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人教版六年级下册《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
加入VIP免费下载

语文人教版六年级下册《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

ID:977325

大小:35.5 KB

页数:8页

时间:2022-03-17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第二课时教学设计城厢区沟头小学吴素琴教学设计意图:议论文这种文体在人教版小学语文课本中很少见,仅在六年级下册出现了两篇。议论文教学虽然不是小学语文第三学段的主要任务,但作为即将升上初中的学生,适当地对他们进行议论文的启蒙教育是很有必要的。《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是六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科学精神”中的一篇精读课文,属于议论文。在这篇课文之前还有一篇是毛泽东主席的《为人民服务》,但《为人民服务》是议论文中作为政论和演讲文体的代表,阅读起来要难得多。而这篇课文的属于标准的议论文,简单易学,是初学议论文很好的范例,所以在教学时我把这一课提前教学,为学生初学议论文降低难度,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教学这篇文章,我的目标很明确:初步了解议论文这种文体的特点,学习议论文的表达方式。为了凸显议论文文体特征,我舍弃品味文字,不在字词句上兜兜转转,教学指向议论文文体特征的发现,在结构上把握论点和论据的关系,在语言上通过引入三年级上册的课文《奇怪的大石头》比较记叙文的事例与议论文事例表达上的不同,把握议论文语言简练、严谨的风格,并尝试进行写——将《奇怪的大石头》改写成议论文的事例,最后推荐两篇类似的议论文《说勤奋》《滴水穿石的启示》进行拓展阅读,加深对议论文文体特征的认识。教学目标:1、了解议论文文体的特点。学习课文用典型事例说明观点的写作方法和简练、严谨的语言表达。 教学重难点:学习用事例说明观点的写作方法。教学准备:ppt、辅助学习单、拓展阅读资料《说勤奋》《滴水穿石的启示》教学流程:第一课时一、揭示课题,质疑问难。二、自学生字,理解词语。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四、明确观点,理解含义。第二课时一、回顾整理,重温观点。1、回顾“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这句话的含义。师: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通过上一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这篇课文是一篇议论文,知道作者提出一个什么观点?请一位同学解释这个观点的含义。(板书:提出观点)2、对这个观点作者如何做形象的直观形象表述?如果用这两个符号来表示这个观点,应该怎么写?(板书?!)3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还知道作者怎样证明自己的观点?板书(事例证明)(设计意图:通过回顾,直接拎出观点,目的是为了突出文本体裁的特点。)(二)学习事例,得出结论。1、作者怎样用事例来证明他的观点?请你认真默读课文,分别找到三个事例中的“?”和“!”体会作者如何围绕观点证明“?”和“!”的关系。请同学们拿出辅助学习单,边读边尝试完成表格(要学会概括)。人物司空见惯的现象“?”“!” 谢皮罗洗澡水的漩涡为什么水的漩涡总是朝逆时针方向旋转?水的漩涡的旋转方向与地球的自转有关。  波义耳 紫罗兰的变色  这种物质到底是什么?别的植物中会不会有同样的物质?别的酸对这种物质会有什么样的反应?这对化学研究有什么样的意义?发明了酸碱试纸 奥地利医生睡觉时眼珠的转动眼珠转动会不会与做梦有关呢?会是什么关系呢?当睡觉的人眼珠转动时,他确实正在做梦。(设计意图:紧紧抓住观点,到三个事例中去寻找相对应的“?”和“!”并以表格的形式呈现,有利于学生直观地感受“事例”是怎样证明观点的。)2、体会作者如何围绕观点证明“?”和“!”