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新课标版高二《中外传记作品选读》《蒙哥马利:强者就是不断挑战自己》备课资料
加入VIP免费下载

人教新课标版高二《中外传记作品选读》《蒙哥马利:强者就是不断挑战自己》备课资料

ID:983810

大小:56.5 KB

页数:17页

时间:2022-03-18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人教新课标版高二《中外传记作品选读》《蒙哥马利:强者就是不断挑战自己》备课资料教学提示这篇传记作为课外阅读,主要供学生在课下阅读、思考,老师可提示给学生阅读的重点,但不必占用上课时间。限于篇幅,在学生课本中没有选收课文,只列出篇目、阅读提示和思考题。建议有兴趣的同学找来原文阅读。蒙哥马利的传记很多,教科书中介绍的是比较简易的一种。有兴趣的同学,可以找一些更为详尽的军事家传记来读。现今中学生特别是男生中不少人对军事感兴趣,应当适当满足他们这种要求;而且选读一些军旅生活的传记,对于培养学生的意志力和为事业献身的精神,也会有帮助。《蒙哥马利》虽然是一篇人物小传,但在勾勒传主英雄业绩时,牵涉到许多关于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历史知识,读起来可能有些障碍。教师可以提供有关二战历史的简要材料,帮助学生排除阅读“障碍”。其实,布置阅读时,应当指明本课要点,让学生把注意力放到了解蒙哥马利军旅生涯中那些英雄的表现上,感受何谓“军人本色”,何谓“永不言败”。引导学生理解,这种永不服输的坚毅精神,不止是对军人和战争显得可贵,对所有希望能够干一番事业的人来说,都是需要的。思考与探究第一题主要引导学生从传记传奇性的军旅生活描写中,理解优秀的军人和军事家的素质。可以让学生各抒己见。第二题提到教材中有好几篇传记都写到传主青少年时期个性很强,不受家庭和学校“规矩”的约束,并不是“好学生”。蒙哥马利这篇传记开头也写到他的“顽劣”,但他们终究又都成为非常出色的人。关键要引导学生分析理解这些“顽劣”或者“不守规矩”中蕴涵的独立思考、主动性、创造性等可贵的性格趋向,这就不再是通常所说的性格缺陷,加上能够找到自己的兴趣点,建立自己健全的人生方向,并为了这个方向顽强奋斗,这些突出的个性就有可能成为事业与人生成功的动力。第三题训练小传的写作。建议启发学生抓住人物性格特征的某一个突出方面,勾勒出人物的形象。 参考资料蒙哥马利传(李政)蒙哥马利1887年11月17日生于伦敦。他的母亲名叫莫德,是维多利亚女王时代一个名叫法勒的修道院院长的女儿。莫德16岁时嫁给亨利·蒙哥马利,当时亨利已34岁,在法勒手下任副牧师,伯纳德·劳·蒙哥马利是他们的第四个孩子。蒙哥马利2岁时,他们全家迁往偏远荒凉的塔斯马尼亚,后来父亲在那里做了大主教。离开繁华的伦敦,蒙哥马利一家跌入了艰难的境地,以致后来他在回忆录中说:“我的童年是不幸的。”当然,这种“不幸”只是相对艰苦而已,因为事实上并没有什么特别凄惨、特别尴尬的事情发生。在塔斯马尼亚,蒙哥马利的学习成绩使亨利主教夫妇非常难过。在英文作文方面,他几乎没有学到什么东西;在神学方面,他的论文“十分差劲”;在数学方面,尽管稍有进步,但绝对赶不上其他同学;在拉丁文、法文、科学和艺术方面,成绩都在“尚可”以下。尤其使他的父母难堪的是,他曾在神学课中因散布歪诗而挨过校长的棍子。亨利主教一家回到英国后,主教便把蒙哥马利送到离家不远的圣保罗学校就读。1902年1月,伯纳德在上圣保罗学校的第一天便自己作主,选择了“陆军”班。亨利希望自己的儿子当牧师,一听说他想当军人,不免大失所望。或许是受长兄哈罗德的投笔从戎的影响,或许是他觉得陆军班功课不会太紧。总之,他下定决心以后,便拒绝更改。主教明智地接受了他的选择,认为这是天意,便不再说什么了。可是,莫德却不那么容易让步,于是母子间又爆发了一场激烈的争吵。结果,伯纳德平生第一次赢得了胜利。伯纳德当时14岁。入学后,他猛攻体育运动。第一年,他当上了学校游泳队队员。3年内,他便当上了第15橄榄球队和第11板球队的队长。他虽然身材瘦小,但却目光敏锐,具有一种天赋的竞赛和领导才能。他在家里沉默不语,落落寡欢,但在学校里却生龙活虎,海阔天空,任意施展。1906年7月,伯纳德面临家庭和学校之外的第一次考验。他想当一名陆军军官,进桑德赫斯特英国皇家军事学院,但必须首先经过考试。当时,伯纳德已是18岁半,校方对他的评语是:“从年纪看,该生是个落伍者。如果他想上桑德赫斯特皇家军事学院,就必须努力加油才行。” 这份报告使伯纳德受到很大震动,意识到自己正处于一个关键时刻,必须潜心学习才行。从此他便刻苦用功,奋力追赶。1906年秋,伯纳德参加了军事学院的入学考试,在被录取的177名考生中,他排在第72位。1908年夏,蒙哥马利从军校毕业,这一年有36名军校学生要被派往印度陆军。在当时,去印度是很热门的,他一心想要去印度,经过刻苦努力,他的成绩刚好排在第36名。但是,另有8名学生却是指定的。尽管他们的成绩不如蒙哥马利,但他们都是来自印度陆军军官家庭,不管他们的成绩如何,都有参加印度陆军的权利。于是,蒙哥马利的希望落空了。军旅之路1908年9月19日,蒙哥马利被分到皇家沃里克郡团。这个条件一般的团队,成了他迈向事业颠峰的第一级台阶。