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六年前的回忆》教学设计(公开课)
加入VIP免费下载

《十六年前的回忆》教学设计(公开课)

ID:975936

大小:77 KB

页数:9页

时间:2022-03-17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品读经典感悟形象习得方法——《十六年前的回忆》教学设计【教材分析】《十六年前的回忆》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六年级下册第三组“缅怀革命烈士”中的一篇红色教材,也是一篇回忆录。通过革命先驱李大钊的女儿李星华于1943年在父亲被害十六年后回忆其父亲被捕前、被捕时、法庭上与敌人坚决斗争的情景及被害后一家人的悲痛之情,展示了革命先烈忠于革命事业的伟大精神和面对敌人坚贞不屈的高贵品质,表达了作者对父亲的无比敬仰与深切怀念。本文在多套教材中已延用了几十年,是一篇经典之作,文本中的许多语言文字含蓄耐嚼,细节描写突出,人物形象鲜明,运用了前后照应(首尾呼应)、直接描写主要人物的语言、神态等和对比描写不同人物的方法来表现李大钊的精神品质。【设计理念】《广州市义务教育阶段学科学业质量评价标准》在六年级下册的阅读教学对学生提出了明确的水平要求:能准确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确定文章的叙述顺序,继续领悟文章基本的表达方法;通过品读重点内容,把握课文中关键词句的意思,加深对课文的理解,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鉴于上述认识,结合教材分析,本教学设计以《评价标准》为纲领,紧扣单元主题,立足文本特点,力求凸显“品读经典,感悟形象,习得方法”的教学理念:教师着力引导学生从整体入手,了解课文的叙述顺序,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引领学生把阅读重点聚焦于这篇经典之作中直接描写李大钊外貌、语言、动作、神态的的重点语句,品读过程极力倡导学生通过自读自悟、合作探究、交流碰撞、朗读升华等多元学习方式感悟李大钊的光辉革命形象,习得前后照应、直接描写人物和对比描写不同人物等写作方法,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并且学有所得。  【教学目标】  1、学习生字词,正确读写“书籍、抽屉、军阀、娱乐、僻静、恐怖、宪兵、魔鬼、苦刑、匪徒、窝窝头、舅老爷、绞刑”等词语。  2、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感悟李大钊对工作高度负责、临危不惧、视死如归的大无畏革命形象。  3、体会前后照应的写法及这种写法的好处,学习直接描写主要人物的语言、神态等和对比描写不同人物的方法来表现主要人物的精神。  4、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教学重点】准确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感悟李大钊对工作高度负责、临危不惧、视死如归的大无畏革命形象。【教学难点】体会前后照应的写法及这种写法的好处,学习直接描写人物的语言、神态等和对比描写不同人物的方法来表现主要人物的精神。9 【教学点】1、了解课文的叙述顺序,能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2、通过品读直接描写李大钊外貌、语言、动作、神态的关键语句,感悟李大钊对工作高度负责、临危不惧、视死如归的大无畏革命形象。3、体会课文前后照应(首尾呼应)和对比描写的写法及好处。