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教学设计陈芝菊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诵读并背诵这首词。2.感受词所描绘的浙东江南美景,以及词中作者所表达的感情。3.体会比喻、寄情于景等手法的妙用。教学重点:这首送别词的表达特点以及词人的乐观态度。教学难点:体会这首宋词与其他送别词在表达上的不同。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一、导课示标1.导入。诗在唐代已然是登峰造极,无人可以超越,面对唐诗的辉煌,宋代人没有望而却步,也没有迎难而上,而是创造了另一种形式的辉煌——宋词,宋词与唐诗成为文学上两座并峙的高峰,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一首宋词《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2.解题,了解作者。从题目中你读到了什么信息?(卜算子是词牌名,这是一首送别词,与之相类似还有《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送杜少府之人蜀州》《送元二使安西》《赠汪伦》《别董大》……)送别诗词,虽有好男儿志在四方的自信豁达,但大多是惜别之情,难舍难分,离愁别绪萦绕于胸,这首送别词又会有什么特色呢?王灼在《碧鸡漫志》里有对王观的评价“新丽外和轻狂处皆是惊人。”下面我们一起来分析他的词有何惊人之处。3.出示作者王观的资料,了解。4.出示教学目标,默记。二、初读感知。1.出示自学指导一:出声读这首词,要求读准字音,注意停顿,读出词的韵味。(1)学生先自主练习读,然后指名读,正音,再读,力争读准确,读流利。(2)再小声默念,看看哪些地方应该停顿,试着这样读一读。然后再检查读,出示停顿,引导读出韵味来。2.播放朗读示范,学生欣赏。然后再读。
3.这首词给你的初步印象。交流后再读出这样的味道。三、品悟词作。1.出示自学指导二:自由读这首词,借助文中的注释或者运用自己喜欢的方式理解词的意思。(1)先回忆理解古诗词的方法:然后屏幕出示方法,学生自学。(2)交流对词的理解情况,师相机引导,使学生能用自己的话完整地描述意思。(3)在理解的基础上再熟练地读词。2.出示自学指导三:自由诵读这首词,找出词中写景的句子。分析其美在哪里?(可以先跟同桌说说再交流)3.请展开想象和联想,用形象的语言描绘出这些词句所展现的画面。(学生动笔描绘,然后班级交流。)4.一切景语皆情语,通过这些景你能感受到哪些情感?找出相应的句子,体会体会。5.带着对词作感情的深刻理解和把握,有感情的诵读这首词。 (自由诵读后个人展示)四、引导探究:1.今天学的这首送别词在表达上有什么独到之处呢?(借景抒情、构思精妙、比喻别致、语言风趣俏皮)2.从这首词的表达特色中,对你的写作有什么启发?3.带着作者对朋友的美好祝愿再来读这首词。4.背诵这首词。五、拓展延伸1.出示毛泽东和陆游的词《卜算子·咏梅》,指导读,体会。2.总结。宋代词坛名家辈出,佳作纷呈,群芳争艳,春色满园。走入诗词,你会在美丽中迷失,在陶醉中收获。同学们,有兴趣的话就搜集出来品味一下。六、作业板书设计: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水——眼波横山——眉峰聚(比喻)借景美好祝愿赶上春——和春住(双关)抒情
《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教学反思《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是宋代王观写得一首送别词。很多写离别的诗或词都像一首悲歌,令人酸,让人肠断。但王观的这首词却不同。他表达了对友人一种美好的祝福。这首词是本册教材最后一个版块内容,虽说属于古诗词背诵积累,但作为高校课堂视导组检查的内容,我仍然把它当做精读课文一样来对待。在备课的时候,我针对本班学生的具体情况,把让学生感受到这与众不同的情怀作为教学重点和难点。反思本节课,有以下几点还是做的比较好的,第一、朗读到位,一开始我就给学生充分的朗读时间,从初读逐步引导学生读得朗朗上口,并且在理解的过程当中做到读悟结合。第二、展现学生的自主性,在初读词之后,让学生结合注释自己学习本词。第三、创设情境,利用想象,帮助理解,突破难点。在学生自学之后,让学生提出没有解决的疑问。在这个过程中我抓住“眉眼盈盈处”让学生想象江南春天的美景,从哪里感觉到很美丽?第四、感悟诗词蕴含的思想感情处理较好。由作者刚刚告别春天又要和友人告别来体悟词人的伤感,但作者又将这种离愁别绪化作对友人的祝福,突出了作者积极向上的心态这样一来,“若到江南赶上春,千万和春住”,作者为什么一定要让友人“千万和春天住在一起”这一本课的难点就自然解决了。不足之处,本节课容量有些多,冲淡了对文本的理解,同时,这首诗词有些抽象,学生的理解还是有些浮于表面,教师在这里应该用点心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