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版高中语文人教版中外传记作品选读学案www.ks5u.com比尔·盖茨:IT英雄的成功之道比尔·盖茨的成功之道很多,比如能够抓住机遇、努力刻苦、善于把握行业发展的趋势等。而不断创新更是这位传奇人物成功的关键。在他身上,创新表现为不满足现状,也不把成就当包袱,在人生和事业的每一段落,都能放开胆魄,从零开始,持续奋斗。比尔·盖茨从不炫耀财富,习惯于过朴实的自由的生活。作为一位富翁,他有比金钱更看重的追求,有他的精神境界。他要以财富为支点,去匡正这个世界的不公,去填平贫富不均的鸿沟。比尔这样做也是在追求一种人生价值,是另外一种“财富增殖”。比尔·盖茨,全球个人电脑软件领导品牌——微软公司的董事长。1955年10月28日出生于美国华盛顿州西雅图市。父亲是一位律师,已去世的母亲则是位集学校老师、华盛顿大学董事长和UnitedWayinternational董事长等职务于一身的女性。13岁时,盖茨进入私立的湖滨学校就读。在湖滨中学里,盖茨迷上了一台笨拙的计算机终端。还在60年代末的西雅图,就让学生使用计算机,这是非常罕见的——事实证明,它对盖茨的成长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盖茨与同伴保罗·艾伦(PaulAllen)一道从操作手册上学会了BASIC语言。在8年级时,盖茨写出了他的第一个软件程序。到了10年级,他开始传授计算机知识,并为学校编写学生座次排序软件。他偷偷加进一些指令,使自己成为班上几乎唯一一个周围坐满女生的男孩。1973年,盖茨进入哈佛大学。1975年大三那年,盖茨离开哈佛,与同伴保罗·艾伦创立微软。最初是为第一台个人计算机编写不同版本的BASIC语言。多年以后,一场大病后的艾伦离开了微软,而成为美国最大的高技术风险投资家之一。早期盖茨和艾伦也只能从开创性的工作中更多地体会创造的乐趣,而不是财富的滚滚到来。1980年,天赐良机,计算机巨人IBM准备进军PC市场,多方挑选后决定与盖茨联合开发新的操作系统。1980年11月,IBM与微软签订了合同。“蚂蚁”傍上了巨人,而且后来也成了巨人。这时的微软甚至没有自己的产品。为了赶时间,盖茨选中了西雅图电脑产品公司蒂姆·帕特森搞的一个叫“快手和下流”(QuickandDirty)的操作系统,连公司带人一块买下。将产品作了一番改进,包装后就成了后来名震天下的MSDOS。1981年8月12日,IBMPC问世。负责这个项目的唐·埃斯特利奇成了PC业的“教父”,他也是IBM中唯一让盖茨诚服的人。这位“教父”在1984年就给IBM带来40亿美元的收入,-18-
2018版高中语文人教版中外传记作品选读学案光这一块就可成为美国第74大公司,也是仅次于除去这一部门的IBM和DEC的第三大电脑公司。埃斯特利奇对PC的眼光可以与盖茨媲美。只是IBM官僚病复发,换上了洛伊来代替他的位子。洛伊对PC几乎一窍不通,这位自以为很高明的人为微软留下了一个史无前例的空子。1985年6月,微软和IBM达成协议,联合开发OS/2操作系统。根据协议,IBM在自己的电脑上可随意安装,几乎分文不取。而允许微软向其他电脑厂商收取OS/2的使用费。当时IBM在PC市场拥有绝对优势,兼容机份额极低,洛伊几乎不假思索地同意了。而到了1989年,兼容机市场已达到80%的份额。微软在操作系统的许可费上,短短几年就赢利20亿美元。没有了埃斯特利奇,IBMPC就失去了活力。IBM霸主地位日渐降低,使失去了对手的盖茨成为无冕之王。微软从1981年就开始开发后来称之为“Windows”的操作系统。Windows最初版本与OS/2有很大关系。1985年,Windows1.0问世,才真正成为一个产品。而1992年IBMOS/22.0销量仅100万套,Windows3.0却达1000万套。而1995年8月,Windows95发布,正式把微软推向计算机业的巅峰。以后,借助强大的市场优势和金钱实力,微软屡屡实施“吸心大法”,将许多其他公司创造的新技术新功能纳入自己的产品,尤其是Windows之中,使其成为无所不能的百宝箱。这种形势下,弱小的软件公司的确无法与微软一起参与这场游戏。确实微软虽然已是一个庞大的帝国,但还从未曾真正通过自己原创的设想,开发出市场上巨大的产品。其起家Basic并不是自己发明的,DOS也是从其他公司买来的,Windows用的是Xerox和苹果的技术,Excel其实是Lotus123的复制品,Web浏览器也是借助网景的创意开发的,Word纯粹是Wordstar、WordPerfect的跟风……这些模仿的产品构成了微软的主要力量。而一些他自己的创意和产品,如Bob、MSN、Slate、Mungo、Park等则无一成功。客观地说,盖茨是终结者一类的商业奇才。他是顶级的竞争者,无论作为技术专家、企业家还是集团设计师,他都是一流的。尽管他已经十几年不动手编写电脑程序了,但是他仍然很细心地看主要编程人员编写的程序,并对每一样产品提出详细的建议。同时,他可以被誉为20世纪最后25年中最精明的企业战略家,他领导微软打败一度比他强大得多的对手IBM公司,而在与极富创意的苹果和网景公司的竞争中,他也能靠投机取巧谋得胜算。而且,区别于同时代的其他技术专家出身的企业家,盖茨作为一位富有想象力的管理者,他的管理技能随着微软的飞速增长也愈加炉火纯青。1998年,当盖茨的财富火箭般上蹿到1000亿美元的时候,有人大略计算了一下:自从微软公司1975年成立以来,他就开始挣这笔钱,那么至今已有二十三年,假定他每个工作日工作十三四个小时,那就意味着他每小时挣100万美元——也就是——每秒大约330美元。而最快的1996年到1997年间,他每天进账5000万美元。盖茨档案最崇拜:拿破仑。名言:我要赢!-18-
