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元二使安西一、教材分析:《送元二使安西》是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的一篇课文。它是唐代诗人王维的晚年之作。这是一首送朋友去西域守护边疆的诗。诗歌的前两句写的是送别的地点、时间。环境虽美,但送别友人,心情却十分沉重。后两句写别前劝酒,实际是借酒消愁。敬酒赠言,表达了诗人对老朋友的关怀及深厚的友情。这两句通过特定动作与语言的描绘,回环映衬,在殷勤劝酒中包含着惜别的深情和对友人的关切与祝福。二、学情分析:学生以前学过王维的诗,对诗人有一定的了解,能较流利的读出古诗,借助老师的视角能知道本课诗的写作方法先描写景物再抒发感情,但对诗中蕴含的感情理解得不够到位,诗的韵味没有感情地朗读出来,需要老师及时的点拨。三、设计思路:1、理解诗句,悟诗情。2、“以读为本”,始终让“读”贯穿着整个教学过程。采用“以读代讲,层层推进”的形式进行教学。四、教学目标:1、认识本课生字,会写要求的生字。正确理解“更”“阳关”等词语。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并会默写。3、感悟诗歌内容,想象诗歌所描绘的情景,体会朋友间的深情厚谊。4、激起学生对祖国诗歌的热爱之情,培养学生课外主动积累诗歌的良好习惯。五、教学重难点:体会诗中蕴含的情感,读出诗的韵味。
六、教学准备:教师:多媒体课件学生:搜集作者简介、关于柳树的典故、有关送别诗的资料,做好对课文的预习。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师:古诗是我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的一座宝库,而唐诗就是这座宝库中最璀璨的明珠。唐朝的诗人又很多,你知道的有哪些?今天我们来学习一位大诗人的诗,他就是王维。提到王维,大家会背他的诗吗?2、交流收集的资料,了解诗人3、出示课题,指生读,正音,指导按节奏朗读。4、理解诗歌题目二、初读古诗,了解诗意1、学生自读古诗要求:把字音读准,把诗句读通,不熟的地方多读几遍。2、指生读,正音。老师引导学生注意“朝”和“舍”在本诗中的读音。3、再指生读,读出古诗文的韵味。后齐读。4、自由读诗文,看看自己读懂了什么,不懂什么,然后小组中进行交流。(1)学生交流,指导评价(2)有价值的问题引领学生继续关注。三、深入诗文,感悟欣赏1、朗读诗文,想象画面。师:这是一场怎样的雨,从哪可以看出来。
创设情境,有感情朗读前两句。2、出示地图,感知元二的出使路线,感受路途漫漫,前途坎坷。3、引导学生想象这条路会有怎样的景象。出示诗歌,引发学生思考。有感情朗读后两句。4、即将分别了,王维想对元二说些什么呢?5、王维想对元二说的话有那么多,这千言万语都融入这杯酒里,他端起酒杯:老师创设情境,引领学生多次有感情的朗读“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这句诗。体会诗人与友人依依惜别之情。6、体会前两句环境描写的好处。7、交流诗歌中“柳”的内涵。四、回读诗文,拓展延伸,升华情感1、齐读诗文,尝试背诵。2、伴乐朗读3、听范读,感受诗歌魅力4、交流收集到的送别诗。五、作业布置1、背诵诗歌2、尝试把诗歌改写成一篇小短文。
教学反思:一堂课下来,给我感触最深的有以下几点不足:1、教学中的朗读方式应多样,多让孩子尝试。如教这首古诗时,先让学生尝试读读,学生的好奇心和表现欲望比老师大多了,这也是他们年龄的特点,再听老师读,语言的设计是“你们读得比我小学时候好多了,想听老师朗读吗”,这样问,既可以保护孩子的自尊心,又能让孩子明白“怎样才能读好古诗,不妨像老师学习一下”。教学水到渠成。像这样多样化的评价,才能启迪学生读书的欲望和思维方式,“原来生活中、学习中许许多多的问题也像朗读评价一样要运用多种方式方法去解答”。2、教学中没有照顾到全体学生,一部分学困生的兴趣没有被很好地调动起来,使课堂成了部分学生展示的舞台,今后应多给学困生表达的机会,激发起他们的学习兴趣。3、小组讨论交流,没有给足学生说的时间,小组合作有些走过场。另外,当学生读不好时,要再给他机会和指导,让他自信地坐下,这一点今后教学中也要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