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忆往昔,峥嵘岁月稠》习题一、基础知识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组是( )A.筵席/吊唁 揩油/楷书 颠倒黑白/倒行逆施B.罄尽/亲家梗概/粳米横行霸道/横暴不法C.恶语/厄运舟舸/沉疴赤身露体/藏头露尾D.啮噬/镊子偶尔/耦合强词夺理/强颜欢笑解析:A项,yán/yàn,kāi/kǎi,dǎo/dào;B项,qìng,gěng/jīng,héng/hèng;C项,è,gě/kē,lù/lù;D项niè,ǒu,qiǎng。答案:A2.下面语段中画线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这位负责人指出,靖国神社在世界上闻名遐迩,至今仍供奉着在二战中对中国等亚洲国家人民犯下滔天罪行的14名甲级战犯。日本政客不顾中国等国家人民的强烈反对,到为日本军国主义招魂的靖国神社顶礼膜拜,其实质是试图否认和美化日本军国主义的战争罪行,历史不会被遗忘,中国人民绝不容忍任何企图抹杀战争罪行的言论和行动。A.闻名遐迩B.滔天罪行C.顶礼膜拜D.抹杀解析:A项,“闻名遐迩”形容名声很大,远近的人们都知道,褒义词。这里应改为“臭名昭著”。答案:A3.下列句子中,表意明确、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教育专家指出,父母不应轻易让还未成年的孩子过早离开自己,否则,过早的离开会使他们的心理、性格受到不良影响。B.虽然海水淡化具有洁净、环保、供给稳定等特点,未来的发展前景十分广阔,但是目前还没有被广大沿海地区所采用。C.几个参会的省的代表认为,应在《粮食法》中加入节约粮食、反对浪费的条款,以法律手段约束、整顿浪费粮食的行为。D.中国电影之所以在国内难挡好莱坞大片的冲击,在海外仍是非主流,是因为中国电影缺乏足够的竞争力和过于“自闭”。解析:A项,语意重复,“否则”与“过早的离开”保留其一。B项,句式杂糅,应为“被广大沿海地区采用”或“为广大沿海地区所采用”;语序不当导致主语缺失,“虽然”应置于“海水淡化”之后。C项,“几个参会的省的代表”表意不明;“整顿”与“行为”搭配不当。答案:D4.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中国茶有红、绿、青、黄、白、黑六大类2000多种,外形千姿百态,香气各具特点,滋味风格迥异,效能各不相同,________。________,它是茶叶品质的综合表现。________,它是茶叶品质的综合反映。________。________。①香气高、滋味醇、叶底匀、汤色清,是好茶,反之则劣②所谓外形是指干茶的芽叶比例,有无锋苗以及老嫩、松紧、整碎、净杂、光润、鲜暗等的程度③条索紧、嫩度好、锋苗多、色泽润,是好茶,反之则劣④所谓内质是指香气的高低、纯杂、长短,滋味的浓淡、强弱、鲜淳、苦涩,叶底的嫩度、色泽、净匀度,汤色的鲜活、明亮程度⑤不管差别多大,选择茶叶的方法是相同的,都离不开看外形、评内质A.②③④①⑤ B.②③④⑤①C.⑤②④③①D.⑤②④①③解析:第⑤句的“差别”承接上文的“迥异”“各不相同”,总说选择茶叶的方法是看外形和评内质,接着按照从外形到内质的顺序分说:第②④句依次阐释外形和内质的内涵,第③①句依次从外形和内质方面说明好茶的标准。答案:C二、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任选3题,多选只按前3题计分)5.颜渊问仁。子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而由人乎哉?”(《论语》)答案:克己复礼为仁 为仁由己6.夫天地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光阴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李白《春夜宴从弟桃花园序》)答案:万物之逆旅也 百代之过客也7.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江水流春去欲尽,江潭落月复西斜。(张若虚《春江花月夜》)答案:昨夜闲潭梦落花 可怜春半不还家8.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天堑无涯。(柳永《望海潮》)答案:云树绕堤沙 怒涛卷霜雪三、阅读理解(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9~11题。大无大有周恩来(节选)
