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元二使安西》教学设计一、课前背诵课前同学们搜集了送别诗,谁来背诵一下。二、导入1、《送元二使安西》这首古诗堪称送别诗中的极品。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走进它。感受其中的美好的真情。(板书诗题)指名读,齐读。2、从诗题中,你读懂了什么?(预设:元二:是个人名;安西是个地名;使:出使;谁送谁,到哪儿去。3、师:出使,是国家派大臣到地方完成使命的一种政治行为。二、知诗人1、这首诗写的是谁送谁?2、你了解王维吗?(1)生汇报。(2)出示王维的简历,生自由读。从简历中,你还知道了什么?三、初读1、师:今天,我们就来学习《送元二使安西》这首诗,请听老师读诗文,注诗的节奏和字的读音。2、请你也像老师注意去读,注意:读准字音认清字形,读通句子。一定要读上三遍。3、指名读诗,正音。预设:渭、浥多音字:朝舍,这是个多音字,我们可根据意思来判断它的读音。古代最早出现“舍”是在金文中,大家看,(出示茅草屋的图片和舍字的演变过程)这个字的上半部分像不像个单柱,四周无墙壁的茅草屋,底下一个口字代表这个茅草屋盖在村邑上。当它作为“房屋”讲时,读:shè在本首诗中舍是什么意识,读什么?它还有另一个读音,读shě,组词。4、相信大家生字一定掌握得很好了,我们再来读读整首诗吧。四、知诗意(一)理解前两句1、古人读诗,讲究节奏感,不但字音要读正确,还有读出韵味。读好这首诗,那只是刚刚接触到它的表层,还要通过诗句理解诗意。2、平时你都用哪些方法来理解诗意。生汇报:①查字典。②通过重点字词来理解。③借助注释。④联系上下文。3、默读古诗,用上这些方法,四人小组合作学习,并提出组内不懂的问题。4、学生自学5、汇报,预设重点的词: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柳色新、君、更、尽、西出、阳关、故人6、这首诗描写了怎样的场景?引导学生理解前两句的诗意。7、出示填空:这是一首送别诗前两句写的是离别的景色,地点是( ),季节是(),从哪里可以看出来?点出“柳色新”,怎样的柳色?8、师:古有折柳送别的习俗,所以古人看到柳,即生离别之意。(板书:柳),一个柳字即生,道出了诗人依依不舍之情。
3、让我带着这种依依不舍的感情再读读这首诗的前两句(二)学习后两句1、看到这样的景色,离别的愁绪更浓了,“何以解忧,唯有杜康”,于是王维举杯说道:劝君更尽一杯酒,生:西出阳关无故人。(板书:酒)2、唐人相送,送到渭城就不再往西送,因为前面的路太难走了,于是2人在客栈住下,他们秉烛夜谈,喝酒到天亮。听着这些,你知道了什么?生:不舍。让我们带着不舍之情,来读读这两句。3、元二此去安西,你了解安西吗?它是西域,是唐朝收复的边疆,当时还很动乱。元二面临的是语言不通,习俗不懂,甚至还有生命危险。同学们,这酒中包含了什么?生:还有担心。请你带着担心之情读读这2句诗。4、出示阳关道的图片,师:这就是阳关道,岑参曾经这样描述:(出示诗句)十日过沙碛,终朝风不休。马走碎石中,四蹄皆血流。-----唐岑参《初过陇山途中,呈宇文判官》好朋友就要走上这条路,如果你是王维,会有怎样的感受?生汇报后再品读后两句诗。5、既然这么的情谊,一杯酒够吗?就让我们再尽几杯酒,送送元二吧。6、是啊,“西出阳关无故人”,在元二出使安西不满六年,王维就与世长辞,元二回来再也没有见到他的好友王维。渭城一别成了决别,后人深受感动,于是谱成一曲《阳关三叠》。(播放音乐),让我们和着这首曲子,再来感受二者的友谊吧。五、拓展1、古人写下的送别诗还有很多,我们一起去看看。出示:送别诗,学生自由读。2、师:古诗富有魅力,希望同学们今后多读古诗,接受祖国文化的熏陶,做个高雅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