【课前准备】上网或查阅书籍了解李大钊的事迹。【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两课时  第一课时【教学点】1、了解课文的叙述顺序,能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2、通过品读直接描写李大钊被捕前的语言,感悟李大钊对工作高度负责的革命精神。【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单元学习。  1、(播放歌曲《五月的鲜花》)当这优美、激越的旋律在耳畔响起,你是否想过,今天的幸福生活是谁为我们开创的?第三组课文为我们展现的就是一幅幅难忘的历史画面,带我们一起去缅怀革命先辈。2、学生自由读“单元导读”,明确本组教材的内容和学习要求。【设计意图:歌曲渲染气氛,导入单元学习,目的是为学习本组课文做背景铺垫,帮助学生更好地走进单元主题,明确学习内容和要求。】  二、了解背景,简介李大钊。  1、了解背景:今天我们要学习第10课《十六年前的回忆》。请同学们结合题目和注释,读读第1自然段,说说自己已经知道些什么,还想知道什么?  2、初识李大钊:学生结合课前搜集到的资料简介李大钊,教师作适当补充。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借助课题、注释和文本捕捉信息,了解写作背景,提出疑问,师生交流课前搜集的资料初识人物,既培养了学生根据课堂学习的需要主动搜集相关信息的能力,又激发了学生强烈的阅读欲望,为下文的探究学习做好了有效铺垫。】三、检查预习,扫除字词障碍。1、多种形式认读词语,重点正音:沉着(zhuó)含糊(hu):书籍抽屉魔鬼匪徒肥胖苦刑含糊尖锐恐怖粗暴残暴沉着瞅了瞅窝窝头乱蓬蓬舅姥爷一拥而入2、重点指导书写:(1)“哼”:不要把右边的“了”写成“子”9 (2)“舅”的书写笔顺。3、检测:下列词语写法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书藉肥胖含糊粗暴B抽屉苦荆沉着瞅了瞅C恐怖魔鬼尖锐窝窝头D菲徒残暴舅妈乱篷篷【设计意图:本课新词和要求会写的生字比较多,但不少字词学生通过平时的课外阅读和课前的扎实预习已经很熟悉,故只选择难读易错的字词进行正音、书写、检测,既是对学情的尊重,又便于后续教学的深入。】四、初读感知,了解叙述顺序。(▲落实教学点1)  1、学生默读课文2—32自然段,思考:作者回忆了十六年前的哪些事情?分别是哪些自然段写到的?  2、小组交流讨论。3、全班交流,理清叙述顺序:(1)2—7自然段:写父亲被捕前烧掉书籍和文件、拒绝离开北京(被捕前);  (2)8—17自然段:写父亲被捕的经过(被捕时);  (3)18—29自然段:写我们和父亲在法庭上最后一次见面的情景(法庭上);  (4)30—32自然段:写父亲被害后一家人非常悲痛(被害后)。  4、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扣点练习:《十六年前的回忆》作者是,课文采用了的叙述方式,写了李大钊、、、这四件事。【设计意图:了解叙述顺序,理清文章脉络,能用简洁的语言准确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对文章有一个整体的认识,这是《学科学业质量评价标准》对六年级下册阅读教学中学生分析概括能力的水平要求,也是本单元导读中强调的学习任务,教师必须进行扎实有效的指导训练。】五、品读语句,感悟人物形象。  自由朗读课文,重点读读描写李大钊言行的语句,把你最受感动的语句用“”画出来多读几遍,并在旁边写下自己的体会。 被捕前:高度负责(▲落实教学点2)重点品读语句:  ★父亲坚决地对母亲说:“不是常对你说吗?我是不能轻易离开北京的。