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国小说欣赏高中语文新课标人教选修课《山羊兹拉特》
艾萨克·什维斯·辛格,美国犹太作家。20世纪初,辛格生于当时在沙俄统治下的波兰拉齐米恩。他的祖父和父亲都是犹太教哈西德派的拉比,也就是犹太教的教士。辛格的父亲一心要把辛格也培养成一个拉比,因此让他从小接受犹太教育,进华沙的拉比经院。但辛格受自己哥哥的影响很大,他哥哥经常和父亲辩论,认为整个世界都在进步,犹太人不能只学犹太法典,活在中世纪里。辛格最终违背父亲的意愿,决定不做拉比,而走进了华沙犹太文学界。1935年,辛格跟随哥哥去了美国,1943年加入美国籍。
辛格主要用东欧犹太人通用的意第绪语写作,再由他自己或别人译成英文。其代表作品有《傻瓜吉姆佩尔》《卢布林的魔法师》《庄园》《冤家,一个爱情故事》《萧莎》等。1978年辛格获诺贝尔文学奖,获奖理由是:“因为他的充满激情的叙事艺术,这种艺术既扎根于波兰犹太人的文化传统,又反映了人类的普遍处境。”
本小说选自《外国儿童文学名作导读本》,小说的时代背景模糊,大概作者也正是要借助于这种背景不明确来写作描摹出人与动物间有可能恒久存在的亲情状态,它可以超越任何时代的贫困和窘迫,成为一个物质匮乏的世界里人与动物之间永远温情的慰藉。
这篇文章向我们讲述了一个有关人和动物之间的故事。故事主人公阿隆与山羊兹拉特经历了一场暴风雪之灾,在患难中共同救助得以保全性命。故事朴实,不加任何修饰,但读后却令人震撼。人的本性,动物的善良,人与动物之间那种无法用言语表达的和谐共处、患难与共都在这里得到充分的展现,这里只有真挚的情,只有融洽的爱,而不再有动物与人的区别。故事以小说的形式展开情节,简单明了,即以暴风雪为山羊不卖的转机。暴风雪好像是天意的安排,特意来阻止这次对动物不义的举动,从而保全了一个即将老去但仍有感情的可爱的生命,于是患难中的相互救助与依赖,再次演示了人与动物的温情。
朗读课文,概括故事情节
根据故事情节,请在下面补充四字短语开端(1—4):阿隆发展(5—10):途中高潮(11—27):难中结局(28—33):回家受命卖羊遇暴风雪相依为命不再卖羊
1.硝皮匠为什么要卖掉山羊兹拉特?全家的反应是怎样的?这些叙述有什么作用?[明确]原因①兹拉特老了,挤的奶也很少。②家里急需钱过节(蜡烛、土豆、食油、孩子们的衣物及其他必要的开支)。
反应勒文“经过很长时间的犹豫”才决定卖掉兹拉特阿隆的母亲“不禁泪流满面”安娜和米丽昂“也哭了起来”阿隆“只得听从父亲的命令”,带兹拉特上路全家人“都出来向兹拉特告别”,极为不舍作用①从以上的叙述中可知,硝皮匠要卖掉兹拉特是生活所迫,并非出于本意。②为下文兹拉特没有被卖掉埋下伏笔。
[明确]开始时,兹拉特一无所知,它一如既往地表达着对主人的信任。“还是像往常一样,显得那么温驯那么可亲”,“舔着阿隆的手”,“对主人充满信任”,因为“它知道,主人每天喂它,从不伤害它”。在刚刚被阿隆牵着走上一条完全陌生的路这一段中,老山羊兹拉特心中交织着信任与怀疑。“才觉得有点奇怪”“它用疑问的目光,似乎在问”“它好像又想通了”“不过”等词句曲折细致地呈现了它的这种心态。2.试揣摩山羊内心的情感流程。
天气骤变,大雪纷飞,兹拉特并不感到担忧。当在雪里越陷越深时,它又有了疑问。在草堆中吃饱后,似乎又恢复了对主人的信任。把奶给阿隆吃,以看似简单的“咩——咩——”声从情感上慰藉了处于孤独中渴望交流和关爱的阿隆。回到家后,它成为阿隆家庭中不可或缺的一个角色,从而使情感力量战胜了物质贫困的威胁。
小说中的阿隆和兹拉特是怎样的形象?[明确]人物形象阿隆聪明、能干、临危不惧、有爱心山羊兹拉特温驯、信任人、善解人意、善良
