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导学号:46722038】①这位以________的视角来诅咒战争的作者就是以写德国战后创伤著称的海因里希·伯尔。②当我心情________、精神愉快时,我就用五位数字来表示我的慷慨。③六年战争生活经历,成为伯尔早期创作的主要________。A.独特 舒畅 题材 B.特殊 舒服 体裁C.特殊 舒畅 体裁D.独特 舒服 题材【解析】 “独特”是独有的,特别的意思。“特殊”指不同于同类的事物或平常的情况。“舒畅”指开朗愉快,舒服痛快。“舒服”指身体或精神上感到轻松愉快。“题材”是构成文学和艺术作品的材料,即作品中具体描写的生活事件或生活现象。“体裁”是文学作品的表现形式。【答案】 A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A.随着全社会对宏观经济增长目标的深入解读,“幸福感”“幸福指数”毋庸置疑地成为民生改善和文化发展进程中的重要话题,受到公众的普遍关注。B.《舌尖上的中国》是国内首次使用高清设备拍摄的美食类纪录片,片中由近距离拍摄呈现出的各类食材的纹理构造,带给观众焕然一新的审美感受。C.如今,视觉文化方兴未艾,在这图像和文本相互转换、相互模仿、共同存在的现实状况下,图文关系正在成为中外学者共同关注的跨学科研究热点。D.完善各级各类学校的心理健康工作者队伍建设,实施有针对性的心理健康教育,可以亡羊补牢,使学生的常见心理问题在萌芽状态及时得到解决。【解析】 本题从用错对象、望文生义、前后矛盾等角度设误,考查成语的使用。A项,毋庸置疑:事实明显或理由充分,不必怀疑,根本就没有怀疑的余地。一般用作谓语。不符合使用习惯。B项,焕然一新:形容出现了崭新的面貌。此处望文生义,“审美感受”应用“耳目一新”。C项,方兴未艾:事物正在兴起发展,一时不会终止。一般指好的事物,符合语境。D项,亡羊补牢:比喻在受到损失之后想办法补救,免得以后再受类似的损失。成语的意思与语境“萌芽状态”不符合。【答案】 C3.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中国科学院最近研究发现,喜马拉雅山冰川退缩,湖泊的面积扩张,冰湖溃决危险性增大,引起了研究者的广泛关注。B.长江中的江豚被誉为“水中大熊猫”,是国家二级保护动物,也是《华盛顿公约》确定的全球濒危物种之一,再不加以保护,15年后将会灭绝。C.专家认为,我国人均饮茶量每天不足10克,加之大部分农药不溶于水,茶叶中即使有少量的农药残留,泡出的茶汤中也会农药含量极低,对人体健康影响不大。D.今年广东天气形势复杂,西江、北江可能出现五年一遇的洪水;省政府要求各地要立足防大汛、抢大险、抗大旱,做到排查在前、排险在前、预警在前,确保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解析】 本题从成分残缺、语序不当的角度考查对病句的辨析。A项,成分残缺,在“引起了研究者的广泛关注”前加主语“这些现象”;C项,语序不当,将“也会农药含量极低”改为“农药含量也会极低”;D项,语序不当,将“防大汛、抢大险、抗大旱”改为“防大汛、抗大旱、抢大险”,将“排查在前、排险在前、预警在前”改为“排查在前、预警在前、排险在前”。【答案】 B4.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导学号:46722039】在全球化的今天,守护文化多样性,是关涉人类文化发展未来的大问题。在不同文化主体之间,要倡导有创建的交流、理解与对话。这种文化理解是一个双向承认的过程:______________。前者是自觉、内省,后者则是宽容礼让、平等开放。A.首先是了解“自身”文化以理解“他者”文化,然后是接触“他者”文化以认识“自身”文化B.首先是接触“他者”文化以了解“自身”文化,然后是认识“自身”文化以理解“他者”文化C.首先是接触“他者”文化以认识“自身”文化,然后是了解“自身”文化以理解“他者”文化D.首先是了解“自身”文化以认识“自身”文化,然后是接触“他者”文化以理解“他者”文化【解析】 本题考查语言表达连贯的能力。根据前后照应的原则,采用排除法。由“双向承认”排除D项,由“宽容礼让、平等开放”排除A项,由“认识”和“了解”的认识程度,排除B项。【答案】 C
