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一年级人教版《左右》教学设计〖教学目标〗 1.认识“左、右”的位置关系,体会其相对性。 2.能够初步运用左右描述物体的位置,解决实际问题。 3.通过生动有趣的数学活动,使学生体会到学习数学的乐趣。〖教材分析〗 我所执教的内容是第五单元中继“前后”“上下”之后的第三课。本课时的教学内容是根据学生已有的经验和兴趣特点,从学生最熟悉的左手和右手引入教学,让学生在具体的操作和探索中观察、感知“左、右”的含义及其相对性。在体验左右的位置关系和变换的过程之后,引导学生把左右的知识应用于生活,激发学生探索数学的兴趣。教学时要注意结合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组织学生亲身经历各种生动有趣的活动,充分感知左右,从而体会左右的意义。 《标准》在基本理念中指出:“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知识经验基础上。”学生早已具有“眼前、背后、头上、脚下”的空间经验,对于前、后、上、下,学生一般不会搞错。但是,人体是左右对称的,如:左手、右手;左脚、右脚;左耳、右耳;……在人体的这些外部器官中,左边和右边没有什么区别,所以识别“左右”比较困难,即使成人有时也不能对“左”和“右”做出快速反应。备课前经过了解,我发现这些一年级的孩子已经能区分自己的左手和右手,但由于没有经过刻意的培养和训练,所以对左、右的反应比较迟缓,大部分学生区分左右的方法是:先想想哪只手会写字,再判断哪边是右边,然后想另外一边是左边。并且,据了解他们以前学做操时,体育老师为了方便教学,与学生面对面站,但所讲解的左右位置与顺序却与学生是一致的,这给学生现在学习左右造成一种误导,左右的相对性在他们的思维上还是一片空白,所以,“理解左右的相对性”是这节课的难点。〖学校及学生状况分析〗 我所执教的班级是城镇附近一所普通农村小学教学点的一年级班,学生共26人,其中男生16人,女生10人,男女生人数相差较大。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一般,合作交流能力尚在培养之中。由于条件限制,执教时本节课在普通教室进行。〖教学设计〗(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在上课前的休息时间里,教师用录音机随意地播放节奏轻快活泼的儿歌。上课铃响,录音机关,师生问好。 师:刚才播放的儿歌,同学们喜欢听吗? 生:(愉快地)喜欢。 师:喜欢听的同学请举手。举好,别放下,能不能说说你举的是哪只手?
生1:我举的是右手。 生2:我举的是右手。 师:另一只手是哪只呢? 生:左手。 师:每个同学对你的同桌说一说,哪只是右手,哪只是左手。 (生争先恐后地说给同桌听。) 师:今天,我们要来认识“左右”。(板书课题:左右) “左”字和“右”字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 根据学生回答,师用红粉笔描出不一样的地方。 (评析开讲设计生动活泼,从学生课堂上经常发生的动作――举手出发,直奔主题,有效组织课堂,符合一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使这节课开始就洋溢着轻松愉快的气氛。)(二)联系自身,体验左右 1.摸一摸。 师:左手和右手是一对好朋友,团结起来力量特别大,在我们的身体中,除了左手和右手是一左一右外,还有什么是一左一右的?生1:脚。 师:哪只是左脚?哪只是右脚? 生1:这只是左脚,这只是右脚。(边摸边说。) 师:对!左脚和左手是在同一边的,右手和右脚是在同一边的。来,全班同学一起摸一摸,边摸边说,左脚――右脚…… 生2:还有左耳和右耳。 生3:还有左眼和右眼。 生4:还有左肩和右肩。 …… (生每说一种,教师都引导全体学生用手摸一摸。)
2.动作游戏。 师:下面我们来活动活动自己的双手。老师喊口令,你们做动作。 (生十分高兴。) 起立! 伸出你的左手,伸出你的右手。 用你的左手摸左耳,用你的右手摸右耳, 用你的左手摸右耳,用你的右手摸左耳。 用你的左手拍左肩,用你的右手拍右肩, 用你的左手拍右肩,用你的右手拍左肩。 用你的左手拍左腿,用你的右手拍右腿, 用你的左手拍右腿,用你的右手拍左腿。 (评析教师在这里没有花费唇舌去解释“左”和“右”,而是从学生最容易感受到的自己的身体展开活动。这样的活动,让学生充分体验自身的左右,从而理解左右的位置关系,同时也让学生亲自体会到学习数学的乐趣,感受到人的身体上也有数学。)(三)实际操作,探索新知 1.摆一摆。 师:游戏做完了,现在我们要开始摆文具了。同桌的同学互相合作,听清楚老师说的话。 请你在桌上放一块橡皮; 在橡皮的左边摆一枝铅笔; 在橡皮的右边摆一个铅笔盒; 在铅笔盒的左边,橡皮的右边摆一把尺子; 在铅笔盒的右边摆一把小刀。 生摆好后,师用小黑板出示正确的排列顺序,生检查自己的排列。 2.数一数。 师:从左数橡皮是第几个?从右数橡皮是第几个? 生:从左数橡皮是第二个,从右数橡皮是第四个。 师:为什么橡皮一会儿排第二?一会儿又排第四? 生:因为反了一下。 师:什么东西反了?能讲得更清楚一些吗? 生:数的顺序反了,开始是从左数,后来是从右数。 师小结:也就是说,同样一个物体,从左数和从右数,结果就可能不一样。
