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达尔文:兴趣与恒心是科学发现的动力》习题库一、夯基训练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都相同的一项是( )A.蜷缩 鬈发 诠释 缱绻B.诋毁 府邸 砥砺 抵抗C.阐明 孱头 禅房 谄媚D.剽窃 漂染 骠勇 缥缈解析A项,“绻”读“quǎn”,其他读“quán”;B项,均读“dǐ”;C项,读音依次为chǎn,càn,chán,chǎn;D项,读音依次为piāo,piǎo,piào,piāo。答案B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誊写 履行 引经据典 心力交萃B.敦促逻辑直接了当远见卓识C.迄今措辞获益不浅每况愈下D.徒步恶煞不可思义翻来覆去解析A项,“萃”应为“瘁”;B项,“接”应为“截”;D项,“义”应为“议”。答案C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上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1)有两种东西,我越是时常反复地思索,越是在心中 了永远新鲜和不断增长的赞叹和敬畏:我头上的星空和我心中的道德法律。 (2)凭借世界冠军对抗赛和女团世锦赛上的出色表现,中国“棋后”侯逸凡在最新的国际棋联世界排名中,超过印度名将科内鲁, 女子第二位。 (3)一年一度的“感动中国”节目是“中国人的年度精神史诗”,越来越多的“感动”表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念已然深入人心, 着中华民族精神力量的茁壮成长。 A.灌注 跃居 昭示B.贯注 跻身 揭示C.贯注 跃居 揭示D.灌注 跻身 昭示解析“灌注”,浇进,注入;“贯注”,精神、精力集中。“跻身”,
使自己上升到某种行列、位置等;“跃居”,跳跃式地上升到某个位置、位次等。“昭示”,明白地表示或宣布;“揭示”,公布文告或使人看见原来不容易看出的事物。答案A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熟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达尔文晚年研究植物进化过程时发现,异花授粉结出的果实比自花授粉的大和多,而自花授粉的植物非常容易被大自然淘汰。这时他才恍然大悟:大自然讨厌近亲婚姻。B.“摔破节能灯后的确会产生少量汞蒸气,但网友说会毒死人,这就是骇人听闻了!”中国国家电光源质检中心负责人说。C.欧文·斯通一生潜心为他人树碑立传,每一位传主的成功塑造,都凝聚了作者的情感和生命,同时他也默默无闻地为自己在传记文学领域浇灌出了融合科学性与趣味性的奇葩。D.近年来,很多汉语工具书都有从俗从误的倾向,使很多字音字形所谓的“规范”很不规范,让语文教师讲解起来非常困难,至当不易。解析A项,“恍然大悟”形容忽然醒悟。B项,“骇人听闻”,使人听了非常吃惊(指社会上发生的坏事)。应用“耸人听闻”。C项,“默默无闻”指不出名,没有人知道。这里可用“不声不响”。D项,“至当不易”形容极为恰当,不能改变。这里望文生义。答案A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达尔文花费20年心血写成巨著《物种起源》,创立了以自然选择为基础的进化学说,被恩格斯誉为“19世纪自然界三大发现之一”。B.他们渊博的学识修养、严谨的治学态度,将成为让我受用终生的宝贵的精神财富鞭策我,激励我。C.在明确目标的前提下,采取渐进式延迟退休的理念,可以确保政策调整前后平稳过渡,也不会对当时的就业状况造成太大影响。D.中国大陆的电影观众已逐渐成熟起来,他们不再仅凭影片上映前的宣传,还会参考专家评论和朋友的意见,来了解影片并决定是否观看。解析A项,成分残缺,应在“被恩格斯”前加“该学说”。B项,句式杂糅,应去掉“鞭策我,激励我”。C项,搭配不当,把“理念”改为“方式”。答案D二、延伸阅读(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6~9题。
