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备课大师xiexingcun.com《牲畜林》教案李莉一.教学目标:1.领会小说的内容和题旨;2.分析《牲畜林》的结构,体会其结构特点;3.进一步认识情节的重要作用及与结构在概念上和功能上的差异,了解结构的构成方式。二.教学重点:小说的内容与题旨,作品的结构艺术。三.教学难点:小说高潮部分的特点及设计意图。四.课时安排:两课时。第一课时一.教学内容:了解有关文学常识,分析小说故事情节,把握课文内容,概括小说题旨。二.教学过程:〈一〉由“猴子掰包谷”和“拣贝壳的小孩”两故事导入课堂教学。〈二〉简介作家作品。〈三〉分析课文内容。1.指导学生在复述故事内容的基础上概括课文内容;2.教师小结:小说描写的是一个传奇故事:农民朱阿德小母牛“花大姐”把一个德国兵引入众多牲畜藏身的密林之中,德国兵像猴子掰包谷一样,不断地放下这个牲畜,去抓另外一个。而朱阿举着猎枪不敢开枪,生怕误伤了牲畜。最后,德国兵在和野猫的厮打中一起掉下了山崖。〈四〉概括小说题旨。1.学生围绕着“作者为什么要选择‘牲畜林’这一意象来结构全篇”这一问题认真阅读课文,领会小说题旨。2.教师小结:《牲畜林》是一篇写反法西斯战争这一题材的小说﹙小说开头一句交待了故事发生的时代背景﹚,卡尔维诺没有按照一般的写法来写,而是选择了“牲畜林”这一意象来结构全篇。透过“牲畜林”这一面“帕修斯”盾牌,读者可以看到一个真实的世界,但又不受这个世界的危害,不会因此而变得僵硬,面对战争,“牲畜林”是一个特殊的所在,仿佛与战争隔绝,树林和牲畜们仍然生机勃勃,没有对战争的恐惧。正是这最自然的生命力,给人以生活的希望,这希望,则是杀死战争妖魔的基础,这就是小说的主题所在。〈五〉分析故事情节。1.学生回顾有关情节方面的知识,概括《牲畜林》的情节内容。明确:序幕:村民带着自己唯一的财产——牲畜逃难进入树林;故事的开端:德国鬼子进村扫荡,朱阿德奶牛还没有藏起来;故事的发展:朱阿拙劣的射技,使得牲畜林的牲畜接连出场;语文备课大师xiexingcun.com
语文备课大师xiexingcun.com高潮、结局:朱阿射中了衰老的母鸡,德国兵和野猫一起掉下了山崖;尾声:朱阿成为“英雄”。1.学生思考:小说的高潮和结局这样安排,作者有什么意图?如果改成“朱阿终于开枪打死了德国兵”小说的意义会发生怎样的变化?明确:作者把高潮设计成朱阿的子弹没有打到德国兵身上,而是全部交给了那只衰老的母鸡。作家把最后的任务交给一只凶恶的野猫,它不是牲畜,反而算得上是牲畜的敌人﹙“专门捕食飞禽,有时甚至到村子里偷鸡吃”﹚,它和德国兵在厮打中一起掉下了石崖,这在一定程度上寄托了作家的理想:让邪恶与邪恶同归于尽,让敌人自取灭亡,善良的人连手都不需弄脏。小说的结局是皆大欢喜的,连“可怜的吉鲁米那”也得到了补偿。综观全文,只有这个“游击队员”和小说开头的“扫荡”一词透露出抵抗的色彩,其余的好像都显得那么自然而然。“牲畜林”这个充满自然和谐的地方。似乎拥有自净能力,经过一番风浪后,它又回到生活本来的轨道中去。它也正是以它这种民间故事搬的神奇,成为小说结构和主题上双重的要点。〈六〉学生阅读体会。〈七〉布置作业。思考:《牲畜林》表现了人们战胜法西斯的乐观精神,其中作者使用了几次“延迟”?这样的“延迟”对表现主题有什么作用?第二课时一.教学内容:着重分析《牲畜林》的结构方式,体会卡尔维诺小说在结构上的艺术特色。二.教学过程:〈一〉复习第一课时的有关内容,导入课堂教学。〈二〉分析《牲畜林》的结构方式。1.学生阅读单元话题:“结构”,整理知识要点。2.师生共同分析《牲畜林》的结构方式明确:“牲畜林”既是小说主题的要点, 也是小说结构的要点。 从外貌来看, 男主角朱阿是个近乎小丑的形象, 他还是嗜酒过度的酒鬼、不可救药的劣等射手。他不是英雄, 而是一个穿针引线的人物, 就像在马戏表演中, 小丑把一个个节目衔接起来。是朱阿把一个德国兵间接引到“牲畜林”中来的(直接把他引来的, 还是一头牲畜: 母牛“花大姐”), 也是朱阿的拙劣射术, 使得各种牲畜有与德国兵轮番接触的机会, 并最终使德国兵在树林的野猫和悬崖面前丧生。小说结构的要点是“牲畜林”, 而朱阿回村找牛等一系列情节则将其丰富为一个完整的结构。 3.学生思考讨论:《牲畜林》表现了人们战胜法西斯的乐观精神, 其中使用了几次“延迟”? 这样的“延迟”对表现主题有什么作用? 明确:《牲畜林》 , 多次使用“延迟”, 其中较大的有六次。这样的“延迟”使得原本紧张激烈的情节节奏舒缓下来,牲畜林里的各种动物可以自由地登台表演, 战争的阴影被更有生命力的和谐自然挤到一边。 朱阿一共有六次打算射击, 其中五次准备射击却因为各种原因而没有发射。但这又不是简单地照搬民间故事的写法, 而是有一些更深的意思在内。首先,语文备课大师xiexingcun.com
