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六年前的回忆人教版小学语文第12册——原执教人:袁建桥课件制作:王军霞
看到题目,同学们会想到什么问题?1、十六年前指的是哪一年?2、是谁写的回忆?回忆了些什么?3、都十六年了,为什么还要回忆?
请同学们带着这些问题自学课文。自学课文,查找有关资料,同桌相互交流。(约10分钟)现在,谁能回答刚才大家提出的这些问题?
为了进一步学习的方便,我们先把这篇课文分为五大部分,应该怎样划分?1、开头2、被捕前3、被捕时4、被审时5、被害后
现在,老师提一个问题,以帮助同学们深入学习课文。思考题:李大钊同志被捕时在敌人面前的表现怎样?从中可以看出他是一个怎样的人?1、默读、思考、画记。2、分小组讨论上述问题。(时间大约为5分钟)
边读边想谁来把写李大钊被捕的这一部分课文朗读一遍?其他同学边听边思考:李大钊同志当时的处境怎样?面对危险的处境,他是怎么说的?怎么做的?
可怕的一天果然来了。4月6日的早晨,妹妹换上了新夹衣,母亲带她到儿童娱乐场去散步了。父亲在里间屋里写字,我坐在外间的长木椅上看报。短短的一段新闻还没看完,就听见“啪,啪……”几声尖锐的枪声,接着是一阵纷乱的喊叫。“什么?爹!”我瞪着眼睛问父亲。“没有什么,不要怕。星儿,跟我到外面看看去。”读完后,试着回答刚才的问题。李大钊同志当时的处境怎样?面对危险的处境,他是怎么说的?怎么做的?
用自己的话说说这一部分的内容。处境如此危险,敌人如此凶残,李大钊同志却表现得如此镇定,从中我们可以看出他是一个怎样的人?1、李大钊同志是一个沉着勇敢的人。2、他是一个临危不惧、坚强不屈的人。
学习写人物的文章,要联系当时的情况和人物的处境,抓住描写人物语言、动作、神态以及心理活动的语句,去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和精神品质。下面,请同学们运用这种方法先自学课文的二、四部分,然后互相交流自己的学习体会。自学、分小组交流
谁来读读课文中写李大钊被捕前的部分?那年春天,父亲每天夜里回来得很晚。每天早晨,不知道什么时候他又出去了。有时候他留在家里,埋头整理书籍和文件。我蹲在旁边,看他把书和有字的纸片投到火炉里去。 我奇怪地问他:“爹,为什么要烧掉呢?怪可惜的。”待了一会儿,父亲才回答∶“不要了就烧掉。你小孩子家知道什么!”父亲是很慈祥的,从来没骂过我们,更没打过我们。我总爱向父亲问许多幼稚可笑的问题。他不论多忙,对我的问题总是很感兴趣,总是耐心地讲给我听。这一次不知道为什么,父亲竟这样含糊地回答我。
后来听母亲说,军阀张作霖要派人来检查。为了避免党组织被破坏,父亲只好把一些书籍和文件烧掉。才过了两天,果然出事了。工友阎振三一早上街买东西,直到夜里还不见回来。第二天,父亲才知道他被抓到警察厅里去了。我们心里都很不安,为这位工友着急。 局势越来越严重,父亲的工作也越来越紧张。他的朋友劝他离开北京,母亲也几次劝他。父亲坚决地对母亲说∶“不是常对你说吗?我是不能轻易离开北京的。你要知道现在是什么时候,这里的工作多么重要。我哪能离开呢?”母亲只好不再说什么了。
谁来谈谈自己学习这一部分时的收获?1、李大钊同志对女儿一向和蔼可亲,这一次却如此严肃,说明当时的局势很严重。2、局势非常严重,当别人劝李大钊同志离开北京时,他说:我哪能离开呢?这说明他有很强的责任感。3、“我哪能离开呢?”这是一个反问句,比“我不能离开”的语气要更加肯定一些。语气更加肯定,态度更加坚决,说明李大钊同志具有高度的革命责任感。我们一起把这部分课文读一读,注意读出李大钊同志说话时的语气。
谁来读一读课文的第四部分,也就是写李大钊同志被审时的部分?十几天过去了,我们始终没看见父亲。有一天,我们正在吃中饭,手里的窝窝头还没啃完,听见警察喊我们母女的名字,说是提审。 在法庭上,我们跟父亲见了面。父亲仍旧穿着他那件灰布旧棉袍,可是没戴眼镜。我看到了他那乱蓬蓬的长头发下面的平静而慈祥的脸。 “爹!”我忍不住喊出声来。母亲哭了,妹妹也跟着哭起来了。 “不许乱喊!”法官拿起惊堂木重重地在桌子上拍了一下。 父亲瞅了瞅我们,没对我们说一句话。他脸上的表情非常安定,非常沉着。他的心被一种伟大的力量占据着。这个力量就是他平日对我们讲的—他对于革命事业的信心。 “这是我的妻子。”他指着母亲说。接着他又指了一下我和妹妹,“这是我的两个孩子。” “她是你最大的孩子吗?”法官指着我问父亲。 “是的,我是最大的。”我怕父亲说出哥哥来,就这样抢着说了。我不知道当时哪里来的机智和勇敢。 “不要多嘴!”法官怒气冲冲的,又拿起他面前那块木板狠狠地拍了几下。 父亲立刻就会意了,接着说∶“她是我最大的孩子。我的妻子是个乡下人。我的孩子年纪都还小,她们什么也不懂。一切都跟她们没有关系。”父亲说完了这段话,又望了望我们。
