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必备欢迎下载戴建荣老师的《送元二使安西》课堂实录1.五(3)班底的57位同学准备好了吗?不仅眼睛要过来,心也要过来。2.师生问好。(“老师,您好!”不要拖音,纠正两遍)一、导入:师:今天,咱们在这大约要用50分钟的时间来学习一首诗。先请大家看我写这首诗的题目,一边看,一边思考,我为什么要这样写?师:我先写一个字(送),接下来写两个字(元二),然后写一个字(使),最后写两个字(安西)。师:这首诗的作者是——生(齐):王维。师:唐朝诗人,王维(板书)。师:好,我为什么这样写呢?五年级的学生,我不重复第二遍问题,看谁刚才认真听了。生:我觉得这首诗的题目应该先读一个字,然后停顿,再读两个字,然后再读一个字,然后再读两个字。师:读的时候就要读出这样的停顿。(生齐读)师:还有谁知道我为什么这样写?生:我猜这是一首送别诗,“送”要在前面,“元二”我猜应该是一个名字,“使”和“安西”我想不能连着,因为“安西”是一个地名。师:没错,真好,这个孩子是会思考的。前面是从读的节奏上来说的,而她呢,不仅知道节奏,而且能从字词的意思上来说,了不起。别坐下,对她的发言同意吗?(师生交流)师:“元二”指的是什么?就请你把注释一读给大家听。生(读):元二,姓元,排行第二,作者的朋友。师:元二是一个人的名字吗?是在家中排行第二。什么叫排行第二,你知道吗?生:家中有好几个兄弟姐妹,他排老二。师:咱们古人重男轻女,女孩子轮不到排辈分,只有男孩之间才可以,说明在元二的上面还有一个——生:元一师:不叫元一,叫元大,有个哥哥,而元二恰恰是个男孩,所以就元二了。如学过的古诗《别董大》,董大姓董,排行老大。二、读诗:1、师:“使”指名对注释生1:使,出使。师:别坐下去,奉了谁的命令出使?生:皇帝。师:能不能不去?生:不能。师:所以能不写诗吗?不能的呀!然后读作者简介,准备。王维也曾一度——生(齐):奉使出塞师:他也曾一度奉着皇帝的命令出塞,所以王维最能体谅元二此刻的心情。2、师:安西,都知道,是一个——生(齐):地名师:去过安西的举手生(齐):没有精品学习资料可选择pdf第1页,共4页-----------------------
学习必备欢迎下载师:咱们一起看。(出示地图)长安,当时唐朝的首都,王维和他的好朋友元二都在长安居住,有一天,元二接受皇帝的使命去今新疆库车附近,古时成为——生(齐):安西师:对,所以,作为好朋友的王维就从长安开始一路西送。往西走啊走啊,走到现在渭河以北,有一座城叫——生(齐):渭城师:所以这首诗也叫《渭城曲》。同学们,唐人相送啊,送到渭城就不能再往西送了。但是,在这样一个晚上,这两个朋友是不睡觉的,他们在附近的小旅馆住下,通宵达旦的就是喝酒聊天,聊天喝酒。所以诗中有这样一句话,渭城——生(齐):朝雨浥轻尘。师:正因为他们没有睡觉,所以才会看到这渭城下了一场朝雨。送到这里,元二就孤身上路了,继续往西走啊走啊,走到——生(齐):阳关师:这首诗中因为出现了“阳关”这个地名,所以又叫《阳关曲》。看到阳关这两个字,有没有想起一句诗,叫秦时——生(齐):明月汉时关师:这个地方从秦朝开始,一直是外来民族侵略我们汉族的必经之地。所以到了汉朝,汉朝的皇帝就在这建起了一道城关,叫——生(齐):阳关师:出了阳关,就离开了自己的故乡。诗中这样说——西出阳关无故人师:元二继续往西走啊走啊,走到了安西这个地方。(简介安西)元二就是出使到这样一个地方。3、师:所以,这样一首送别的诗课题应该怎样读,这首诗又应该怎样读?生: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师:对她的朗读,有什么要说一说的吗?生:我认为一杯酒的“一”应该重读。师:读书就要反反复复的品读,还有没有别的读法?生:(语速较慢)送——元二——使——安西,唐,王维师:我明白你的意思了,也就是送别诗要读出感情,速度要读得——生:慢。师:速度越缓慢,送别诗读的越慢,别离之情就更浓。5、其实,在咱们唐朝,唐朝许许多多的诗人,他们写诗也好,作诗也罢,都习惯遵循一种规律,这种规律叫——(师板书:平仄)一起读生(齐):平仄师:平仄的规律生(齐):平仄的规律(师领读三遍)师:平其实是一种声调,叫平声,仄也是一种声调,叫——生(齐):仄声师:咱们中华文化,几千年来一脉传承下来,现在我们也有声调,它们是第——生(齐):一声,二声,三声,四声师:还有一种特殊的声调,叫——生:轻声师:现在的一、二声就相当于古时候的——精品学习资料可选择pdf第2页,共4页-----------------------