达尔文的拖延斯蒂芬·杰·古尔德①没有什么事比一些名人长期而难以解释的停滞行为更能引发人们猜测的了。罗西尼因《威廉·退尔》而达到他歌剧创作的辉煌巅峰,可是此后的30年他几乎什么也没写。多罗西·塞耶斯在名望达到顶点时却背弃了彼得·温姆西勋爵,转向笃信上帝。查尔斯·达尔文在1838年就得出了全新的进化理论,却直到21年后才发表他的观点。②通过历时五年乘坐“贝格尔”舰与自然的接触,达尔文对物种固定不变的信念发生了动摇。1837年7月,他航海回来后不久,便开始记第一本关于“递变”的笔记。这时的达尔文已经确信进化的发生,他正在寻找一种理论来解释进化的机制。经过最初的猜想和少数不成功的假说,他逐渐建立了他的中心观念。达尔文在自传中写道:“1838年10月,我为了消遣,偶尔翻阅马尔萨斯的《人口论》,当时我根据长期对动植物习性的观察,已经可以正确认识生存斗争。我马上联想到,在这种情况下,有利的变异会趋向于保存下来,而不利的变异将被淘汰,这一结果将导致新物种的形成。”③达尔文早就认识到动物驯养者所做的人工选择的重要性。但是直到马尔萨斯的斗争与拥挤的观点凝练他的思想之后,他才确定自然选择是进化的动因。达尔文知道得出的是什么理论,我们不能将他的拖延归于他没有认识到自己所取得的成就的重要性。到1844年,他写出了他的理论的基本纲要。他还向妻子作了认真的交代,假如他生前不能完成他的主要著作,希望她发表这些手稿。④他为什么等了21年才发表自己的理论?我们可能会把过去正常的时期错误地看作漫长的阶段,然而21年仍然是一个人正常事业的一半时间,纵然按照生活优哉游哉的维多利亚时代的标准来看,那也是生命中的大部分时间。通常的科学传记是有关伟大思想家的明显错误信息的根源。这类传记往往将伟大的思想家描绘成简单、理性的机器,是凭着不懈地努力,不受任何其他事情的影响,严格按照客观材料寻觅真理的人。因此,对于达尔文等了21年的通常解释就是他的工作没有完成。他满意自己的理论,但觉得尚显单薄。他的理论只有等到汇集大量的支持材料才能发表,这需要时间。⑤导致达尔文推迟发表的原因非常复杂,不能作简单的解释,但是有一件事是确定的:恐惧的负面作用与增加材料的正面需要至少同样重要。然而,达尔文恐惧什么呢?他得出进化论的观点时才29岁,那时他在专业上还没有地位,不可能通过宣扬他所不能证明的一种异端学说来危及自己有前途的事业。⑥然而他的异端学说是什么呢?信奉进化本身就是一个明确的答案,
但这还不是问题的主要部分。达尔文早年有关“递变”的笔记中可能含有问题的答案,这些笔记中包含了他所赞同却害怕发表的一些观点,即哲学上的唯物主义。这远比进化本身更要异端,没有哪种观点比认为心灵只不过是大脑的产物,更能动摇西方思想中最深刻的传统了。⑦达尔文确实进行了一场温和的革命。不仅在于他这么久地拖延了自己的工作,还在于他故意避开公众对他理论中哲学含义的注意。他在1880年写道:“我认为直接反对基督教和有神论,对公众不会有什么影响;而伴随科学的进步逐渐启迪人类的理解力,会更好地促进思想的自由。因此我一直不写有关宗教的文章,而且我本人的工作仅仅局限于科学之内。”⑧然而他的工作内涵与传统的西方思想确是极大的断裂,我们很难将其纳入这种传统中。例如阿瑟·柯依斯勒之所以反对达尔文,也是基于不愿接受达尔文的唯物论,而且他还热衷于认为生命物质中含有特殊性。我承认对此我不太明白。疑惑和知识都应该坚持。我们难道因为自然中的和谐不是设计的就会降低对自然美的赞赏吗?