2018版高中语文人教版中外传记作品选读学案爱好:电脑、艺术品收藏。口头语:掌握资讯在手。喜爱的食物:汉堡包加可乐,后受第二任女友Winbiad影响,也吃素。生活:很俭朴,出行一向只坐经济客位,后来发达了,也只买最便宜的机票,反而是航空公司看不过眼,见到他,自动将之升格到头等舱,他看到后,更加不买贵的机票。虽然,近年已改搭商务客位,然而,他仍住不惯总统套房。婚姻:1994年1月1日与职员Melinda结婚。电子信箱:askbill@microsoft.com主要业绩1.1986年进入Fortune亿万富豪榜,约三亿一千五百万美元。2.1995年成为世界首富,约200亿美元。3.自1996年夏天开始到1997年,微软的市场价值上升了119%,达到1580亿美元。4.1997年6月为止的会计年度,微软营业额为113亿美金,员工遍布58个国家,并多达2.5万人。5.1999年6月,微软市场价值达到4072.2亿美元,名列全球1000大企业榜首,超过了通用电气公司(3330.5亿美元)1.社会充满不公平现象。你先不要想去改造它,只能先适应它。(因为你管不了它。)2.世界不会在意你的自尊,人们看的只是你的成就。在你没有成就以前,切勿过分强调自尊。(因为你越强调自尊,越对你不利。)3.你只是中学毕业,通常不会成为CEO,直到你把CEO职位拿到手为止。(直到此时,人们才不会介意你只是中学毕业。)4.当你陷入人为困境时,不要抱怨,你只能默默地吸取教训。(你要悄悄地振作起来,重新奋起。)5.你要懂得:在没有你之前,你的父母并不像现在这样“乏味”。你应该想到,这是他们为了抚养你所付出的巨大代价。(你永远要感恩和孝敬他们,才是硬道理。)6.在学校里,你考第几已不是那么重要,但进入社会却不然。不管你去到哪里,都要分等排名。(社会、公司要排名次,是常见的事,要鼓起勇气竞争才对。)7.学校里有节假日,到公司打工则不然,你几乎不能休息,很少能轻松地过节假日。(否则你职业生涯中一起跑就落后了,甚至会让你永远落后。)8.在学校,老师会帮助你学习,到公司却不会。如果你认为学校的老师要求你很严格,那是你还没有进入公司打工。因为,如果公司对你不严厉,你就要失业了。(你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公司比学校更要严格要求自己。)-18-
2018版高中语文人教版中外传记作品选读学案9.人们都喜欢看电视剧,但你不要看,那并不是你的生活。只要在公司工作,你是无暇看电视剧的。(奉劝你不要看,否则你走上看电视连续剧之路,而且看得津津有味,那你将失去成功的资格。)10.永远不要在背后批评别人,尤其不能批评你的老板无知、刻薄和无能。(因为这样的心态,会使你走上坎坷艰难的成长之路。)比尔·盖茨新传奇莫克 李群软件巨人的崛起多少年来,商场、学校、实验室或者是政府部门的人都在手工记账,用计算器做统计。比尔想,如果用个人电脑干起来会是如何事半功倍。他希望能够帮助解决千百万人都会碰到的这些日常问题,当然,他在这个过程中也要赚钱致富。经过一番权衡,他终于决定离开哈佛——当时想的只是离开大学“一段时间”——和保罗·艾伦一起建立自己的软件公司。比尔的父母不同意他的决定,劝他打消这个念头。放弃哈佛?即使要自立门户创业,也要打下坚实的知识基础啊,何况,名校是名校学生的通行证!比尔对父母的意见还是相当尊重的,没有说服父母,只好重回哈佛,又多念了一两个学期。1977年,年满21岁、在美国算是成年了的比尔·盖茨,才离开了哈佛,去阿尔伯克基市,这次,他的离开就变成最终的退学了。比尔和艾伦正式在新墨西哥州依法注册了合伙人公司,名字叫“微软”(MicrosoftCorporation)。这个名称,是“微型”(micro)与“软件”(soft)的组合,因为他们当时主要制作微型电脑的软件。这两个伙伴终于在市场上下海冲浪了。在“黑客”蜂起的环境之下,开展什么样的业务能兴旺发达呢?那时候,电脑“黑客”宁愿把自己呕心沥血创造出来的程序慷慨地与大家分享,得到一种精神上的满足——不过,他们也并不比那些抄袭拷贝别人程序的人高明多少。比尔这时候却确实显示出了一种前瞻性。他1975年给一家名叫《电脑笔记》(ComputerNotes)的通讯简报写过一封信,引起轰动。他指出:电脑用户如果只是拷贝而不是掏腰包去购买电脑程序,就等于是偷窃。比尔辩论说:软件程序是“智慧财产”,意味着它应该受版权法的保护,就像书籍一样。由于比尔等人的大声疾呼,这种看法在正急速成长的电脑界几经讨论,得到了大家的认同和法律的肯定:拷贝电脑程序被定为非法行为。很快地,一些公司,像苹果(Apple)-18-