5.概括下面文字的主要内容。(不超过40字)伯尔的小说创作,从1947至1951年,主要取材于第二次世界大战……它们揭露和批判法西斯侵略战争,以被迫充当炮灰的普通德国士兵的遭遇,反映了德国人民的苦难。这些作品的基调灰暗、抑郁,把战争渲染成一场抽象的人与命运的搏斗,结果是人的毁灭。他认为“战争是无聊的”,它像“伤寒病”一样是一种可怕的现象。但这些作品在一定程度上启发德国人民认识战争的灾难。伯尔的小说创作遵循现实主义的文学传统,真实地反映了德国战后发展各阶段的重要现象。在艺术上他广泛吸收20世纪以来现代小说的许多新手法,如内心独白、蒙太奇、象征、怪诞的联想等等,60年代以后,又强调小说事件的客观真实性和新闻纪实手法。他一生还创作了大量杂文、随笔和广播剧,并翻译外国作品。 【答案】 伯尔的小说创作内容上揭露战争的残酷,艺术上吸收了现代小说的许多新手法。6.南水北调中线干线工程输水路线,源起湖北丹江口水库,终至北京、天津。请依据下图,用一段文字描述该干线工程的输水路线。要求:①包含图示总干渠经过地;②不少于5个动词;③语言表达准确、简明、连贯;④不超过80字。 【解析】 本题考查语言表达的准确、简明、连贯。解答此题,首先要认真观察题干所给的示意图,全面准确读图。其次,要看清题干要求,本题中有4项要求,在解题时一定不能疏忽任何一项。选取恰当的动词后,用这些动词把整个句子衔接起来,即把输水路线经过的主要地方连接起来,注意前后连贯,表达准确即可。【答案】 (示例)一渠清泉,源自丹江口水库,从南阳北上郑州,穿越黄河,过焦作,
出安阳,入河北邯郸,经邢台,走石家庄,分流东至天津,北达北京。源源南水北流去,绵绵千里饮甘泉。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10题。【导学号:46722040】为了一张五克朗钞票[挪威]约·鲁德清晨时分,他踏上一家食品商店的台阶,喘着粗气,小心地坐在最上一级台阶上。他轻轻地叹了一口气,又推了推商店的门,可是门锁着。他很饿,一直在想,这里说不定侥幸会有点儿隔夜的鱼丸或者别的残羹剩饭吧。他把蜷起的双腿贴住胸膛,脑袋几乎夹在双膝中间。就这样痴呆呆地望着街上的积雪,耐心地等待着。忽然他瞅见一张被污泥和脏水弄得潮腻发亮的蓝纸片,它好像是一朵迎春花。他猛然竖直了身体,浑身的血液陡然像潮水一样涌起来,他一个箭步蹿下台阶,捡起那朵在严寒之中一枝独秀的花。他拿着纸的手在簌簌发抖,手指冻得似乎被那蓝色所染透,他怔呆呆地凝视着,眼睛里闪出欣喜若狂的光芒。这是一张五克朗的钞票。他用手把它轻轻揉平,又抻了一抻。他马上感到上帝的目光盯住了他,于是慌忙把礼物放在兜里,但是不敢把手抽出来。那只手就一直插在兜里,手指紧攥着钞票,他像一个小偷一样从那条静寂的街上逃了出来。他那张好久没有刮过胡须的脸颊上泛出狂热的红晕,眼睛炯炯发亮。这张钞票对于他来说是一大笔财富。这使他觉得脑袋里一阵眩晕,肚子里咕噜咕噜,有巨大的空间可以容纳非常多的热气腾腾的饭食,这种空荡荡的感觉突然从胃的深处一直上升到灵魂。他走过了十几条大街小巷,沾沾自喜地把这种难忍的欲念当作享受。他一次又一次地来到卖食品的商店,可是走过大门却并不进去。他在卖咖啡的门口停住脚步,眼前金星直冒,一再责问自己为什么不进去饱一饱饥肠呢?每次他都想不愿再过手上没有这笔钱的生活,他想将这区区五克朗利上加利。他抵挡住了一切食物香味的诱惑,头脑里充满了雄心勃勃的宏图大略。他终于找到一家他曾听别人说过的批发商店,一个目光灼灼的戴眼镜的老人站在柜台后面,怀疑地、很不友善地打量他。他已经计划周全,似乎除了这个想法之外再也找不出更完善的生财之道了。他打算用三克朗买进鞋带,再花一克朗吃饭,最后一克朗备而不用。
他微笑了,紧张的心情放松了,似乎要马到成功了。老人从暗影处抓出一卷棕色和黑色混在一起的鞋带,用手掂了掂分量,那只手又青又紫。他不客气地噘起潮湿的下唇说:“一手交钱,一手交货。”老人看到了那张五克朗的钞票,把它展平,挥舞着它放在冻成青紫色的鼻子前嗅嗅。他的两颊升起了一阵不好意思的红晕。他收进噘起的下唇:“如果五克朗都买,每一副鞋带就便宜一些,按批发价。少于五克朗的货我是不卖的。”他回答说:“我只要三克朗。”现在他后悔事先没有吃饭或把钞票兑换开来。“如果你买五克朗,你可以有百分之百的赚头。”他又盘算起来,觉得饥饿还可以再忍一忍,于是他接过那五克朗钞票换来的鞋带,挣他的百分之百的赚头去了。他唱了一首没有字眼的歌,他把这首老歌改成了一首歌唱卖鞋带小贩的新歌。他踏进一排办公室。冷汗从他额头上冒出来,头脑反而清醒了一些,不过拿着鞋带的手却在发抖。他在心里默默念着上帝,向第一个顾客鞠了一躬,可顾客不要。于是他继续向前走。又有几个人不买。人家的态度倒不都是生硬的,他也不敢硬要人买,哪怕是那些看起来最弱的顾客。一个主任模样的人说道:“鞋带?我已经收集了满满一抽屉,足足可以用鞋带来上吊了。真是活见鬼,你留着自己上吊用吧!”他向一百多人销售鞋带,他们都在慢慢地宰割他,一个个朝他的心坎上扎进冷酷的一刀。天渐渐黑下来,他仍在街上奔走,不断朝过路人凑上去销售,他们根本不理他,好像他是看不见的或根本不存在一样。