你要知道现在是什么时候,这里的工作多么重要。我哪能离开呢?”1、从这段话的写法上,你有什么发现?(两个反问句,改为陈述句练习)2、通过比较句子引导学生体会反问的作用:突出父亲坚持留在北京工作的坚决9 态度。①我哪能离开?②我不能离开。3、离开北京意味着什么,不离开又意味着什么?在生与死的抉择中,父亲选择了什么?4、你看到了一位怎样的父亲?是从哪些词语体会到的?(引导学生学会抓住“坚决”、“不能轻易”“多么重要”等关键词语体会父亲对革命工作高度负责的态度和把革命工作看得比自己的安全和生命更重要的大无畏精神。)5、引读升华情感:当时,军阀疯狂地镇压革命者,许多革命者被迫离开北京,整个北京处在一片白色恐怖之中。局势这样紧张,李大钊同志为了革命事业,置个人安危于不顾,多么忠诚于革命事业呀!这就是“我”的父亲。时隔十六年,“我”仿佛听到父亲坚决地对母亲说:(学生齐读)“不是常对你说吗?……我哪能离开呢?”【设计意图:基于对《评价标准》在阅读理解上要求该年段学生达到的具体要求的认识:能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推想课文中有关词句的意思,体会其表达效果。教师先抛出阅读要求,然后在学生自读自悟的基础上,教师先引导学生对直接描写李大钊被捕前对母亲说的话(语言)进行交流探究,通过对人物说话的语气、反问句式、关键词语进行深入品读理解、深情引读,感悟李大钊同志对工作高度负责的革命形象】六、作业布置,巩固生字词。1、抄写本课的生字词。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设计意图:巩固本课学习的生字词,熟读课文,为下一节课的深入品读作准备。】第二课时【教学点】1、通过品读直接描写李大钊被捕时、法庭上有关外貌、动作、语言、神态的关键语句,感悟李大钊临危不惧、视死如归的大无畏革命形象。2、体会前后照应和对比描写的写法和作用。【教学过程】一、复习字词,回顾主要内容。1、抽听生字词。2、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知道课文主要讲了什么?【设计意图:复习巩固生字词,再次整体感知课文大意,训练学生概括课文主要内容的能力。】二、品读语句,感悟人物形象。(▲落实教学点1)9 过渡:上节课,通过品读李大钊被捕前对母亲说的话,我们从人物的语言体会到李大钊对革命工作高度负责的精神。那被捕时、法庭上,他的哪些言行又给你留下深刻印象,使你深受感动呢?(一)被捕时:临危不惧★父亲不慌不忙地从抽屉里取出一支闪亮的小手枪,就向外走。1、哪个词给你留下深刻的印象?(“不慌不忙”)2、把“不慌不忙”换成“匆匆忙忙”行不行?为什么?(引导学生从“不慌不忙”一词中体会父亲面对搜捕时从容镇定的英雄气概,明白父亲为革命事业早已做好各种准备。)★父亲保持着他那惯有的严峻态度,没有向他们讲任何道理。因为他明白,对他们是没有道理可讲的。1、哪一词给你留下的印象最深刻?(“严峻”)什么意思?(严肃而厉害)2、想象:父亲这严峻态度仿佛在告诉敌人什么?  3、父亲保持着他那惯有的严峻态度,仅仅保持的是对敌人的轻蔑和不屑吗?保持的还有什么呢?(勇敢,坚毅,沉着,视死如归的本色……)  4、引读升华情感:这就是“我”的父亲。时隔十六年,“我”仿佛看到父亲被捕时:(女生读)“父亲不慌不忙地从抽屉里取出一支闪亮的小手枪,就向外走。”(男生读)“父亲保持着他那惯有的严峻态度,没有向他们讲任何道理。因为他明白,对他们是没有道理可讲的。”(二)法庭上:视死如归★在法庭上,我们跟父亲见了面。父亲仍旧穿着他那件灰布旧棉袍,可是没戴眼镜。我看到了他那乱蓬蓬的长头发下面的平静而慈祥的脸。1、比较句子,体会抓住外貌、神态细节描写对表现人物精神品质的作用。比较下列三个句子,说说哪句好,为什么?(1)我看到了他那乱蓬蓬的长头发下面的平静而慈祥的脸。(2)我看到了他那头发下面的平静而慈祥的脸。