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蒙哥马利所在团作为英国远征军的一部分开赴法国前线。10月,蒙哥马利参加了对德作战。当时,他所在的第一营奉命进攻一个叫梅泰朗的小村子,已是排长的蒙哥马利表现得勇敢机智。在村边,他遭遇了一名德国兵。后来他回忆说:“千钧一发,必须当机立断。我纵身向那个德国人猛扑过去,用我全身的力气猛踢他的下腹部,正好踢中他的要害。”这个德国兵于是成了他平生抓获的第一个俘虏。此后,他又指挥全排上刺刀冲锋,顺利攻克梅泰朗村。战斗中,蒙哥马利身负重伤,被送回英国治疗,同时被授予优异服务勋章,提升为上尉。这是1914年12月。1个月后,蒙哥马利伤愈出院,惊奇地发现自己已被任命为旅参谋长了,这时他只有27岁。1916年,蒙哥马利返回法国前线,任第三十五师旅参谋长。第二年,升任第三十三师二级参谋,并很快升任第九军二级参谋。1918年,他出任第四十七伦敦师一级参谋。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时,蒙哥马利30岁,军衔为中校。战争使蒙哥马利迅速成熟起来。1920年1月,他获准入坎伯利参谋学院深造。在他认为纯粹是教一些“完全过时和不现实的东西”的这所军事学府里,他开始形成了自己关于军事、战争以及军事家品格的思想。他的一些想法和军事学术观点与学院是相左的,被认为固执、非正统和刚愎自用。一年后,蒙哥马利毕业回到部队。 1926年,他作为教官又返回这所参谋学院,在这里执教3年。1934年,他被任命为奎达参谋学院的首席教官,又执教3年。前后6年的教官生涯,对蒙哥马利最终由职业军人转变为军事家是十分重要的。这期间,他发表了《步兵训练教范》等军事著述,较系统地阐述了他的军事思想。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他关于部队士气的观点。他认为,士气是一个军队能否取得胜利的至关重要的因素,不能把部队看作是“被驱赶着在金属屏障后面向前冲的一堆人肉”,应该爱兵,使士兵感到温暖,从而激发他们的勇气和献身精神。他还特别关心学员,注意培养那些有潜力的青年军官。这些思想和做法,成为他以后军事生涯中的不变准则和制胜法宝。蒙哥马利1927年40岁时与贝蒂·卡弗结婚,这次婚姻对他影响很大。贝蒂是一位阵亡军官的遗孀,带有两个孩子。结婚后,贝蒂为蒙哥马利生了一个儿子,取名戴维。这4个人,也就成了蒙哥马利后半生亲情的全部寄托。贝蒂是位艺术家,性情温和而执拗,她反对蒙哥马利所崇拜的大部分事物,包括他的军事、政治观点和忘乎所以的热忱。但他们在一起非常和谐幸福,原因就是互相关爱但互不干涉。贝蒂原谅蒙蒂(对蒙哥马利的爱称)的怪癖,蒙蒂则处处保护贝蒂,不让她做家务,不跟她谈论琐事,而让她专心致志搞艺术。在这种婚姻的温情中,蒙哥马利变了,变得更加宽厚、大度、和蔼而富有人情味。当然,作为军人,他还有着性格的另一面,粗犷、干练和虎虎雄风。这一切,奇特地融合在一起,成了他成长为军事家而非单纯军人的重要内因。所以,当10年幸福婚姻骤然终结时,他的精神几乎崩溃,他跌入的是一个“心灵的黑夜”。他后来说:“我回到朴茨茅斯的住宅,这儿原来要作为我们的家。我独自呆在那儿许多天,谁也不见。我全垮了。我好像堕入一片黑暗之中,心灰意冷。”贝蒂·卡弗是1937年10月被虫咬中毒而死,此后,蒙哥马利再也没有结婚。1937年夏天,也就是贝蒂去世前几个月,蒙哥马利被提升为驻朴茨茅斯的第九步兵旅准将旅长。在九旅,蒙哥马利开始贯彻他探索已久的军事思想,尤其是步兵训练方法,出色地指挥和参与指挥了几次军事演习。1938年10月,蒙哥马利因出色的工作和军事才能被提升为少将,奉命负责巴勒斯坦北部地区军事指挥并组建第八师。有人说蒙哥马利是个天才军人,这种军人对战争有着猎豹般的机敏和不顾一切的献身精神。所以,当1939年夏秋战争降临前夕,他执意角逐第三师师长职务。他相信,这个第一次世界大战时的老牌“钢铁师”,全英最优秀的陆军师之一,将在战争爆发时最早开赴前线。铁血冷月,马革裹尸,他渴望率领一支铁流驰骋沙场,去抒写自己的人生辉煌。退守英伦在世间所有谜一般的事物里,战争是最具戏剧性的。1939年9月,当蒙哥马利的第三师随英国远征军雄赳赳地跨海作战时,谁也料不到他们将尴尬地败退而归。 1939年9月3日,英国政府在德军入侵波兰两天后,向全国发出战争动员令,向德国政府发出最后通牒,同时,由陆军部下达组建英国远征军及其编备配属训令。9月底,英国远征军第一军、第二军及空军部队总计16万余人在法国里尔以东地区集结,隶属盟军总司令部下属东北战区的第一集团军群。这时的英国远征军,虽士气不错,但实在不具备进行大规模作战的能力。1940年1月,希特勒下达了入侵荷兰、比利时、卢森堡等低地国家的“黄色战役”命令。英国远征军立即按预定作战方案,以蒙哥马利的第三师为先头部队向东急进,越过边境,进驻迪尔河南岸的罗文南北地区,准备接替比利时第十师防务。5月11日凌晨,比利时士兵还沉浸在睡梦中,蒙哥马利部队就在迪尔河畔展开了。随后德军扑来,比利时第十师慌忙撤走,蒙哥马利部队开始向德军炮击。这是5月14日。5月的阳光灿烂地照耀着比利时美丽的土地,阵地侧畔鸟语花香,然而蒙哥马利眼前却阴云密布。战争形势的急剧恶化超出了他的想像,鹿特丹遭到轰炸,荷兰要求停战,德军装甲部队全线挺进,比利时军队后撤,英军右侧的法国集团军垮了,几乎没有一个消息是令人鼓舞的,整个盟军陷入了一片慌乱。