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人教2011课标版一年级认识上下、前后
加入VIP免费下载

小学数学人教2011课标版一年级认识上下、前后

ID:982196

大小:22.5 KB

页数:6页

时间:2022-03-18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认识面积》教学设计安徽省黄山市歙县新安小学 方 日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结合实例使学生初步认识面积的含义,知道用正方形作面积单位最合适,能用正方形作单位表征简单图形的面积。(二)过程与方法让学生在观察、比较、拼摆、度量等数学活动中,进一步理解面积的含义,知道确定面积单位的方法,培养初步的度量意识。(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在用不同图形作单位度量面积的过程中,感受用正方形作面积单位的合理性。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结合实例使学生初步认识面积的含义。教学难点:度量意识的培养。三、教学准备课件,每组一张粉红色纸(长18厘米、宽6厘米),一张绿色纸(长12厘米、宽9厘米);每组一袋学具,内有若干大小不同的正方形、长方形、圆形。四、教学过程(一)情境引入,初步认识面积1.结合生活实际,引入“面”的概念。(课件出示主题图)(1)想一想:打扫卫生时,如果两个同学以同样的速度擦黑板、擦国旗,谁先完成?为什么?预设:擦国旗的同学先完成,因为黑板面大,国旗面小。(2)生活中很多物体都有面,他们是否也有大小呢?请同学们找一找,摸一摸,比一比。预设:找一找:可能会找到数学书封面、课桌面、板凳面、地面、脸面、球面……摸一摸:请学生摸一摸数学书封面,再摸一摸其他物体的面……比一比:请学生说一说两个物体的面哪个面大?哪个面小?(3)结合实例认识面积。①教师示范:课桌面的大小就是课桌面的面积;数学书封面的大小就是数学书面的面积……(板书:认识面积)②学生举例说明物体表面的面积。(动作与语言相结合,先说说身边物体的面积;再通过想象,说说其他物体表面的面积)2.认识图形的面积。(1)物体表面有大有小,以前认识的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等图形,是不是也有大小呢?(课件出示认识的平面图形)预设:这些图形也有大小。(2)这些图形也有大小,谁来说说它们的面积?预设:正方形这个面的大小就是正方形的面积;三角形这个面的大小就是三角形的面积…… 【设计意图】结合生活实例和学生所学知识,通过找一找、摸一摸、比一比、说一说等数学活动认识到物体或图形的表面有大小。教师结合实例,揭示面积概念,使学生初步认识面积,帮助学生建立面积的概念。3.及时练习。(1)完成第61页“做一做”。(课件出示)摸摸你的字典的封面和侧面,说说哪一个面的面积比较小。(2)为学生提供一个苹果,请学生摸一摸它的表面,说一说什么是苹果的面积。(3)将数学书按不同位置摆放,说一说封面面积的大小是否有变化。【设计意图】通过练习,使学生认识到不仅物体的上面、正面有面积,侧面也有面积,曲面也有面积,进一步完善学生对面积含义的理解;通过判断不同位置摆放的数学书封面面积,使学生认识到,同一个物体无论怎样放,面积大小不变,以此发展学生的面积守恒观念。(二)比较面积大小,发展度量意识1.提出问题,引发思考。(1)下面两个图形,哪个面积大?(课件出示,同时为学生提供下面两个图形的纸片)(2)学生自主比较,可以看一看,也可以放在一起比一比。2.交流比较方法,引发认知冲突。(1)让学生思考:能不能直接看出哪一个面积大?(2)用重叠的方法比一比,想一想,能比出结果吗?(3)小结:用观察、重叠的方法,都不太容易一下子比较出这两个图形面积的大小,想一想有没有其他办法呢?【设计意图】通过比一比的活动,进一步认识观察法与重叠法这两种比较方法,同时也在比较中产生认知冲突,为激发用度量的方法进行比较奠定基础。3.探讨度量单位,培养度量意识。(1)你还能想到其他比较面积大小的方法吗?预设1:学生想到用学过的图形去度量。预设2:如果想不到,可以一起听听小精灵的建议。(课件出示)(2)学生自主探究,小组合作,利用学具在长方形中摆一摆。(3)交流反馈,确定度量单位。①组织学生反馈,说说自己选择的是什么图形,是怎样摆的。(学生边说课件边演示)预设1:用圆形作单位。预设2:用三角形作单位。预设3:用正方形作单位。②组织学生结合以上三组图形思考:用这些图形作单位能否比较出这两个图形面积的大小?如果要准确测量出某个图形面积的大小,用什么图形作单位最合适?为什么?预设:能,用正方形最合适,因为正方形能铺满所测图形,且正方形四条边一样长,在摆放时不受摆放的位置和方向的限制。③教师介绍:国际上就是规定用正方形作面积的单位。 