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弈》一文教学设计《学弈》一文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能根据注释疏通全文,读懂故事内容。初步了解文言文中“之”的用法。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读好文言文,并能熟读成诵。3、体会学习必须专心致志,不可三心二意的道理。教学重难点:重点:读懂、读好文言文,获取方法。难点:文言文中“之”的用法。句子:虽与之倶学,弗若之矣。教学过程:一、揭题,明确学习任务
师:今天,咱们一起来学一则文言文《学弈》一文。这是咱们第三次接触文言文,你觉得刚拿到一篇文言文最大的困难是什么?有没有信心攻克这些难点,学好这则文言文?二、初读,读准字音。1、师:常言道: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打开书,仔仔细细地读上几遍,能基本达到读准字音,读通句子了,请举手示意一下。2、学生自由朗读,教师巡视指导。3、指名学生朗读,其他同学注意听,字音读准了吗?学生评议。师评价好的地方。如生字的字音读得很准,两个多音字读得很准。不简单!咱们一起来试试。4、学生齐读。师:基本能做到读准字音。三、再读,读懂句意。
1、师:字音能读准了,那句子的意思都懂了吗?有些同学在摇头了,怎么才能读懂呢?生:看下面的解释。师:好方法!请同学们借助注释一句一句地读读,看能读懂几句?读不懂的地方,可以做个记号,请前后左右的同学互相补充,共同解决。如果还有困难,可以向老师请求援助。2、学生借助注释,自由读文,理解意思。3、解题。师:谁先来说说课文题目的意思?理解“弈”,补充拓展:春秋战国时期,人们把棋艺统称为“博弈”,“博”指的就是中国象棋,而“弈”就是指围棋。4、指名学生说说大意。师:那么,课文讲了学下围棋的哪些事呢?谁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课文的大意。其他同学仔细听,看有没有需要
补充的?5、解决难点。师评价:才读了几遍课文,就能说出大意,可见有一定的古文功底。请教一个问题:思援弓缴而射之。“援弓缴”怎么理解?“思”呢?按照这个理解,该怎么停顿,怎么读?请大家作个记号,一起读这句话。师:看来,只有理解了词句的意思,才不至于读破句。其他同学有作补充或点评的吗?师:刚才自学的时候,有不少同学对理解第3句“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有困难,谁再来说说大意。理解“俱”,意思为“一起”的俱,不仅这篇文言文里有,在我们积累的成语里也有,能想出一两个来吗?师:看来,文言文,成语,以及现代文,他们之间还是有联系的。孔子云:温故而知新,学习知识就应该这样前后联系,把知识学活了。6、选择大意。师:看来能基本读懂文章的大意,能读
通课文吗?指名读,点评。教师范读。其实,如果把古文读好了,你会觉得她像音乐一般美妙、动听。齐读。四、三读,读出自己的感受。师:通过刚才十几分钟的学习,咱们己经能读准、读懂、读通这则文言文了,那么,你想不想也像老师一样读出文言文的韵味来?要读出韵味,首先得读出自己的感受,让我们来尝试一下。1、读好第一句。师:你从文中哪句话读懂了弈秋是个下围棋的高手?怎么读?指名读。强调“通国、善”师:你看,这么一读,文言文的味就出来了。师:按理说,这么一个棋艺高超的人当师傅,他教出
来的徒弟,一定个个都是围棋能手了吧?可文中哪句话告诉我们,同是一个师傅,学艺的结果却不同呢?2、读好第二、三句。生: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师:刚才有两个同学,对这个句子中的两个“之”,提出了不同的看法。一个认为,“之”指的是同一个人,一个认为,指的是两个人。你们认为呢?师:看来值得我们去研究研究。建议:拿起笔,用不同的符号画出两个人不同的表现,再想一想,“虽与之倶学”讲的是谁与谁一起学?“弗若之矣”又是谁不如谁?学生回答,师板书。师:对这两个学生的表现,你都持什么态度?能不能把你对两个人不同的态度读出来。
指名读,教师范读,听听老师读的和这位同学读的有什么不一样?连起来读读2、3两句话,读出自己的感情。3、读好第四、五句。师:面对“弗若之矣”,孟子发出了自己的感慨,他反问道:齐读第四、五句。读着这两句话,你有什么想说的吗?孟子想要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读最后一句。连起来读全文。师:学到这儿,同学们不仅能读准字音,读懂、读通句子,还能读出自己的感受,更能读出深层的含义,读出弦外之音,你们的收获可是越来越丰厚呀。怎么样,文言文还难学吗?五、熟读成诵,小结学法。1、诵读不带句逗的原文。
2、回想一下今天的学习历程,以后再拿到一篇文言文,可以怎样去学?板书设计:学弈专心致志弗学若思援弓缴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