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课题语文A版六年级下册16课《学弈》作者及工作单位江西省宜春市袁州区第四小学易昊教材分析《学弈》是一篇文言文,讲述的是弈秋教两个学习态度不同的人下围棋,学习效果截然不同这件事,说明了学习必须专心致志,绝不可三心二意的道理。文章先说弈秋是全国最擅长下围棋的人,然后讲让弈秋教两个学习态度不同的人下围棋,学习效果也截然不同,最后指出这两个人学习结果不同,并不是因为在智力上有多大差别。选编本文,一是因为思想内容好,强调学习要专心致志,有利于学生继承发扬刻苦学习的优良传统;二是因为它短小精悍,文字较为浅显,适合小学生学习。本课是学生第一次接触文言文,文言文与现代文相比,在词语、句式方面差别很大,指导学生朗读、背诵是本课教学的重点,弄明白每句话的意思作为教学难点来突破。学情分析学生第一次接触文言文,可能学习时会有一点困难,关键还在于多读教学目标1.学习本课生字,理解词语的意思。 2.理解课文内容,明白课文中蕴含的道理。 3.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教学重点和难点1.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熟读成诵。2.学生根据注释读懂课文内容,并用自己的话讲讲。
教学过程一.板书课题,疑问引入: 1.板书"文言文"和课题"学弈",初步了解文言文并解释课题的意思。 2.观察课文插图,初步感知课文内容,明白两个学弈人的不同表现。 3.疑问引入:这位看下棋的老者是谁?他与这两个下棋的孩子之间发生了什么故事呢?我们来学习课文。 二.读通课文: 1.学生自由练读课文,要求读正确,读清楚。 2.指读,评价并正音。 3.学生再练读。 4.指读。 5齐读。 6.小节过渡:下面我们来理解课文的意思吧! 三.理解课文: (一)根据注释,疏通全文。 1.学生根据课后注释自主理解句子的意思,不会的地方小组商讨。 2.学生交流汇报(出示小黑板): ①你都理解了那些句子的意思?是什么意思? ②有什么地方不理解,提出来。 ③用自己的话完整地讲讲课文的意思9 (二)引读课文,加深理解。 引读设计内容: (1)弈秋是谁? (2)让弈秋干什么? (3)跟弈秋学弈的两个人表现有什么不同? (相机板书: 一人 惟弈秋之为听 一人 思援弓缴而射之) (4)后一个人与前一个人相比学习效果如何? (相机板书:弗若之矣) (5)是最后一个人的智力比不上前一个人吗? 四.感悟道理,谈出感受 1.不是智力不如别人,为什么"弗若之矣"? (引导并相机板书: 专心致志 三心二意) 2.从这两个学弈人的身上你明白了什么? (相机介绍本文的述说者孟子,增强学生民族自豪感。) 3.学习了这篇文章你想对自己说些什么呢? 五.练习诵读,读出韵味 六.总结全文,布置作业: 1.这一课你学会了吗?为什么学会了? 2.回去之后,把自己心得体会写下来,好吗?
板书设计 26学弈 一人 惟弈秋之为听 (专心致志)弗若之矣一人 思援弓缴而射之 (三心二意)教学反思在教学《学弈》时,我重在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感受学习文言文的方法,我增设了两个激趣点,介绍了两种译文方法。通过文言导入、朗读训练、学生质疑、探究研讨、读书明理等过程,享受文言文学习的乐趣。 一、反复朗读感悟方法 《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因此,我们必须为学生创设优良的阅读情境,激发学生主动积极地思考。 1、教师范读引好路子 学生刚刚接触文言文,没有相应的基础,而文言文在读音、意思、朗读方法上与现代白话文的巨大差别,都需要教师的有效指导。所以教师的范读对指导学生把文章读正确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同时这种有滋有味、声情并茂的朗读能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字斟句酌弄清意思 要给学生充分的学习探究的时间,引导他们结合课后注释弄懂字、词、句的意思,并通过独立说、同桌互说等形式予以落实,待别是对课文中的“之”、“其”、“为”三个词出现一词多义现象,应引导学生在逐字精读的基础上,通过进行比较归纳,弄清他们的不同意思,总结出它们在用法上的规律。 二、熟读成诵感悟道理 在学生熟读成诵、完全读懂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教师启发学生多角度、有创意地感悟、思考、分析、讨论如下问题: ⑴ 讨论:“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的原因是什么?从中能总结出一个什么道理? ⑵ 大家联系自己的学习生活实际谈谈这种经历和体会。 经过师生平等互动,个体感悟思考、集体分析讨论,达到共识:两个学下围棋的人在主观条件(智慧一样)和客观条件(一起向全国最擅长下围棋的弈秋学习)相同的情况下,却产生不同的结果,原因在于两人的学习态度不同:一个专心致志,另一个一心两用。《学弈》告诉我们,在学习条件一样的情况下,学习态度的专心与否决定着学习结果的好坏,因此,我们一定要专心致志地学习。同时也应认识到,如果弈秋能对一心两用的人严加管教,那么结果就会大不一样。 总之,教学过程中,我始终坚持学生的主体性,自始至终让学生参与到整个学习活动中来,既有学生个体的自主探究,也有小组的合作学习。这样既激发学生对文言文的学习产生兴趣,能自主精读翻译文言文,又培养学生归纳总结规律,探索疑难问题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