难道因为有数百亿神经元在我们的颅骨里,我们心灵的潜力就激发不了敬畏吗?(摘编自《自达尔文以来》)6.下列对传记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A.如同罗西尼和多罗西·赛耶斯等名人长期而难以解释的停滞行为一样,达尔文在得出进化理论21年后才发表他的观点,引发了很多猜测。B.在创立进化论之前,为了寻找一种理论来解释生物进化的机制,达尔文曾有过不少猜想,也有过一些假说,但是后来这些都被证明不能成立。C.由于受到马尔萨斯《人口论》中斗争与拥挤观点的启发,达尔文终于确信进化的发生,认识到人工选择的重要性,并确定自然选择是进化的动因。D.达尔文向他的妻子作了认真的交代,假如他生前不能完成他的主要著作,就请她帮助发表这些手稿,这说明他对自己的进化理论十分看重。E.在作者看来,达尔文并不是一台简单、理性的机器,而是一位凭着不懈地努力,不受其他任何事情影响,严格根据客观材料追求真理的人。解析A项,从文中的第①段中可以看出,这些信息,两个人相同的特征是有“长期而难以解释的停滞行为”,而结论是相同的“更能引发人们猜测”。B项中的信息“也有过一些假说,但是后来这些都被证明不能成立”是不合原文第②段“少数不成功的假说”的文意,不是“都被证明不能成立”。C项,达尔文观点的确立是长期的“对动植物习性的观察”而不是“受到马尔萨斯《人口论》中斗争与拥挤观点的启发”。D项,文中第③段有“他还向妻子作了认真的交代,假如他生前不能完成他的主要著作,希望她发表这些手稿”的内容,
这项信息是正确的,对这一细节的分析也是正确的。E项中谈达尔文“不受其他任何事情影响,严格根据客观材料追求真理”与原文不符。答案AD7.在作者看来,达尔文21年后才发表他的进化理论,原因是什么?请简要分析。解析文章解说达尔文进化理论推迟发表的原因的内容在第④⑤⑥三个段落,在这三个段落中可以抓住作者的主要观点,从中抓住关键的词语和语句,加以整合,就可以找到答案。参考答案(1)达尔文虽然满意自己的理论,但他的理论还需要汇集大量的支持材料加以证明;(2)他发现进化论时才29岁,那时他还没有专业地位,担心发表他的理论会危及自己有前途的事业;(3)他的进化理论实际上就是哲学上的唯物主义,而这一点会动摇西方思想中最深刻的传统。8.作者说:“达尔文确实进行了一场温和的革命。”他的“温和”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请简要分析。解析联系语境,文章的第⑦段和相关的语境第④⑤⑥段加以理解。这场革命温和的具体表现,首先就是“不仅在于他这么久地拖延了自己的工作,还在于他故意避开公众对他理论中哲学含义的注意”,从这两方面看,可以联系他拖延的目的和原因来理解。参考答案(1)达尔文故意拖延发表自己的观点,是因为他认为当时发表的时机还不成熟;(2)达尔文有意避开公众对他理论中唯物观的注意,而在当时这是比进化论本身更加异端的思想;(3)达尔文从来不写有关宗教的文章,只把自己的工作严格局限在科学研究的框架内。9.文中说:“疑惑和知识都应该坚持。”这里的“疑惑”和“知识”有哪些含义?为什么说“都应该坚持”?请联系全文,谈谈你的理解和看法。解析这是一道开放性的题目,可以联系文中相关的观点,结合自己的理解答题。题目的开放为考生提供了发展和创新的空间,但是也容易走入误区,即答题过于主观化。要避免答题主观化,就要注意依据文意解答。参考答案观点一:“疑惑”指怀疑和批判精神,“知识”指科学知识。作者认为,既要运用科学知识,又要坚持批判精神,勇于创新。观点二:“疑惑”指阿瑟·柯依斯勒对达尔文的反对态度,“知识”指体现传统西方思想的知识。作者认为,有了进化论,并不妨碍人类在探索世界客观规律、感受自然美的同时,保持对神应有的敬畏。观点三:“疑惑”指达尔文对神的怀疑,“知识”指他已发现的进化论。
