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六年前的回忆(第二课时)教学设计教材分析: 这是一篇回忆录,是李大钊的女儿李星华同志在1943年写的,正值李大钊同志遇难十六周年所以题目为《十六年前的回忆》。这篇文章是对学生进行革命传统教育的好教材。文章开头提出十六年前的1927年4月28日是父亲的被难日,结尾又强调母亲嘱咐自己要记住父亲被害的日子。这样首尾呼应,充分显示了敌人的凶残和革命者的英勇。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重点词句。2、理解课文思想内容,了解李大钊同志在被捕前、被捕后与敌人作斗争的事迹,受到生动的革命传统教育。 3、体会本课前后照应的写法以及这种写法的好处。教学重、难点: 1、深入领会描写李大钊同志革命精神的重点词句。 2、深入体会课文前后照应的写法。一、复习检测:同学们这节课我们接着学习10课《十六年前的回忆》,(出示复习检测)上节课我们初读了课文,了解了课文内容,
我们跟随作者李星华一起回忆了她的父亲李大钊被捕前后的经过。课文为我们展示了一位怎样的李大钊呢?是什么力量使它成为这样的人呢?(板书:忠于革命、坚贞无畏)出示:他的心被一种伟大的力量占据着。这个力量就是他平日对我们讲的—他对于革命事业的信心。(齐读。)(出示:教学目标)一.(出示)师:在这种力量的鼓舞下,他的那些言行给你留下了最为深刻的印象呢?这节课老师请大家围绕这句话,划出李大钊同志给你留下印象最深刻的言行,并联系上下文,看看作者作者使用什么样的表达方法写出了李大钊的高尚品质。(出示:复习体会句子的方法)(设计意图:这样设计使学生理解句子有了更明确的目标。)1课文哪些地方打动了你呢?(出示11自然段)生:课文11自然段,父亲被捕时的一句话打动了我“父亲不慌不忙的从抽屉里取出一把闪亮的小手,枪就向外走。”父亲的不慌不忙和敌人的来势汹汹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板书:对比)2、师:课文中这样的对比不止这一处,请同学们自由读读李大钊被捕时的片段,也就是课文的8—17自然段。看看还有哪些对比?从这些对比中你体会到什么呢?生:1)短短的一段新闻还没有看完,就听见啪啪几声尖锐的枪声,接着就是一阵纷乱的喊叫。而父亲不慌不忙地从抽屉里取出手枪,我体会到父亲早已做好了准备,知道这一天迟早要到来的;敌人极大的恐慌,李大钊已经给他们形成了很大的压力;李大钊从容,大无畏的革命精神;敌人在虚张声势。(胆量对比)
生:2)“穿灰制服和长筒皮靴的宪兵……一拥而入,挤满了这间屋子”。“他们每人拿着一把手枪对着父亲和我。”只有父亲和我两个人,他们却是那么多人啊,像魔鬼似的,从这里我体会到敌人的心虚和害怕,来了这么多人,还大喊大叫,一拥而入。(人数对比)生:3)还有,敌人粗暴的吼声;便衣的满脸横肉;侦探的冷笑;和父亲严峻的态度形成了对比。我体会到敌人极大的恐慌,特别的心虚;父亲是那样的从容,镇定,毫不惧怕。有着革命者的大无畏精神。(态度对比)(设计意图:把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地位有机地结合起来,营造愉悦、平等、和谐的学习氛围,使学生入情入境,争作学习的小主人,培养学生敢想善问,主动探究、富于创新的学习习惯。)二、看得出被捕时的片段打动了你,那么课文还有那些地方打动了你呢?(出示19自然段)(汇报19自然段———法庭上)生:课文19自然段打动了我。(课件出示在法庭上……平静而慈祥的脸。)1)父亲没戴眼镜,头发乱蓬蓬的,我可看出父亲受过酷刑了,但是父亲没有沮丧,却还是那样平静而慈祥。2)。从“平静”一词我体会到父亲虽然经过了残酷的折磨,但仍旧那样坚强,他早已经把生死置之度外。所以我很受感动。3)、我从“慈祥”一词我体会到父亲是那样的爱着我们。师:那么你能把你的体会读出来吗?(练读——指读——齐读)(设计意图:抓住文章的中心词语,加以分析品位,
