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元二使安西》教学设计孙雯教学目标:1、能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诗歌。2、感悟诗歌内容,想象诗歌所描绘的情景,体会朋友之间的深情厚谊。3、激发对祖国诗歌的热爱,培养课外主动积累诗歌的良好习惯。教学重难点:感悟诗歌内容,想象诗歌所描绘的情景,体会朋友之间的深情厚谊。教学难点:体会作者送别元二时的依依不舍之情。教学时间: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师生对诗导入,营造氛围。(1)今天,我们来学习一首诗。先请大家看我写这首诗的题目,一边看,一边思考,我为什么要这样写?先写一个字(送),接下来写两个字(元二),然后写一个字(使),最后写两个字(安西)。这首诗的作者是——相机板书。(2)好,我为什么这样写呢?(3)没错,真好,这个孩子是会思考的。前面是从读的节奏上来说的,而她呢,不仅知道节奏,而且能从字词的意思上来说,了不起。别坐下,对她的发言同意吗?(4)元二是一个人的名字吗?是在家中排行第二。什么叫排行第二,你知道吗?(5)真有文化。咱们古人重男轻女,女孩子轮不到排辈分,只有男孩之间才可以,说明在元二的上面还有一个——(6)不叫元一,叫元大,有个哥哥,而元二恰恰是个男孩,所以就元二了。明白了吗? 二、读诗
1.使什么意思?奉了谁的命令出使?能不能不去?如果不去?满门抄斩,株连九族。2.安西,是一个?在今新疆库车附近。3.咱们一起看。(出示地图)长安,当时唐朝的首都,王维和他的好朋友元二都在长安居住,有一天,元二接受皇帝的使命去今新疆库车附近,古时称为(安西)。4.作为好朋友的王维就从长安开始一路西送。往西走啊走啊,走到现在渭河以北,有一座城 叫(渭城)所以这首诗也叫《渭城曲》。同学们,唐人相送啊,送到渭城就不能再往西送了,因为渭城以西的路太难走了。但是,在这样一个晚上,这两个朋友是不睡觉的,他们在附近的小旅馆住下,通宵达旦的就是喝酒聊天,聊天喝酒。所以诗中有这样一句话,渭城——(朝雨浥轻尘)。5.正因为他们没有睡觉,所以才会看到这渭城下了一场朝雨。送到这里,元二就孤身上路了, 继续往西走啊走啊,走到现在敦煌的西南,古时候这有一道关,叫(阳关),这首诗中因为出现了“阳关”这个地名,所以又叫《阳关曲》。看到阳关这两个字,有没有想起一句诗,叫秦时(明月汉时关)6.这个地方从秦朝开始,一直是外来民族侵略我们汉族的必经之地。所以到了汉朝,汉朝的 皇帝就在这建起了一道城关,叫(阳关)。7.出了阳关,就离开了自己的故乡。元二继续往西走啊走啊,走到了安西这个地方。看啊,这个地方,自古至今一直被称为是大风过来烟,也就是大风一起,飞沙走石。当地的百姓、当地的官员要出行都要遮着挡着才可以,元二就是出使到这样一个地方。所以,这样一首送别的诗该怎么读呢? 8.也就是送别诗要读出感情,速度要读得——慢。指名读。 9.你为什么这样读?(因为渭城是一个地方,朝雨可能是清晨的雨。)10.真想和你拥抱一下,但是男女有别。真好,把刚才咱们解课题时用到的方法融进了现在的朗读里面,这就是学习。好,看来,咱们都是这么读的。 11.其实,在咱们唐朝,唐朝许许多多的诗人,他们写诗也好,作诗也罢,都习惯遵循一种规律,这种规律叫——(师板书:平仄)一起读 12.平其实是一种声调,叫平声,仄也是一种声调,叫(仄声)咱们中华文化,几千年来一脉传承下来,现在我们也有声调,它们是(一声,二声,三声,四声),还有一种特殊的声调,叫轻声。现在的一、二声就相当于古时候的(平声),现在的三、四声就相当于古时候的(仄声)13.为了好记一点,平声咱们就用一条横线表示,仄声就用一条竖线来表示。