在残酷的战争面前,蒙哥马利再一次显示了一个杰出军人的良好素质,他表现得异常镇定。许多人后来回忆说,蒙哥马利在那段时间不仅从容自信,甚至还养成了巡视前线、指挥作战、进餐、就寝等等一切都严格按计划进行的刻板习惯,说他“具有一种在自己周围创造沙漠中的宁静绿洲的诀窍”。蒙哥马利的自信和镇定,使第三师在险恶的局势中巍然屹立,极为有效地阻击着德军的进攻。此后盟军开始潮水般地后撤。第三师一直坚守到最后关头,才开始有秩序地撤离。后撤的英国远征军采取环形防御,边打边退。但是5月27日夜,比利时国王利奥波德却命令比军向德军投降,使这条环形防御带的左翼出现了一个缺口。当时,蒙哥马利的第三师正在鲁贝前线与德军对峙,布鲁克急令他们立即前往堵住这一缺口。第三师连夜急行军,在黑暗崎岖的道路上运动25英里,28日拂晓前工事已经做好了,然后是整整一天的阻击。5月29日深夜,第三师进入敦刻尔克桥头堡左翼的海滩阵地,在这里掩护大部队撤离。由于战事险恶,伦敦方面决定尽快把远征军中的优秀将领撤回国去。30日,布鲁克接到撤离命令。蒙哥马利接替他出任第二军军长。5月31日深夜,第二军开始撤离。第二天,蒙哥马利率部冒着炮火在敦刻尔克港集结并安全撤回多佛尔。英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第一次出击就这样多少有些难堪地结束了。 敦刻尔克撤离之后,蒙哥马利向帝国陆军部提出,他不再担任军长职务,而重新出任第三师师长。他要把这个在跨海作战中遭受重创的钢铁师再造成一流部队,以肩负未来反攻重任。蒙哥马利再次统领第三师后,只用了10多天时间就在萨摩塞特完成了整编,接受了新装备。随后,他向前来视察的首相丘吉尔提出,将国内满街乱跑的公共汽车征调一部分入伍,装备第三师使之成为机动能力更强的可以打运动战的师。这一建议很快被采纳,当然,得到了汽车的第三师并没有立即上前线,但这时他和布鲁克相继提出的进攻性防御理论,即在沿海前线建立一条相对薄弱的防线,尽力阻击入侵之敌,而在后方部署高度机动的战斗部队,乘敌立足未稳实施集中打击的思想,却被认为是非常有创见的“军事哲学思想”。1940年7月,蒙哥马利被任命为第五军军长。他在这个军里推行了一系列大刀阔斧的改革,举行师以上大规模军事演习,培养士兵的吃苦耐劳精神和实战本领。他要求部队“无论雨、雪、冰、泥,无论好天气还是坏天气,白天还是黑夜,我军都必须比德军善战”。一年后,当他调任东南军区司令时,第五军已经成为一支能在任何恶劣条件下英勇作战的一流的部队。1942年6月,由蒙巴顿将军领导的“联合作战指挥部”决定袭击迪耶普,以便占领一个可以进退英吉利海峡的港口。袭击的任务按计划交由加拿大部队执行,加拿大部队当时配属东南军区,所以,蒙哥马利实际上是这次行动的最高指挥官。6月5日,蒙哥马利主持了袭击行动的作战会议。会上讨论了是否按计划预先用重型轰炸机轰炸迪耶普的防御设施,由于英军和加拿大部队都有人反对这项计划,预先轰炸便被放弃了。这显然是个错误,但蒙哥马利并没有及时纠正这个错误。这次行动8月19日正式打响,加拿大部队5000人苦战9小时,最后以被俘、伤亡3300多人而告失败。蒙哥马利是8月19日晚得到这一消息的,当时,他正在第八集团军司令部里以司令官的身份款待首相丘吉尔。他对失败的震惊程度是很难用语言表达的。因为事实上,他的确没有纠正放弃轰炸的错误,却是更明智地、很早就提出应取消这次行动。他曾给国内武装力量总司令佩吉特将军写信,指出这次行动由于参与部队多,又数次延期,早已泄密。他说:“如果要对欧洲大陆进行袭击的话,无论如何应让他们选择迪耶普以外的其他目标。”历史常常是这样,错误是许多因素共同铸成的,而预料到并力图阻止错误的人,却令人尴尬地成了这许多因素中的一个。当然,这一切伴随着蒙哥马利入主第八集团军司令部,都显得有些无足轻重了。机遇又一次垂青了这位雄心勃勃而又有些自以为是的军人。辉煌北非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北非战场,若干年后成了蒙哥马利辉煌军事生涯的里程碑。但在1942年8月中旬前后,那里差不多是死亡之海。德国大名鼎鼎的以沙漠坦克战著称的常胜将军“沙漠之狐”隆美尔,指挥着他的黑甲虫般的坦克群,把这里搅得天昏地暗。而这时作为隆美尔直接对手的蒙哥马利,对沙漠战还几乎是一无所知。打败隆美尔,这在当时是一个神话,但是蒙哥马利料定它会成为现实。当时的第八集团军,以蒙哥马利的话说是“危如累卵”,训练指挥系统不灵,有一批他认为是“朽木”的军官在不紧不慢地工作;后勤供给差;部队没有齐装满员,尤其没有一支可与隆美尔装甲军团抗衡的装甲部队。但这些,蒙哥马利认为,正是可以向总部提要求的条件。后来,在撤换了许多“朽木”之后,总部果然就同意了蒙哥马利的计划,编成一个下辖第一、第八、第十三个装甲师和一个新西兰师的军,番号第十军。一段训练之后,第八集团军事实上已面貌一新。而正是在这段时间里,隆美尔的部队却在悄悄地发生着衰败。先是隆美尔本人的健康状况非常糟糕。接着是部队构成出现问题,他的各个师共缺员1.6万人,战斗装备数量比编制规定的少,弹药、口粮和燃料储备也出现问题。而且因为苏联战场吃紧,德军许多空军中队赶往支援,隆美尔失去了空中优势。尽管如此,蒙哥马利仍判断隆美尔会不顾一切再次发起进攻,因为北非战场是德军“大钳形运动”攻势的一部分,希特勒不会同意隆美尔撤退。