(3)我看到了他那乱蓬蓬的长头发下面的脸。(引导学生从这句外貌、神态直接描写中的“没戴眼镜”“乱蓬蓬的长头发”说明敌人对李大钊施了重刑,“平静”说明李大钊对残酷的折磨依旧坚强,“慈祥”充分体现了李大钊对亲人的爱。)2、补充介绍李大钊被捕后受尽敌人严刑拷打和折磨,却始终无所畏惧、坚贞不屈、严守党的秘密的资料,加深学生对人物的认识。★父亲瞅了瞅我们,没对我们说一句话。他脸上的表情非常安定,非常沉着。他的心被一种伟大的力量占据着。这个力量就是他平日对我们讲的——他对于革命事业的信心。1、“安定”、“沉着”是什么意思?2、面对着敌人的法庭,父亲应该知道自己可能被判重刑或死刑9 ,可是为什么还那么安定、沉着?(因为他的心被一种伟大的力量占据着。这个力量就是——他对于革命事业的信心。引导学生体会破折号的作用:解释说明)3、为什么说“他的心被一种伟大的力量占据着”?这是一种怎样的力量?出示李大钊就义前说的话:“不能因为你们今天绞死了我,就绞死了伟大的共产主义!我们已经培养了很多同志,如同红花的种子,撒遍各地!我们深信,共产主义在世界、在中国,必然要得到光荣的胜利!”请读读这段话,说说自己的体会。(教师引导学生体会:正因为李大钊同志对革命事业充满必胜的信心,所以不但在敌人的严刑拷打下毫不动摇,而且也不因亲人的喊声、哭声而忧伤。相反地,他要用“安定”、“沉着”影响亲人,使他们化悲痛为力量。)4、引读升华情感:这就是“我”的父亲。时隔十六年,“我”仿佛又回到了法庭上,看到:(一二组读)“父亲仍旧穿着他那件……平静而慈祥的脸。”也仿佛看到了:(三四组读)“父亲瞅了瞅我们,没对我们……他对于革命事业的信心。”(三)小结,写话抒情。1、教师深情小结:这就是“我”的父亲——李大钊,他被捕前对革命事业高度负责;被捕时临危不惧;法庭上视死如归。这样一位伟大的革命者却被杀害了,1927年的4月28日对李星华一家来说是个悲痛的日子,对我们全中国来说也是一个极为悲痛的日子。2、写话抒情:李大钊虽然离我们远去,但他却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面对眼前的这位中国共产党的优秀缔造者,你想说点什么呢?拿起你手中的笔,把自己想说的话写在课文李大钊的画像下。【设计意图:基于对《评价标准》在阅读理解上要求该年段学生达到的具体要求的认识:能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推想课文中有关词句的意思,体会其表达效果。在学习“被捕时”和“法庭上”这两部分时,教师主要引导学生聚焦描写李大钊外貌、动作、神态、语言的核心语句进行交流探究,通过抓住关键词句进行深入品读理解、深情引读,感悟其被捕时临危不惧,法庭上视死如归的光辉革命形象,受到爱国思想的熏陶。最后的写话抒情激活学生的对话欲望,诱发学生的情感体验,使学生通过语言运用,懂得感恩,珍惜现在,创造未来。相信有了情感的推动力,学生的话语是诚恳真挚的。】  三、聚焦写法,体会表达效果。(▲落实教学点2)(一)聚焦首尾,体会前后照应的写法及好处。1、这篇文章是李大钊的女儿李星华根据自己的亲身经历写成的,不仅回忆了父亲被捕、被害的前后经过,也表达了自己强烈的感情。请同学们读读文章开头第一个自然段和结尾的三个自然段,看看有什么发现,然后说说你是怎么想的。2、小组讨论。  3、汇报交流,老师点拨写法及好处:  (1)这是首尾呼应(前后照应)的写法。9 (2)这样写更加突出了作者对父亲被害的事情记忆深刻,也表达了作者对父亲深深的怀念。▲扣点练习:课文里还有不少地方是前后照应的,请你找一找,并说说这样写的好处。(1)我蹲在旁边,看他把书和有字的纸片投到火炉里去。(2)工友阎振三一早上街买东西,直到夜里还不见回来。好处:4、小结方法:我们平时的写作也可以用上首尾呼应的写法,使人对事情了解得更加清楚,印象更深刻。(二)回顾片段,体会对比描写的反衬作用。