遇到平声字,咱们要把字读得长一点,遇到仄声呢?对,大声点,勇敢点。要读短一点。这个规律又叫做平长仄短的规律。一起说 14.在读的时候一般都是两个字两个字的读,而这个平长仄短的规律就落在每两个字中的第二个字上,重复一遍,这个规律看的是每两个字中的第二个字。清楚了吗? 15.先看第一个音节,渭城,看哪个字?“城”字现在是第几声?就相当于古时候的—平声,也就是要把这个字读得(长),指名读。 师:读到这个“城”字,首先想到是(长城),长城那么绵延起伏,能读出来吗?你再来一次 16.了不起啊!长度你读出来了,那么,长城也好,城墙也好,都是(连绵起伏的)能读出来吗?渭城——————(声音有起伏)17.要跨出这一步多不容易啊!一起。 18.平声会读了,仄声会读吗?看三四两个字,看哪个字?雨,现在第几声?相当于—仄声,仄声读得要短,指名读。 19.你的声音真好,朝雨啊,早上的小雨,能读出来吗?再读一遍。(声音小)
20.连起来读这句话 21.这就是平长仄短的规律读古诗,来,自己往下读读看。 22.你一定发现这里有一个特殊的字(指“出”),因为这个字在古时候被称作“入声”,出入的入,读的时候要比仄声读得更短一些,跟我读(师范读)西出(停顿特别短)阳关— 23.(按平长仄短的规律试读)渭城————朝雨| 浥轻尘————,客舍| 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 一杯————酒| ,西出阳关——无——故人——————。 24.苏轼称王维的诗是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让我们闭上眼睛,感受王维诗的特点 (师配上《阳关三叠》古筝曲,范读)后,师生合作读前两句。 25.看到渭城这的柳色了吗?谁来说一说。 26.没有一点灰尘。在咱们《诗经》里面有这样一句话:“杨柳依依。”读到“依依”两个字,就想起——依依——不舍 27.所以咱们中国的古人,每逢写柳的时候,就是要表达心中那份依依不舍的情感。所以以后你读到这个“柳”啊,你就要明白,此刻诗人要表达的是心中那份依依不舍。 28.再用心去看,有没有看到渭城这的客舍啊? 生1:我看到上面有小房子,而且还有一些台阶 师:这房子虽然小,但心里明白,这是故乡的—— 生1:房子 师:是啊,温馨吗?生1:温馨 生2:我看到客舍上面冒着烟,可能是主人在做饭,可能看到诗人正在送别他的朋友 师:闻闻,闻到饭香了吗? 生2:闻到了,米饭的香 师:有没有记起王维写过一首诗:独在—— 生(齐):异乡为异客 师:每逢—— 生(齐):佳节倍思亲 师:这首诗也有一个“客”,这就是“客舍”的“客”。王维和元二一样,也曾一度奉旨出使,他最能理解元二这“独在异乡为异客”,他一定是“每逢佳节倍思亲”。 29.所以,这样的一首送别的诗,咱们该怎么读?(配乐笛子曲,师生齐读) 30.这就是阳关的路,这是一条怎样的路啊!有位诗人曾经这样描述这条路:“十日过沙碛,终朝风不休。马走碎石中,四蹄皆血流。”——《初过陇山途中,呈宇文判官》(唐·岑参)(第一遍师生齐读,第二遍生齐读)师:这是一条怎样的路?生1:这是一条艰难的路生2:这是一条惊险的路 生3:坎坷的路 生4:很难走的路 生5:这是一条风不休的路 生6:这是一条充满沙石的路