2018版高中语文人教版中外传记作品选读学案、Commodore、Radioshack,都做起了个人电脑的生意。鸡生蛋,蛋生鸡,因为电脑厂家研制出效率更大的芯片,软件产业也就变得更为发达。比尔和保罗·艾伦编写BASIC程序来适应市场上各式各样的新电脑,因为各种牌子的电脑千差万别,每种都需要特有的BASIC程序软件。微软卖出“BASIC程序”的价钱非常便宜。比尔遵循“薄利多销”的经营原则:压低价格,在市场上就会有更强的竞争力,最终人们都会购买这个程序,虽然售价如此之低,但买的人多了,他们的公司就可以有利润。最终嘛,他们的目标是要百分之百地覆盖市场——微软的座右铭是:“让电脑走进每一个家庭的每一张写字台!”比尔从他父母处或许能够得到一些资助作为建立公司的启动资金,但是他并不想这样向父母开口讨钱。他希望微软公司从一开始就能够自立。他每天眼睛一睁,忙到熄灯,经常是连轴转16小时,也写程序代码,但主要精力不得不投入到管理公司、销售产品上。20出头的比尔,长得身材瘦长,散乱的头发和雀斑使他看上去仍像一个十几岁的少年。他这种孩子气的相貌给人不成熟的印象,有时候会使一些打算购买他产品的人迟疑。不过他一开口,顿时就扭转了局面:当买主听到他介绍自己公司的产品时,他们会立即明白,这可是个行家!慢慢地,微软公司卖出的产品越来越多了,比尔就雇了更多的员工,好多都是早先在湖滨中学建立交情的老同学。当这些新员工来到工作地点时,他们感到,这个地方更像个学院而不像个公司。这里没有大公司当时还非常严格的关于西装革履的着装规定,软件程序师可以穿牛仔裤,如果他们愿意的话,可以把流行海报挂在墙上,听摇滚乐——嘴上没毛的公司老板比尔本人就疯狂地着迷于披头士的约翰·列侬。公司还免费敞开供应可口可乐。有些程序师下午才推开公司的大门,一直工作到晚上,稍后随便找些东西吃,或许去看场电影,然后回来继续工作,一直到深夜,甚至凌晨才回家。当他们再回到公司工作时,已经又是中午了。尽管这里的工作气氛是轻松的,但是程序师们对待工作却非常严肃,他们像是在执行一个伟大使命:我们这些人,将会改变整个世界!即使在微软,也没有一个人工作得比比尔·盖茨还辛苦。他一心一意扑在工作上,废寝忘食,据说6年只休息了6天,有时甚至顾不上洗澡,衣着邋遢。秘书在早晨来到办公室时,有时候会看到这个年轻的老板就睡在办公室的地毯上。他工作得很累,需要放松一下时,就去看场电影,或是驾驶自己的二手跑车,在市郊人烟稀少的公路上飙车,为此拿了不少超速的罚款单。有一次,保罗·艾伦还得把他从拘留所保释出来,因为他忘记了带驾驶执照。翅膀越来越硬的微软公司,已经不需要再和MITS公司紧绑在一起,而且他们也发现,费尽唇舌也很难说服那些软件程序师搬到阿尔伯克基市来工作——它离那些主要的大学和大城市实在太远了。1978年,比尔决定下令公司连同100多个员工一起搬迁。-18-
2018版高中语文人教版中外传记作品选读学案搬到哪儿呢?虽然当时加利福尼亚州的硅谷已经蒸蒸日上,吸引了全球的目光,很多电脑公司都在那儿打出旗号,但比尔与父母一向关系亲密,认为不应该远离老盖茨夫妇,于是他选择了华盛顿州的贝乐福(Bellevue),那儿靠近西雅图;并且将公司名称中的小横线去掉,由“Micro-soft”改成“Microsoft”。比尔知道,如果要取得真正意义上的成功,除了像BASIC这样的语言软件外,微软还需要更多的产品,如文件处理软件和操作系统软件。比尔还是相信,个人电脑——这个时候他再说“个人电脑”,已经不会再受哈佛同学的嘲笑,倒是他可以回过头来嘲笑他们当时毫无想象力了——会变成商业必备的基础设施;他同时也预见到,很多人会做一个“自己家里也摆上一台电脑”的梦。比尔同时也认识到,微软的商业运作必须更有效率,而自己有所长也有所短,干管理并不是自己特别在行的。他想起了在哈佛结识的好朋友史蒂夫·鲍尔莫来。鲍尔莫具有商业经验和社交技巧,是个很了不起的人才,虽然可惜金无足赤:他并不太懂电脑。比尔去游说鲍尔莫,把这位尊神请来微软共同创业,后来他果然成为比尔最得力的助手和微软最好的推广人。对微软的企业发展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年头,是1980年。一个消息激动了电脑业者:IBM(国际商用机器公司)这个生产大型电脑主机的巨人做出重大决定,涉足个人电脑!他们抛出绣球来选软件开发商,这个绣球打中了微软。生意很快谈妥了:微软向IBM提供系列软件,其中包括操作系统(OperatingSystem,简称OS)。操作系统是指挥电脑运行的主程序,负责控制键盘、显示器和信息储存系统。这里还有这么一段故事:IBM最先开始找到微软,要求为PC电脑设计操作系统,可当时他们并不擅长编写这种软件。于是,比尔介绍IBM到以研制CP/M操作系统闻名的数字研究(DR)公司联系,CP/M的设计者加里·基尔多曾是美国海军研究生院的教授,那天恰巧不在家,而他的太太又不愿在保密协定上签字。IBM的代表只好再请微软另想办法。比尔·盖茨此刻想起了西雅图的软件天才帕特森曾编写过一个QDOS软件,可以改造为PC电脑的操作系统。于是他接下了IBM的活儿。捷径人人会走,巧妙各有不同。IBM要货的期限定死了,微软也没有时间从头干起,便从这家名叫“西雅图电脑产品”(SeattleComputerProducts)的公司买来软件,在此基础上完善提高。在一年的时间中,微软公司的一半员工,约三十多人,不分日夜地突击这一项目。如果是在中国,大概会起个“OS会战”之类的名目吧。会战终于凯旋:他们改编了这个买来的操作系统,让它能适用在IBM的电脑上,起了个后来遐迩闻名的名称,叫“MSDOS”。比尔是用出售版权使用许可证的方式,把这个操作系统交给IBM在个人电脑上使用。这就意味着,每售出一台装有MSDOS的IBM个人电脑,IBM就必须付一定比例的金额给微软。1981年,IBM个人电脑推上了市场,顿时大红大紫,消费者蜂拥抢购,IBM的版权使用费源源不断地流入微软公司。-18-