谁来谈谈学习这一部分的体会?1、从李大钊没戴眼镜头发乱蓬蓬的这些地方看出,他被捕以后受过酷刑。2、从“我的妻子是个乡下人。我的孩子年纪都还小,她们什么也不懂。一切都跟她们没有关系”这几句话中看出,李大钊很关心家人的安危,担心敌人迫害她们。3、从“他的心被一种伟大的力量占据着。这个力量就是他平时对我们讲的——他对于革命事业的信心”这两句话中找到了李大钊同志在凶恶的敌人面前坚强不屈的原因,那就是忠于革命,对革命事业充满必胜的信心。
在学习课文的第二部分时,有的同学采取对比的方法来体会当时局势的严重。在这一部分里面,我们也可以运用对比来体会李大钊同志的崇高品质。谁来谈一谈?在法庭上,敌人又是重重地拍桌子,又是怒气冲冲地大声吼叫。而李大钊脸上的表情却非常安定,非常沉着。从这种对比中可以看出敌人是多么心虚和残暴,而李大钊又是多么镇定和坚强。敌人的凶恶正好反衬出李大钊的沉着坚定。
我们把这一部分课文读一遍。为了突出人物的性格,应该注意读好哪些词语?“重重地、拍、怒气冲冲、狠狠地”这些词要读重一点,要表现出敌人的疯狂。“不许乱喊!”“不要多嘴!”这两句话也应该读重一点,读出敌人的凶狠。李大钊的话要用平静的语气来读,读得慢一点,表现出他的沉着、坚强。“他脸上的表情非常安定”这一段要读得慢一点,其中“安定、沉着、伟大力量、革命事业、信心”等词语要读重一点。好,请同学们一起来读一遍。
多么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多么杰出的共产党的领导人,最终却被万恶的反动军阀杀害了。李大钊的家人听到这一噩耗后,痛不欲生;全中国人民听到这一噩耗后,悲痛万分。让我们怀着同样的心情把课文的最后一部分读一遍。
法官命令把我们押下去。我们就这样跟父亲见了一面,匆匆分别了。想不到这竟是我们最后的一次见面。28日黄昏,警察叫我们收拾行李出拘留所。 我们回到家里,天已经全黑了。第二天,舅老爷到街上去买报。他是从街上哭着回来的,手里无力地握着一份报。我看到报上用头号字登着“李大钊等昨已执行绞刑”,立刻感到眼前蒙了一团云雾,昏倒在床上了。母亲伤心过度,昏过去三次,每次都是刚刚叫醒又昏过去了。 过了好半天,母亲醒过来了,她低声问我∶“昨天是几号?记住,昨天是你爹被害的日子。”我又哭了,从地上捡起那张报纸,咬紧牙,又勉强看了一遍。我低声对母亲说∶“妈,昨天是4月28日。”母亲微微点了一下头。
想一想:课文的结尾与开头有什么联系?在一篇文章里,有的内容前面说到了,后面又作必要的交代;有的内容虽然主要在后面说,但在前面也有必要提一下,这叫前后照应。这样做的目的,有时是为了使读者明白事情的前因后果,有时是为了突出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像这里的前后照应,就突出了作者一直把父亲的被害牢记在心头的思想感情。
请同学们读下面的句子,再从课文中找出和它照应的句子。1、我蹲在旁边,看他把书和有字的纸片投到火炉里去。为了避免党组织被破坏,父亲只好把一些书籍和文件烧掉。2、工友阎振三一早上街买东西,直到夜里还不见回来。在军警中间,我发现了前几天被捕的工友阎振三。找出有关句子
这两个地方的前后照应和前面提到的前后照应的作用有什么不同?这里前后照应的目的是使读者明白事情的来龙去脉,补充说明事情的原因或结果。在写文章的时候,做到前后照应,首尾连贯,有利于读者理解内容,也有利于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我们应该学习这种写作方法。
小学语文教师必备用书你能说得上名字的名师公开课,这里都有;你说不上名字的名师公开课实录,这里也有;比教参更详尽、比教案更新颖、比设计更传神;一套可以直接拿去在课堂上使用的教学宝典;让你上出像名师那么精彩的课的独家秘法。配套人教版语文1到12册全部课文。一读工作室出品http://blog.sina.com.cn/yiduboo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