梁 衡千百年来,官和权是连在一起的。在某些人看来,官就是显赫的地位,就是特殊的享受,就是人上人,就是福中福。官和民成了一个对立的概念,也有了一种对立的形象。但周恩来作为一国总理则只求不显。在外交、公务场合他是官,而在生活中,在内心深处,他是一个最低标准甚至不够标准的平民。他是中国有史以来第一个平民宰相,是世界上最平民化的总理。一次他出国访问,内衣破了送到我驻外使馆去缝洗。大使夫人抱着这旧衣服时,泪水盈眶,她怒指着工作人员道:“原来你们就这样照顾总理啊!这是一个大国总理的衣服吗?”总理的衬衣多处打过补丁,领子和袖口已换过几次,一件毛睡衣本来白底蓝格,但早已磨得像一件纱表。后来我见过这件睡衣,瞪大眼睛也找不出原来的纹路。这样寒酸的行头,当然不敢示人,更不敢示外国人。所以总理出国总带一只特殊的箱子,不管住多高级的宾馆,每天起床,先由我方人员将这套行头收入箱内锁好,才许宾馆服务生进去整理房间。人家一直以为这是一个最高机密的文件箱呢。这只箱里锁着一个平民的灵魂。而当总理在国内办公时就不必这样遮挡“蒙丑”了,他一坐到桌旁,就套上一副蓝布袖套,那样子就像一个坐在包装台前的女工。许多政府工作报告,国务院文件和震惊世界的声明,都是在这蓝袖套下写出的啊。只有总理的贴身人员才知道他的生活实在太不像个总理。总理一入城就在中南海西花厅办公,一直住了二十五年。这是座老平房,又湿又暗,工作人员多次请示总理,总理都不准维修。终于有一次,工作人员趁总理外出时将房子小修了一下,于是《周恩来年谱》便有了这一段记载:一九六〇年三月六日,总理回京,发现房已维修,当晚即离去暂住钓鱼台,要求将房内的旧家具(含旧窗帘)全部换回来,否则就不回去住。工作人员只得从命。一次,总理在杭州出差,临上飞机时地方上送了一筐南方的新鲜蔬菜,到京时被他发现,就严厉批评了工作人员,并命令折价寄钱去。一次,总理在洛阳视察,见到一册碑帖,问秘书身上带钱没有,见没带钱,就摇摇头走了。总理从小随伯父求学,伯父的坟迁移,他不能回去,先派弟弟去,临行前又改派侄儿去,为的是尽量不惊动地方。一国总理啊,他理天下事,管天下财,住一室,食一蔬,用一物,办一事算得了什么?多少年来,在人们的脑子里,做官就是显耀。你看,封建社会的官帽,不是乌纱便是红顶,官员出行,或鸣锣开道,或静街回避,不就是要一个“显”字?这种显耀或为显示权力,或为显示财富,总之是要显出高人一等。古人一考上进士,就要鸣锣报喜,一考上状元就要骑马披红走街,一当上官就要回乡到父老面前转一圈。所谓衣锦还乡,为的就是显一显。刘邦做了皇帝后,曾痛痛快快地回乡显示过一回,元散曲名篇《高祖还乡》即挖苦此事。你看那排场:“红漆了叉,银铮了斧,甜瓜苦瓜黄金镀,日月晃晃马镫枪尖上挑,白雪雪鹅毛扇上铺。这几个乔人物,拿着些不曾见的器仗。穿着些大作怪衣服。”西晋时有个石崇官做到个荆州刺史,也就是地委书记吧,就敢于同皇帝司马昭的小舅子王恺斗富。他平时生活,“丝竹尽当时之精,庖膳穷水陆之珍”。招待客人,以锦围步幛五十里,以蜡烧柴做饭,王恺自叹不如。现在这种显弄之举更有新招,比座位,比上镜头,比好房,比好车,比架子。
一次一位县级小官到我办公室,身披呢子大衣,刚握完手突然后面蹿上一小童,双手托举一张名片。原来这是他的跟班。连递名片也要秘书代劳,这个架子设计之精,我万没有想到。刚说几句话又抽出“大哥大”,向千里之外的穷乡僻壤报告他现已到京,正在某某办公室,连我也被他编入了显耀自己的广告词。我不知他在地方上有多大政绩,为百姓办了多少实事,看这架子心里只有说不出的苦和酸。想总理有权不私,有名不显,权倾一国,两袖清风,这种近似残酷的反差随着岁月的流逝,倒叫人更加不安和不忍了。9.本段表现了周恩来的什么精神品质?请用一个短语概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官而不显。10.这段文字有几层对比?