2018版高中语文人教版中外传记作品选读学案公司规模不断扩大,1986年,条件成熟,微软公司上市。微软股票以21美元一股的价格开盘上市,下午收市的时候每股竟升到了28美元——由于微软的业绩声名远播,投资者看好微软的股票,趋之若鹜,纷纷购买,一天之内使股值飞升1/3。微软的员工,现在可以在股市上卖掉股票,换成大把大把的现金,或者是继续持股,希望它能够攀升更高。果然是这样!微软股价犹如脱缰的野马,毫不犹豫地一路奔腾向前。由于股票价格暴涨,有些人,包括比尔·盖茨和史蒂夫·鲍尔莫,都变成了百万、亿万富翁——至少在账面上是这样的。如果他们脱手股票,就从账面的富豪变成真实的富豪。比尔就卖掉了价值一百多万美元的股票,可是他作为公司的创始人,拥有的微软股票仍然远远多于所有人,他拥有公司45%的股份。成为富翁之后,比尔其实依然故我,并没有改变多少。经过“很痛苦的思想斗争”,他才给自己买了一艘快艇。他也放了自己4天假,到澳大利亚去旅行,返回公司后仍是一如既往地从早忙到晚。他在公务出差时始终很节俭,自己开车而不雇用豪华轿车到机场接送,在飞机场自己拿行李,而且,他始终在快餐店买自己最喜欢的芝士汉堡包。微软不断向市场上推出新产品。1986年,在总部搬到瑞德蒙的同一天,微软召开了第一次只读光盘(CDROMs)的发布会。1987年,他们还推出了第二代视窗,还有一个叫做“Excel”的计算表软件。比尔永远要吃着碗里,看着锅里,永远想着要比别人抢先一步。人说比尔是“工作狂”,一点不假,他几乎没有其他兴趣和爱好。1983年,他买了一座房子,邻近父母家。这栋房有室内游泳池,但家具却寥寥无几。书房有张桌子,上面放着台电脑,杂乱地堆着电脑杂志。这台电脑是通过电话线和公司的电脑系统相连接的,所以他可以在家里掌握公司的运作,接收员工给他的汇报和请示,也从家里送出各种邮件,与公司高层和部门主管进行讨论。他是个“夜猫子”,时常半夜三更做这件事。不过,尽管工作繁忙,他总是抽出时间去探望他的父母。有时候他也请朋友们到家里来,一起聚会,或者在室内游泳池游泳。很长时间,比尔都没有电视机——他担心看电视会占去他的宝贵光阴。后来有个朋友送给了他一台电视机,不过已被改装过了,只能放录像带。当公司的男同事结婚时,比尔会给他们开告别单身汉的聚会。像他这样的“钻石王老五”,当然也成为人们议论的对象。不过,这里最大的麻烦还是时间。他交过几个女朋友,和吉尔·班尼特(JillBennett)约会了多年,吉尔是另外一家电脑公司的销售代表。比尔和她交流对电脑的兴趣,一起打网球,并且有一些共同的朋友。可他们没有足够的时间约会。比尔向人吹嘘过他的“七小时回转”,意思是说,他离开工作一天,实际只不过七小时就又回到办公室了。他觉得约会太费时间和精力。新经济的冲浪者1990年5月22日,纽约曼哈顿。比尔·盖茨把鼻梁上的眼镜往上推推,微笑着走上了讲坛。他要在这儿发布视窗3.0,视窗的第三个版本。在视窗3.0推向市场的头两个星期,购买者抢购了十万多套,到1991年底,已经卖出了400万套。它们用12种语言写成,运送到24个国家。视窗的特点是“装上就用”(ReadToRun)-18-
2018版高中语文人教版中外传记作品选读学案,因此越来越多的电脑制造商把视窗安装在他们的电脑产品上,作为随机附带的标准软件。甚至微软的鼠标也达到了销售高峰,它咬住了六百多万购买者。比尔的软件终于成为最畅销的软件。比尔最崇拜拿破仑,他的名言就是“我要赢”。天时,地利,人和,这个年轻的冲浪者赶上了IT业的超级大潮,赢的速度之快,不仅让旁人眼晕,也出乎他自己的意料。1986年,微软上市的当年,比尔就进入了《财富》杂志亿万富豪榜,身价约3.15亿美元。随着微软的急速成长,他在这个富豪榜上也不断冲刺,越过一个又一个富豪,1991年他冲到仅列在沃伦·巴菲特(WarrenBuffett)身后的银牌位置,成为最年轻的全美第二富豪——时年36岁。1991年7月,玛丽给她的儿子打电话说,希望比尔能与沃伦·巴菲特见见面。比尔早就久仰这位华尔街大亨、最成功的投资人的大名,尽管比尔说自己很忙,还是和梅琳达一起坐直升飞机到了他们家的别墅“Cheerio”。比尔和巴菲特一见如故,惺惺相惜,他们发现彼此之间有很多相似之处,包括专注于自己的事业,有幽默感,并且都嗜爱汉堡包。这是世界上的头号富豪和二号富豪的交情的开始。巴菲特对比尔评价很高,说比尔的商业意识非同寻常:“如果比尔开个小摊卖热狗,他也会成为世界上的热狗王。”果然,比尔随后在1995年终于独步世界首富的巅峰,这年他的身价约129亿美元。三年后的1998年,以高达590亿美元的天文数字睥睨全球,让所有富豪瞠乎其后。1995年11月,比尔出版了著作《未来之路》(TheRoadAhead),讲述了电脑的历史,并预测未来趋势。一年之后,又出版了这本书的修订版,更深入地讨论因特网。《未来之路》在二十多个国家出版,仅在中国就售出四十多万册。比尔把300万元的版权收入全部捐给了“国家改进教育基金会”,这个非营利组织帮助教师学习、掌握电脑和其他的技术,以运用于教学实践。比尔在《未来之路》中叙述,自己总是尝试着尽可能扩大眼界,思考未来,而且计划在前。他努力做出决定以利于微软的长远发展,而不是只顾眼前,比尔预测:快速和效率更高的电脑会导致更多的新产品出现,比如数码电视,或者像钱包一样小的电脑。钱多了,比尔也考虑在微软公司、在信息产业之外做一些投资。他的首选目标是与生物、医学有关的产业。生物科学与信息科学的发展几乎是并驾齐驱,处在躁动不安的突破前夜。由于机遇,他爱上了电脑,跨上信息科学的列车,一路领先;而当他有了财力,他也想同时跨上第二列火车——生物科技的火车。这也有个人的原因:比尔非常敬爱他的母亲,但她却不幸死于癌症;好友保罗·艾伦在1983年因病而不得不退出微软的运作,后来,保罗在生物科技领域做了大量投资。这两件事都刺激比尔决定投资生物制药行业,推动治疗癌症和其他疑难疾病的医学科研。当然也不排除另一种动机:比尔想做一个投资家,获得丰厚的回报——生物技术是下一个朝阳产业,一个空前巨大的金矿。干吗不呢?他的财富构成,不是也可以更趋于稳定、更多元化、更少风险吗?-18-
