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小儿辩日》教学设计教材分析:《两小儿辩日》是小学六年级下册的一篇文言课文。文章讲的是古时候两个小孩凭自己的直觉,一个认为太阳在早晨离人近,一个认为太阳在中午离人近,为此,各持一端,争执不下,就连孔子这样博学的人也不能作出判断。这个故事既渗透了要主动认识自然、探求客观真理,并大胆质疑的科学态度;也说明了知识无穷,学无止境,再博学的人也会有所不知,应该实事求是的道理。设计理念:文言文是我国传统文化的宝贵遗产。借助《两小儿辩日》这篇文章,学生将初步感受到文言文的语言特点,产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了解祖国悠久灿烂的文化,增强学习祖国语言文字的信心,并为今后学习文言文打下基础。教学目标:1.初步感受文言文的特点,产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2.根据课后注释理解文章内容,并反复诵读课文,产生自己的独特感受,力争达到“熟读成诵”。3.感受两小儿的聪明可爱及孔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体会学无止境的道理。在教法上准备通过有效的诵读解读古文的意思,感受古文的意韵,品味古文的特质。教学重难点:1.在疏通文意的基础上,读出古文的韵味。2.理解孔子实事求是的学习态度和两小儿勤于动脑,大胆探索真理的精神。教学准备: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学生准备:预习课文。教学课时: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引题、释题1、“辩”字入手,导入课题。由“辩”字引导学生说出本课的辩论者是“两小儿”,辩论的对象是“日”从而揭示课题。师:同学们,中国的文字是世界上最美也最有趣的文字,大家看黑板,两个辛之间加上一个言字旁?是个什么字?(师板书“辩”字)来我们用它来组词。区分“辩、辨、辫”。师:今天我们要学习一篇关于辩论的古文,同学们都预习过了,现在告诉老师,文中辩论者是谁?辩论的对象是什么?2、齐读课题。说出课题的意思。并引导学生体会文言文的特点“简”。
师:简,文言文行文简练。我国古代重要典籍大多是用文言写成的,其中许多不朽的作品历来以简约精练著称。二、探究阅读方法,初读感知1、讨论归纳学习文言文的方法。师:面对如此行文简练的文言文,同学们都有哪些方法来学习它,来理解它?2、学生自读课文。师:接下来请同学们用自己熟悉的学习古文的方法来自读课文,看看你自己能读懂些什么。注意读准字音,有不懂的地方标记下来,在接下来的讲解中重点听。(出示课件中自读提示。)3、指名读全文,问其读后的感受,有何困难,引导学生读古文要注意停顿得当。师:一曲完毕,现在,哪位同学来给大家读一读课文?师:在读的时候与白话文相比有何感受?有什么困难吗?师:文言文在古代是没有标点符号的,现在你们看到课本上的标点符号都是后人自己加进去的,读文言文要注意两点,一要慢,二要停顿的当。这样才能读得通顺流畅,读出古文的韵味。现在请听老师是怎么读的,老师读的时候在什么地方停顿了,注意用单斜线标记出来。4、教师范读,指导学生找到停顿点,感受文言文的节律,读出节奏。(出示课文停顿点课件)5、学生自行练读一分钟后齐读正音。三、精读课文,深入读思,加深理解,疏通文意1、学习第一段,由学生说出整句话的含义,在理解文意后,达到熟读成诵,重点引导学生理解“游”和“斗”,使学生分辨出“说”和“辩”的区别,从生活积累中感受“辩斗”的气势,为语感训练作准备。师:孔子东游,游是什么意思,是游玩的意思吗?师:见两小儿辩斗。我们知道,辩的意思是?那为什么还要加个斗字?从这个斗字,你们可以看出什么?师:辩论和说话一样吗?师:回想平时你们在和别人争辩的时候是用怎样的一种语气?师:所有同学把课本合上,跟我背“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问其故。小结:多好,把文言文的意思弄懂后,很容易就可以根据意思背诵出来,文言文也不是很难,消除学生学习文言文的畏难情绪。2、学习二至五段,引导学生弄清两小儿“辩斗”的内容,分清“辩斗”的观点和理由。(1)师:下面请同学们完成两项任务。(课件出示)第一,用不同的符号画出两小儿“辩斗”的内容;第二,看看两小儿的观点分别是什么?又各自说出了什么理由呢?(2)师引导学生弄清两小儿辩日的观点及理由,两小儿针对太阳在不同时间与地球距离的远近摆出截然不同的观点,指导学生用肯定的语气读出两小儿各持己见、互不相让的态度。重点讲解“车盖、盘盂”,并通过观看实物图片使学生更直观理解。师:谁来说说两小儿的观点?(板书总结)