【设计意图】以小组为单位,让学生经历用不同图形作单位度量长方形面积的过程,在拼摆过程中体验单位的价值和选择面积单位的依据,通过比较感受正方形作面积单位的合理性,认识正方形是最合适的面积单位。(三)应用所学,感受单位价值1.完成第62页做一做。2.完成练习十四的第1、2、3题。【设计意图】通过练习,加深对面积的认识,同时使学生体会一个图形中含有几个面积单位,它的面积就是几(个单位),感悟单位的价值。(四)全课总结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关于面积你还想知道些什么?《图形的运动(一)》教学设计(第1课时)初稿:李 莉 安徽省黄山市实验小学 修改:程秋霞 安徽省黄山市实验小学 统稿:高娟娟 安徽省黄山市教科院教学内容:教材第29页例1及相关内容。教学目标:1.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直观认识轴对称现象,知道对称轴,能辨认轴对称图形。2.经历“剪一剪、折一折、辨一辨”等过程,培养观察能力、想象能力和表达能力,发展初步的空间观念。3.感知现实世界中普遍存在的对称现象,感受数学的对称美,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情感。教学重点:直观认识轴对称现象和轴对称图形。教学难点:辨认轴对称图形。教学准备:课件、剪刀,手工纸等。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一)猜想激趣1.课件出示(教师讲述):在这春暖花开的季节,昆虫们欢快地飞舞,瞧,它们正向我们飞来,可是我们只能看见它们的半个身影,你能猜出它们分别是什么昆虫吗? 54-12.学生猜想,课件呈现完整的昆虫。3.教师质疑:你是怎么想出来的?(二)交流引入1.观察交流:这些昆虫有什么相同的地方?2.这些昆虫上下或左右两边都是完全相同的,我们就说它们是对称的。(板书:对称)【设计意图:从大自然中的昆虫引出对称图形的一半,让学生在猜想中调动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储备,初步感受对称现象,丰富想象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二、动手操作,探究新知(一)剪一剪,初步感知轴对称现象。1.初剪对称图形,思考探索。学生动手剪一只“蝴蝶”,教师巡视指导。2.汇报展示,优化剪法。为什么有的小朋友剪出的蝴蝶非常逼真,有的小朋友剪出的蝴蝶却不像呢?为什么要对折?为什么只要画“蝴蝶”的一半?3.再剪对称图形,感受对称。先对折,再画一画、剪一剪,用这种方法再剪一个其它的对称图形。(二)赏一赏,认识轴对称图形。1.互相欣赏作品,感受对称美。2.回顾剪法:这些美丽的图形你是怎么剪出来的?3.揭示特点,完善课题。像这样,对折后两边完全重合的图形(板书:两边完全重合),就称为轴对称图形。(板书:轴对称图形)对折时留下的折痕就是它们的对称轴。(板书:对称轴)4.巩固认识:指出你剪的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 (三)折一折,进一步认识轴对称图形。1.折一折长方形、正方形、圆形纸片,你有什么发现?2.平行四边形是轴对称图形吗?为什么?(理解“完全重合”的意思。)(四)辨一辨,辨别轴对称图形。1.下面这些图形中哪些是轴对称图形。(根据教材第29页的“做一做”改编)2.学生独立辨别,有困难的可以先折一折再判断。(五)找一找,感受生活中的对称现象。其实,我们的身边也有很多轴对称现象,请大家睁大眼睛到我们生活中去找一找。【设计意图:学生通过“剪一剪、赏一赏、折一折、辨一辨、找一找”等学习活动,在动手操作和合作交流中直观认识轴对称现象,知道对称轴,会用“对折”的方法辨认轴对称图形,同时感悟生活中五彩缤纷的对称现象,初步感知镜面对称现象,感受图形的对称美。】三、巩固练习,深化理解(一)基本练习1.教材第33页练习七第1题2.教材第33页练习七的第2题。(二)变式练习1.教材第33页练习七的第3题(三)拓展练习(教材第35页练习七的第11题)1.将一张正方形纸如下图所示,先对折两次,再剪去一个角,展开后是什么图形? 2.想一想,再剪一剪。3.展示不同剪法展开后得到的不同图案。【设计意图:通过层层递进的练习,让学生在观察、判断等数学活动中,进一步巩固对轴对称图形的直观认识及辨别方法,增强学生的观察能力、想象能力和表达能力,发展初步的空间观念。】四、课堂小结,拓展延伸(一)这节课你有收获吗?说一说。(二)走进生活,欣赏生活中的对称现象。(课件配乐展示)【设计意图:通过归纳总结、谈收获让学生享受学习成功的快乐的同时,伴着优美的音乐,走进生活中的对称世界,不仅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更领略到那无处不在的对称美。】2014-04-10人教网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