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多芬:扼住命运的咽喉》教案阅读指导传记试题解读1.传记试题设题题型。(1)文章从哪几个方面来介绍主人公?(2)主人公具有哪些品质特征?(3)理解句子的含意。(4)文章写作上有何特点?效果如何?(5)请问你怎样评价主人公?探究——探讨文本反映的人生价值和时代精神,能对作者所持的观点和艺术处理提出自己的看法。(6)读了此文你有什么感想?传主的精神有什么现实意义?2.传记试题设题的方式与角度。(1)对文本的内容进行准确的解读和总结。①理解重要词语、句子和把握文章结构和中心等②理清基本事实,分析传主的性格、情感③理解作者的评论、思想,分析作者的评论、思想与基本事实之间的关系;(2)对文章的语言特色、选材安排提出看法。通过分析作品的选材、表现手法、修辞技巧、语言特色等艺术形式,了解作者这样处理的意图;(3)探究文本中的疑点、难点和空白点以及文本反映的人生价值和时代精神鉴赏品评是激流,也是火焰——读罗曼·罗兰《贝多芬传》1903年,罗曼·罗兰在《贝多芬传》的序言中曾这样劝慰陷在苦难中的人们:“所以,不幸的人啊!切勿过于怨叹,人类中最优秀的和你们同在。汲取他们的勇气做我们的养料罢;倘使我们太弱,就把我们的头枕在他们膝上休息一会儿罢。他们会安慰我们。在这些神圣的心灵中,有一股清明的力和强烈的感受,像激流一般飞涌出来。”这激流一般飞涌出来的力和感受,来自那些神圣的心灵,来自那些人类中最优秀的个体。在罗曼·罗兰辉煌的一生中,曾经受到不少伟人的影响,但他却果断地宣布:“在这英勇的队伍内,我把首席给予坚强与纯洁的贝多芬。”事实上,坚强而纯洁的贝多芬在痛苦中也曾祈望他的榜样能支持别的受难者。
我想到了梵高,想到了史铁生,想到了许多曾经给我慰藉和勇气的人。罗曼·罗兰开篇便为我们描画了贝多芬“狮子般的相貌”,而最让人难以忘记的还是那双眼睛!看到这双眼睛你会想到火,想到暴风雪,想到在暴风雪中狂乱摇动的大树,阅尽了人世的沧桑和冷暖,却执拗地看过去,迎上去,甚至用目光就可以将对方打翻在地。从这样一双眼睛里,我们看到了在屈辱与贫穷中长大的贝多芬,看到了他在故乡篷恩的莱茵河畔度过的少年时代。那是一段温柔而凄凉的梦境,开阔、美丽,使他无法忘却。也许,正是故乡的这段生活,使这双常常令人“为之震慑”的眼睛往往又充满了忧郁。贝多芬为世人称道。首先是因为他失聪而不失志。耳聋,对常人而言是部分世界的死寂,对音乐家而言则是整个世界的毁灭,整个世界毁灭了而贝多芬依然挺立,而且他还捕音为凤,谱曲为凰,于烈火余烬中重建欢乐的世界。其次,就在于他冲决一切罗网、碾碎一切障碍的独立意志和自由精神。于是,一系列伟大的作品诞生了,欢乐的,悲伤的,战斗的,如海一样波澜壮阔,如山一样雄壮巍峨。毕竟,没有什么能阻挡一个高贵的灵魂爆出火花;毕竟,真正的艺术是从心里流出来的:“为何我写作?——我心中所蕴藏的必得流露出来,所以我才写作。”但我们又如何知道,那扼住命运的咽喉的是一双怎样有力的手,那使最残酷的命运屈服的是一颗怎样强大的心?在身体与心灵的双重折磨下,支撑他的究竟是什么呢?“……除了艺术以外也是道德。”也许不是每一个人都能参透贝多芬音乐的意义,但是从苦难中振拔却是我们每一个人的愿望。也许,贝多芬如激流、似烈火的一生,不仅给无数后人苦难的人生以慰藉,人们更从中感受到的恰如贝多芬所说的:“人啊,你当自助!”巩固提升一、语基练习1.下列加点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尊崇(chónɡ) 窒息(zhì)犷野(kuànɡ)症结(zhēnɡ)B.恬静(tián)酗酒(xù)笼罩(lǒnɡ)轻佻(tiǎo)C.湍急(tuān)轮廓(kuò)睥睨(pì)痊愈(quán)D.就寝(qín)勋章(xūn)贵胄(zhòu)憧憬(chōnɡ)解析:A项,“犷”应读“ɡuǎnɡ”;B项,“佻”应读“tiāo”;D项,“寝”应读“qǐn”。答案:C