2018版高中语文人教版中外传记作品选读学案不管他的哪一种动机占上风,比尔在生物技术领域投下了一笔又一笔巨额资金。尽管他仍然是以“电脑富豪”著称于世,但实际上比尔从90年代初期开始投资生物技术,现在已经是这个领域最大的个人投资者之一,赢得了这个领域很多著名学者专家和企业总管的尊敬。由于他的“头羊效应”,其他不少投资者也密切关注起来,甚至追随、模仿起他的一举一动。由于个人感情所系,比尔对研制癌症药品的公司总是有特别深厚的兴趣。比尔和梅琳达基金会2000年还出资1500万美元,协办了一家非营利机构,专门研究黑热病——在第三世界国家很常见的一种地方性寄生皮肤病。比尔还对一家叫做“目标遗传学”(TargetedGenetics)的公司砸下大把银子。这是西雅图的一家基因疗法研究公司,基因疗法是一种试验性疗法,目前还有很大的争议,它主要通过改变细胞中发现的遗传基因治疗某些疾病,在早期采用基因疗法的癌症研究中,研究人员试验借此增强人体对疾病的抵抗能力,或者让肿瘤对药物疗法更敏感。比尔还捐赠资金,在一些大学设立了以他的名字命名的荣誉头衔,可见他多么希望在生物医学领域得到认同。除了生物医学,1994年,比尔和世界上手提电话领域的开创者克雷格·麦克考(CraigMcCaw)合作,进行了一项野心勃勃的风险投资。他们创建了泰勒迪斯克公司(Teledesic),这个公司的目标是发射288个低轨道运行的地球通讯卫星,向整个世界提供双向通讯联络。比尔表白说,如果卫星新网络成功了,信息从地面发送到卫星上再传回来,就能像通过光纤通讯电缆一样快速。这个网络就可以用来给那些没有电话服务设施的地区,提供通过手提电话进行通讯联络的新手段。比尔曾经说过,因特网增长是个人电脑发明之后最重要的事件。但他这么绝顶精明,也并不总是先知先觉,也在很长时间内对因特网抱持骑驴看唱本——走着瞧的态度。由于他的迟疑,微软这个软件巨人,险些与科技革命迅猛发展的浪潮擦身而过,成为IT行业一闪即逝的流星。因特网悄无声息地诞生于20世纪60年代之末,是冷战的产物。最开始,是在美国国防部资助下,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桑塔巴巴拉分校、犹他大学和斯坦福研究院的四台电脑,按照分组交换的原理联成一个网络,只有科学家和军方领导人使用它。慢慢地,越来越多的人开发了这个系统的各种功能,从商家用它来为产品做广告和提供服务,到学校和图书馆用它来传播信息。更多的机构和个人把信息资料放到网上,全球范围的国际网络(WorldWideWeb,简称WWW)从此诞生。在80年代末、90年代初,因特网不声不响地迅速发展。1971年4月,接入因特网的主机数仅为23个,网络数和域名数为0;十年后的1981年8月,主机数213个,网络数和域名数仍为0。但是再往后,就令人眼花缭乱了:1989年7月,主机数13万个,网络数650,域名数3900;1991年7月,主机数53.5万个,网络数3086,域名数1.6万;-18-
2018版高中语文人教版中外传记作品选读学案1992年4月,主机数89万个,网络数5291,域名数2万;1993年10月,主机数205.6万个,网络数16533,域名数2.8万;到1994年10月,主机数386.4万个,网络数37022,域名数5.6万。1994年初,微软把用来制作网页的“超文本链接标示语言”(HTML)加进自己的文字编辑软件Word,不过,创造因特网应用工具并不是比尔那一年的首选目标。比尔记得很清楚,当时,“把视窗95搞好才是最重要的,把视窗NT推向市场,交给挑剔的大众,也是最重要的”。其实,早就有部下提请他注意,因特网将会是未来通讯交往的主要工具。但直到1994年晚些时候,比尔才认识到因特网确实前景无限,微软面临生死攸关的大挑战。是什么让比尔恍然大悟?是Sun公司开发出的软件Java。我们在本书的中篇中,将再来详细介绍这场惊心动魄的科技和商业大搏斗,这里先按下不表。简而言之,科技史上不乏这样的事例:因为一个小小的发明或者器具,改变整个行业的发展方向,甚至不由分说地断然判决了整个行业的兴盛或衰落。聪明的比尔看明白了:IT业的发展宛如一条大江,到目前为止,自己非常成功地经营建构了堤坝、河道,以及各种各样的相关设施;然而,这条大江春汛澎湃,水位正急剧上涨,这个Java软件,正是在堤坝上开了一个新口,眼看着它是不可能被封堵上了,这条大江就会从这个新口呼啸而出,就此改道,一泻千里。如果不赶快应变,还在原来的河道惨淡经营,微软就会一败涂地,只能望洋兴叹。1995年5月26日,比尔给微软的工作人员写了一封很长的电子邮件备忘录,其中说:“在因特网浪潮高涨中,现在我郑重宣布,因特网对我们极其重要,生死攸关。在此,我明确指出,每一个业务部门的当务之急都是关注因特网。”这个时候,因特网软件开发竞争已经群雄竞起,硝烟弥漫。比尔斗志昂扬,全力应战。他要求微软公司每一个项目小组的主管,都要把网络通讯和信息检索的功能加到程序中去。他们把名为“网络探险者”(InternetExplorer,简称IE)的网络浏览器,加到最新的视窗操作系统中去。网络浏览器是让个人电脑用户进入因特网、浏览网站的工具。正是这个举措,后来引起轩然大波,惊动了司法部和19个州一起来起诉微软。1995年晚些时候,比尔宣布他的计划:向电脑网络客户提供软件,使他们能够更方便地利用和开发因特网。微软公司同时还在研发网页制作软件,使网页可以运用图像、动画、录像和声音,使林林总总的公司能把自己的网页送上因特网。比尔解释他的新重点:“我们把焦点放在因特网,就像我们曾经致力于用图像操作电脑一样,从现在起,我们所有的产品都要把因特网当做最大的机会。”1995年夏天,微软推出了视窗95。再次升级的视窗是焕然一新的电脑操作系统,可以操作和管理光盘、传真和调制解调器(modem)。更重要的是,它的设计既简单又清楚,可以很轻松地执行复杂的操作。-18-
