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自主合作高效学习《金色的鱼钩》导学案(师)年级:六年级设计:张丽娟审核:授课教师:第一课时【导学目标】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会“回味、衰弱、弥漫、瞻仰”等词语。【导学重、难点】把握主要内容,品读重点语段,有感情朗读课文。【知识链接】红军长征:指1934年8月至1936年10月间,中国工农红军主力自长江南北各革命根据地向陕甘革命根据地的大规模战略转移。1934年10月,红一方面军主力从瑞金、于都、长汀、宁化等地出发,开始长征。1935年10月到达陕北吴起镇,与红15军团会师,胜利地完成了任务。途中,他们跨过了终年积雪的高山,走过了人迹罕至的草地,趟过了水流湍急的大河,摆脱了数十万敌军的围追堵截。行程二万五千华里以上,因此长征又常被称作二万五千里长征。长征胜利表明中国共产党和工农红军是一支不可战胜的力量。草地:文中的草地指松藩草地,位于青藏高原同四川盆地的连接段,面积约1.52万平方米,海拔约3500米。由于排水不良,形成大片沼泽。水草盘根错节,结成片片草甸,覆盖于沼泽之上。草地气候极为恶劣,年平均气温在零度以下,雨雪风雹来去无常。行军时,稍不小心,偏离道路,就会陷入泥潭,遭受灭顶之灾。【导学流程】一、激趣导入,呈现目标。1.谈话导入:长征是世界军事历史上的一个伟大奇迹──一个由伟大的中国工农红军创造的奇迹。在这个奇迹的背后,是红军战士历尽的千难万险,是无数可歌可泣的感人故事。这节课,就让我们走进一个老班长的故事吧。2.板书:金色的鱼钩3、阅读导学目标,明确本节课学习目标。二、自主学习,走进文本。1、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圈画不理解的词句。2、同桌交流自学字词情况。3、默读思考:课文主要讲了谁的什么事?4、自我检测,完成导学案(生)预习部分。三、再读课文,感知文本。1、默读课文,理清课文的线索:课文围绕“鱼钩”写了哪些内容?在书上作批注2、反复朗读画出的语句,同伴交流体会。3、集体交流批注。四、总结归纳,提出问题。6
6自主合作高效学习1、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内容。2、质疑问难,梳理问题。第二课时【导学目标】1、抓住人物语言神态动作描写合作讨论,理解老班长忠于革命、舍己为人的崇高品质,体会作者对老班长的怀念之情。2、激发学生对革命先烈的敬仰之情,体会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导学重、难点】品读重点语段,体会人物内心的思想感情,有感情朗读课文。【导学流程】一、回顾复习,导入新课。1.复习导入:上节课预习了课文,如果让你再读课题,你认为该怎样读?2.课文围绕鱼钩讲了一个怎样的故事?二、互动探究,解决疑难。探究一:找出文中描写老班长外貌的句子,说说从这段外貌描写中你看到了一个怎样的老班长?“满脸的皱纹”“斑白的两鬓”说明了什么?探究二:为了照顾三个病号走出草地,老班长做了哪些事?请找出最让你感动的事例,说说你为什么感动。探究三:品读句子,回答括号里的问题。1.他坐在那里捧着搪瓷碗,嚼着几根草根和我们吃剩的鱼骨头,嚼了一会儿,就皱紧眉头硬咽下去。我觉得好像有万根钢针扎着喉管,失声喊起来:“老班长,你怎么……”(“万根钢针扎着喉管”是什么感觉?为什么“我”觉得有万根钢针扎着喉管?)2.①他笑着说:“吃吧,就是少了点儿。唉,一条好大的鱼已经上了钩,又跑啦!”②老班长看着我们吃完,脸上的皱纹舒展开了,嘴边露出了一丝笑意。(这两句话中的“笑”一样吗?你是怎样理解的?)探究四:为什么说“在这个长满了红锈的鱼钩上,闪烁着灿烂的金色的光芒”?探究五:课文运用什么方法表现老班长的内心?6