2.下列加点词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相比之下,我们这些身体上没有残疾的人很容易沉湎于外在的繁忙活动中,不去倾听内在生命的要求,这是比身体残疾更加可悲的心灵瘫痪。B.也许一路上的艰辛的挑战远远超出他们的预见和想象,但英雄的征途永远是伸向远方的,英雄的态度永远是义无反顾。C.生活中并不存在真正的完美,只要我们在做每一件事情时,都全神贯注,做得入木三分,对自己来说就已经是完美之极了。D.似乎有一种不可理喻的力量,将我一分为二,又将我合二为一。解析:B项,义无反顾:指道义上只有勇往直前,绝对不能退缩回顾,对象多指人物。C项,入木三分:形容书法笔力雄健、有力;也比喻见解议论深刻。D项,不可理喻:没法用道理使他明白,蛮横、固执、愚昧。答案:A3.下列句子中,有语病的一项是( )A.贝多芬的一生,创作了不少钢琴变奏曲,甚至可以说,变奏曲这种形式是通过贝多芬的艺术实践才日益发展和成熟的。B.愈是聪明的人愈应该向他人展示出自己良好的本质和优雅的言行举止,使人们不得不承认你所具备的优良品质确实难能可贵。C.有没有可能,让艺术家全身心的苦恼、挣扎在画幅中体现,人们可以立即从笔墨、气韵中发现艺术家本人,并且从根本上认识他们,就像欧洲人认识罗丹和梵高。D.每朵花都有其独特的色彩,每颗星星都有自己的灿烂,正如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人生价值,都有自己的社会奉献。解析:A项,“一生”与“创作”不搭配,“一生”不能作“创作”的主语,“创作”的主语应是“贝多芬”。答案:A4.依次填入下面横线处的词语,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惟有真实的苦难,____________________;惟有看到克服苦难的壮烈的悲剧,____________;惟有抱着“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的精神,____________:这是我15年前初次读到本书《贝多芬传》时所得的教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中庸,苟且,小智小慧,是我们的致命伤:这是我15年来与日俱增的信念。而这一切都由于贝多芬的启示。①才能驱除罗曼蒂克的幻想的苦难②才能挽救一个萎靡而自私的民族③才能帮助我们担受残酷的命运④不经劫难磨炼的超脱是轻佻的
⑤不经过战斗的舍弃是虚伪的⑥逃避现实的明哲是卑怯的A.②③①⑤④⑥B.①③②⑤④⑥C.③②①⑥⑤④D.①③②④⑤⑥解析:①句罗曼蒂克“对应前文”“真实”,②句“自私”对应“我不入地狱”,③句“担受残酷”对应“克服苦难”,所以顺序应为①③②,⑤句“舍弃”对应①句“驱除”,④句“劫难磨炼”对应“克服苦难”和③句“担受残酷”,所以顺序应为⑤④⑥。答案:B二、探索阅读(一)课内巩固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8题。他在大风雨中,大风雪中,一声响雷中,咽了最后一口气。一只陌生的手替他阖上了眼睛(1827年3月16日)。亲爱的贝多芬!多少人已颂赞过他艺术上的伟大。但他远不止是音乐家中的第一人,而是近代艺术的最英勇的力。对于一般受苦而奋斗的人,他是最大而最好的朋友。当我们对着世界的劫难感到忧伤时,他会到我们身旁来,好似坐在一个穿着丧服的母亲旁边,一言不发,在琴上唱着他隐忍的悲歌,安慰那哭泣的人。当我们对德与恶的庸俗,斗争到疲惫的辰光,到此意志与信仰的海洋中浸润一下,将获得无可言喻的裨益。他分赠我们的是一股勇气,一种奋斗的欢乐,一种感到与神同在的醉意,仿佛在他和大自然不息地沟通之下,他竟感染了自然的深邃的力。葛里巴扎对贝多芬是钦佩之中含有惧意的,在提及他时说:“他所到达的那种境界,艺术竟和犷野与古怪的原子混合为一。”