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元二使安西》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送元二使安西》是小学语文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四年级上册第六单元《古诗两首》中的第二首,是唐朝诗人王维所著的一首脍炙人口的送别诗。王维的好友元二将远赴西北边疆,他特意从长安赶到渭城来送行。其深厚的情谊,不言而喻。这首诗既不刻画酒筵场面,也不直抒离别情绪,而是别巨匠心地借别筵将尽,分手在即时的劝酒,表达出对友人的留恋、关心和祝福。二、教学目标知能目标:学会生字新词,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诵并背诵古诗。过程目标:采用个别读,齐读、赛读等多种形式的读中悟情,读中悟美。情感目标:体会友人间依依惜别之情。激起学生对祖国诗歌的热爱。教学重点:感悟诗情、诗意,想象诗歌所描绘的画面。教学难点:引导学生深入体会友人间的依依惜别之情。三、设计理念课标指出:“诵读优秀诗文,在诵读过程中体验情感”。本课设计侧重从潜心品析吟诵、想象拓展等方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让学生在读诗的过程中,自由地、充分地与文本对话,在师生互动的阅读实践中披文入境,“读”占鳌头。四、教学方法情景教学法——诵读体会法——课件演示法五、教学准备:课件一、(李叔同的《送别》引入古诗)找地名,初读解题。1、(课前播放幻灯片《送别》)板书:送谁能用“送”组个词?能用这个词说句话吗?说到这个词,你想到了一件什么事情,在你的眼前出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是啊,从古至今,“离情别怨”可以说是永恒的旋律。人们在离别的时候总是特别的落寞惆怅,总是特别的伤感难过。刚才,我们欣赏的乐曲是才华横溢的李叔同先生创作的《送别》,历经几十年传唱,经久不衰。
1200多年前,也有一首著名的送别诗在抒写离情别怨的诗文中尤其脍炙人口,传唱千年,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去见证这段深厚的情谊吧!(出示课题《送元二使安西》)2、谁会读这个课题?你从诗歌题目中明白了什么?元二:姓元,排行第二。就是在元二的上面还有一个——理解“使”:出使。你是怎么知道的?(看下面注释的)表扬学生:真好,学会了看注释,就能学的更快!去哪儿?(干什么?可以不去吗?)解读“安西”:安西又在哪儿呢?(唐朝的安西都护府,在现在的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库车县。)你又是怎么知道的?表扬:又多了一个会学习的孩子。新疆是中国最西边一个遥远的地方。谁送元二出使安西呢?(板书:王维字摩诘,盛唐时期的著名诗人、画家和音乐家。)谁了解王维?谁还有补充的?你来读一读课题?听老师来把这个课题读一读?送——元二——使——安西指名读。你来读。表扬:翘起大拇指,我注意到你读得时候脑袋一点一点的,你在感受我们古诗的韵味儿。一起读。别读得那么有力。二、读全诗,掌握节奏。1、生自有反复地读。下面,请大家对照资料、注释,读一读这首诗,自由读,反复读,一直读到清爽了、顺口了为止。2、指名读读得很专心,很投入,很好!读书要的就是这种状态!谁来读一读这首诗?清清爽爽地读。3、读得不错!比如:后鼻音读得那么准!“朝雨”的“朝”在这里读“zhao”,“客舍”的“舍”在这里读“she”,真是读得非常准确!谁再来读一读,不但清清爽爽地读,而且有板有眼地读。4、有味道了。我请你来推荐一个你们班的朗读高手来读读看!5、师生合作朗读全诗。不用我说,大家一定听出了这首诗的节奏和韵律。来!我们一起读!怎么读呢?每句诗的前四个字你们读,后三个字我来读。好,味道出来了。我们再读一次,现在,前后顺序调换一次,我读前四字,你们读后三字。