师:两小儿的观点刚好怎么样?一个远,一个近?相反,好,大家再来读读第二、三段,感受一下这种反差,注意读出争辩时认为自己是对是那种肯定的语气。小结:师:原来啊,两个小孩在争论太阳早晨和中午哪个时候离人近,哪个时候离人远。那么他们又各自摆出了什么理由呢?一儿曰。。。师:第一个小孩的理由是什么?谁来用自己的话说说?师:你在古装电视节目中见过车盖吗?是什么形状的?有多大?给大家比比?(课件出示车盖图片)师:那盘盂是什么?古代盛水的器具。有多大?比给我看看?(课件出示盘盂图片)师:一个小孩说了,太阳刚升起来的时候像车盖一样大,而到了中午的时候只有盘盂那么小,平常我们再看东西的时候是“近大远小吗?”这个小孩说的有道理。来,我们把自己当成这个小孩,读读他的话。(3)两小儿根据各自的感觉、体验提出理由证明自己的观点,反驳对方的观点。两段句式、结构一致,都以反问句式结束,应注意反问句的读法。其中“大如车盖”“如探汤”应重读,“如盘盂”“沧沧凉凉”应轻读,使之读起来有对比的语调,形成两峰对峙,争辩不下,亟待解决的高潮。重点讲解“沧沧凉凉、探汤”,体会日初出沧沧凉凉、日中时如探汤的感觉。师:另一个小孩的理由又是什么呢?谁来说说?师:沧沧凉凉是种什么感觉?在什么时候会感觉到沧沧凉凉呢?什么叫探?谁来做做探的动作?汤是什么?是我们今天吃饭时喝的汤吗?师:现在大家试想自己把手伸进滚烫的热水里,然后把那个动作做出来。师:感觉到烫了吗?好,现在带着刚才想象到的感觉,我们来一起读读这个小孩说的话。一儿曰:。。。。师:另一个小孩说了太阳刚出来时清清凉凉的,到了中午的时候热得如同把手伸进热水中,大家再想想,冬天我们烤火的时候是“近热远凉”吗?这个小孩说的也有道理。师:所以这个小孩说得也有道理。四、创设学习情景,诵读表演1、用白话文进行辩斗。师:既然大家觉得两个小孩说的都有道理,就请各位同学把自己当成其中的一个小孩,同桌间用自己的话来辩论辩论,注意辩论时的语气。(同桌练习,后指名初辩,后学生评议。)师:谁觉得自己最像文中的小孩?2、用文言文进行辩斗。师:白话文辩得不错,那要是用古文来一次,效果一定更好。怎么样,先同桌试一试。(同桌练习,学生推荐两名同学辩论。)3、全班“齐辩斗”。男女色分角色辩斗。4、小结明理,引导学生体会两小儿善于观察。得出观察角度不同,看一个问题出发点不一样,而结果不同。师:太阳是远是近,两小儿各有不同的结论,其根据是什么?师:两小儿为什么会有不同的看法?
师;从两个小孩身上你们看到了什么?五、学生简介孔子,课后明理1、学习第六段。引导学生体会孔子实事求是的态度。师:在两小儿的辩论形成两峰对峙,争辩不下之时,孔子来了,两个小孩问道,“孔先生,你说我们两个到底谁说的对呀?”孔子能判断吗?能决断吗?文中怎么说?师:孔子不能决也,同学们,你们来说说你们了解的孔子?师:孔子这个古代博学多才的大家,面对两个小孩的问题,他是什么态度?师:同学们,宇宙无限,知识无穷,学无止境啊,如此博学的孔子也有难解的问题,所以天下有没有所有事情都知道的人?师:没有,因此,我们要像孔子学习。师:在2500年前的孔子不能决也,你能说出正确的答案吗?太阳离地球的远近到底如何呢?(出示课件太阳地球图片)2、学习最后一段。两小儿见孔圣人不能裁决,笑曰:“孰为汝多知乎?”,这句话也采用反问句式,让学生重点理解两小儿对孔子的态度,明确两小儿的笑并无讥讽之意,指导学生读出活泼、轻松的语调,以表现小儿的天真可爱。师:两小儿见孔圣人不能裁决,就笑了说:“孰为汝多知乎?”,“熟为汝多知乎?”孰是什么?为是什么?汝是什么?多知又是什么?连起来就是?师:两小儿的“笑”是怎样的笑呢?师:一起读出小孩的活泼、天真可爱的语气。六、辩日小结,诵读全文。师:这篇课文我们就讲完了,从这学习到了在生活中要善于观察,在求知时要实事求是的,最后请同学们带着对两个小孩的佩服,对孔子的敬仰,在优美的古琴声中再读一遍课文。 七、板书设计: 10、两小儿辩日一儿一儿日初出近(大)远(凉)日中远(小)近(热)孔子不能决也实事求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