舒芒提到《第五交响乐》时也说:“尽管你时常听到它,它对你始终有一股不变的威力,有如自然界的现象,虽然时时发生,总教人充满着恐惧与惊异。”他的密友兴特勒说:“他抓住了大自然的精神。”——这是不错的:贝多芬是自然界的一股力;一种原始的力和大自然其余的部分接战之下,便产生了荷马史诗般的壮观。他的一生宛如一天雷雨的日子。——先是一个明净如水的早晨。仅仅有几阵懒懒的微风。但在静止的空气中,已经有隐隐的威胁、沉重的预感。然后,突然之间巨大的阴影卷过,悲壮的雷吼,充满着声响的、可怖的静默,一阵复一阵的狂风,《英雄交响乐》与《第五交响乐》。然而白日的清纯之气尚未受到损害。欢乐依然是欢乐,悲哀永远保存着一缕希望。但自1810年后,心灵的均衡丧失了。日光变得异样。最清楚的思想,也看来似乎水汽一般在升华:忽而四散,忽而凝聚,它们的又凄凉又古怪的骚动,罩住了心;往往乐思在薄雾之中浮沉了一二次以后,完全消失了,淹没了,直到曲终才在一阵狂飙中重新出现。即是快乐本身也蒙上苦涩与犷野的性质。所有的情操里都混合着一种热病,一种毒素。黄昏将临,雷雨也随着酝酿。
然后是沉重的云,饱蓄着闪电,给黑夜染成乌黑,挟带着大风雨,那是《第九交响乐》的开始。——突然,当风狂雨骤之际,黑暗裂了缝,夜在天空给赶走,由于意志之力,白日的清明重又还给了我们。什么胜利可和这场胜利相比?波那帕脱的哪一场战争,奥斯丹列兹哪一天的阳光,曾经达到这种超人的努力的光荣?曾经获得这种心灵从未获得的凯旋?一个不幸的人,贫穷,残废,孤独,由痛苦造成的人,世界不给他欢乐,他却创造了欢乐来给予世界!他用他的苦难来铸成欢乐,好似他用那句豪语来说明的,——那是可以总结他一生,可以成为一切英勇心灵的箴言的:“用痛苦换来的欢乐。”5.文章开篇写了贝多芬去世时天气的恶劣和“陌生的手替他阖上了眼睛”这一细节,有何作用?请分别作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渲染贝多芬去世时天气恶劣,象征贝多芬一生遭受的苦难(或:渲染沉痛悲伤的氛围)。(2)暗示贝多芬不认识的人也对他无比崇敬,表现贝多芬的伟大。6.这篇评传中,作者引用贝多芬书信中的原话和他人的评语,简要分析这样引用的作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引用贝多芬的原话,直接展示贝多芬的精神,增强了感染力,也为作者的评述提供了依据。(2)引用他人的话,使文章对人物的评述更加全面客观、真实可信,也能从侧面塑造传主的性格。(3)上述二者与作者的评述相结合,有助于读者全面而深刻的了解传主的精神和影响。7.为什么说“他的一生宛如一天雷雨的日子”,请作简要分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这是一种比喻的说法,化抽象为具体,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绘了贝多芬一生的轨迹,特别是其作品给人们带来的震撼力。8.作者说贝多芬“是近代艺术的最英勇的力”,“最英勇的力”表现在哪里?这些“力”给我们哪些启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表现:对于一般受苦而奋斗的人,他是最大而最好的朋友。当我们对着世界的劫难感到忧伤时,他会到我们身旁来,给斗争疲惫的我们以勇气和奋斗的欢乐。贝多芬艺术的威力已成为自然界的一股力,产生了荷马史诗般的壮观。启示:①要学会承受苦难:贝多芬不但自己承受了巨大的痛苦,也以自己的经历和乐曲,教会那些受苦而奋斗的人隐忍痛苦;②要学会与命运抗争:对苦难命运,贝多芬不但自己用“力”去反抗和征服,也教会人们不向苦难命运屈服,不息奋斗;③要学会用痛苦换取欢乐:贝多芬不但自己用痛苦换来了成功,而且他用他的苦难铸成欢乐来安慰人们,鼓励人们,给人们勇气和力量。