学习必备欢迎下载生(齐):平声师:现在的三、四声就相当于古时候的——生(齐):仄声师:为了好记一点,平声咱们就用一条横线表示,仄声就用一条竖线来表示。遇到平声字,咱们要把字读得长一点,遇到仄声呢?要读短一点。这个规律又叫做平长仄短的规律。一起说生(齐):平长仄短的规律师:“的”要读得轻,平长仄短的规律生(齐):平长仄短的规律(师领读两遍)6、看,这首诗给它标上平长仄短的规律。读的时候一般都是两个字两个字的读,而这个平长仄短的规律就落在每两个字中的第二个字上。师:先看第一个音节,渭城,看哪个字?生:看“城”指名读,师做手势,“城”读的长还要有起伏,摇头晃脑一圈7、平声会读了,仄声会读吗?看三四两个字,看哪个字?师:仄声读得要——指名读师:朝雨啊,早上的小雨,能读出来吗?(指名读)8、师:连起来读这句话生(齐):渭城——————朝雨浥轻尘————————师:看着我的手势会读吗?不看那句诗了,看我的手势。(师做手势)9、(师配上《阳关三叠》古筝曲,范读)师:渭城——,齐(生配《阳关三叠》古筝曲,齐读)师:渭城——生(齐):朝雨浥轻尘师生(齐):客舍青青柳色新。10、师:读着这样的诗句你看到什么样的柳色?板书:柳11、师:《诗经》里面有这样一句话:“杨柳依依。”读到“依依”两个字,就想起——依依——生:不舍师:所以咱们中国的古人,每逢写柳写雨的时候都是为了突出“不舍”。12、师:那谁又看到这里的客舍怎么样?(回忆王维以往的诗句,简介王维的经历)师:有没有记起王维写过一首诗:独在——生(齐):异乡为异客师:王维和元二一样,也曾一度奉旨出使,他最能理解元二这“独在异乡为异客”。13、师:呼吸,渭城这里的空气怎么样?生:很清新师:还能读出什么?生:空旷14、师:咱们该怎么读?师生齐读15、.师:这就是阳关的路,这是一条怎样的路啊!有位诗人曾经这样描述这条路:“十日过沙碛,终朝风不休。马走碎石中,四蹄皆血流。”——《初过陇山途中,呈宇文判官》(唐·岑精品学习资料可选择pdf第3页,共4页-----------------------
学习必备欢迎下载参)师:这是一条怎样的路?生:很难走的路师:你的好朋友元二就是要踏上这样一条路,作为好朋友的你,还有没有想要对他说的,哪怕一句话?有吗?生:一路走好,好好照顾自己师:五年以后,王维就去世了。他再也没有等到元二回来的那一天,再也没有机会和元二一起聊天,一起喝酒。16、师:所以,这样一首分别诗,咱们该怎么读呢?(《阳关三叠》响起,师生深情地朗读整首诗。)17、师:读着这样的诗,你有没有感受到王维是一位怎样的故人?生:为朋友两肋插刀18、师:出了阳关,就再也没有这有情有义的故人了。那还会有这温馨如家的客舍吗?还会有这代表依依不舍深情的杨柳吗?师:还会不会喝到这满是深情厚谊的酒啊?(一边说一边擦掉之前的板书:柳、客舍、酒)19、师:那么,陪伴元二这一路上真的什么都没有了吗?化作一个字“情”三、唱诗:师:当读不足以表达自己内心情感的时候,他就会轻轻地唱起来。(板书:唱)这首诗的唱曲非常有名,叫《阳关三叠》。师唱,师生齐唱四、吟诗:师:同学们,咱们按照平长仄短的规律来读师生(齐):渭城朝雨浥轻尘师:咱们按照《阳关三叠》的曲调来唱师生(齐):渭城朝雨浥轻尘师:半唱半读,叫——吟(板书:吟)这样的诗因为浸润着这样一份情感,所以千百年来,咱们中华民族的人才会代代地读啊读,唱啊唱,吟啊吟师:它们才能传承到现在。咱们今天能够在这节课上这样学习,也是因为有了这一份情,所以也会在这里——生:读啊读,唱啊唱,吟啊吟。精品学习资料可选择pdf第4页,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