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说课说教材:《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是六年级下册第五组课文的第三篇。课文的题目是“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也是课文的主要观点。课文主要用事实论述了只要善于观察,不断发问,不断解决疑问,锲而不舍地追根求源,就能在现实生活中发现真理。说教学目标:1.能正确读写本课“洗澡、机械、逆时针、玫瑰、领域、司空见惯、无独有偶、见微知著”等词语。2.研读三个关于科学发现的故事,着重从“问号”、“真理”及“从问号到真理的过程”正确理解“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的含义。3.引导学生认识到凡事多问几个为什么的重要性。说教学设计:特级教师薛法根主张阅读教学有三个不教:学生已懂的不教;学生能自己学懂的不教;教了学生也不懂的暂时不教。如此,一篇课文在学生预习的基础上,要教的东西就很有限。课堂教学就要将有限的时间集中在那些具有核心价值的教学内容上,而滤去那些正确的废话。《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是一篇简单的议论文,所谓论点、论据、结论等常识在《为人民服务》这篇课文中已学过,所以不作为重点来学。在执教这篇课文之前,我也上网看了一些教学设计,有些完全是记叙文式教学,进行感情朗读从中体会科学精神;有些是纯议论文式教学,抓住论点、论据、论证这三个要素进行教学。其实在第一次试教时,我也是偏议论文式,按照提出观点、证明观点、总结观点三步进行教学。老师们听了以后给我指出:小学生初次接触议论文,不应该像初中生那样进行教学,再说这个单元的主题是“科学精神”,所以从三个事例中正确理解“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的含义才是教学的重点。老师们的指点给了我方向,为此我努力地抓好平衡点,做了这样的设计:一、主动设疑,调动学习的积极性
学生是课堂学习的主人,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把学习的过程还给学生,把说话的舞台让给学生。但是长期以来,我们的学生往往以为教材中、课文中所写的都是正确的知识,是应该学习的,从来少有怀疑和追问。这样的教育培养的是顺从、听话的“良民”,而不是具有独立思考精神的“公民”,也与本文《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所蕴含的科学精神相背离。如果我们的学生读了这篇课文,学生只是懂了这样一个“真理”,却未能产生一个怀疑的问题,未能作出自己的判断和思考,那么我们的教学就离真正的教育“真理”越来越远,不能不说是一种遗憾,或者是一种悲哀。教学,不是将学生心中所有的“?”变成了“!”,而是要让学生产生更加深刻的“?”,找到自己的“!”。我想,这才是需要教给孩子一生有用的东西。相对于理解和接受科学知识来说,怀疑、求证的科学精神,似乎更为重要!因此我引导学生自主设疑并带着问题去学文,这样学生就能主动地参与教学的全过程,让学生真正地成为学习的主人,在语文课堂上有所收获。二、比较研究,找到阅读议论文的方向对于文中引用的三个事例,学生一读就懂。然而,却缺少深层次的比较研究,难以发现作为议论文所引用的事例和记叙文所写事件的差异,也难以发现因不同的观点而选择不同的重点等,这些议论文选材和表达的特点,是需要教师特别的指导、讲述,学生才会关注。不教,就很容易从文字表面滑过去。教学中,我提了一连串的问题:这三个事例有什么相同之处?最重要的过程为何只写了一句话?这样的提问促使学生将阅读的重点从关注事例的内容上转移到关注事例的内容与表达上,进而关注事例的表达效果和意图上。从中,学生就发现不同的文体在叙事时的差异,发现了不同的论点在引用事例时的详略。三、抓重点词语,触动深化主题教学中,我引导学生关注“敏锐地注意”“敏感地意识到”“百思不得其解”以及“反复的研究和实验”“许多实验”“反复的观察实验”等词句,并四次回扣课文的第二自然段,使学生在反复地诵读中体会和领悟到“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的深刻含义,感受和感悟到见微知著、独立思考、锲而不舍、不断探索的科学精神。学生对课题、对课文的认识也得到了升华。他们在阅读分享中心有所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