1942年8月30日夜,隆美尔正如蒙哥马利预料的那样开始了攻击,但他没有想到,蒙哥马利为他设计了一个陷阱。这样,就有了哈勒法山之战。这场战役被奉为二战“典范”之作,或者叫“第一个典型的蒙哥马利式战役”。“陷阱”是在隆美尔攻击正面部署新西兰师箱形阵地;在这个阵地与哈勒法山之间的缺口处,部署第22装甲旅;哈勒法山顶,部署步兵第44师的两个旅;哈勒法山顶南部,部署第八装甲旅。陷阱开放部设有地雷场,并有第7装甲师机动待命。蒙哥马利用于设置陷阱的全部战车约400辆,形成三面钳制态势,只要隆美尔进攻,无论向哪个方向突击,都会遭到合围。同时,英国沙漠空军的庞大战斗机、轰炸机群也将随时听从蒙哥马利指挥,投下后来很长时间都令隆美尔心惊肉跳的“地毯式炸弹”。英国沙漠空军8月30日黄昏先于隆美尔攻击就出动了,他们轰炸了隆美尔的装甲车停车场,使德军大伤元气。隆美尔第二天的仓促攻击,很大程度上是英国空军诱导的。8月30日夜,隆美尔非洲军团突入蒙哥马利的地雷场,爆炸此起彼伏。德军第二十一装甲师冯·俾斯麦将军被地雷炸死,其余受伤官兵甚多。直到第二天凌晨4点,才勉强打开一条通道。隆美尔命令部队向北作预定的左包抄运动,这样,他们就又遭遇了早已埋伏好的英军第二十二装甲旅。当德军首批87辆坦克慢慢地在地平线上出现时,英军步兵旅的反坦克炮和装甲旅的“ 格兰特”式坦克几乎同时开火。战斗进行得异常激烈,双方伤亡都很大。不久,英军预备队第二十三装甲旅、第五皇家坦克团和苏格兰龙骑兵第二团投入战斗,德军开始疲于招架。这一天的傍晚,隆美尔许多部队被迫放弃燃料、弹药消耗殆尽的坦克。晚上,非洲军团遭受了二战以来第一次羞辱性打击──英国皇家空军的照明弹、炸弹以及英军第十三军炮兵的轰击整整陪伴了他们一夜。而这一夜,蒙哥马利却照常进入梦乡。9月1日晨,蒙哥马利从容洗漱,悠然进餐,关于战役进展,他一句都没有过问。9月1日,哈勒法山战役接近尾声。上午,有两次小规模的局部战斗。下午,蒙哥马利采取了两个欺骗性行动:一是下令制定“进行夺取主动权的反击”计划;二是命令第十军做好追击准备,并把预备队推进到代巴地区。隆美尔错误地认为蒙哥马利已强大到足以与他就地决战,立即下令开始第一阶段撤退。9月3日,非洲军团撤退速度明显加快。英军官兵中有人提出追歼,但蒙哥马利拒绝了,为此他曾受到不少责难。然而事实是,第八集团军当时也已是疲惫之师,而且如果追击过猛,隆美尔就会一下子退到奥吉拉地区,在那里他将占据有利地势并得到充足补给。蒙哥马利没有这么干,他下令结束哈勒法山战役。哈勒法山战役是典型的军团会战,张弛有度,并在英军所希望的状态下结束,它使蒙哥马利在军中的威望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后来有人评价这次战役,认为蒙哥马利从中赢得了3个非同寻常的收获:一是成为军中“偶像”。蒙哥马利镇定自若、潇洒果决的指挥风格给了第八集团军官兵深刻印象,他们对他信任极了。从哈勒法山战役时起,蒙哥马利便开始戴一顶澳大利亚军帽,这顶黑色扁平软帽上,除有一枚英军帽徽外,还缀有蒙哥马利视察一个战车团时,他们送给他的一枚装甲兵军徽。这顶双星软帽后来成了蒙哥马利同时也是“胜利”的标志,它的出现具有不可思议的号召力。直到二战结束,蒙哥马利一直戴着它,它像它主人的名字一样惹人注目。二是改革了装甲兵运动战术,开了装甲兵打伏击的先河。三是完善了指挥系统。他调配了下辖3个军的军长,从英格兰调用了何若克、李斯两位优秀的“少壮派”师长分别任第十三军和第三十军军长,又提升第一装甲师师长卢姆斯登为第十军军长,同时,调配了高级参谋人员和随军高级牧师。这个指挥阵容,蒙哥马利认为是十分难得的,因为它非常机敏干练,而这在蒙哥马利看来是克敌制胜的法宝。哈勒法山战役洗雪了第八集团军、特别是其第七装甲师的所谓“沙漠之鼠”的耻辱。蒙哥马利伺机扩大战果,以在适当的时候彻底歼灭隆美尔大军。这样,就有了阿拉曼会战。会战计划经英伦白厅批准后,蒙哥马利再次导演了欺骗隆美尔的行动,他为这个欺骗计划拟订代号为“伯特伦”。“伯特伦” 9月28日起实施,首先是伪装前沿地区的巨大的弹药库和作战物资仓库;其次,频繁在前沿地区调动部队与坦克、车辆,使隆美尔对大量部队集结习以为常;然后是挖战壕埋伏步兵;最后是做出在南面前敌部位发动主攻的假象,架设无线电,调动装甲运兵车。这种捉迷藏的战术持续到10月21日,战略目的即使在集团军内也是保密的,按军衔高低分批传达,10月21日传达到普通士兵,而两天后,按计划是阿拉曼会战打响的日子。这个欺骗计划被认为是二战中沙漠战最精巧的欺骗计划。隆美尔毫无察觉,后来他在回忆那场惨败时说:“在黄昏来临之前,23日那天过得像阿拉曼前线上的任何一天一样。”10月23日到来了。这一天像往常一样,有鸟叫,有晨曦,阿拉曼前线一片宁静。然而就在这一片宁静中,第八集团军所辖3个军以及希腊军1个旅、法军2个装甲旅、2个步兵旅,总计19.5万部队悄悄地展开了。他们共拥有装甲车435辆、坦克1029辆、野炮和中型炮908门、反坦克炮1451门。而隆美尔的德意联军,这时仅有兵员10.4万人,装甲车192辆、坦克496辆、野炮和中型炮约500门、反坦克炮约850门。蒙哥马利占据了足够的优势。隆美尔后来无可奈何地评述说:“这一仗在射击开始之前就由军需官们打了并决定了胜负。”