作者认为,虽然有神论在当时仍占统治地位,仍然可以怀疑它;尽管进化论在当时还不为人们普遍赞同,仍然需要坚持。(不要求面面俱到,只要能就以上任何一种观点或其他观点进行探究即可,观点要明确、论述要合理、理由要充分)(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10~13题。科学巨人玻尔1927年,第五届索尔维物理学会议在布鲁塞尔召开,激烈的辩论很快就变成了一场爱因斯坦与玻尔之间的“决斗”。这场辩论在三年后的第六届索尔维会议上战火再续,玻尔获得胜利,他所代表的哥本哈根学派因此获得了大多数物理学家的认同,他们对量子力学的解释也被奉为正统解释。这次辩论就是著名的“爱因斯坦—玻尔论战”,有人称之为物理学史上的“巅峰对决”。爱因斯坦和玻尔这两位科学巨人的背后,是现代物理学的两大基础理论——相对论和量子力学。他们的争论旷日持久,几乎所有理论物理学家都被吸引并参与进来,乐此不疲。尽管两人的科学理论和思想观点始终没能调和,但他们却结下了长达数十年的友谊。玻尔高度评价他与爱因斯坦的学术之争,认为它是自己“许多新思想产生的源泉”。爱因斯坦也称赞说:“很少有谁像玻尔那样,对隐秘的事物具有如此敏锐的直觉,同时又兼有如此强有力的批判能力。他是我们时代科学领域伟大的发现者之一。”与爱因斯坦更个性化的独自研究不同,玻尔周围聚集着许多杰出的理论物理学家。他不但有革新的勇气,更是一位伟大的伯乐。他为量子物理学培养和组织了一支创新发展的队伍,人们称之为“哥本哈根学派”。后来的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玻恩、海森伯、泡利以及狄拉克等都曾是其主要成员。哥本哈根学派活动的大本营就是哥本哈根理论物理研究所。该所是玻尔在1917年申请,并于1921年正式成立的。他以著名科学家的身份为研究所作担保,筹集了大量资金。在任所长的40年间,他以特有的人格魅力,吸引了世界各地的青年才俊,使研究所成为当时全世界最重要、最活跃的量子力学研究中心。这里先后培养了600多名物理学家。玻尔使这个科学家群体中的每个个体的力量发挥到极致,形成了以集体讨论和自由探索为特征的研究风格。他还经常在此举办非公开的小型年会,邀请各国著名的物理学家出席,相互学习,启发交流。这里没有论资排辈,只有挑战与争鸣,形成了富有激情和活力、不断进取的学术精神,人们誉之为“哥本哈根精神”,这种精神至今仍在科学研究领域受到推崇。量子力学每前进一步,或多或少都与这个学派科学家的合作研究有关。可以说,
玻尔领导的哥本哈根学派具备了一个科学学派应有的优秀特质。希特勒上台后,玻尔以访问德国为名,暗地调查德国科学家的安全情况,然后设法把可能受到迫害的犹太科学家转移到安全地方。他还积极创立和参加丹麦救援组织,尽力帮助逃到哥本哈根的科学家与其他难民。德国纳粹控制丹麦后,玻尔起初留在国内,与抗敌组织保持密切联系。他一贯的不合作态度,令纳粹非常恼火。1943年玻尔受到纳粹分子的威胁,他冒险出逃,历尽艰险,辗转到达美国。在美期间,为抗击法西斯,他曾参加原子弹的研制工作。在研制过程中,他就考虑到这一研究成果对未来世界的影响,并曾多次接触英美首脑,建议他们及早与苏联达成控制原子武器的协议,但没有成功。二战后,玻尔积极倡导和实施国际间的科学合作。1957年,美国福特基金会将第一届“原子为了和平”奖授予玻尔,以表彰他“在全世界迫切需要的原则上,以友好的精神进行科学探索,在和平利用原子能以满足人类需要方面作出了榜样”。(摘编自邹丽焱《玻尔传》)相关链接①玻尔(1885-1962),丹麦物理学家。在普朗克量子假说和卢瑟福原子行星模型的基础上,于1913年提出氢原子结构和氢光谱的初步理论。后来,又提出“对应原理”。对量子论和量子力学的建立起了重要作用。1927年又提出互补原理。在原子核反应理论、解释重核裂变现象等方面,也有重要贡献。获1922年诺贝尔物理学奖。