这样写有什么作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这段文字有五层对比:①周总理的节俭与严于律己同工作人员关心总理生活对比;②周总理的官而不显与古代官吏、帝王的显耀权势、财富对比;③周总理的官而不显与当代某些官员的显弄摆阔对比;④周总理的官高权重与严于律己对比;⑤某些官员的官低位轻与大肆摆阔对比。对比手法的运用,突出了周总理平民总理的崇高人格,讽刺了当代某些官员摆阔显耀的封建老爷作风和自私自利的卑下人格。11.文章结尾说:“想总理有权不私,有名不显,权倾一国,两袖清风,这种近似残酷的反差随着岁月的流逝,倒叫人更加不安和不忍了。”这句话有什么含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①周总理不谋私、不扬名、律己节俭的美德是当代官员的学习榜样;②周总理官而不显的崇高精神正被当代某些官员抛弃,弥漫官场的显耀风气令人不安;③周总理作为大国总理为国家民族强盛呕心沥血一辈子,却没有丝毫的物质生活享乐,令人不忍。(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2~14题。托尔斯泰传(法)罗曼·罗兰①在法兰西,多少人认为托尔斯泰不只是一个受人爱戴的艺术家,更是一个朋友,最好的朋友,是全部欧罗巴艺术中唯一的真正的友人。既然我亦是其中的一员,我愿对这神圣的回忆,表示我的感激与敬爱。②我懂得,托尔斯泰在我的精神上将永不会磨灭。1886年,俄罗斯艺术的美妙的花朵终于在法兰西土地上出现了。托尔斯泰的译本在所有书店中同时发售,而且是争先恐后般的速度与狂热。1885至1887年间,巴黎印行了《战争与和平》等很多作品。
在几个月中,几星期中,我们发现了含有整个的伟大的人生的作品,反映着一个民族,一个簇新的世界的作品。③那时我初入高师。我和我的同伴们,在意见上是极不相同的。在我们的小团体中,有讥讽的现实主义思想者,如哲学家乔治·杜马,有热烈地追怀意大利文艺复兴的诗人,如舒亚莱,有古典传统的忠实信徒,有司汤达派与华格耐派,有无神论与神秘主义者,掀起多少辩论,发生多少龃龉;但在几个月之中,爱慕托尔斯泰的情操使我们完全一致了。各人以各不相同的理由爱他:因为各人在其中找到自己;而对于我们全体又是人生的一个启示,是开向广大宇宙的一扇门。在我们周围,在我们的家庭中,在我们的外省,从欧罗巴边陲传来的巨声,唤起同样的同情,有时是意想不到的。有一次,在我故乡尼佛纳,我听见一个素来不注意艺术、对于什么也不关心的中产者,居然非常激动地谈着《伊凡·伊列区之死》。④我们的著名批评家曾有一种论见,说托尔斯泰思想中的精华都是汲取于我们温暖的浪漫派作家乔治·桑和维克多·雨果。不必说乔治·桑对于托尔斯泰没有影响,托尔斯泰是决不能忍受乔治·桑的思想的,也不必否认卢梭与司汤达对于托尔斯泰的实在的影响,总之把他的伟大与魅力认为是由于他的思想而加以怀疑,是不应当的。他的力量并不在于思想本身,而是在于他所给予思想的表情,在于个人的素养,在于艺术家的特征,在于他的生命的气息。⑤不论托尔斯泰的思想是否受过影响,欧罗巴可从没听到像他那种声音。除了这种说法之外,我们又怎么能解释听到这动人心魄的音乐时所感到的情绪的激动呢?——而这声音我们已期待得那么长久,我们的需要已那么急切。流行的风尚在我们的情操上并无什么作用。我们之中,大半都像我一样,只是在读过了托尔斯泰的作品之后才认识特·伏葛著的《俄国小说论》,他的赞美与我们的钦佩相比已经逊色多了。单是赞赏作品是不够的,我们生活在作品中间,他的作品已成为我们的作品了。我们的,由于他热烈的生命,由于他青春的心。我们的,由于他苦笑的幻灭,由于他毫无怜惜的明察,由于他与死的纠缠。我们的,由于他对于博爱与和平的梦想。我们的,由于他对于文明的谎言加以剧烈的攻击,也由于他的现实主义,由于他的神秘主义,由于他具有大自然的气息,由于他对于无形的力的感觉,由于他对于无穷的灵感。⑥这些作品之于今日,不亚于《少年维特之烦恼》之于当时:是我们的力量、弱点、希望、恐怖的明镜。我们并未考虑把这一切矛盾加以调和,把这颗反映着全宇宙的复杂心魄纳入狭隘的宗教的与政治的范畴;我们不愿效法人们,学着浦尔越(PaulBourget)于托尔斯泰逝世之后,以个人的党派观念去批评他。仿佛我们的朋党竟能成为天才的度衡那样!……我们会顾忌到但丁与莎士比亚是属于何党何派的吗?⑦托尔斯泰,我们爱他整个。因为我们本能地感到在这样的心魄中,一切都有立场,一切都有关联。(选自《名人传》,有删改)12.分析“这是