语文备课大师xiexingcun.com 小说的结构和主题的要点, 都在于“牲畜林”这一意象。延迟法的反复使用, 使得各种 牲畜( 只有最后的野猫不是家畜) 接连出场, 成为故事的真正主角。牲畜们可不管你是德国兵还是什么, 它们只管在林子中间跑啊、跳啊, 仿佛这是一场盛大的狂欢节。正是这种欢乐的景象所蕴涵的精神, 把严酷的战争这一“历史真实”融化到自然和谐的“文学真实”中来。其次, 战争的严酷性也仍然从中显露出来。朱阿一想到他在世上惟一的财产“花大姐”要被带走, 便不寒而栗, 同样, 那头粉红色的小猪是那两个小孩的惟一财产, 那只“光秃秃没剩几根毛的母鸡”也是老太婆吉鲁米娜的惟一财产, 本来就已十分穷困, 一旦失去这点财产, 生活将更加悲惨。 小母牛“花大姐”倔强地不听德国兵的使唤, 反而领着他进入密林深处, 使他( 包括后面悄悄跟着的朱阿)“ 鼻子被荆棘划破, 双脚陷入小溪”。而朱阿则是思前虑后,“ 本来就双手发抖, 瞄不准, 现在又如此激动……他使劲瞄准, 但颤抖的双手使枪口不停地在空中转动”;“从山洞里跑出”的一只小羊, 被德国兵抓住之后, 则是“声嘶力竭叫唤着”。出来恳求朱阿瞄准点的是一位白胡子的老牧羊人。而朱阿被恳求之后, “简直给搞糊涂了, 连扳机在什么地方也不知道了” ——对于朱阿的犹豫和颤抖, 第一次是用较多笔墨直接描写, 第二次是比喻( 借喻) , 第三次则使用夸张的修辞手法。朱阿当然不可能不知道扳机在何处, 但夸张的手法则把他的尴尬 ( 他也想瞄准, 但是心有余力不足) 写得更鲜活; 下面的一只火鸡更有趣, 它自始至终都没有被德国兵抓住, 逗引着对方一层一层地往树上爬, 最终压断树枝摔了下来, 而它自己却“ 挺着胸脯, 一直保持着开屏的姿势”。来给火鸡求情的姑娘也很有趣, 半带利诱半带威胁地对朱阿说话, 使得朱阿“羞得满面通红, 手中的猎枪像烤肉的铁叉一样在眼前转动起来。”把猎枪这样凶恶的意象比做生活味极浓的烤肉的铁叉, 这也是作家想像力丰富、联想无拘无束的表现, 而这种自由联想, 也暗示了自由精神对战争阴霾的反抗; 接下来出场的是一只兔子,“ 它圆鼓鼓的, 比野兔肥实, 听到响声不但不跑, 反而趴在地上不动”, 被抓住之后“吱吱乱叫、左右扭动”( 与小猪的“拼命挣扎”又不同, 一词之异, 体现出作家用词的准确性) , 使德国兵不得不“高举手臂, 跳来跳去”。 这一段只写了朱阿被恳求, 至于恳求之后的情状, 则省略了。这大概也是为了避免重复的考虑。 然后是第六次, 这次是一只“光秃秃没剩几根毛的母鸡”。作者似乎有意避免把一个太鲜活的生命在他的小说里交付到死亡的命运中去, 从而安排了一只“人们再也不可能见到比它更老、更瘦的鸡”。 朱阿终于要射击了, 这次是躲在他临时堆砌的掩体后面。“现在他可以毫无顾忌地开枪了, 就算把那没毛的母鸡打死, 也没什么关系。”这句话暴露出朱阿更深层的心理活动——前面不开枪, 不仅是因为怕误伤那些牲畜, 而且也是怕没有打中德国兵, 反被对方开枪还击。这一点心理很隐蔽, 作者的写法也很隐蔽, 但却是情节推进的一个小小扳机。 〈三〉概括本小说的结构特点:明确:小说《牲畜林》在结构上有四个特点,一是让牲畜林成为一个“容器”;二是在情节上设置危机;三是运用了“延迟”手法层层推进;四是运用显性的结构因素构建全文。卡尔维诺的作品始终富有寓言式童话般的色彩而别具一格,幽默讽刺手法的运用使他的小说别有情趣。请课外思考小说中幽默讽刺手法的运用及其表达效果。〈三〉布置作业: 1.完成《世纪金榜》2、阅读《半张纸》,分析其结构方式。 语文备课大师xiexingcu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