他们不明白这捆鞋带对他来说有多沉,不明白鞋带的重量可以把他压扁,会把他挤得和路灯、电线杆融成一体。在公园深处,他瘫倒在潮湿的泥地上,数了数自己那捆原封不动的鞋带。他就把这些黑色的、棕色的鞋带结成一条绳索,然后把这绳索悬到大树底下的丫杈上,并照别人所说的那样做了。(原文有删改)7.下列对这篇小说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最恰当的两项是( )A.本篇小说主要围绕“一张五克朗的钞票”这条线索来组织材料,这张“五克朗的钞票”贯串了小说的主要情节,是小说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B.小说多次对这张“五克朗的钞票”进行细致描绘,既突出了这张钞票在“他”心目中的重要性和作用,同时也直接表明了作者的人生观、价值观。
C.“他”有了钞票,也感到饥饿,但多次走过卖食品的商店时都没进去,还把这种难忍的欲念当作沾沾自喜的享受,这反衬出“他”是一个坚忍、有毅力的人。D.小说中写了“他”推销鞋带时的场景,虽然“他”有礼貌地鞠躬,向一百多人销售,可是都未成功,原因是“他”没力气吆喝叫卖。E.饥肠辘辘的“他”原本想依靠捡到的一张钞票发些小财,但最终却没能实现自己的愿望,“他”的遭遇令人同情,读来使人心情沉重。【解析】 本题考查分析情节安排和理解文章内容。B项,“直接表明了作者的人生观、价值观”属牵强附会。C项,“反衬出‘他’是一个坚忍、有毅力的人”错,这里主要体现了改变命运的希望给予“他”的力量。D项,“原因是‘他’没力气吆喝叫卖”错,他没有售卖成功是当时的社会环境造成的。【答案】 AE8.小说是如何刻画“他”在捡到钞票的前后表现的?请简要分析。 【解析】 本题考查理解文章内容和分析作品的主要表现手法。解题时要先找到小说中叙述捡钞票的区间,第二段的第二句话交代了他捡钞票的内容,因此其上下文即要寻找的区间;然后找到符合题干要求的关键词句,如“他很饿”“眼睛里闪出欣喜若狂的光芒”等,并对其进行概括;最后分析运用了哪种手法。【答案】 运用了对比的手法。捡钞票之前:饥饿难忍,总渴望得到别人的施舍。捡钞票之后:欣喜若狂,即使饥饿也不买食物吃,想通过这张钞票改变自身的命运。9.“批发鞋带的老人”在文中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解析】 本题考查分析理解文章情节的设置。从人物塑造的角度来看,老人的出现是为“他”服务的。将老人的奸诈和“他”的老实放在一起,可知老人起反衬作用;老人批发给“他”鞋带,而“他”没有卖出鞋带,最终用鞋带自杀,因此老人的出现推动了情节的发展。从小说的主题来看,“老人”没有帮助“他”,而是压榨“他”,因此老人的出现有助于揭示小说主题。【答案】 (1)用老人的奸诈反衬出“他”的老实,为后面“他”卖不出鞋带做了铺垫。(2)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如“他”没有卖出鞋带,用鞋带上吊自杀等。(3)批判了社会中金钱至上、人情冷漠的现象。10.对于捡到的五克朗钞票,“他”
是怎样处理的?这种做法你同意吗?请结合文本阐述你的观点。 【解析】 本题包括两问,第一问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概括,第二问考查探究中的个性化解读。解答第一问要找到“他”想利用钞票获得更大利益的相关内容,然后加以概括即可。解答第二问要先亮出自己的观点,然后结合文章内容加以分析,要分析有据,言之有理。【答案】 (1)想利用五克朗钞票发财,改变命运。“他”本想用三克朗买进鞋带后售卖,花一克朗吃饭,最后一克朗备用;后来在老人的怂恿之下全部买了鞋带,却没有卖掉一根。(2)(示例一)同意。一个人,通过正当手段获取财富无可厚非,何况“他”是一个相当贫穷的人;况且“他”本钱少,没有更好的投资方式,而且老人又提出了只卖不少于五克朗的货的苛刻条件,无奈之下,他只能通过卖掉鞋带来解决自己的饥饿问题,因此可以理解。只不过“他”没有想到社会竟是如此险恶,老人的行为竟是如此卑鄙,从而无法实现自己挣钱的愿望。(示例二)不同意。“他”强忍饥饿,投资鞋带生意,这是典型的没有解决眼前的困难就想解决长远困难的做法,是错误的。试想,眼前难关若不能渡过,又如何会有未来?另外,“他”过于贪婪,“想将这区区五克朗利上加利”,要明白,人不能有贪婪之心,否则必将遭到惩罚。“他”不懂得如何投资,只想一本万利,再加上不懂得社会的险恶,失败是必然的结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