1886年,俄罗斯艺术的美妙的花朵终于在法兰西土地上出现了”一句的表达效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①本句运用了比喻;②用“花朵”比喻托尔斯泰的作品;③突出了托尔斯泰作品的伟大(含有整个的伟大的人生,反映着一个民族,一个簇新的世界)④非常形象地写出了法兰西对俄罗斯艺术的期盼、惊喜、赞赏。13.在评价托尔斯泰时,文中提到了哪些不妥或错误的做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①认为托尔斯泰思想中的精华是借鉴的结果,他的伟大与魅力源于他的思想。②只是从文学的角度赞赏作品,没有全面理解托尔斯泰的伟大。③把托尔斯泰的复杂思想纳入狭隘的宗教的或政治的范畴去评论。14.请从托尔斯泰的作品内容方面,概括作者“托尔斯泰,我们爱他整个”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①他的作品中表现出的热烈的生命,青春的心。(从“由于他热烈的生命,由于他青春的心”概括)②他的作品中表现出对博爱与和平的追求。(从“由于他对于博爱与和平的梦想”概括)③他的作品中表现出坚持正义。(从“对于文明的谎言加以剧烈的攻击”概括)④他的作品中表现出对世界、生命客观、理性的认识。(从“由于他苦笑的幻灭,由于他毫无怜惜的明察,由于他与死的纠缠。也由于他的现实主义,由于他的神秘主义,由于他具有大自然的气息,由于他对于无形的力的感觉,由于他对于无穷的灵感”概括)四、语言运用15.根据例句,按要求再仿写一个句子。我不是挺立在高山峻岭上的古松,也不是屈身于斗室的盆景,而是辽阔草原上的一棵小草——为壮丽的河山添上一笔新绿。要求:①用“我不是……也不是……而是……”的格式。②运用比喻。③句意要表达自己的理想或愿望。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示例)我不是高悬天宇的太阳,也不是萦绕草间的萤火,而是炉膛中的一缕火苗,为寒冷的人们送去温暖。16.阅读以下新闻材料,根据要求答题。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莫过于我们坐在一起,你却在玩手机,这是网上流传很广的一句话,当这句话成为现实时,多少会有一些悲凉。
近日,青岛市民张先生与弟弟妹妹相约去爷爷家吃晚饭。吃晚饭时,全家人都围在了桌前,看到儿孙满堂,两位老人自然很高兴,张先生的爷爷一时高兴也喝了点酒。老人屡次想和孙子孙女们交流,但孩子们却并不在意,只顾着低头玩手机,老人开始不高兴了。看大家都不和他说话,老人说了一句:“你们就和手机过吧。”说完之后摔了眼前的一个盘子,生气地回了房。(1)请为这则新闻拟写一个标题(不超过15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人性悲哀,近在咫尺远在天涯(或“机”怒老人。)(围绕新闻主题,意思对即可)(2)就此现象谈谈你的看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手机、网络给我们带来便利,但也疏远了亲情。别让网络中的虚拟社交,淡漠了我们生活中的真实情感。空暇时间多与同学、家人交流,多出去走走,多接触大自然。五、作文17.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据法制日报报道,3月11日,北京一个13岁少女小楠迷恋追星,并对父亲说“明星就是比你们做父母的好”,被父亲周凯一气之下砍死,酿造了一出血淋淋的悲剧。无独有偶,据华声在线消息,2月18日,湖南新化一个14岁男孩迷恋网络不去上学,将前来劝学的父亲杀死。据了解,很多人成名也是因为迷恋某件事。如达尔文因为迷恋博物学而发现了“生物进化”的现象;袁隆平因为迷恋水稻研究而发现了杂交水稻。由此看来,迷恋可以毁灭一个人,也可以成就一个人。上面的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思考?请结合自己的体验与感悟,写一篇文章。要求:①自选角度,确定立意,自拟题目,文体不限;②不要脱离材料的内容及含义的范围;③不少于800字;④不得套作,不得抄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