(二)课外提升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9~12题。甲沉重的脚步声踏在楼梯上清晰可闻。到第二层的时候,他稍稍停留。随后他走进门来了。一个身高五英尺左右的人,两肩极宽阔,仿佛要挑起整个生命的重荷及命运的担子,而他给人的明显的印象就是他能担负得起。这一天他身上的衣服是淡蓝色的,胸前的纽扣是黄色的,里面一件纯白的背心,所有这些看上去都已经显得十分陈旧,甚至是不整洁的。上衣的背后似乎还拖着什么东西。据女佣解释,那拖在衣服后面的是一副助听器,可是早已失效了。他无视屋内的人,一直走向那只巨熊一样蹲伏着的大钢琴旁边,习惯地坐下来,拿起一支笔。人们可以看见他那只有力的大手。客人带着好像敬畏又好像怜惜的神情,默不作声地望着他。他的脸上呈现出悲剧,一张含蓄了许多愁苦和力量的脸;火一样蓬勃的头发,盖在他的头上,好像有生以来从未梳过;深邃的眼睛略带灰色,有一种凝重不可逼视的光;长而笨重的鼻子下一张紧闭的嘴,衬着略带方形的下巴颏,整个描绘出坚忍无比的生的意志。(资料来源:《音乐巨人贝多芬》)乙他短小臃肿,外表结实,生就运动家般的骨骼。一张土红色的宽大的脸,到晚年才皮肤变得病态而黄黄的,尤其是冬天,当他关在室内远离田野的时候。额角隆起,宽广无比。乌黑的头发,异乎寻常的浓密,好似梳子从未在上面光临过,到处逆立,赛似“梅杜头上的乱蛇”。眼中燃烧着一股奇异的威力,使所有见到他的人为之震慑;但大多数人不能分辨它们微妙的差别。因为在褐色而悲壮的脸上,这双眼睛射出一道犷野的光,所以大家总以为是黑的;其实却是灰蓝的。平时又细小又深陷,兴奋或愤怒的时光才大张起来,在眼眶中旋转,那才奇妙地反映出它们真正的思想。他往往用忧郁的目光向天凝视。宽大的鼻子又短又方,竟是狮子的相貌。一张细腻的嘴巴,但下唇常有比上唇前突的倾向。牙床结实得厉害,似乎可以嗑破核桃。左边的下巴有一个深陷的小窝,使他的脸显得古怪地不对称。据莫希尔斯说:“他的微笑是很美的,谈话之间有一副往往可爱而令人高兴的神气。但另一方面,他的笑却是不愉快的,粗野的,难看的,并且为时很短。”——那是一个不惯于欢乐的人的笑。他通常的表情是忧郁的,显示出“一种无可疗治的哀伤”。1825年,雷斯太勃说看见“他温柔的眼睛及其剧烈的痛苦”时,他需要竭尽全力才能止住眼泪。(资料来源:罗曼·罗兰《名人传·贝多芬传》,傅雷译,有删节)9.甲乙两段文字都是对贝多芬的外貌的描写,它们描写的侧重点有何异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两文的相同点是都对贝多芬面部特征(相貌特点)进行了重点描写。不同点是甲文还写到了贝多芬的身材与衣着打扮,乙文则抓住贝多芬的眼睛、表情、神态展开细致的描写。10.理解下列句子的含义。(1)他的脸上呈现出悲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生活的窘迫与苦难的压力都在他的脸上表现出来,也表现出了他对于不幸遭遇的不妥协不屈服的抗争意识。(2)那是一个不惯于欢乐的人的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贝多芬的命运虽然是不幸的,但他的内心却充满力量和自信。11.甲文中“两肩极宽阔,仿佛要挑起整个生命的重荷及命运的担子,而他给人的明显的印象就是他能担负得起”,作者如何描写“两肩”?为什么要选择“两肩”来描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运用夸张的修辞手法,写出两肩极宽阔,表现贝多芬面对不幸命运的积极抗争与奋斗。12.乙文集中描写了贝多芬的眼睛,这双眼睛有什么特点?作者通过描写这双眼睛表现了贝多芬什么样的性格特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贝多芬的眼睛细小而富于表情,充满震慑人的威力,表现了贝多芬虽遭遇人生巨大的厄运,却不屈不挠,与命运不懈斗争的性格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