这天清晨,蒙哥马利出席了记者招待会,下午来到靠近第三十军司令部的前线指挥部,晚上看了一会儿书就早早上床休息,因为他觉得自己已无事可做了。晚上9点46分,攻击开始,第八集团军所属部队1000余门火炮同时开火,阿拉曼前线地动山摇,一片火海,然后,1200多辆战车开始进攻。隆美尔的非洲军团乱作一团,随后便盲目还击。这时,隆美尔的小心细致帮了他的大忙。还在哈勒法山战役之后,隆美尔就转攻为守,把防御区设在两个大型地雷场和若干条地雷带构筑的箱、网形结构后,这些雷区共布设地雷44.5万颗,若按3%即1.4万颗杀伤人的理论概率算,那也是一个惊人的数字。第八集团军进攻开始不久,就陷进了雷区,然后不得不边排雷边进攻,推进速度明显变慢。直到10月24日早晨8点,北翼方面的两条走廊地带,还没有被第十军的装甲师完全打通。蒙哥马利不得已下令各装甲师自行杀出一条通道,向开阔地进击。阿拉曼会战第3天双方陷入胶着状态。由于第十装甲师行动不利,第三十军又没有突出南部走廊,战场形势令人沮丧。到10月26日,蒙哥马利便不再能安稳悠然地读书和睡觉了。第八集团军及其所属其他部队的步兵伤亡严重,新西兰师大约伤亡和失踪1000人,南非师600人,澳大利亚师1000人,高地师2000人,整个集团军损失总数约6100余人,坦克损失300多辆。26日中午,蒙哥马利重新部署部队,将作战重心转移到澳军步九师辖区,改面北向海岸回旋,来了个180度大转弯。3天后,攻击奏效,隆美尔全部德军集结北部,防止英军突破。10月30日,蒙哥马利利用隆美尔高度集结所露出的战线过窄、人员过密、不利于展开等破绽,大胆制定了代号“超装药作战”的行动,命令集团军所属部队在10月31日和11月1日待命,准备全线出击,第三十军向西推进,第十军向西北、西和西南推进,第十三军向南佯动。11月2日凌晨1点,“超装药作战”行动开始,第八集团军在正面3 650米、纵深5500米的开阔沙漠地带倾巢而出,非洲军团措手不及迅速败退。至傍晚,第八集团军俘获德军1500多人,隆美尔率部西退。11月5日,阿拉曼会战形势进一步明朗,蒙哥马利完全控制了战场主动权。他于是命令全线追击,他的口号是:“挺进!挺进!挺进!最大限度地挺进!”他的目标是的黎波里,为此,必须攻占隆美尔最后也是经营最久的防线奥吉拉,阿拉曼会战便变成了奥吉拉会战。奥吉拉会战12月15日如期打响。新西兰步兵师按计划直插敌后,第七装甲师以锐不可当的气势向前猛扑,两个师形成夹击态势,德军被分割成许多小股。16日激战一天,隆美尔遭到了强有力的拦击和空中打击,伤亡惨重,但最终在付出巨大代价后向西突围成功。蒙哥马利适时下令停止追击,宣告奥吉拉会战结束。从阿拉曼到奥吉拉,蒙哥马利率部追击2000公里,重创不可一世的隆美尔非洲军团,埃及从此“安若磐石”。1943年1月23日凌晨4点,第八集团军进入的黎波里。1943年3月20日,蒙哥马利追逼隆美尔非洲军团至突尼斯境内的马雷斯防线,以整编后的第三十军3个师、新西兰步兵师、第十军2个装甲师和强大的空中打击部队,与隆美尔激战。7天后马雷斯战役结束,德军被俘2500余人,伤亡惨重,残部逃过盖布斯峡谷。4月6日,第八集团军与非洲军团在盖布斯以北鏖战一天,俘敌7000余人。4月8日,第八集团军与由加夫萨东进的美军第一集团军在盖布斯以北会师。5月6日,美第一集团军和英第八集团军一部,联合对突尼斯德军发起攻击,英第七装甲师最先攻入突尼斯。第二天,英美联军占领比塞大和突尼斯。5月12日,德军有组织的抵抗全部停止,被俘24.8万人,仓库、堆栈、重兵器和装备器材等全被英美联军缴获,除极少数溃窜崩条半岛外,德非洲军团全军覆没,非洲战事宣告结束。纵横西西里1943年1月同盟国在卡萨布兰卡的会议上决定,在清除了非洲大陆的敌人后,立即开始彻底击溃意大利的作战,第一步就是攻占西西里岛,行动代号为“强壮作战”。“强壮作战”是盟军第一次大规模联合登陆作战,是诺曼底登陆的预演。1月23日,联合参谋长委员会任命艾森豪威尔为“强壮作战” 行动的最高统帅,蒙哥马利被任命为东部特遣部队司令官,这支部队实际上就是第八集团军,下辖第十三军和第三十军;美国的巴顿将军任西部特遣部队司令官,这支部队也就是美军第七集团军。这两支部队都在亚历山大司令部的指挥下作战,该司令部将所辖两个集团军番号数字相加,称为第十五集团军群。蒙哥马利意识到非洲沙漠时代已经成为过去,现在是与美军共同作战,要忠诚于共同的事业而不是狭隘的民族利益。事实上,他为此做了很大努力,譬如在作战计划上、后勤供给上都一再妥协,但他执拗的个性使他又一再与美军将领们发生不愉快。蒙哥马利后来反省自己:“我们将不得不学习如何和别人共事,并且,为了整体利益将不得不牺牲自己的利益。”蒙哥马利的意见与艾森豪威尔、巴顿多次相左,最终都是在这一大的原则下得到解决的。在这个过程中,他们也增加了相互之间的了解,为联合行动的胜利奠定了基础。西西里岛登陆成功后,盟军面临的第一个问题就是如何攻占墨西拿。攻击开始后,德军凯赛林部抵抗非常顽强,蒙哥马利推进迟缓。巴顿抢先一步进入墨西拿,成了英雄,蒙哥马利感到失落与苦恼。当然,这并没有从根本上影响蒙哥马利的情绪,他是那种具有进攻型、挑战型性格的人,他决心在以后的战争中创造奇迹。这一年的8月底,进攻意大利本土的最后战役计划制订完成,由英第八集团军北渡墨西拿海峡,进入意大利作战,代号“贝镇作战”;由美第五集团军在萨勒诺登陆,进入意大利作战,代号“雪崩作战”。