(摘自《辞海》第六版)②1918年,玻尔的老师卢瑟福邀请他赴英国工作,他在回信中说:“虽然哥本哈根大学在财力、人员、能力和实验室管理上,都达不到英国的水平,但我立志尽力帮助丹麦发展自己的物理学研究工作……我的职责是在这里尽我的全部力量。”(摘自戈革《玻尔集》)10.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A.爱因斯坦与玻尔在争鸣中惺惺相惜,爱因斯坦高度评价玻尔的贡献,玻尔也感念爱因斯坦的支持,他们之间建立了长久的友谊。B.玻尔以自己创办的研究所为平台,通过邀请各国科学家前来交流学习,使团队的成员能有机会博采众长,不断发展量子力学理论。C.玻尔敏锐察觉到纳粹将要对犹太人实施迫害,及时转移了大批犹太科学家,后来还亲自参加了丹麦的抗敌组织,反对纳粹暴行。
D.玻尔不但有科学家的直觉,也不乏政治家的远见。他预感到核武器的危害,试图尽力说服各大国首脑达成禁止使用核武器的协议。E.玻尔致力于维护世界和平,为科学技术的国际间合作及和平利用原子能做出了卓越贡献,并获得了“原子为了和平”奖。解析A项,文章第二段中虽提及玻尔对爱因斯坦的评价,但未明确表明爱因斯坦对他有直接的支持。C项,关注第五段信息,文中只是说玻尔去德国调查德国科学家安全情况,并非有敏锐的察觉,也未提及是大批犹太科学家,他参加的是救援组织,并非抗敌组织。D项,第六段是着力点,文中只是出于对研究原子弹成果的担心,是出于良知,并非有政治家远见,只是建议英美首脑及早与苏联达成控制原子武器的协议,并不是禁止使用核武器。此项是歪曲文意。答案BE11.为什么爱因斯坦和玻尔的论战被称为物理学史上的“巅峰对决”?请结合材料简述原因。解析这是一道局部文意概括的题目,先锁定答题区间,再提取关键词,然后分条作答。答题区间为第一、二段,尤其是第二段开头两句话,“爱因斯坦和玻尔这两位科学巨人”点明身份地位;“现代物理学的两大基础理论——相对论和量子力学”点明争论内容;“争论旷日持久,几乎所有理论物理学家都被吸引并参与进来”点明影响的广泛,整理即可。参考答案①从成员上看,论战双方都是当时物理学界的代表人物;②从内容上看,辩论涉及现代物理学两大基础理论——相对论和量子力学;③从影响上看,辩论带动了整个理论物理界的学术争鸣。12.文中说:“玻尔领导的哥本哈根学派具备了一个科学学派应有的优秀特质。”请结合材料,具体分析哥本哈根学派有哪些“优秀特质”。解析答题区间为第四段,段落结构为分总式,结论句就是“可以说,玻尔领导的哥本哈根学派具备了一个科学学派应有的优秀特质”。推前整理分三个层次概括即可。参考答案①拥有站在学术前沿的核心领导人物;②有堪称骨干的科学家群体;③创造了独特的学术精神。13.玻尔“特有的人格魅力”表现在哪些方面?请结合材料谈谈你的看法。解析这类题目答题时有两个方向,分别为向内挖掘和向外扩展。向内挖掘就是用文章中的内容答题,向外扩展要结合现实,如题目没有明确的要求一般不做向外扩展式答题。向内挖掘又有两种:第一种是就某一点做深入探究;另一种方式是多个角度列举,适用于文中叙述得较宽泛,但每点都不深入的情况。本题适用向内挖掘的第一种方式,答题时明确自己的观点,然后结合文中的事例做深入分析。立足人格魅力分析整合文本材料,从第二段“
尽管两人的科学理论和思想观点始终没能调和,但他们却结下了长达数十年的友谊”可看出无个人恩怨;从第三段“玻尔周围聚集着许多杰出的理论物理学家。他不但有革新的勇气,更是一位伟大的伯乐。他为量子物理学培养和组织了一支创新发展的队伍”可分析出其善于培养发现人才;从第五段可抽取信息整合出其具有人道主义精神;从立足本国建立哥本哈根学派为祖国培养人才,可看出其爱国情怀。参考答案①追求真理,在学术之争中胸怀坦荡,不掺杂个人恩怨;②以赤子之心帮助祖国发展物理学研究;③慧眼识才,吸引了大批青年科学家,并为他们提供发展的平台;④有人道主义情怀,积极营救受纳粹迫害的科学家。三、语言运用14.