31.而正是这条崎岖的、布满沙石的、难走的路,元二从渭城到安西整整要走三千多公里啊!如果在当时用最快的交通工具,骑着马去的话,元二也要走上半年多的时间,才能到达目的。 32.你的好朋友元二就是要踏上这样一条路,作为好朋友的你,还有没有想要对他说的? 生1:元二,你一定要安全地回来啊!我等着你。 生2:我亲爱的朋友元二啊,你要赶快回来呀!我们继续聊天吧! 师:走一朝就要半年多,回来又要半年多,更何况他还奉着皇帝的命令去出使,能这么快回来吗? 生2:不能。 师:是,这盼望他早日回来是王维心中那份美好的愿望。 生3:元二,虽然这条路布满艰险,但你一定要勇往直前,我在家等你喝酒。生4:元二,这是一条崎岖、充满沙石的路,你一定要保重啊! 33.五年以后,王维就去世了。他再也没有等到元二回来的那一天,再也没有机会和元二一起聊天,一起喝酒。所以,这样一首分别诗,咱们该怎么读呢? (《阳关三叠》响起,师生深情地朗读整首诗。) 34.读着这样的诗,你有没有感受到王维是一位怎样的故人? 生1:友情胜过亲情。 生2:有情有义 生3:友谊第一位 生4:很关心自己的朋友 35.正是这位有情有义的朋友。他们从昨个晚上开始,一直在不断的喝酒聊天,聊天喝酒,到了今天早上,你试想一下,喝了这么多,已经喝不下了,可为何在这一刻,王维还在不断地劝元二再喝一杯,而元二每逢这时总是把这杯酒喝完呢?生1:这一杯酒是离别酒。 生2:因为以后永远喝不到了。 生3:这杯酒印证了元二和王维的友情 生4:喝了这杯酒,元二可能永远都见不到王维了。 36.咱们在读这一句诗的时候,一定要把这一杯的“杯”字延长。 师:劝君—— 师生(齐):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师:出了阳关,就再也没有这有情有义的故人了。那还会有这温馨如家的客舍吗? 生(齐):不会。 师:还会有这代表依依不舍深情的杨柳吗?生(齐):不会。 师:还会不会喝到这满是深情厚谊的酒啊? 生(齐):不会。 师:那么,陪伴元二这一路上真的什么都没有了吗? 生1:还有王维对元二的关心。 生2:还有王维对元二的挂念。 生3:王维和元二间珍贵的友谊。 师:那就是一个字,什么字? 生(齐):情 师:这情谊永远刻在他的心上。 三、唱诗:
师:元二走了,王维在当地读啊读,当读不足以表达自己内心情感的时候,他就会轻轻地唱起来。(板书:唱)这首诗的唱曲非常有名,叫《阳关三叠》。(音乐响起)第一遍听老师唱,让我们一起去感受至亲至敬的深情。 (师和着音乐深情地唱起。同学们仔细聆听。) 师:第二遍,如果你已经能唱,就和我一起唱。如果还不行,就边听边学,千万别着急。(师第二遍唱完) 师:第三遍,咱们不用音乐。看着我的手势,试一试。 (师边做手势边唱,学生小声跟着唱。) 四、吟诗: 师:同学们,咱们按照平长仄短的规律来读 师生(齐):渭城朝雨浥轻尘 师:咱们按照《阳关三叠》的曲调来唱师生(齐):渭城朝雨浥轻尘 师:咱们接下来按照平长仄短的规律来唱这首诗,这又是另外一种,叫——吟(板书:吟)咱们古人善于吟诗,喜欢吟诗,所以留下了四个字,叫吟诗—— 生(齐):作对 师:吟诗作画。会吟诗的人才是咱们中国人,才是咱们中国有文化的人。来,咱们来试试看。两个字两个字来唱,遇到平声字就把这个音唱的长一点。试试看。 (师吟诗,学生跟吟) 师:这就是吟诗。 师:同学们,这就叫文字啊,它因为饱含了深情,所以咱们就把它称作是诗。这样的诗因为浸润着这样一份情感,所以千百年来,咱们中华民族的人才会代代地—— 生(齐):读啊读,唱啊唱,吟啊吟 师:它们才能传承到现在。咱们今天能够在这节课上这样学习,也是因为有了这一份情,所以也会在这里—— 生(齐):读啊读,唱啊唱,吟啊吟。 师:我知道,离开这课堂,以后咱们遇到唐诗也好,其他诗也罢,也一定会对着这些诗——生(齐):读啊读,唱啊唱,吟啊吟。师:真的? 生(齐):真的。师:五、总结谈话,布置作业。同学们,送别是古诗词中永恒的话题,不管是怎样的送别,都书写着同一个字——情,人间最美是真情。除了友情,还有亲情、师生情等,也许,你也有一些话想对亲人或朋友说,或者你也有一个分别很久的朋友,课后,把你想对他说的话写下来。好好珍惜这份真情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