展开联想,既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又使其加快领悟文章的内涵。)师:李大钊在法庭上的表现,让你想到那些形容英雄人物品质的词语?(指名说)4、师;看到这样的父亲我忍不住喊出声来,母亲哭了,妹妹也哭了。可是父亲却怎么样呢?谁接着汇报(课件出示22自然段)师:面对亲人的哭声喊声,父亲没有说一句话,只是瞅了瞅我们,难道父亲不疼自己的孩子,不爱自己的妻子吗??谁来谈你的理解。1)、父亲不想连累我们2)、父亲要用自己的安定沉着安慰亲人,感染亲人,3)、父亲是在用眼神告诉我们不要慌乱,不要害怕,要安定沉着。引读:明明深爱着亲人,此时只能默默相对,这是多么深沉的爱啊。(女生读)引读:明明眷恋生命,也只能舍身相弃,这是多么伟大的精神啊。(男生读)引读:李大钊一方面肩负着革命的重任,他坚定无畏,视死如归;一方面他有着作为父亲和丈夫的深沉的爱的情感,下面我们带着这样的情感来读这句话。师:我们从李大钊外表神态上感受到了他的内心有着一个强大的力量支撑着,那就是“他对革命事业的信心”。(设计意图:通过入情入境的朗读,加强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加深对课文思想感情的体会,从而保证了阅读教学的质量。)三、出示:(说话训练)
是啊,正因为李大钊同志对革命事业充满着必胜的信心,所以在极端危险和困难的情况下能够坦然自若,正因为他对革命事业充满着必胜的信心---------(设计意图:这样的设计,将语文的工具性与人文性达到了统一,训练了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师:李大钊能够从容得面对危险,平和得面对亲人的悲伤,无所畏惧得面对死亡,就是因为他的心中有着对革命事业必胜的信心,对于这样的李大钊你怀着怎样的情感?(指名说)齐读句子师:父亲的表现对我们产生了怎样的影响?引导学生体会“我”受父亲的影响,变得这么勇敢、机智,她和哥哥受父亲的影响,成为革命青年,继续父亲未完的道路。师:我们就这样与父亲见了一面,就匆匆分别了,没想到这竟是我们最后一次见面,4月28日父亲被军阀张作霖杀害了,在被杀害的20多个革命者中,李大钊第一昂首走向绞刑架,并发表了他最后的演讲:(课件出示:“我们已经培养了许多同志,如同红花的种子,撒遍各地。我们深信,共产主义在世界、在中国,必必然得到光辉的胜利。”)(指名读——女生读——男生读——齐读)四、师:李大钊虽然被军阀张作霖残忍地杀害了,但他的精神将永远留在我们心中,请同学们自由读一读课文一自然段和课文最后三个自然段,看看文章还采用那些写法来表现人物形象的?(板书:前后照应)生:1)、我体会到了前后照应的写法,(课文前后都写了父亲被害的时间)
1、师:这样写有什么好处呢?(这样写更加突出了作者对父亲被害的事情记忆深刻,也表达了作者对父亲深深的怀念。同时希望同学们在今后写作文时也学习这样的写法,做到前后照应。)2、师:文中除了父亲被害的时间上首尾呼应以外,在课文中还有几处前后呼应的句子,你能找出来吗?(课件出示前后呼应的句子)3.从最后三个自然段你还体会到什么吗?1)、体会到了李大钊被害家人的悲痛欲绝。(舅老爷哭着回来----母亲昏过去三次----我又哭了。)2)、体会到母亲悲痛欲绝,要我记住4月28日,父亲被害是家人心中那份永远的痛。(板书:全家沉痛)指导感情朗读四、练笔:同学们清明节,清明节快到了,面对李大钊烈士遗像,你会说什么?(学生交流)五、拓展:1、李大钊把年仅38岁的年轻的生命献给了革命事业,献给了他挚爱着的祖国,在他的墓碑上刻着党中央这样的评价:(课件出示:他对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和无产阶级的革命前途无限忠诚。他为在我国开创和发展共产主义运动的大无畏的献身精永远是一切革命者的工会典范。)读碑文。2、小结:谈收获师:
在为革命的斗争中,还有许多像李大钊一样的革命先辈。他们无私无畏,视死如归,我们深情满怀他们,我们的民族为他们而骄傲!也正是李大钊式的千千万万个革命党人仁人志士的鲜血和生命换来了今天的和平和幸福,我们不能忘记1927年4月28日,这一伟大的革命党人被害的日子,更不能忘记这位伟大的革命党人光辉而又响亮的名字———李大钊。六、布置作业1、预习《灯光》2、完成练习册。3、阅读一两本革命题材的小说,《红岩》、《铁道游击队》、《小兵张嘎》等。七、板书设计十六年前的回忆对比------突出形象忠于革命坚贞不屈前后照应------结构紧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