在文中横线处填入下列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生产能力的增强,加上与生俱来的动物性,使人类对生物形成了过分的优越感,产生了过度的欲望, 。 ,更使一些人误以为可以无视生物的生存权, 。但对自然界造成危害的不是生产能力和科学技术, , 。 ,可以使资源得到充分利用,从而使人类能够在尽可能少地影响自然的情况下生存,并且能不断改善自己的物质生活,还可更有效地保护物种和自然环境。 ①生产力的发达和科学技术的进步 ②是人类的观念 ③科学技术的发达 ④看不到生物对人类的重要作用 ⑤以至对生物的破坏和干预远远超出了维持生存的需要 ⑥是人类怎样运用它们的问题A.④①⑤②⑥③ B.④③⑤⑥②①C.⑤①④⑥②③D.⑤③④②⑥①解析根据第一空前的“产生了过度的欲望”,与⑤中的“超出了维持生存的需要”相照应,可知第一空应接⑤。据此可排除A、B两项。接着,可从“生产能力的增强”“科学技术的发达”“生产力的发达和科学技术的进步”三个关键词入手,可知第二空应填③。结尾应是总说“生产力的发达和科学技术的进步”的正面作用,故①应放在最后。所以,D项正确。答案D15.下面一段话,在用词、语法等方面有一些毛病,读后完成题目。(导学号59300009)①“白马非马”的论证思维与日常思维是完全不一样的。②在日常思维中,人们一看到一个名,立即联想到这个名所应对的实,这就是“循名责实”。③一听到“马”这个词,脑海中首先呈现的是一个“四足,无角,项有鬣,尾有鬃”(谭戒甫《公孙龙子形名发微》前言)的动物。④
一听到“白马”这个词,脑海中首先呈现的是白色的一匹马,熟悉《西游记》的人甚至会联想到唐僧的坐骑白龙马。⑤在日常思维中,白是对马的修饰,白色的马与马是种与属的关系,所以白马当然是马,相反“白马非马”就不能成立了。⑥如果一个名与实相应,就是名副其实;如果不相应,就是名不副实。(1)加点的“的”字可以删去的是第 句。 (2)用词不当的是第 句,词语 应改为 。 (3)不通顺的是第 句,应改为: 。 答案(1)可以删去的是第⑤句。(2)用词不当的是第②句,“应对”应改为“对应”。(3)不通顺的是第④句,应改为“一匹白色的马”。16.下面一段文字的句式不整齐,请将其改为句式一致的整句。达尔文的脚边掉落了一粒普通的种子,他将它拾起,数十年后,《物种起源》展现在人们的眼前;一只流萤飞过泰戈尔的窗前,他仔细凝望,不久,人们的耳边响起了美妙的诗篇;当一缕光线在爱因斯坦的身后投下一片影子,他反复思量,数年后,光量子假说震惊了全世界。解析整句指的是句式比较整齐的句子,结构相似,内容相关,字数大体相等;散句则是句式比较自由的句子。要变散句为整句,首先要确定一个句子作为标准,然后以此为例进行变化。参考答案当一粒普通的种子掉落在达尔文的脚边,他将它拾起,数十年后,《物种起源》展现在人们的眼前;当一只流萤飞过泰戈尔的窗前,他仔细凝望,不久,美妙的诗篇传到了人们的耳边;当一缕光线在爱因斯坦的身后投下一片影子,他反复思量,数年后,光量子假说震惊了全世界。17.根据下面的内容,拟写信的正文。字数不超过90字。张先生订购了一件衣服,店家发货时,误发了一条围巾给他。就此情况,请你以店家身份拟一封处理此事的信给张先生。地址、姓名等信息用××代替。尊敬的张先生:您好! 此致敬礼!店主:××××年×月×日
解析该题主要考查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的能力。根据题中所给的语料,需要答出四方面内容:一是说明失误的事情,二是表明歉意,三是围巾要寄回的地址,四是表达诚心,欢迎再次惠顾。答案示例由于我们的失误,将您订购的衣服错发成了围巾,给您添麻烦了,深表歉意!您的衣服已寄出。烦请您在收到后将围巾寄回,地址是××××,邮资由我们承担。欢迎再次惠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