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色的鱼钩本文内容是真实的,那枚珍贵的鱼钩现在珍藏在中国人名解放军军事博物馆里面。
学习目标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体会课文的思想感情。2.学习抓住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展现人物内心的表达方式。3.练习快速阅读,简要的复述故事。
作者简介陆定一(1906年~1996年)中国无产阶级革命家。江苏省无锡人。青年时期受进步思想影响,192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26年毕业于交通大学(现西安交通大学和上海交通大学)。1927年起担任共青团中央宣传部长、共青团驻少共国际代表。长征时,在红军第一方面军“红章”纵队政治宣传部工作,后任红军总政治部宣传部长。建国后,是中共第八届中共中央政治局候补委员、第十一届中央委员,第十二届、十三届中顾委常委。读书时参加五卅运动。
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路线图
读读下列词语quánbìnbāntángchān颧骨两鬓斑白搪瓷搀一段Chuīliǎngēdacāoyēxiù炊事班收敛粗糙抽噎红锈chèkēlǒng掣起青稞面热气腾腾合不拢yǎnzuò无边无涯昏迷不醒奄奄一息作料
词语理解支支吾吾说话含混躲闪;用含混的话语搪塞。弥漫(烟尘、雾气、水等)充满;布满。收敛(笑容、光线等)减弱或消失,本课是指老班长的笑容消失。奄奄一息形容气息微弱,临近死亡。严峻严厉;严肃。舒展不蜷缩;不皱。近义词是“舒张”
松潘草原(发生的背景)松潘草原是中国四川省西北部草原。在阿坝藏族自治州北部,包括松潘、红原、阿坝、若尔盖等县。
小组讨论1.想一想本课讲了一件什么事情。2.课文几次描写了老班长的外貌?用波浪线划出来。3.文章主要写的是老班长,题目为什么叫“金色的鱼钩”?
句子解析1.我端起搪瓷碗,觉得这个碗有千斤重,怎么也送不到嘴边。当“我”知道鱼来之不易,以及老班长把仅有的一点儿东西都给三个病号吃,自己却硬咽草根、用鱼骨充饥时,“我”的内心极为沉重。“我”实在不忍心喝下这少之又少的鱼汤,实在不愿意看着老班长忍饥挨饿,也实在不希望看到老班长的身体一天天衰弱下去,所以觉得手中的搪瓷碗有千斤重,怎么也送不到嘴边。
2.我不信,等他收拾玩碗筷走了,就悄悄的跟着他。走近一看,啊!我不由呆住了。他坐在那里捧着搪瓷碗,嚼着几根草根和我们吃剩下的鱼骨头,嚼了一会儿,就皱着眉头硬咽下去。从“皱紧”、“硬咽”可以看出骨刺难以下咽。可是老班长却自己吃鱼骨头充饥,表现了老班长让战友吃鱼的这种舍己为人的品质。
3.我觉得好像有万根钢针扎着喉管,失声喊起来:“老班长,你怎么……”表现老班长硬咽鱼骨的痛苦,也表明“我”看到这种场景是内心的难受程度。朗诵时,喊得话语速宜快,“怎么”后戛然而止,气存不送,给人造成一种心理上的“等待”。切忌延长。
4.擦干了眼泪,我把老班长留下的鱼钩小心地包起来,放在贴身的衣兜里。我想,等革命胜利以后,一定要把它送到革命烈士纪念馆去,让我们的子子孙孙都来瞻仰它。在这个长满了红锈的鱼钩上,闪烁着灿烂的金色的光芒!这是课文的最后一段话,揭示了课文的主题。“我”把鱼钩小心地包起来,不仅表达了“我”永远向老班长学习的决心,也是为了留下这个让子孙后代瞻仰革命前辈的遗物,学习他们为了革命事业的成功、为了战友的生命而不惜牺牲自己的高贵品质。鱼钩虽然长满了红锈,但它记录着老班长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迹,闪烁着老班长金子般的思想光辉,昭示着老班长关心同志、舍己为人、忠于革命的精神永垂不朽。
课文总结这篇课文运用了()描写()描写,()描写,()描写等手法,塑造了()高大光辉的英雄形象,让我们为老班长的()和()的革命精神而感动,鼓舞和震撼。
课文总结这篇课文运用了(外貌)描写(神态)描写,(语言)描写,(行为)描写等手法,塑造了(老班长)高大光辉的英雄形象,让我们为老班长的(舍己为人)和(忠于革命)的革命精神而感动,鼓舞和震撼。
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