的关系(1)这三个事例有哪些共同点?(提示:从写作顺序看,从内容看,从事例的选择上看为什么选择的都是名人?)(2)快速浏览课文找出写这三件事经过的句子,你能发现什么?(都只有一句话)记叙文中写一件事,起因、经过、结果一般那一部分写得最具体?为什么这里写经过只用一句话带过?(3)如果我要证明“不经一番彻骨寒哪得梅花扑鼻香”那该详细写什么?(4)作者用了三个事例来证明自己的观点“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只用一个可以吗?小结:举例必须具有代表性典型性,要有说服力,必须紧扣观点,语言必须凝练。(设计意图:对于文中引用的三个事例,学生一读就懂,却缺乏深层次的研究很容易从文字表面滑过去。因此我通过引导探究“这三个事例有哪些共同点?”促使学生去关注事例的内容与表达,进而关注事例的表达效果和意图,发现议论文说理事例的典型与严密。)3、学习第六自然段 (1)师:作者说完三个事例还觉得不够又作了一个小结。课件出示第六自然段。齐读。(6)“打破砂锅问到底”的“问”是怎么问的?小结:可见真理诞生之前的“问”不仅仅是不停地追问,而且是追根求源的“问”。3、经过事例论证,作者最后得出了一个什么结论呢?请你读一读最后两个自然段。(1)自由朗读后,一生读倒数第二自然段。这一段告诉你,“发现真理”难不难?何以见得?你能用上关联词语用一句告诉大家发现真理怎么不难?(2)指名读最后一个自然段。这一段告诉你,“发现真理”容易不容易?为什么?同样你也用一句告诉大家发现真理怎么不容易?师:对比这两段话,你发现了什么?到底作者想告诉我们什么?(3)你能不能用上关联词语用一句话把作者的结论说说。(设计意图:结论中有些句子涵义比较深刻,学生未必能够理解,利用“发现真理”难不难?“发现真理”容易不容易?这两个问题化解难题,帮助学生把看似矛盾的两段话读明白。)三、点明写法,随文练笔。 1、通过学习,你们发现议论文在写法上有什么特点?小结:文章开头提出自己的观点,再用事例证明自己的观点,最后得出结论,这是议论文常见的写作思路,典型的事例能够增强说服力,有力的证明观点。2、你还知道哪些也能够证明《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观点的事例?3、通过比较发现议论文语言特点。(1)课件出示三上《奇怪的大石头》请同学们拿出辅助学习单对比阅读《奇怪的大石头》和课文中讲洗澡水漩涡的事例,发现记叙文中的事例和我们这篇课文中的事例有什么不同?(2)交流引导:议论文摆事实,主要是为了讲道理,以理服人,所以语言要简练严谨。记叙文要把人、事、物写形象,所以语言更生动、具体。 4、小练笔:把《奇怪的大石头》改写成议论文中的事例(直接在辅助学习单里增删补减)。5、全班交流所写内容,互相评价。(设计意图:这一板块指向于对议论文语言特征的发现,将记叙文《奇怪的大石头》呈现出来引导孩子们对比阅读,孩子们就不难发现议论文的言语风格,又通过课堂练笔——记叙文《奇怪的大石头》转化为议论文的事例,在“写”中领悟“举例说理”的方法,这样学生在辨析,习作中就能体会到:说明问拘例必须紧扣观点,语言应当凝练。)四、课外拓展,迁移运用1、推荐阅读议论文《说勤奋》《滴水穿石的启示》,加深对议论文文体特征的认识。(设计意图:以一篇带多篇,以教材选编的议论文为基础,再精选几篇内容适合的议论文,进行强化阅读,充分感知议论文的特点)2、仿照课文的写法写一段话,用具体事实说明一个观点。比如“功夫不负有心人”“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 附:辅助学习单:仔细读读三个故事,填写表格人物司空见惯的现象?!           7奇怪的大石头  李四光是我国著名的地质学家。  小时候,他喜欢和小伙伴一起玩捉迷藏的游戏。每次他都受藏在一块大石头的后面。这块巨石孤零零地立在草地上。一听到小伙伴的脚步声,他就悄悄围着大石头躲闪。大石头把他的身影遮得严严实实的,小伙伴围着石头转来转去,也找不到他。时间长了,他对这块大石头发生了兴趣:这么大的一块石头,是从哪儿来的呢?  李四光跑去问老师,老师想了想,说:“这块石头恐怕有几百年的历史了,我小的时候它就在那儿了。  “是谁把它放在哪儿的呢?”  “听说天上常常掉下来陨石,也许它就是从天上掉下来的吧!”  “这么重的大石头从天上掉下来,力量一定非常大。它应该把草地砸一个很深很深的大坑。可它为什么没卧进土里去呢?”  “这我可说不上来了。”  李四光又跑去问爸爸,爸爸也说不清楚。  