2018版高中语文人教版中外传记作品选读学案微软的这次新产品发布会搞得热热闹闹。8月24日那天,在微软总部外面的草坪上,搭起了15顶很大的白帐篷,洋溢着一种马戏团表演场的喧腾气氛。坐在第一顶帐篷中的,是比尔·盖茨和特邀嘉宾杰伊·列诺(JayLeno),他是电视节目《今晚表演》的主持人,被比尔请来当今天的介绍者。另外14顶帐篷接待来自各个软件公司的代表们,展示视窗95的设计和操作。比尔走到台上,他穿着深蓝运动衬衫、白色裤子,佩戴着视窗的图标。他和列诺先互相挖苦开涮,列诺绘声绘色地说,比尔聪明?那是“盛名之下其实难副”!有一次他到比尔家去,发现录像机上的钟点还在数字“12”上闪烁——因为比尔根本不知道怎样摆弄!比尔则反唇相讥,做手势暗指列诺嘲弄说,视窗95是如此简单,连电视脱口秀主持人都知道怎么操作!在2500位特邀来宾的哄堂大笑中,列诺介绍视窗95。这些宾客中有来自三十多个国家的500名记者。他们都要跑来先睹为快:用了两年时间、写了1500万行代码而结成的这个果实究竟是什么样?与视窗95出台的同时,比尔也推出了自己的在线服务项目——微软网络服务(MicrosoftNetwork,简称MSN)。像其他那些因特网服务公司一样,使用者按月付费,然后就可以使用因特网的一些功能,如电子邮件、新闻、银行服务和网上聊天室。比尔为如何给自己的在线服务命名,绞尽脑汁,专门请了“命名顾问”来,最后决定叫这个名称:MSN——让人联想起一个像NBC那样的广播网。尽管视窗95销售成倍增长,但并没有多少人参加这个新的在线服务。第一战役没有迎来预期的成功,微软就一定会再做尝试。他们在一年之内重新设计了MSN,人们开始加入这个网上服务,不过,始终没有达到足够的会员人数来使微软能够从中获利。视窗95推出,已经算是大捷,也该喘口气了,比尔腾出一些时间去旅游。比尔夫妇和老盖茨、沃伦·巴菲特一起,到中国去了两周。在北京,比尔、梅琳达和沃伦·巴菲特一行受到了中国国家主席江泽民的接见,与江泽民一起合影。他们乘火车或坐船,四处参观游览。在巍峨的万里长城上,比尔试着放风筝,不过风向并不给面子。在游山玩水的空隙,他们玩桥牌消闲。永远放不下工作的比尔去看了一下微软公司驻北京办事处。他买了一个2.8米高的军士俑——出土文物秦兵马俑的复制品,带回去作东方之行的纪念。中国古老而神秘的文化使比尔浮想联翩,也许创造未来的人们,更能感受到历史的意蕴与责任。1998年6月底,微软公司总部开始发行操作系统又一个新版本——视窗98。尽管前一年亚洲金融风暴把许多国家和地区打得七零八落,但美国股市仍然呼啸着一升再升,微软也仍然成长势头甚猛。在这之前,微软程序是专门为商务个人电脑用户来设计的,而视窗98是第一个针对家庭个人电脑用户而设计的操作系统。比尔在会上讲了话,他预测,到2001年,全美国60%的家庭都会有个人电脑,50%家庭的电脑会与因特网相连,“个人电脑和因特网很快会成为生活必备的设施,就像汽车在今天的地位一样”。微软预计这个新产品将赚到33亿美元——此前上一代产品视窗95让微软至少赚了40亿美元。-18-
2018版高中语文人教版中外传记作品选读学案1999年3月,微软发布了IE5.0,这是网络浏览软件的改进版。一个星期之内,用户从因特网上下载这个软件高达100万份!正当盖茨的财富以几何级数往上长,这个信息业巨擘在市场上“横扫千军如卷席”时,来自各方的抨击指责也越来越激烈,巨大的阴影越来越浓地罩了下来。如日中天的微软,终于触犯了众怒。这不能简单地归结为出于人本性中的嫉妒、眼红,确切地说是因为微软在市场版图上大举扩张,向相关领域重兵出击,使得与其他对手的利益冲突愈加白热化,愈加引起反弹。盖茨没有想到,自己会成为美国政府的被告。微软从崭露头角之日起,就是法庭常客,但最让盖茨心力交瘁的,无疑就是最近三年多来这场大官司了:被告一方,是执美国乃至世界IT业牛耳的微软,原告一方,是美国联邦司法部和19个州政府的庞大阵容。对于大多数民众来说,案件的侦破过程引人入胜,案件的审理过程则往往索然无味,而那些充满着冗长费解的法律条文和经济理论的反垄断案件,就更是如此。不过,这场微软官司却是例外:这样级别的两军对垒,这样充满悬念的一波三折,要想不在信息产业、全球企业界乃至社会造成极大震动,要想不成为人们议论的焦点,也难。1998年、1999年、2000年,一连三年,全世界传媒年末评选的“全球信息产业十大新闻”中,美国司法部与微软这场“反垄断世纪官司”无不“荣”登榜首;2001年,这场官司说完没完的结局,又在新闻排行榜上独占鳌头。美国司法部对这家全球最大软件公司的诉讼,不管从哪个角度说,在美国反垄断历史上都写下了里程碑式的新一页。盖茨度过了梦魇和期待交缠的一千多个日日夜夜。但是不管怎样,盖茨和他的微软终于化险为夷,渡过了最大的难关。中国《环球》杂志在2001年度财富人物风云榜中,将比尔·盖茨也列入10个人之中。每个人有一个“最”字:海尔张瑞敏——“最酷的企业家”,联想投资柳传志——“最豁达的老总”,惠普的CEO卡莉·菲奥莉娜——“最妩媚的CEO”,美国在线—时代华纳公司董事会主席史蒂夫·凯斯——“最擅抓机会的传媒大亨”……比尔·盖茨的桂冠是“最有影响力的IT英雄”。《环球》杂志对他的简介写得颇见功力:比尔·盖茨又杀回来了,带着他一剑封喉的秘密武器:视窗XP。盖茨终于没有辜负他“不死金身”的美誉,司法部和19个州的联合摔打也没能伤他毫毛。这一年微软最终还是挺过了风浪,公司分解的担忧被抛在脑后。与此同时,盖茨立马推出了视窗XP,全球已经开始新一轮热卖。在纽约百老汇大街上为宣传视窗XP而搭建的舞台上,盖茨笑了,笑得让很多人心里发寒:难道除了微软,我们已经别无选择?发了大财之后干什么-18-
