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古绝唱“渭城曲” ——《送元二使安西》教学设计人教版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教材第六单元《送元二使安西》是盛唐著名诗人、画家和音乐家王维所著的一首脍炙人口的送别诗。诗歌的前两句写的是送别的地点、时间。环境虽美,但送别友人,心情却十分沉重。后两句写别前劝酒,实际是敬酒赠言,表达了诗人对老朋友的关怀及深厚的友情。这两句通过特定动作与语言的描绘,回环映衬,在殷勤劝酒中包含着惜别的深情和对友人的关切与祝福。王维的这首《送元二使安西》洗尽雕饰、明朗自然的语言,抒发诚挚、深厚的惜别之情,以情意殷切、韵味深咏独树一帜。二、设计理念古诗词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它不仅内涵丰富,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和很强的艺术感染力,而且短小精悍,词句优美,韵体和谐,节奏性强,易读易记。本设计通过“读、想、议、评、说”等行之有效且灵活多变的教学方式,实现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并恰当运用多媒体课件激发情趣,拓展思维,从而突现学生的主体作用,尊重学生的独特感悟,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教学目标:1、学习古诗,懂得诗意,背诵《送元二使安西》。 2、感悟诗歌内容,想象诗歌所描绘的情景,体会朋友之间的深厚情谊。3、激起对祖国诗歌的热爱之情,培养课外主动积累诗歌的良好习惯。教学重难点:引导学生理解诗句的意思,想象诗歌所描绘的情景,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教学准备:教师:多媒体课件、相关音乐和视频材料学生:搜集作者简介、关于柳树的典故、有关送别诗的资料,做好对课文的预习(前置性作业)。三、教学过程课前准备播放歌曲《渭城曲》(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让学生沉浸送别的氛围。
一、陈述导入,引入新课1、同学们,刚才的歌曲好听吗?听完之后你有什么感觉?(学生交流回答)“相见时难别亦难”,有人说离别是诗、是歌、是画,是泪水。在诗人王维的眼里又是什么呢?让我们一起走进一千多年前的那个阴雨绵绵的古道旁去倾听两位友人的话别。同学们,请把这个课题大声读一遍。2、学生简介王维,其他同学做补充。简介作者(大屏幕出示王维图片和王维简介)王维(701年-761年),字摩诘,祖籍山西祁县,唐朝诗人,善画人物、丛竹、山水。今存诗400余首。王维诗书画都很有名,多才多艺。苏东坡赞他“诗中有画,画中有诗”,音乐也很精通。他是盛唐山水田园诗派的代表作家,与孟浩然并称“王孟”。其中以五言律诗和五言绝句成就最高。3、学生小组发言,理解“使”“安西”和题目的意思。使:出使。安西:指唐代为统辖西域地区而设的安西都护府的简称,在今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库车县附近。[设计意图:通过音乐的渲染,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自然的进入送别题材的古诗意境中。]二、小组合作、明了诗意。1、下面请大家在小组里合作学习这首诗,要求:字字响亮、把诗读正确、读通顺并划好节奏;结合注释理解诗意。课件展示多音字“舍”和“朝”。2、小组汇报汇报交流,一个小组交流一句话,教师相机点拨。主要点拨学生理解以下重点词:“朝雨、浥、客舍、青青、新”,并结合“朝雨”图、“客舍”图、“柳树”图去理解这些词的意思和每一句的大致意思。3、总结交流:1—2句写了时间、地点、环境气氛分别是什么?(时间:春天的早晨;地点:渭城的旅店旁;环境:阴雨天)句意:“渭城清晨一场如酥小雨,湿润了路上的尘埃,旅店旁的棵棵柳树,被雨水冲洗得更加翠色欲滴”。3—4句写的是什么?(劝酒词)句意:“朋友,请再喝尽这杯醇香的美酒吧,等你西行出了阳关之后,就再也没有一个交情深厚的老友了”。4、学生读诗。感受朋友惜别时的那份真挚的友情。
[设计意图:通过看图理解字词,是创造了直观、生动情景让学生更好的理解重点词,理解诗句的意思,为下面悟诗情奠定了基础。]三、品读古诗,入境悟情。(一)学习前两句,领会诗意1、(出示诗的前两行,指名读)当你读完这两诗时,你的眼前仿佛看到些什么?雨后呼吸,怎么样?(学生展开自由而充分想象)谓城这里的柳树——渭城这里的空气——渭城这里的旅舍——渭城这里的朋友——2、这是一幅怎样的画面?我们来看一看(投影出示渭城图)多美啊,你能读出这么美的渭城吗?3、我们在读到送别的诗中总会出现“柳”字,这是为什么?(古人折柳表示挽留。)师讲述:古人有“折柳赠别”的风俗:这种习俗最早起源于《诗经·小雅·采薇》里“昔我往矣,杨柳依依”。用离别赠柳来表示难分难离,不忍相别,恋恋不舍的心意。4、在这么美不胜收的春景里,王维却要元二——道别。此时他还有心情欣赏美景吗?他的心情该是怎样的?并指导学生带着这种感受再读前两行。(二)品读后两句,体味别意1、元二要去的地方是——安西”。(投影出示路线图)2、师解说:渭城在如今陕西省渭河以北,所以称之为渭城。阳关在如今甘肃省敦煌县的西南。再往西走,新疆的库车附近,古时候称为“安西”。(投影出示阳关图)地图上看似短短的路程,可这一路上,整整有三千多公里的路程啊。3、(深情地)当时阳关以西是一幅怎样的画面?(课件出示)同学们请看。满眼的荒漠,除了沙漠还是沙漠,除了戈壁还是戈壁。4、整整三千多公里的路程啊,当时最好的交通工具,骑马去,也要走整整半年多的时间。即使元二一刻不停地返回来也要整整一年哪,更何况,他是奉着皇帝的使命去的呀。一年能回来吗?(不能)。元二即将远行,如果此刻你就是王维,你有什么话要对他说?(学生想一想他们当时的动作和所说的话。)