9月2日,蒙哥马利以其惯有的激情和做法,发布了“告集团军官兵书”,鼓励大家说:“第八集团军是同盟大军踏上欧陆本土的第一支队伍,对于我们,这是一种无比的殊荣。这次行将来临的会战将只有一种结果,这种结果就是‘另一次成功’。”9月3日凌晨4时30分,“贝镇作战”开始。这一天,恰好是战争爆发纪念日,蒙哥马利后来回忆说:“成千上万发炮弹开始向墨西拿海峡对岸轰击。与此同时,15艘战舰轰击了海峡南端的雷焦的敌防御部队。驻在内陆的重型轰炸机也做出了贡献。这一切都是‘贝镇’行动的雄伟序幕。大约300艘登陆艇和渡船在一种差不多像节日一般欢乐的气氛中把十三军的第五师和加拿大第一师送上了意大利本土。”由于道路状况和后勤保障不够理想,踏上意大利本土的第八集团军有劲使不上,组织不起大规模进攻。9月底,第八集团军在意大利作战的过程就是从一条河向另一条河稳步推进的过程。在特里尼奥河,第八集团军遇到了第一次真正意义上的抵抗,德军第76装甲师在冷雨、泥泞中坚持了很长时间才被赶跑。此后,第八集团军就逼近了桑格罗河。 夺取桑格罗河及河岸后部地区之战,是蒙哥马利在意大利组织的最后一次战役,是罗马战役的第一阶段,是英美联军协作的新的一页,同时,又被称作是在意大利进行的第一次重要的“蒙哥马利式”战役。然而,它没有以盟军的胜利而告终。蒙哥马利将失利原因归结为恶劣的交通和气象条件。第八集团军的攻击部队如新西兰师、印度师和第七十八师,甚至都无法获得一块干爽的或者稍微坚固一点的阵地。德军凭借自然条件顽强地坚守着,直到第八集团军不得不主动撤出战斗。这是二战开始以来,最令蒙哥马利无可奈何的一个战役。挥师诺曼底诺曼底登陆是世界军事史上的奇迹,是永垂史册的反对侵略战争的辉煌篇章。1944年6月初,英伦三岛上聚集了盟军的300多万军队,其中英军约有175万,美军150万。此外,还有作战飞机1.3万架,训练和预备队飞机数千架,空降滑翔机3500架,战舰1200多艘,登陆艇4000多艘,运输船1600多艘。这是一个史无前例的庞大作战阵容。诺曼底战役的作战目标,是反攻欧洲并给德国法西斯以毁灭性打击。蒙哥马利在诺曼底战役中有两点特殊贡献。第一,他以军事家的敏锐、历经战事磨炼的果决和善于抓住问题实质的独特才能,及时地发现、提出并促使决策层修订了作战计划中不彻底的部分。同时,由于他的正确判断和出色指挥,避免了登陆作战最容易陷入的登陆面过窄、部队展不开、不能很好地巩固滩头阵地并向纵深发展的弊端。第二,他参与了战役的核心指挥。1943年12月底,蒙哥马利被英国陆军部任命为第二十一集团军群总司令,调离了他指挥了一年多的第八集团军。这次升迁,使他有机会施展军事才能,在更广大的战线上创造辉煌战绩。诺曼底战役攻击实际上是1944年6月6日打响的。6月6日,英吉利海峡万舰竞发。虽然德军没有正确判断出盟军登陆区域,但由于已调任该防区司令官的隆美尔生性谨慎,早已在诺曼底滩头布设了大约500万~600万枚地雷、大量的防登陆艇墩桩,以及密集的炮火和坚固的滩头阵地,还是给盟军登陆作战造成了极大困难。由于海上波涛汹涌,登陆艇在离岸还有20千米左右就不得不下水。士兵们挤在狭小的艇体中,浑身透湿,冷得发抖,战斗力受到影响。在美军第一师登陆地奥马哈海滩,由于战舰炮火和美军第八航空队轰炸受气候影响没有准确打击滩头,德军的岸边防御几乎完好无损,战斗比预想的要残酷得多,由取胜变为求生。 在英军和加拿大军队登陆地的戈尔德、朱诺和斯沃德滩头,蒙哥马利的两个战略构想起了作用。一是空降部队策应,虽然大多空降部队降落地在恶劣气候影响下不符合战役计划,并且伞兵们相互联系也出现了问题,但还是扰乱了德军正面防御;二是水陆两栖坦克快速跟进,装甲部队几乎与登陆艇同时上岸,工兵部队扫雷、架桥衔接得也比较好。所以,这些滩头的进攻相对顺利一些。当6月6日的黄昏到来的时候,诺曼底的硝烟渐渐向内陆飘散,德军防线退缩了6.5~10千米,伤亡巨大。在美军的两个滩头阵地上,约有57500余名官兵登陆,还有空降部队15500人,伤亡约6000人;英军和加拿大部队共有75215人登陆,空降7900人,伤亡、失踪4300余人。诺曼底战役登陆打击首战告捷。蒙哥马利于第二天早晨乘驱逐舰抵达诺曼底滩外海面,听取了关于步兵和海军作战情况的报告。6月8日清晨,蒙哥马利踏上了诺曼底海岸,并将指挥部设在克勒里的一座花园里。在全面分析了诺曼底战况后,蒙哥马利提出,在接下来的作战中,盟军的战略要点主要有三个:一是将各个滩头阵地连成一个相互衔接、相互支援的便于统一指挥、统一行动的战线;二是保持战场主动权;三是在德军重新配置兵力并得到有效增援之前,在狭窄的占领区内建立起行之有效的行政后勤系统。6月12日,第一个战略要点实现,盟军控制了一个长80千米、纵深13~20千米的地带。6月18日,蒙哥马利下达了攻占卡昂和瑟堡的命令,他计划以这两地为支撑展开全面进攻。攻占卡昂行动亦称“赛马场”作战,因英吉利海峡风暴又起,延迟至6月25日进行。 这次作战,在卡昂南面形成大钳形攻势,当面德军有第一装甲军和5个装甲师。蒙哥马利把这块硬骨头留给英军啃,而将德军设防薄弱的瑟堡让给美军主攻。结果,美军几乎没遇到德军装甲部队任何抵抗就攻陷了瑟堡,英军却遇到了大麻烦。英军拥有绝对的空中优势,700多门大炮,第八军、第三十军和第一军全部部队,然而战斗进行得却异常艰苦。到7月1日,按蒙哥马利的设计,担任正面主攻的第八军,也不过只巩固了第一道河障──奥东河对岸的桥头堡。