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墙上的斑点》学案一、作者简介:弗吉尼亚•伍尔芙(VirginiaWoolf,1882年1月25日-1941年3月28日)是一位英国女作家和女权主义者。在两次世界大战期间,伍尔芙是伦敦文学界的一个象征。她在1905年开始以写作作为职业。刚开始是为《时代文学增刊》写作。在1912年她和雷纳德•伍尔芙结婚。她的第一部小说《TheVoyageOut》在1915年出版。伍尔芙被看作是引导现代主义潮流的先锋。人们甚至认为她革新了英语本身。她在她的小说中尝试意识流的写作方法,试图去描绘在人们心底里的潜意识。有人在一篇评论里讲到她将英语“朝着光明的方向推进了一小步”。她在文学上的成就和创造性至今仍然产生很大的影响。伍尔芙一生都受到忧郁症的折磨,于1941年投河自尽。她在自己的口袋里装满了石头,投入了位于罗德麦尔(Rodmell)她家附近的一条河流(欧塞河,RiverOuse)里面。二、伍尔芙的小说理念:伍尔芙否定生活的客观性和现实性,强调“内心真实”。她认为在一个普通的日子里,一个普通人的“头脑接受着千千万万个印象——细小的、奇异的、倏忽即逝的,或者用锋利的钢刀刻下来的。这些印象来自四面八方,宛如一阵阵不断坠落的无数微尘”这就是真实的生活。因此,视接近生活的本来面目为己任的作家,就应该深入到人物的意识深层,“按照那些微尘纷纷坠落到人们头脑中的顺序,把它们记录下来”,“追踪它们的这种运动模式”。三、意识流小说“意识流”是西方现代文学艺术中,特别是小说和电影中广为应用的写作技巧。本世纪20年代起,意识流技巧在小说领域取得了十分引人注目的成就,但是并未形成一个文学流派。这是因为运用意识流方法写作的作家并没有共同的组织和纲领,也没有发表宣言,而是一些不同国家的作者,如爱尔兰的詹姆士"乔伊斯,法国的马赛尔"普鲁斯特,英国的弗吉利亚"伍尔芙和美国的威廉"福克纳等人,于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后运用新的概念与方法创作小说。他们的作品着力展示人物的内心世界采用迥异于传统文学的心理描写方法,开创了现代小说的新纪元。这些作品在当时虽然受到某些责难,但并未引起重视,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才得到承认和广为流传。20世纪60年代以后,创作这类小说的作家越来越多,这种方法在一定程度上已成为现代小说的一种传统创作手法。四、课文理解(一)、初步阅读小说:(1)这篇小说的叙述者是谁?(2)“我”是谁?“我”
应该是一个受过良好教育的知识女性,她很敏感,喜欢幻想、冥思,想像力非常丰富。(3)《桥边的老人》采用第一人称、有限视角,《墙上的斑点》也是第一人称,你认为是有限视角还是全知视角?应该界定为全知视角。因为这篇小说带着极强的主观性,坚决地拒绝他人参与,没有他人视角和其他思想存在的可能。(二)、体验小说内容:(1)这篇小说,“我”叙述了什么内容?(2)课文中,“我”对斑点的猜测共有几次?课文中主人公对于斑点的猜测共有六次:①为了确定是在哪一天第一次看到这个斑点。(炉子里的火——城堡的旗帜——红色骑士)②看到斑点好象是一枚钉子留下的痕迹。(油画——房主——铁道旁的别墅)③看着斑点太大太圆,不像钉子。(生命的神秘——人类的无知——遗失的东西——生活的速度——来世④斑点很可能是一个暗黑色的圆形物体或一片夏天残留下来的玫瑰花瓣。(特洛伊——莎士比亚——人类本能——伦敦星期日——尊卑序列表)⑤看到斑点是凸出在墙上的圆形。(古冢——退役上校——牧师和老伴——学者)⑥仔细看斑点时,就觉得好象在大海中抓住了一块木板(树——树的生存)(三)、图示法理解课文结构(四)课文结构以一个支点为轴心向四周辐射,是这篇小说的独特结构形式。“墙上的斑点”是一个象征性意象,代表着现象世界。在结构上它是作者进人心理世界的一个跳板或者支点。也就是说,作品中的人物是从墙上的那个斑点出发而产生出许多联想的;而每一段落的联想又都是以这个斑点作为支点而生发开去的。从支点出发,弹出思绪,再返回支点,再弹出思绪……如此循环往复,表现出了人物瞬息变化的意识活动。这种以斑点为中心的纷繁的意识活动形成了一种立体的辐射结构,正如有的学者所说,好似一朵由若干片花瓣围绕着花蕊的盛开的鲜花。整个叙述貌似散漫无羁,实则结构对称,构思严谨。(五)、分析小说叙述的繁简,获得小说的蕴含的思想,从而了解意识流小说的特点。伍尔芙用了哪些方法使得叙述繁复?描写回忆自由联想抒写感受描述梦幻直露情绪内心独白(六)、主题
作者通过对墙上斑点的猜想与思考,把精神的触角伸向自然与社会的方方面面,其中包括对生活的偶然性与命运的必然性的问题、对生命在个体死亡之后永恒延续的问题、对自然与机械性现实的对立问题、对文学创新精神与陈旧规范相冲突的问题、对女性反抗男性观念的问题等,进行了意义重大的体验与感悟。(七)、传统小说和意识流小说的区别:传统小说情节:开端发展高潮结局人物:姓氏名号身份地位服饰状貌言谈举止喜怒哀乐理想情操……环境:自然环境、社会环境传统小说通过描写环境、塑造人物、编排故事,来表现人物的思想性格,展示社会历史风貌。意识流小说则着重表现人的意识活动,特别是潜意识的活动(外部现实世界的面貌是模糊不清的)。它以意识流动为内容和结构,打破了时空的局限,仿佛在心灵网的主页上不停的点击、链接,一张张心理页面,甚至是潜意识的页面,在读者面前瞬间闪现,令人应接不暇、美不胜收。(八)图示法理解(九)、探究拓展:1.作者对墙上的斑点最初的猜测是钉子,而最终告诉我们的是蜗牛,在英文里,钉子(nail)和蜗牛(snail)只有一个字母“S”的差别,作者这样设计有何用意?这是作者为小说预设的一个讽喻,是作者美学思想与人生观念的反映。在作者看来,墙上的斑点究竟是什么毫无意义,它与一切具体事物的联系也不重要。真正有意义或者说至关重要的是它所激起的人的意识活动与意识反应。这实际上是在证明,人的精神活动比枯燥的现实更丰富、更生动、更重要。2.伍尔夫在《墙上的斑点》中写道:“生命是多么神秘;思想是多么不准确;人类是多么无知……和我们的文明相比,人的生活带有多少偶然性啊……”这段话深刻表现了(A)A.20世纪现代西方人难以把握自己命运的情怀。B.19世纪西方人难以把握自己命运的情怀。C.20世纪初叶现代西方人清醒的理性意识。D.19世纪西方人的非理性意识。五、作业:1、解释:传统小说与意识流小说2、自拟题目,写一段描绘人物心灵深处意识甚至是潜意识流动的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