[设计意图:通过情景对话,去解读和领悟王维的内心,这既是一种想象语言训练,又是对朋友情的感悟。实际上还表达了学生自己的心声,文与人、人与己的相遇交融。]5、所有的话语都化作:劝君更尽一杯酒——师:此时你又看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师:难道这喝的只是一杯酒吗?这是一杯怎样的酒?(离别的酒、祝福的酒、连心的酒)预设1:请你的这杯祝福的酒端起来敬敬他吧!师:既然这样地难舍难分,一杯酒够不够?那咱们就——(师生作举杯饮酒状,师生共读:“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数不清这是第几杯酒了,可喝下最后一杯酒元二就该起程了,让我们举起酒杯,再一次送送他吧。读“劝君——”这一个“更”自身上又蕴藏着作者怎样的思绪?(表明酒已经劝了多次、敬了多杯,这依依惜别之情虽只字未提,但都见于言外)6、这不单单是一杯洒,这是一杯离别的酒,这是一杯祝福的酒,这更是一杯连心的酒啊,这酒里蕴含着诗人与元二怎样的情感?(依依不舍)渭城这儿有喝不完的家乡水,听不完的家乡话,安西那儿——7、引读。想到朋友即将远去塞外荒漠,孤身飘泊,所有的牵挂、所有的担忧统统化作——生读“劝君——所有的不舍,所有的话语统统化作——“劝君”8、让我们随着时光隧道回到几千年前的唐朝去感受王维与元二分别的场景。[设计意图:引导学生理解诗的词句,感悟诗句、走进诗的意境,是深入理解古诗内涵、体会作者感情的重要一环。整个环节的设计是“以读为本”,始终让“读”贯穿着整个教学过程。采用“以读代讲,层层推进”的形式进行教学,教师层进式的以情“引读”,学生心潮逐浪高的“复读”。以“以读代讲”的魅力,去引领学生进行一次精神的洗礼,从而感受王维优美精湛的语言文字和对朋友的依依不舍之情。]四、背诵古诗,抒写情怀。
1、伤离别离别虽然在眼前,说再见再见真的太遥远,酒喝干了,人也醉了,元二最终还是要踏上别离的征程,望着朋友越行越远,他已听不清我们祝福的话语,王维情不自禁地吟诵起了送元二——2、吟诗。相见遥遥无期,这一别可能就是永别。果然,几年后,王维就去世了。可他的这首诗却见证了他与元二之间的情谊。让我们一起再来朗诵这首古诗,铭记这一段以酒相送的千古佳话吧!(配乐《阳关三叠》齐诵《送元二使安西》)3、拓展。(1)你会背其他的送别诗歌或送别名言吗?(学生自由发言)(2)学生交流或写一写学完本诗之后的感受。(学生自由交流,在交流中感受诗所表达的浓厚的深情。)[设计意图:当学生的情感急需待发时,为学生提供了一个抒发自己情怀的舞台,让学生的情感尽情交流,畅所欲言,巩固本节课的送别浓情。]五、拓展延伸,升华情感。1、现在我们再来读几首送别诗。(课件展示3—4首简单的配图送别诗)2、是啊,人生自古伤离别。离别是诗,离别是歌,离别总是情。千年以来,人们也许不记得元二是谁,也许会忘记这是谁留下的诗句,但却永远记住了这蕴含浓浓深情的诗——《送元二使安西》(让我们一起朗诵这首诗吧。)3、这首诗是很有名的送别诗,当时便被谱曲传唱,号为“阳关三叠”,后人便把“阳关三叠”作为送别的代用词。现在我们再通过音乐进一步感受这种情感《阳关三叠》。(音乐响起)[设计意图:以一首诗带动学生对同类诗的了解,既拓展了学生视野,又增加了学生积累,让其进一步了解了不管是怎样的送别诗,所体现的诗境都是人间真情。]六、作业超市(任选一)1、演一演:课后和同学一起演一演这首诗。2、唱一唱:回家后唱一唱由为这首诗谱的乐曲《阳关三叠》。3、画一画:通过绘画画出诗的意境。4、写一写:把对这首诗理解的情境写成小短文,可以加上适当的想象。
附板书设计:送元二使安西(唐)王维景:渭城——雨客舍——柳依依惜别情:更——再饮
《送元二使安西》前置作业班级姓名一、自由阅读《送元二使安西》,解决本首诗中的重点字词的音和意思。王维(简介):使:安西:渭城:朝雨,中“朝”读作,还有一个音读作,组词。“浥”读作,本诗中是的意思。客舍,中“舍”读作,还有一个音读作,组词。更尽:阳关:故人:二、读本首诗,为本诗断句,有感情朗诵本首诗。我还不清楚些列问题:。三、小组完成交流讨论:1、本首诗是作者在送别好友去,其中好友要途经。表达了的思想感情。2、本诗中1—2句写了送别的地点在,送别的时间是,送别诗的环境氛围是。3、本诗中3—4句写了两位朋友在,其中“更尽”是的意思,“更”字表明酒表达了作者的之情。4、本诗最为人传诵的诗句是:,。这句话的意思是:。四、自由拓展:1、学完这首诗之后,我有这样的感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