但蒙哥马利设计这次战役,目的不是为了攻占地盘,而主要是为了有效地吸引、消耗德军预备队,为诺曼底战役全胜奠定基础。所以,卡昂、瑟堡作战后,蒙哥马利认为诺曼底战役发生了重大转折,盟军已经完全控制了战局。此后便是攻克卡昂和“古德伍德”作战。这是诺曼底战役中蒙哥马利遭到指责和误解最多的两次军事行动。攻克卡昂,是因为试图分散德军进攻美军的注意力。蒙哥马利将英军第一军所属3个师全部投入战斗,同时配有450架重型轰炸机。在付出伤亡5500多人的惨重代价后,第一军于7月9日攻入卡昂。蒙哥马利被认为是不会维护英国利益的“傻瓜”。“古德伍德” 作战意图很简单,就是用3个装甲师向南攻击,以牵制大量德军。7月18日开始后,出现了装甲部队、步兵和空中支援衔接不紧密的情况,进攻一直不顺利。而蒙哥马利由于消息闭塞和考虑不周,竟在这一天的下午发报给帝国总参谋长说进攻顺利,晚上更将这个错误扩大化。他发表了一份特别文告,用了“突破”字样,这显然有过早邀功的意思,因为他所谓的“突破”、“胜利”等等其实还不存在。此后,战局并未给蒙哥马利的报告以弥补,而是进一步恶化。7月20日,倾盆大雨将战场变成一片泥潭,攻守双方都不能采取有效行动,“古德伍德”作战只能不了了之。“古德伍德”作战的失利,使蒙哥马利陷入各盟国领导人、公众和新闻舆论的一片失望抱怨声中,他几乎不可能将失利的客观原因以及自己更为长远的战略意图解释清楚。因此这段时间,蒙哥马利是很苦恼的,惟一可聊以自慰的,是他的攻击给了宿敌隆美尔以最后的致命一击:这次战斗中,隆美尔的指挥车因受英国空军袭击撞在树上,隆美尔负伤,部队大乱。后来,隆美尔虽伤愈出院,但被怀疑参与推翻希特勒的行动,没有再回部队。这年10月,他在希特勒的逼迫下服毒自尽。诺曼底战役以后又进行了一系列作战,至8月19日,在历时两个多月后胜利结束。这场战役,英军伤亡6.8万余人,美军伤亡10.2万余人,付出了总计伤亡约17万人的代价,取得重创或歼灭德军40个师,毙伤德师长以上高级将领22人,毙伤德军约30万人的重大胜利,创造了世界战争史上大兵团作战的典范。蒙哥马利在这场战役中表现出的非凡的军事指挥天才和他那好胜的、不易与人合作的个性一起,成为他作为一个杰出军事家的鲜明标志,为世人熟知和接受。功勋载史册1944年8月31日晚,蒙哥马利意外地收到丘吉尔首相的急信,信中通知蒙哥马利晋升为陆军元帅。蒙哥马利高兴极了。自入桑赫斯特军事学院,蒙哥马利就认定自己会成为一个非凡的军人。他深入研究军事理论,刻苦磨炼自己的意志,在战场上忘我厮杀,目的都是为了建功立业,但他没有奢望当元帅,这个目标太远大了。所以,当他确信自己真的攀上了这军界最高阶梯时,禁不住欣喜若狂。诺曼底战役和巴黎作战后,德军实际上已被击溃,蒙哥马利认为结束欧战实在是“唾手可得”,因此,他拟订了集中挺进计划。这个计划,是要迅速拿下鲁尔,摧毁德军的最后防线,尽快结束欧战。蒙哥马利认为事实上英国已对战争不堪重负,无论经济状况还是人民心理,都无法承受更长一些的持久战。 然而,美军将领们特别是艾森豪威尔,并不认为盟军可以速胜。于是,他们提出了“宽大正面战略”,将兵力平均分布于海峡对面德国的布伦、根特等地,造成全面进攻态势。这两种战略,指导思想各有侧重,理应由双方加强沟通与协调。但好胜的蒙哥马利固执地认为,美军的计划是要造成一个美军起战争主导作用的印象,尤其是地面部队改由艾森豪威尔亲自指挥,更让他不能接受。诺曼底战役以来,他已经习惯了地面部队指挥官的角色,所以,他一再反对美军将领们的计划。当然,他的计划也同样遭到了来自美军高层的激烈批评。蒙哥马利晋升元帅后,情况有了一些变化。艾森豪威尔更多地加强了相互间的协调工作,给了蒙哥马利一定的地面指挥权限,采纳了他关于空中支援和后勤供给的一些意见,但整个战略构想并没变。因为蒙哥马利的计划即使在军事上百分之百地可行,在政治上也是绝对行不通的。美国公众以及罗斯福、马歇尔和美国参谋长联席会议决不会同意在他们看来是“极大的背叛行为”的不利于美国及盟国利益的冒险军事行动。这一点,艾森豪威尔清醒,而在政治上十分幼稚天真的蒙哥马利却浑然不觉,他甚至一直斤斤计较于谁任地面部队指挥官。所以,当他奉命实施“宽大正面战略”作战时,心情是闷闷不乐的。他决心进行一次快速作战,以表明他也能像巴顿一样迅速前进。按照蒙哥马利的战术思想,英军坦克部队在1944年9月初的第一个星期内,向东横扫了400千米。9月3日,警卫装甲师突入布鲁塞尔;第二天,第十一装甲师攻占安特卫普。面对胜利,蒙哥马利忽视了打开通往安特卫普航道的重要性。希特勒及其参谋部却迅速反应过来,下令通过布雷、炮击和地面增援,使通往安特卫普的斯海尔德河不能通行。9月17日,蒙哥马利按照“宽大正面战略”的总体构想,指挥英第二十一集团军群及由英第一空降师、美第八十二空降师、美第一〇一空降师和波兰伞兵旅组成的盟国第一空降军,开始了旨在突击阿纳姆、拿下莱茵河上桥头堡的“市场花园”作战。盟军动用10095人,92门大炮,500辆吉普车,300辆摩托车,400辆拖车,数百架飞机和滑翔机,结果只把大约700人送到了莱茵河大桥这一战略要点上。主要原因在于艾森豪威尔、蒙哥马利等盟军高级指挥官不同程度的轻敌和指挥不够协调。战役突击曾预计9月初进行,结果推迟至9月中旬,使德军第二党卫队坦克军等主力部队得以完成整编,恢复了作战能力;盟军的右翼掩护和空中支援、后勤供应也都出现了一些纰漏。所以,当实施空降突击时,德军的阻击是强有力的,英军第一空降师及其他部队伤亡3716人,被俘2200多人,美军第八十二、第一〇一空降师伤亡3542人,“市场花园”失利。