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六年前的回忆人教新课标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三组
人物简介李大钊(1889-1927)字守常,河北乐亭人。1913年天津北洋法政专门学校毕业。赴日本留学,入早稻田大学政治科,开始接触社会主义思想。1914年组织神州学会,进行反袁活动。次年以留日学生总会名义号召国人以“破釜沉舟之决心”誓死反抗“二十一条”。1916年5月回国,推动新文化运动的发展。1918年任北京大学图书馆主任,发表《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等文章,号召全国人民走十月革命的道路。积极参加五四运动,对运动起了重要的推动作用。1919年参加创建少年中国学会。
背景简介1925年五卅惨案爆发,与赵世炎等在京组织“沪案雪耻会”,声援上海人民的反帝斗争。1926年3月领导北京群众反对日英美等国要求拆除大沽口国防设备的“最后通牒”,18日因组织请愿示威游行被段祺瑞政府通缉。北伐战争期间协助冯玉祥制订军事行动方针。1927年4月6日被奉系军阀张作霖逮捕。28日在北京英勇就义。著作编为《李大钊文集》。
《十六年前的回忆》本课是革命先驱李大钊烈士的女儿李星华在1943年写的,这年正值李大钊同志遇难16周年,所以文章题目叫《十六年前的回忆》。这篇回忆录,把我们带到那腥风血雨的年代……
听老师朗读:课文按什么顺序写的呢?找出课文中点明时间的词句。1927年4月28日那年春天(才过了两天第二天)4月6日的早晨十几天过去了(有一天)28日黄昏第二天(昨天是4月28日)
在这些时间里,分别发生了什么事呢?用小标题的形式概括出来。1927年4月28日那年春天(才过了两天第二天)4月6日的早晨十几天过去了(有一天)28日黄昏第二天(昨天是4月28日)
在这些时间里,分别发生了什么事呢?用小标题的形式概括出来。1927年4月28日——父亲的被难日那年春天(才过了两天第二天)——烧文件,出事了4月6日的早晨——被捕了十几天过去了(有一天)——被提审28日黄昏——出拘留所第二天(昨天是4月28日)——知道父亲被害课文最后三个自然段与开头有什么联系?你觉得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从课文中找出含义深刻的句子,再说说你从句子中体会到了什么。那年春天,父亲每天每夜回来得很晚。每天早晨,不知道什么时候他又出去了。这一次不知道为什么,父亲竟这样含糊地回答我。父亲坚决地对母亲说:“不是常对你说吗?我是不能轻易离开北京的。你要知道现在是什么时候,这里的工作多么重要。我哪能离开呢?”
从课文中找出含义深刻的句子,再说说你从句子中体会到了什么。在法庭上,我们跟父亲见了面。父亲仍旧穿着他那件灰布旧棉袍,可是没有戴眼镜。我看到了他那乱蓬蓬的长头发下面平静而慈祥的脸。父亲瞅了瞅我们,没对我们说一句话。他脸上的表情非常安定,非常觉着。他的心被一种伟大的力量占据着。这个力量就是他平日对我们讲的——他对于革命事业的信心。
清明节很快就要来临了。面对李大钊烈士遗像,你会说什么?先烈李大钊同志,面对您的遗像,我想说:……
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