1、同学们,课文除了采用前后照应和直接描写李大钊的外貌、语言、动作、神态的写法,其实在“被捕前”、“被捕时”两部分内容,还采用了对比描写的手法,请你默读这两部分的内容,找找有关对比描写的句子,并想一想这样写的作用?2、学生自主阅读体会。3、汇报交流,教师点拨:(1)父亲前后态度的对比。(把父亲烧文件“我”提出问题时的态度,与父亲平时对“我”耐心的态度作比较,使学生了解到父亲前后态度的不同,有力地突出了父亲忠于革命的精神。)(2)面对敌人,“我”与父亲的态度对比。(“我”是瞪着眼、十分恐惧,父亲是“不慌不忙”、“保持严峻的态度”,显得十分沉着、平和,反衬出父亲为革命事业早已做好各种准备。)(3)把父亲与敌人的行为进行对比。(引导学生从“沉重的皮鞋声”和“粗暴的吼声”、“一拥而入”、“挤满”、“像一群魔鬼似的”、“每人拿着一支手枪,枪口对着父亲和我”、“满脸横肉”、“冷笑”、“搜了一遍”……可以体会出敌人的凶狠残暴,从反面衬托出李大钊沉着、机智、临危不惧的英雄形象,也反映出李大钊对敌人的极度的蔑视。)【设计意图:《新课标》提出“在阅读中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领悟文章基本的表达方法。”《评价标准》对该年段学生也提出了“能分析篇章的表达技巧”的水平要求。采用前后照应(首尾呼应)、直接描写主要人物的外貌、动作、语言、神态和对比描写不同人物的方法来表现人物精神品质是这篇文章表达上的特色。引导学生体会这样的写法及作用,只有让学生在读中体验、读中领悟才是最深刻的,而鼓励学生在习作中加以巧妙地运用,对提高学生写作水平是很有必要的。】  四、评价深化,引导课外阅读。  1、李大钊的墓碑上刻着中共中央这样的评价(齐读)──9 他对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和无产阶级的革命前途无限忠诚。他为在我国开创和发展共产主义运动的大无畏的献身精神,永远是一切革命者的光辉典范。2、引导课外阅读:在为革命胜利的斗争中,还有很多像李大钊一样的革命先辈。我们深情缅怀他们,我们的民族为他们而骄傲!下课后,同学们可以结合第65页“课外书屋”的提示,阅读《红岩》《烈火金刚》《敌后武工队》等革命题材的小说。【设计意图:引导学生从中共中央的评价体会李大钊这位革命典范的突出贡献,升华学生对主人公的认识,并激发学生对相关革命题材小说的阅读。】五、布置作业,拓展革命资源。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阅读、观看《红岩》《烈火金刚》《敌后武工队》等革命题材的小说或影片。【设计意图:引导学生由课文的学习迁移到对相关革命题材小说的阅读,既深化了主题认识,又拓展学生的阅读面。】板书设计: 叙述顺序精神品质写作方法            被捕前高度负责倒叙  10十六年前的回忆 被捕时临危不惧前后照应(首尾呼应)    (回忆录) 法庭上视死如归直接描写            被害后对比描写练习设计:一、填空:《十六年前的回忆》作者是________,作者采用了的叙述方式,按顺序,写了李大钊、、、四件事,展示了革命先烈的伟大精神和面对敌人的高贵品质,表达了作者对父亲的。二、“他的心被一种伟大的力量占据着。这个力量就是他平日对我们讲的——他对于革命事业的信心。”“伟大的力量”指的是。三、找出与下列句子相照应的句子,并说说这样写的好处。1、我蹲在旁边,看他把书和有字的纸片投到火炉里去。2、工友阎振三一早上街买东西,直到夜里还不见回来。3、1927年4月28日,我永远忘不了那一天。那是父亲的被难日。9 好处:品读经典感悟形象习得方法——基于《评价标准》下的《十六年前的回忆》教学设计设计者:从化市街口街中心小学邱依桦9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