此后,盟军又于1944年12月16日至1945年1月16日施行阿登战役,但这是一个噩梦。希特勒对这次作战早有准备,将其看做是第二个“敦刻尔克” ,命陆军元帅龙德斯特指挥作战,动用800辆军列集结了整编一新的第六装甲集团军,使盟军的进攻重重地碰了一次钉子。而毫无疑问,是美军承受了大部分压力和牺牲,蒙哥马利做的并不像他说的那样好。他将自己竭力打扮成一个救世主的做法,损害了他在盟军和盟国公众心目中的形象。在盟军最高统帅部,美国将军们一致抱怨艾森豪威尔对蒙哥马利的宽容,唆使他和蒙哥马利一刀两断。这些,都表明作为一个杰出军事将领的蒙哥马利,在政治上实在是太不成熟了。阿登战役失利的阴影很快就被扫荡一空。1945年3月初,盟军连续进行了“诚实”作战和“手榴弹”作战,打垮德军19个师,毙伤9万余人。莱茵河西岸大部解放,德国法西斯气数已尽,欧战行将结束。3月23日夜,蒙哥马利大军强渡莱茵河,开始了战争结束前最后一次大的作战行动,代号“大表演”。蒙哥马利是那种好胜、也许还是好表现自己的军人,但他同时也是正直、严谨、优秀的将领和元帅。民族的和全世界爱好和平人民的共同利益,在他心目中始终是第一位的。所以,尽管有着各种争执和不愉快,蒙哥马利还是极其负责地执行盟军最高统帅部和最高统帅的命令,率部进行彻底消灭德国法西斯的最后一战。这时,英军在欧战中的地位事实上已开始衰退。相比苏联红军在东部战场、美军在西部战场的排山倒海般的攻势,英军在北部战场的攻势和气势都孱弱得多,因此蒙哥马利对“大表演”格外看重,集中了660多辆坦克、4000多辆装甲运输车和3.2万辆其他车辆,3500多门大炮,以英国第二集团军和当时属蒙哥马利指挥的美第九集团军实施正面突破。战役气势如虹。到3月27日,进攻部队全部越过莱茵河,建立了宽55千米、纵深32千米的桥头堡,歼敌、俘敌近2万人。此后,蒙哥马利甚至还有丘吉尔想挥师直取柏林,但没有被盟军最高统帅部批准。4月底,蒙哥马利根据艾森豪威尔的命令挥师东进。5月初,攻占波罗的海的维斯马和卢卑克,封锁丹麦半岛,并建立起由此向易北河的东西两条防线,俘敌50多万人。1945年5月1日,德国电台广播了希特勒死亡的消息,德军在继任总统、海军上将邓尼茨的指令下陆续投降。5月4日,蒙哥马利在他的吕内堡荒地上的军营中,接受了由德国海军总司令、海军上将弗里德堡率领的投降代表团递交的投降书,接受荷兰、包括一切岛屿在内的德国西北部以及丹麦境内全部德国武装部队的无条件投降。同时,美军、苏联红军也在各自的战区内接受了德军投降。在欧洲大陆鏖战经年的3支重要的反法西斯武装力量──英军、美军和苏联红军胜利会师,欧战结束。不甘寂寞 走出战争的蒙哥马利元帅,情绪的亢奋和某种情感的失落几乎并存。作为军人,他毫无疑问已经登上了事业的颠峰。当统率大军纵横欧陆时,他对民族的忠诚,对人民的热爱,对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的贡献,对军事理论与实践的发展,一如无形的丰碑,树立于欧洲乃至世界爱好和平人民的心里。然而,作为一个有着独特个性的人,他往往过高估计自己功绩、过分看重荣誉的想法和做法,却使他对战后国家利益的划分和政治家、军事家贡献的评价,感到不尽如人意。当然,他不是斤斤计较于一己私利,他曾经否定有人要给贡献卓著的将领们一笔巨额奖金的动议,他认为“除国王的荣誉勋章外,金钱的奖赏是过了时的东西”。他需要的是与轰轰烈烈的戎马生涯相称的最广泛的理解和拥戴,是英雄般引人注目的荣誉。这种心态显然不适合于和平年代人们的普遍心理,所以在克服这种心态时,蒙哥马利是痛苦的。在此后的漫长的和平年代里,他渐渐地学会了做一个告别血与火、习惯会议和外交斡旋的军事家。德军投降后,蒙哥马利担任了英国占领军司令兼盟国对德管制委员会的英方委员,协同民事部门处理占领区内军民生活及其他问题。其次,他对自己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的一些军事思想进行了梳理。他认为“要卓有成效地从事高级指挥,必须具有忍受痛苦和审慎准备的无穷能力,也必须具有一种有时超越理性的内在信念”。这些军事观点,在后来的英军指挥官特别是高级将领中,产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1946年6月,蒙哥马利被任命为英军参谋总长,到1951年,又出任欧洲盟军司令部副统帅,此后到1958年,他一直在这个任上。蒙哥马利是那种把自己的一生都奉献给军队和战争的军人。自1908年从军,他在军中服役50年,是1855年英国取消军械局成立陆军部以来,英军中服役时间最长的军人。他又是那种个性非常鲜明的军人,有才华,有智慧,有贡献,有棱角,有缺点,有失误,不是一句话就能说得清的。他还是那种十分敬业的军人,戎马一生,战功卓著,他把自己融入了英国军队的历史进程中。蒙哥马利的晚年,仍然保持着他所认为的英国士兵的形象,艰难时坚定沉着,胜利时仁慈宽大。直至生命的终了,他都是一名军人。1976年3月25日,蒙哥马利元帅在原籍平静去世。(选自李政主编《与名人有约:影响人类文明的10位军事家》,中国档案出版社2004年版,有删节)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