3.说一说。 师:现在我们来玩一个对口令的游戏,哪个同学愿意和老师对口令?其他同学当裁判。 (学生纷纷举手。) 师:陈立,陈立,我问你, 尺子的左边是什么? 尺子的右边是什么? 陈立:尺子的左边是橡皮, 尺子的右边是笔盒。 (这时学生都把手举得高高的,都想和老师对口令。) 师:同学们都很想对口令是不是?那么学老师的样子,同桌的同学互相对口令好不好? 生:(兴奋地)好! (同桌的同学互对口令。) 师:同学们都知道文具的左边是什么,右边是什么。能不能说说你自己的左边是谁,右边是谁? (提问两个同学,然后每个人说给自己的同桌听。) 4.找一找。 (出示教材第60页“找一找”挂图。) 师:星期天,东东想去小明家玩,他没到过小明家,但他记得小明说他家住在三楼,上楼梯后往左走。你们能告诉东东小明家住几号房吗? (评析通过“摆一摆”“数一数”“说一说”“找一找”引导学生亲身经历知识形成的全过程,锻炼学生的操作能力、观察能力、语言表达能力,体现“让学生动手实践”这种重要的数学学习方式。)(四)体验左右的相对性
1.想一想。 师:刚才同学们帮东东解决了困难,现在愿不愿帮老师一个忙。 生:愿意。 师:老师举的是哪只手?(师举右手。) 生1:是右手。 生2:不对,老师举的是左手。 师:有的同学说左手,有的同学说右手,老师举的到底是哪一只手? (学生七嘴八舌,还是有的说左手,有的说右手。) 师:同组的同学讨论一下,交流一下意见。 (小组讨论交流。) 汇报结果。 生1:我们组认为老师举的是右手,因为刚才老师用这只手写粉笔字。 师:不错,你们观察得真仔细,老师确实是用这只手写字。 生2:老师,你举的是右手,因为你转过身去,就和我们一样了。 师:你真了不起!发现了这个大秘密。 (师转身验证。) 体验:同桌左边的同学向右转,右边的同学向左转,同时举右手。 师小结:如果面对着面,你的左手就会对着同桌的右手,你的右手就会对着同桌的左手。 (评析教师巧妙地用设疑的方法让学生判断教师举的是左手还是右手,很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他们的求知欲,使他们积极主动地思考,亲身经历“猜测――验证――数学解释”的过程,从而发现:方向不同,左右不同。) 2.小游戏。 师:老师和你面对面站着,老师举右手,你也举右手,老师举左手,你也举左手,看谁举得又对又快。 (生十分投入地做游戏。) 3.爬楼梯。 师:上楼梯时我们要靠哪边走?
生:右边。 师:下楼梯时我们又要靠哪边走? 生1:左边。 生2:不对,应该靠右边走。 师:请你们两位示范一下,把教室中间过道当楼梯,一个从前往后走是下楼梯,另一个从后往前走是上楼梯。 (生观察时师提醒:下楼梯的同学是靠哪边走?) (生还是有的说左边,有的说右边。) 师:教学楼中间有一个楼梯,同学们想不想去走一走? (全体学生进行室外活动:走上楼梯,又走下楼梯。下楼梯时,师又提醒:下楼梯时你靠哪边走?) 回到教室。 师:现在同学们明白下楼梯时靠哪边走吗? 生:(齐声)右边! 师:为什么上、下楼梯都靠右边走? 生:如果不这样走,上、下楼梯的人就会相撞。 师:对!特别是要做课间操时楼梯比较拥挤,如果相撞就会发生危险。 (评析当观察别人判断左右时,学生容易以自己为标准来确定,错误率较高。教师在此及时地让学生到室外实地进行活动,以学生表演的方式让学生更清楚地经历了方向的变化,再次体验“方向不同,左右不同”,从而使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得到充分的体现。) 4.练一练。 (出示课本第61页第3题图)他们都是靠右走的吗?(五)运用新知,解决问题 1.转弯判断。 师:同学们想不想去公园玩?
那我们就坐这辆大客车去吧!(师拿出玩具客车。) 准备好,要出发了,请同学们判断客车是往左转还是往右转? (师在“十字路口图”上演示转弯。) 生1:客车是往右转。 生2:我认为客车是往左转。 师:现在我们在哪里? 生1:……在教室里。 生2:不对,我们坐在客车上。 师:小组讨论一下,客车到底是往哪边转。 (生组内讨论交流意见。) 师生共同小结:站的方向不同,左右也不同。在日常生活中,汽车转弯的方向常常以司机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