6、生齐读诗歌。味道更浓了。我们连起来读,我读题目和作者,你们读诗歌,注意那个节奏,那个味道。三、知诗人,以画解诗。1、读诗,不仅要读出节奏、读出味道来,更要读出画面、读出情绪来。2、大诗人苏轼说: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3、读王维的这首诗,你看到了怎样的一幅画?把手放下,请大家轻轻地读一读,看看注释,看看插图,想想,画面上有些什么?(板书:雨)什么时候的雨?是怎样的雨呢?清晨下着小雨,淅淅沥沥,打湿了地上的尘土。“浥轻尘”的“浥”字是湿润的意思,湿润了路上轻微的浮沉,而不湿路。雨也多情,天从人愿,特意为远行的人安排一条轻尘不扬的道路。(板书:柳)想象一下,怎样的柳树?平日路尘飞扬,路旁柳色不免笼罩着灰蒙蒙的尘雾,一场朝雨,才重新洗出它那青翠的本色,怪不得说“新”。同学们,你们知道吗?柳还是“留”的谐音。古人有折柳赠别的习俗,表示依依惜别。(板书:客舍)柳色之新,映照出客舍青青。清朗的天宇,洁净的道路,青青的客舍,翠绿的杨柳,这是一幅怎样的画面啊!你能把它美美地读出来吗?这景真美,你再来读读前两句。谁还能陶醉其中地读一读。我们一起来美美地读一读王维诗中的这幅画。三、品诗意,三叹“更尽”。1、可是,就在这样一个美丽的早晨,好朋友元二就要出使安西了。同学们请看,当时阳关以西(出示课件)满眼的荒漠,陪伴他的只有无尽的荒草。除了沙漠还是沙漠,除了戈壁还是戈壁。西出阳关——无故——人啊!(板书:故人)2、这一去,要到哪里呀?(投影出示路线图)
渭城在如今陕西省渭河以北,所以称之为渭城。阳关在如今甘肃省敦煌县的西南。再往西走,新疆的库车附近,古时候称为“安西”。这一路上,整整3000多公里啊!满眼的荒漠,满目的凄凉,有的只有那荒山野岭。如果是照当时元二最好的交通工具,骑马去,元二也要走整整半年多的时间。3、元二即将远行,此刻诗人王维心中该有多少话要对他说呀!孩子们,展开你想象的翅膀,接着“元二呀——”,写一写诗人心中那说不完的话,道不完的情。(播放乐曲《阳关三叠》)学生可能会写:生1:元二,路上要小心。注意好安全。师:好朋友,多关心啊。好一个知冷知热的朋友啊!生2:元二,多带些水去,不要渴了。路上要小心一点。师:照顾得多么无微不至呀!多么善解人意啊!……元二,渭城的风景多么美啊!亲爱的朋友,我多想和你一起天天观赏美景啊,可你却要远行千里,不知何时才能相聚,此刻,只有------元二,亲爱的朋友啊,你在安西没有亲人,没有朋友相伴,我不放心你啊,却又无可奈何,此刻,只有-------元二,亲爱的朋友,握着你的手,千言万语,只化作――4、送君千里,终须一别,门外的马车就要起程了,让我们带着这份不舍,这份依恋,再次举杯——劝君。(板书:依依惜别)生齐读。5、不知道喝了几杯了,这杯酒喝完了,元二也该启程上路了。来,我们踏歌吟诵全诗,为元二送上一程吧!(播放《阳关三叠》)从大家的声音,我感觉到你们都明白了这首诗,那你们能将这首诗默写下来吗?四、明古风,体会别意。1、多情自古伤别离,同学们古往今来送别的诗数不胜数。
听,这是李白在目送孟浩然——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听,这是高适在安慰董大——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2、同学们,人间自有真情在,人间自有知音人!可“天下没有不散的宴席”,“送君千里,终有一别”,朋友虽然远去了,但我们更相信:(课件出示)“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3、短暂的40分钟到了,老师也要和大家说再见了,真有些舍不得。就让我们一起再深情地吟吟这首诗,作为临别赠言吧!五、背古诗,课外积累老师为你们搜集了一些送别诗印在资料的后面,同学们可以好好地读一读,记一记,还可以想象当时的情境编一个故事呢!板书设计:送元二使安西雨客舍依依惜别柳故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