这块突兀的大石头到底是怎么来的?为什么它的四周都是平整的土地,没有一块石头呢?这个问题李四光想了许多年。直到他长大以后到英国学习了地质学,才明白冰川可以推动巨大的石头旅行几百里甚至上千里。  后来,李四光回到家乡,专门考察了这块大石头。他终于弄明白了,这块大石头是从遥远的秦岭被冰川带到这里来的。经过进一步的考察,他发现在长江流域有大量第四冰川活动的遗迹。他的这一研究成果,震惊了全世界。《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课文节选:洗澡是一件非常普通的事情。而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机械工程系的谢皮罗教授却敏锐地注意到:每次放掉洗澡水时,水的漩(xuán)涡(wō)总是朝逆时针方向旋转的。这是为什么呢?谢皮罗紧紧抓住这个问号不放,进行了反复的实验和研究。1962年,他发表了论文,认为这种漩涡与地球的自转有关,如果地球停止旋转,就不会产生这种漩涡。他认为,在北半球,洗澡水朝逆时针方向旋转;如果是在南半球,洗澡水的漩涡将朝顺时针方向旋转;而在赤道,则不会形成漩涡。他的这个见解,引起各国科学家的极大兴趣,他们纷纷在各地进行实验,结果证明谢皮罗的结论完全正确。 六年级下《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拓展阅读说勤奋人人心中都有一个美好的理想,然而你可知道,通往理想境界的桥梁是什么?是勤奋。古今中外,每一个成功者手中的鲜花,都是他们用汗水和心血浇灌出来的。  同学们一定还记得那个砸缸救人的司马光吧,他是北宋著名的史学家。小时候,每当老师讲完课,哥哥、弟弟读了一会儿书就去玩了,他却躲在屋里一遍又一遍地高声朗读,一直读到滚瓜烂熟为止。以大以后,他更加勤奋。为了抓紧时间,他用圆木做了个枕头,睡觉时只要稍微一动,枕头就会滚开,他醒来后便继续读书写作。他管这种枕头叫“警枕”。他用了19年时间,终于编成了著名的史学巨著《资治通鉴》。  我国著名的生物学家童第周,到17岁才进中学。第一学期末,他的学习成绩很差,但他毫不气馁,急起直追。每天天刚亮,他就在校园里读书。晚上睡觉前,他总是习惯地回顾一下当天的学习内容。他还十分注意改进学习方法。经过半年的努力,他终于赶了上来,学习成绩在班上名列前茅。后来他远渡重洋,到比利时去留学,由于完成了高难度的青蛙卵剥离手术,在欧洲生物学界产生了很大的影响。由此可见,即使基础比别人差一些,只要肯下功夫,也是照样可以成才的。正如著名的数学家华罗庚所说,“勤能补拙是良训,一分辛苦一分才”。  如今,我们的生活和学习条件虽然有了很大的改善,但仍不能忘记“勤奋”二字。只有一生勤奋,才能有所作为,才能对人民、对社会作出应有的贡献。滴水穿石的启示在安徽广德的太极洞内,有一块状如卧兔的石头,石头正中有一个光滑圆润的小洞。这个小洞是怎么形成的呢?原来在这块石头的上方,有水滴接连不断地从岩缝中滴落下来,而且总是滴在一个地方。几百年过去了,几千年、几万年过去了……水滴锲(qiè)而不舍,日滴月琢,终于滴穿了这块石头,成为今天太极洞内的一大奇观。水滴的力量是微不足道的,可是它目标专一,持之以恒,所以能把石块滴穿。如果我们也能像水滴那样,还有什么事情做不成呢?明代著名医学家李时珍,从小立志学医。他翻山越岭,走遍了大半个中国,访名医,尝药草,经过二十几年的不懈努力,终于写成了药学巨著《本草纲目》。美国发明家爱迪(dí)生,没有受过正规的教育,幼年就自谋生计,当小贩、服务员等。但他迷恋于电学实验研究,毕生孜(zī)孜不倦,竟拥有白炽(chì)灯、留声机、碳粒电话筒、电影放映机等一千多项发明专利权!现代著名书画家齐白石,在他数十年的艺术生涯中,始终没有停止过挥毫作画。他的画室里,挂着他用以自勉的条幅:“不教一日闲过。”就是到了晚年,也仍然坚持每天作画三幅。正是因为白石老人坚持不懈地创作,他的技艺才达到炉火纯青的境界……你看,古今中外所有成就事业的人,在前进的道路上,不就是靠着这种“滴水穿石”的精神,才“滴穿”一块块“顽石”,最终取得成功的吗?我们知道,雨水是以很快的速度从高空落下来的,它的力量肯定比太极洞里的水滴大得多,但它却不能把石块滴穿。这是什么原因呢?因为它没有专一的目标,也不能持之以恒。 我们要铭记“滴水穿石”给予我们的启示:目标专一而不三心二意,持之以恒而不半途而废,就一定能够实现我们美好的理想。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