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七年级语文多媒体课件
志贺直哉(1883-1971)是一个典型的“私小说”(自我小说)作家,也是日本白桦派的代表作家。1908年,志贺直哉与武者小路实笃等4人结成“十四日会”,创办传阅性杂志《望野》。1910年,他又与有岛武郎等共同创办《白桦》杂志,提倡人道主义和理想主义的文学。作品有:《万历红瓷瓶》(1933)、《台风》(1934)、《早春的旅行》(1941)、《寂寞的一生》(1941)、《灰色的月亮》以及《被腐蚀的友情》等等.作者简介:
1体会本文前后对比照应的写法。2体会心理和神态描写.3思考怎样保护孩子培养的的自尊自主的人格。教学目的:
茶(chá)卤(lǔ)葫(hú)芦(lu)籽(zǐ)呵(hē)斥(chì)战(zhàn)战(zhàn)兢(jīng)兢(jīng)薪(xīn)水(shuǐ)隐(yǐn)瞒(mán)嘀(dí)咕(gu)干(gān)涉(shè)生字注音
问题讨论:清兵卫对葫芦热爱有加,他也曾几次对别人的葫芦不以为然,说明什么?为什么他后来又改变了他的爱好呢?这个爱好真的不好吗?阅读课文
开端发现葫芦发展教员没收高潮砸碎葫芦尾声葫芦变价结局改变爱好一喜爱葫芦二三爱绘画文章结构:
作者尽情描绘了清兵卫的前后的不同的兴趣爱好。对比特别鲜明。作者怎样展开这种对比描写的呢?联系课后练习三提示:问题讨论:
本文对人物的神态进行细致深入的描写:有哪些神态描写呢?各有什么作用呢?3.清兵卫只是脸色发青,不敢作声。对于父亲粗暴地砸碎自己的宝贝葫芦,清兵卫感到心如刀绞,悲痛欲绝,“不敢作声”则表现了父亲的一贯的的粗暴的家长制的态度。1于是这个清卫的葫芦终于被当场没收。清兵卫连哭也没哭一声。“连哭也没哭一声”形象真切的表现了清兵卫的葫芦被没收后伤心、欲哭无泪的之状。2.他的脸无人色的回到家里,靠火炉边发呆。“脸无人色”“发呆”,表现了他痛失葫芦后的痛苦无奈的心情。问题讨论:
清兵卫的父亲不注重孩子的选择和爱好,对孩子痴迷葫芦采取了反对、压制的手段,教育方式简单粗暴。婷婷的爷爷能够支持孩子的爱好并给予关心帮助,可是在对婷婷的教育方法上却欠妥当,:思想观念迂腐老化,因循守旧。阅读课文和附文,说说清兵卫和婷婷的长辈对他们的个性化的行为采取了怎样不同的态度。对此你有什么感想呢?我认为,对孩子的教育是要讲究科学的,首选要热爱孩子,孩子才可能听你的话,信任你,这是教育孩子的前提。其次,应尊重孩子,孩子也是人,只有尊重孩子,才能使孩子在心理上得到健康的发展;还有,教育孩子要针对不同的孩子采取不同的方法,也就是要因材施教。课文与附文比较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