜血染成的。今天,向大家介绍一位革命先烈---李大钊同志,快去读读李大钊同志与敌人作斗争的英雄事迹吧。
词语解释被难:因灾祸或重大事故而牺牲生命。本课指被杀害。幼稚:本课指因年纪下,缺乏经验,考虑问题比较简单。含糊:形容说话的意思不明确。军阀:拥有武装部队,割据一方,自成派系的人。轻易:本课指随随便便。纷乱:混乱,杂乱。僻静:偏僻幽静,少有人去。恐怖:惊恐,害怕。宪兵:某些国家设立的一种军事政治警察。
严峻:严肃而厉害。提审:对犯人进行审问。惊堂木:旧社会的主审官审判案件时用来敲桌子示威,吓唬受审者的木块。沉着:镇静,从容,不慌不忙的样子。怒气冲冲:形容非常愤怒的样子。会意:领会别人没有明白表示的意思。便衣:穿着平常衣服执行特殊任务的军人。一拥而入:形容很多人同时闯进门来。满脸横肉:脸上长着带凶相的肌肉。形容面貌凶恶
难句解析1.父亲是很慈祥的,从来没骂过我们,更没打过我们。我总爱向父亲问许多幼稚可笑的问题。他不论多忙,对我的问题总是很感兴趣,总是耐心的讲给我听。这一次不知道为什么,父亲竟这样含糊的回答我。作者当时年纪小,对父亲为什么烧掉书籍和文件不理解。他好奇的问父亲,却只得到一个含糊的回答。这同父亲平常不管工作多忙、不管女儿提出的问题多么幼稚可笑,都耐心的回答和解释形成了鲜明的对照。为什么会怎样?这是因为当时的局势十分严重,不是同孩子谈心的时候,而且像防止革命的书籍和文件落到敌人手里这样的事情,也不是几句话能说清楚的。这里写出了李大钊同志对待亲人慈爱和善于对待工作认真严肃两个方面的统一。
2.局势越来越严重,父亲的工作也越来越紧张。他的朋友劝他离开北京,母亲也几次劝他。父亲坚决地对母亲说:“不是常对你说吗?我是不能轻易离开北京的。你要知道现在是什么时候,这里的工作多么重要。我哪能离开呢?”母亲只好不再说什么了。在严重的局势下,同志和亲人劝李大钊离开北京,但他坚决不肯,当时李大钊同志是北京党组织的负责人,它把革命工作看得比什么都重要。他完全明白形式的险恶,处境的危险,但决不离开自记得工作岗位。这表现了他对革命高度负责得精神。
3.在法庭上,我们跟父亲见了面。父亲仍旧穿着他那件灰布旧棉袍,可是没戴眼镜。我看到他那乱蓬蓬的长头发下面的平静而慈祥的脸。从这句话中可以看出父亲虽受敌人的折磨,但依旧沉着、慈祥。”没戴眼镜“”乱蓬蓬的长头发“说明敌人对李大钊施了重刑,”平静“说明李大钊经历残酷的折磨后依旧坚强,“慈祥”充分体现了李大钊对亲人的爱。
4.父亲瞅了瞅我们,没对我们说一句话。他脸上的表情非常安定,非常沉着。他的心被一种伟大的力量占据着。这个力量就是他平日对我们讲的---他对于革命事业的信心。面对亲人的哭喊,李大钊只是“瞅了瞅”,没有说一句话,“他脸上的表情非常安定,非常沉着“。为什么会这样?原因是”他的心别一种伟大的力量占据着”,这就是他对于革命事业的信心。正因为李大钊同志对革命事业充满必胜的信心,所以在极端危险和困难的情况下能够坦然自若;正因为李大钊同志对革命事业充满必胜的信心,所以不但在敌人的严刑拷打下毫不动摇,而且也不因亲人的喊声、哭声而忧伤。相反地,他用“安定”“沉着”影响亲人,使他们化悲痛为力量。
文章流程第一段:忘不了十六年前(总写)----第二至七段:被捕以前----第八至十八段:被捕过程----第十九至二十九段:在法庭上----第三十至三十三段:被害以后。
资料李大钊(1889-1927):字守常,河北乐亭人。1907年入天津法政专门学校学习,1913年赴日本,求学早稻田大学。1916年回国,任北京《晨报》主笔。1918与陈独秀创办《每周评论》,并参加《新青年》的编辑工作,致力于马克思主义的研究、传播,宣传反帝爱国思想,成为五四运动的领袖之一。1920年三月,在北京成立共产主义小组,成为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之一。嗣后,对党的建设,工人、学生运动,统一战线,均有重大贡献。1927年4月28日,被奉系军阀张作霖杀害于北京。李大钊不仅是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也是一位学者与诗人。他的诗文被鲁迅誉为“革命史上的丰碑”。著作有《守常文集》(1939年出版),《李大钊选集》(1959年出版)、《李大钊诗选注》(1979年出版)。
北京香山万安公墓内的李大钊烈士陵园,是根据中共中央的决定修建的。在墓碑上有中共中央撰写的碑文。碑文指出:李大钊是中国最早的马克思主义者和共产主义者,是中国共产党的主要创始人之一。他对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对马克思主义信仰和无产阶级的革命无限忠诚。他那种为我国开创和发展共产主义运动而牺牲的大无畏的献身精神,永远值得我们一切革命者学习。
李大钊李星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