试分析自然环境描写在文中的作用。[明确]文中的自然环境描写主要起推动情节发展的作用。自然环境的突变最终改变了山羊的命运,进而影响到小说的情节发展,从而成为这篇小说中极具结构性的一个要素。风雪中的相依为命注定要将兹拉特的重要性突出出来,使它成为阿隆家庭中不可或缺的一个角色,从而使得情感力量战胜了物质贫困的威胁。因为天气变得寒冷,“村民们重又需要硝皮匠勒文来帮忙”,家庭的贫困状况因此得以缓解,这不妨视为大雪给勒文家带来的好运。
试分析下列语言现象的表达效果。[明确]语言现象表达效果每年灯节前后,大雪飘飘,天气很冷,从村子通往城里的路也总是覆盖着雪。自然环境描写,为下文写去城里卖羊遇暴风雪作铺垫。
语言现象表达效果它舔着阿隆的手,摇晃着它下巴上那小撮白胡子。兹拉特对主人充满信任。它知道,主人每天喂它,从不伤害它。兹拉特温驯可亲,对主人如此信任,是和主人全家对它的“不舍”互为照应的。在情节发展的这一阶段,“信任”和“不舍”构成理解山羊兹拉特和勒文全家关系的关键词。不时,有条狗跟在后边汪汪直叫。阿隆总是用他那根棍子把狗赶走。为下文捅雪埋下了伏笔。
语言现象表达效果夜空一下子变得明亮起来。圆月在雪地上洒下片片银辉。阿隆钻出草堆,环顾周围的世界。一切都那么洁白,那么安静,沉浸在宏大天地的梦幻之中。星星显得那么大,又那么近。月亮在苍穹中游弋,就像在大海里一样。预示着情节的发展,他们已经战胜了暴风雪。用景色来表达阿隆心中的幸福感。
[明确]文中把山羊兹拉特作为一个有思想的动物来描写,作者笔下的山羊兹拉特显得那样的单纯和宽容,仿佛就是当地农民的真实写照,文章也显得趣味横生。对山羊拟人化叙述,张弛有度。如在跟阿隆的对话中,虽然人羊不能互通,可也写得有情有义。这样一来,整篇文章就既有童话的趣味,又显得真实可信,可谓分寸极巧。1.试分析小说张弛有度的拟人叙述。
[明确]小说借助巧合法以突然遭遇暴风雪作为兹拉特没有被卖的转机。兹拉特的命运瞬间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而且草堆里的奇遇也给全文增添了神秘色彩。但这一切都突出了和谐与爱的主旨。巧合法的使用使小说简单明了的同时又曲折有致。2.试分析小说中的巧合艺术。
本文讲述一个有关人和动物之间的故事,故事主人公阿隆与山羊兹拉特经历了一场暴风雪之灾,在患难中共同救助得以保全性命。它响应了辛格作品中一以贯之的情感主题。在情节发展的不同阶段,通过情感在山羊和主人之间的双向流动,作者不露痕迹地传达出人和动物之间彼此的深情厚谊,它最终超越了人畜之界,为我们提供了情感关系的不同方式。
局部涵泳1、冲突是小说得以发展下去的动力,没有冲突就没有生动的故事情节。本文的情节冲突有哪一些呢?明确:①阿隆一家遭遇困境。②阿隆路上遭遇大风雪。
2、遭遇大风雪这个情节是情理之中还是出人意料?明确:开头一段的描写,为故事的发展作了铺垫,给阿隆他们的遇险提供事实依据。第6~9段对环境突然恶化的渲染,既烘托了气氛,又为下文的下雪作铺垫。所以遭遇大风雪是情理之中。
3、在故事情节中,作者塑造了“草堆”这一让主人公脱离困境的环境,是出人意料还是情理之中呢?
明确:文章中与“草堆”照应的地方:第一段“阳光闪亮”“田里芳草青青”,第九段“透过雪层,阿隆的靴子触到一大块新翻过的松软的土地”。所以是情理之中。
4.如果将草堆设计为“木屋”,好不好?为什么?
明确:①草堆本身是兹拉特的食物,才使兹拉特有奶使阿隆度过三天时间。②草堆还可以保暖。③下文阿隆家人寻找他和山羊,却没有找到显得合情合理。④在原野的草堆里,对暴风雪的感受才是真切的,阿隆与山羊的亲切才显得合乎逻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