2018版高中语文人教版中外传记作品选读学案比尔·盖茨这位世界首富,当豪宅落成,私人图书馆竣工,他慢慢踱步,欣赏墙上的名画时,他会回忆起他20岁时做过的那个当百万富翁的梦吗?此时此刻他的心情,大概就像站在黄山的天都峰顶,俯瞰匍匐在脚下的玉屏楼吧。超越了自立谋生的需求之后,超越了致富发财的欲望之后,他也早已超越了他的那个梦。人是应该永远有梦的。旧的梦不论实现了,还是破灭了,都该酝酿新的梦。比尔·盖茨有了新的梦吗?山外有山,天外有天,又是什么样的梦,能够继续吸引他不畏艰险,去跋涉,去攀登?赚钱,继续赚钱,赚比现在多百倍千倍的钱?可是,有句西方俏皮话说得好:“100块钱,那是张嚓嚓响的票子;10亿块钱,那是一个1后面加九个0的数字!”钱挣到一定的数额之后,对于个人享受而言就没有太大意义了:就算挣到的家财能买下全世界的山珍海味,自己不也是只能一天三餐吗?就算拥有的钞票能买下全世界的广厦华屋,自己不也是只能躺在一张床上吗?何况就其性格本质而言,比尔·盖茨并不是一个贪图享受的人。他之所以拼命工作,苦心经营,挣到天文数字那么多的钱,并不是以追求声色犬马、纸醉金迷作为动力,也不是为了炫耀于世作为自我满足。确切地说,除了与软件打交道本身让他享受到思维与智慧的极大乐趣,他另一个动机,是想用挣钱,挣更多的钱,挣全世界最多的钱,来证明自己的本事。好,现在已经挣到全世界最多的钱了,自己的本事已经证明给世人看得清清楚楚了,从一个电脑软件程序开始,从一个创办企业的草图开始,建起了一个成功的公司;他还与他所爱的人结为伉俪,并且育有一双儿女……下一步呢?还有什么值得他去追求、去寻索?有,这就是花钱。花钱?花钱能被当成梦么?怎么花钱,不外乎消费和投资吧?——当然有些项目兼有消费和投资的功能。像比尔·盖茨买地皮,盖豪宅,收藏古董、艺术品,就说不清究竟算是消费还是投资。量入为出,人人都会。但笔者这里说的“花钱”,既非消费,也非投资。我说的,是捐献。美国民众有乐善好施的传统。美国的慈善经济,已经发展到了非常成熟的地步,有着相当庞大的规模。1998年,“独立机构”的收入总额为6214亿美元,其中私人捐赠为1174.4亿美元;70%的家庭捐赠过钱财,平均捐赠额为1075美元。另外,还有1.09亿人,相当于全体成年人口的56%做过各种性质的义工,其贡献,相当于900万名全职雇员,199亿工时,创造价值2250亿美元。美国半数以上的成年人积极参加各种社会公益活动,有过做志愿者的经历;许多大学生和研究生,把毕业前后做一段时间的志愿者、为慈善机构或其他非营利组织工作,看成是一种时尚、一种人生的必要修炼。笔者之一的孩子在上高中期间,整整一年,每个星期天到十公里远的一家老人院无偿工作7个小时,给老人铺床、喂饭、推轮椅散步。《华盛顿邮报》曾经报道过,1993年,也就是比尔·盖茨订婚的那一年,约8900万名美国人平均每周义务服务4.2个小时,民众总共捐出了190亿个小时参加志愿慈善工作,创造价值相当于1820亿美元。-18-
2018版高中语文人教版中外传记作品选读学案《华尔街日报》公布的一项调查显示,即使美国最后立法取法遗产税,仍有一半美国有钱人打算把自己至少一半的财产捐给社会,只留下一部分财产给子孙。比尔·盖茨的朋友、美国第二大富翁沃伦·巴菲特已经声明,他的子女将很难得到他的巨额财产,他说过:“那种以为只要投对娘胎便可一世衣食无忧的想法,损害了我心目中的公平观念。”另一位富翁、68岁的住宅装饰公司董事长伯纳德·马库斯说:“遗产对有些人来说可能是可怕的负担。如果我的孩子想成为富翁,他们必须靠自己努力。”他计划把自己的8亿多美元财产全部留给支持教育和残疾人事业的马库斯基金会。富翁们不希望自己的子孙成为无所事事的“富裕垃圾”!那么,被“剥夺”了巨额财产继承权的子女,又是如何看待这一问题呢?他们会怨恨父母吗?与世袭贵族传统深厚的欧洲国家不同,美国人更加崇尚独立创业,对遗产继承并不那么放在心上。在年轻人心目中,那些白手起家的高科技新贵,才是更值得推崇的传奇英雄。对父母回馈社会、捐献财产的心愿,他们表示敬佩和支持。不少人甚至还有一种“青胜于蓝”的竞赛心理呢:只要自己努力奋斗,难道不会和父母干得一样出色,甚至更为出色吗?真正的幸福来自于自己的成功,而不是现成的财富。可以说,捐赠(包括捐赠金钱和捐赠时间)似乎已成为美国每一个公民、企业和组织应尽的社会义务,成为他们对“责任”这个沉甸甸的词的共识。明白了比尔·盖茨是在这么一种社会环境中生存和成长起来的,我们就会明白,他的名声何以从“一毛不拔”这个极端变到了慷慨济人的另一个极端。主导美国的价值观念既然是崇尚成功、钦佩奋斗,他的戏剧性崛起自然就为人津津乐道,他在建筑豪宅、搜购名画方面的挥金如土,也为人啧啧称羡。至于比尔·盖茨那些平民化、个性化的言谈举止,难道不是更让人们感到发泄出一种挑战世俗的痛快么?比尔·盖茨从不炫耀自己的富有,不去招摇过市,引人注目。人们对社会名流有天生的好奇心,在记者们看来,他的一举一动都有新闻价值,想方设法、不分昼夜地去追踪去挖掘——当名人的代价,就是随时随地都可能被打扰。盖茨并不喜欢老是处在聚光灯下,不耐烦应付媒体的盘根究底。