6自主合作高效学习三、展示交流,精讲点拨1、探究四:为什么说“在这个长满了红锈的鱼钩上,闪烁着灿烂的金色的光芒”?(长满了红锈的鱼钩上,凝结了老红军心中只有战友,唯独没有自己的高贵品质;长满红锈的铁画鱼钩,体现了红军战士舍己为人的伟大精神;长满红锈的鱼钩见证了红军战士互相关心、互相扶持、一心北上的艰苦历程,表现了战友之间伟大的爱。)2、谈谈此刻的老班长在你心中的印象。四、多元朗读,精彩回放。1.不同方式再次读文,体会感情。2.总结:可亲、可敬的老班长永远离开了我们,他用自己的生命换来了战士们的生命,他用自己的忠诚和无私完成了党的委托。他永远地留在了那片无边无际的草地上,也永远留在我们的心中。五、拓展延伸,迁移运用创设想象情境,练习写话:老班长已经牺牲76年了,他用过的鱼钩依然珍藏在革命纪念馆。如果你有幸看到这个长满红锈的鱼钩,一定心潮澎湃,有许多话想对老班长说。请写下来。【板书设计】金色的鱼钩做鱼钩嚼草根和鱼骨忠于革命老班长命令吃鱼舍己为人壮烈牺牲【教学反思】6
6自主合作高效学习《金色的鱼钩》导学案(生)班级:姓名:【学习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会“回味、衰弱、弥漫、瞻仰”等词语。2、抓住人物语言神态动作描写合作讨论,理解老班长忠于革命、舍己为人的崇高品质,体会作者对老班长的怀念之情。3、激发学生对革命先烈的敬仰之情,体会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学习重、难点】把握主要内容,品读重点语段,体会人物内心的思想感情,有感情朗读课文。【知识链接】红军长征:指1934年8月至1936年10月间,中国工农红军主力自长江南北各革命根据地向陕甘革命根据地的大规模战略转移。长征胜利表明中国共产党和工农红军是一支不可战胜的力量。草地:文中的草地指松藩草地,位于青藏高原同四川盆地的连接段,面积约1.52万平方米,海拔约3500米。由于排水不良,形成大片沼泽。水草盘根错节,结成片片草甸,覆盖于沼泽之上。草地气候极为恶劣,年平均气温在零度以下,雨雪风雹来去无常。行军时,稍不小心,偏离道路,就会陷入泥潭,遭受灭顶之灾。【学习流程】自主学习我能行一、朗读课文,疏通字词,完成下列习题1.给下列加粗字注音。颧()骨瞻()仰抽噎()支吾()青稞()奄奄()一息2.辨别多音字。“咽”有两个音,一个是(),可组词();一个是(),可组词()。“作”有两个音,在“作料”一词中读()3.我能理解下列词语的意思。喜出望外:奄奄一息:瞻仰:抽噎:二、默读思考,完成阅读发现。1.课文写的是发生在()中的感人故事。文中老班长为了照顾()走出草地,为他们()吃,而自己却没吃过一点。走到()的时候,老班长牺牲了。2.“金色的鱼钩”是课文的线索。请按这个线索给课文列出简单提纲:做鱼钩——()——()3.你认为老班长是个怎样的人?4、预习问题:6
6自主合作高效学习合作探究展风采探究一:为了照顾三个病号走出草地,老班长做了哪些事?请找出最让你感动的事例,说说你为什么感动。探究二:品读句子,回答括号里的问题。1.他坐在那里捧着搪瓷碗,嚼着几根草根和我们吃剩的鱼骨头,嚼了一会儿,就皱紧眉头硬咽下去。我觉得好像有万根钢针扎着喉管,失声喊起来:“老班长,你怎么……”(“万根钢针扎着喉管”是什么感觉?为什么“我”觉得有万根钢针扎着喉管?)2.①他笑着说:“吃吧,就是少了点儿。唉,一条好大的鱼已经上了钩,又跑啦!”②老班长看着我们吃完,脸上的皱纹舒展开了,嘴边露出了一丝笑意。(这两句话中的“笑”一样吗?你是怎样理解的?)探究三:为什么说“在这个长满了红锈的鱼钩上,闪烁着灿烂的金色的光芒”?【自我反思】达标训练显神通一、给下面的句子加上恰当的关联词语。 1.()全连数他岁数大,对大家又特别亲,()大伙都叫他“老班长”。 2.这汤()没加作料,()我们觉得没有比这更鲜美的了。 3.老班长对小梁说:“你()知道了,()不要再告诉别人了。” 4.指导员对老班长说:“()多么艰苦,你()要把他们带出草地。” 5.()我们找不到东西吃,()无法走出这茫茫的草地。二、拓展训练:老班长已经牺牲76年了,他用过的鱼钩依然珍藏在革命纪念馆。如果你有幸看到这个长满红锈的鱼钩,一定心潮澎湃,有许多话想对老班长说。请写下来。6
6自主合作高效学习【多元评价】自我评价:小组评价:教师评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