这一方面是因为羞怯,在众人注视下难免不自在;一方面是因为生性随便惯了,有意要保持什么形象,觉得累得慌;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是:盖茨认为和记者们谈话“实在是浪费时间”。比尔·盖茨时时感到与这个社会的格格不入。他生性羞涩,独自一人或与三两知己在浩瀚无际的虚拟世界遨游,才最放松自在,可现代科技如此复杂,要干出名堂,必须团队合作,他创办了企业,更不得不跟世界上各式各样的人发生千丝万缕的联系,甚至不得不在许多热闹场合唱主角,这些都是使他烦恼的事——他更愿意把自己看作是一个“知识工人”。比尔·盖茨要论日常生活习惯,算得上十分朴实:出差不坐头等舱,平时不开豪华车,常常身穿T恤衫,背一个双肩包,出现在微软帝国在世界上的某一个国家的总部,没有随员,也没有更多的行李。他的一位朋友雷伯恩回忆与他在街上偶遇时的情景说:“-18-
2018版高中语文人教版中外传记作品选读学案他哪像美国最阔的人呀,竟然没有随从,好像是闲逛一样,还对我说,‘喂,你好,我们一起去吃热狗吧!’”而这个社会,同样也时时感到比尔·盖茨的格格不入。论个人形象,枯燥乏味,电视屏幕中出现的他,举止毫无风度,眼镜片后面的目光冷峻,缺少温情,而且在成名之后的很长一段时间仍然孑然一身,身边连个让人眼睛一亮的女友也没有。报刊的卡通插图画家喜欢用漫画来夸张他那难看的眼镜、固执的头发、从不合身的衣服,商业记者连渲染带挖苦、添油加醋地铺陈他那怪模怪样的肢体语言和滑稽可笑、夹杂行话的演讲——如果我们相信这些媒体的描述,比尔·盖茨简直就是一个在生活中轻度弱智、冷冰冰的机器怪胎!盖茨喜欢辩论,辩论时候的言语,往好了说,是率直,往坏了说,是粗鲁,充满讥讽甚至带有侮辱性。他喜欢用“傻瓜”“疯子”之类的字眼,将对手和其他人贬得一钱不值。在他表达观点时,如果有人激怒他的话,他会暴跳如雷。对微软公司的大多数编程人员来说,和盖茨一起参加技术会议,就如同进行语言测试一样。据微软公司一位产品经理说:“当你和他一起参加会议时,他总是坐在那里晃来晃去,还不停地颠着腿。他是一位头脑清晰的思考家,但却容易感情用事……他向别人发起攻击,目的就是要战胜对方。勉强别人接受自己的观点是错误的,对此他却浑然不知。他很富有,也很幼稚。在控制性情方面,他从未成熟过。”面对舆论对比尔·盖茨如此矛盾的说法,笔者也一度陷入迷惘。怎么解释这些自相矛盾、格格不入的说法?仔细分析研究,笔者若有所悟。这些互相矛盾的说法,有些其实并不是真正的矛盾。例如,比尔·盖茨既不修边幅,又不惜巨资建设自己的安乐窝,貌似对立,其实都体现了他怎么高兴怎么来、不在乎社会习俗、随心所欲的个性。比尔·盖茨在年轻时可以对社会的种种舆论不屑一顾,用我行我素来对付,可人毕竟不是鸵鸟,一个人对社会背过身去,社会也会对这个人背过身去啊。在美国,人们虽然钦佩强者,但是“强者”的概念并非仅仅以成功作为准绳,“强者”的题中应有之义,还包括提携后进、扶助弱者。没有做到这一点,人们固然不可能将你从《财富》或《福布斯》杂志的世界富豪排行榜上拉下来,却有可能从心里的排行榜上将你除名。1994年在比尔·盖茨的生命中是悲喜交加的一年。这一年元旦,在夏威夷举办的结婚仪式上,比尔·盖茨和梅琳达终成连理。在举行婚礼的那一天,客人中有6位亿万富翁。新郎在拉奈岛包下了全部轿车、直升飞机和250间酒店客房。盖茨为梅琳达请来她最喜欢的歌星威利·尼尔逊,演唱了歌曲《亲爱的,如果你赢得了时间,那我就赢得了金钱》,气氛欢快热烈。但比尔·盖茨的母亲却在同一年不幸死于癌症。个人生活的巨大变动,使比尔·盖茨的精神和感情受到巨大冲击,他开始重新思索人生和周围的世界,许多他原来埋在如山的事务底下的事情,进入视野,许多原来似乎无足轻重、只能排在日程表末尾的事情冒升到了最前面的位置——这其中,就包括慈善事业。-18-
2018版高中语文人教版中外传记作品选读学案老盖茨说服比尔和梅琳达,应该建立一个基金会,有组织、有计划、有条理地开展慈善工作。梅琳达大力支持,这一次,比尔·盖茨欣然应诺。于是一个资金总额达9400万美元的基金会建立起来,比尔自任首席执行官,梅琳达任总裁,老盖茨和帕蒂·斯通西菲(PattyStonesifer)担任共同主席。要干就得干个名堂出来,虽然都是自家人,但基金会的运作却是非常正规的。他们定期开会,反复讨论。基金会最初的重点,是向学校和图书馆赠送电脑——比尔·盖茨真是三句话不离本行!但是这种举动,难免瓜田李下。果然有人讥讽他们这样做是“一箭双雕”,既图虚名,又谋实利,着眼点是在占领电脑软件市场。老盖茨不断建议,希望盖茨夫妇开阔视野,考虑其他可能性。新婚不久的比尔·盖茨和梅琳达,以盖茨母亲玛丽的名义,做了一项特别的贡献。1995年,在纪念她逝世一周年时,他们捐赠给华盛顿大学1000万美元,建立玛丽·盖茨奖学金。玛丽一向非常重视教育,这笔奖学金使很多大学本科生受益。比尔和梅琳达还捐献了100万美元给西雅图的福瑞德·哈金森(FredHutchison)癌症研究中心。1998年,正在比尔·盖茨面临官司,也陷入心灵的煎熬时,《纽约时报》星期日版上的一篇文章,又使他们夫妇受到深深触动。这篇文章运用数字和图表,勾勒出世界上的不同国家在收入、健康保健和平均寿命等方面的巨大差异。这种文章,以前也登过不少,但是这一次,对他们俩——首先是对梅琳达,随后对比尔·盖茨——却发生了奇妙的效应,可能是唤起了他们的非洲之行的切身体验了吧。文章说,在全球范围内,90%的疾病发生在贫困国家,但这些国家的人民,却只有10%的保健资源。梅琳达后来回忆道:“我记得,这是我和比尔第一次谈论,这些疾病对于孩子们是多么悲惨。我们问自己,我们能做些什么?”夫妇俩先是把文章寄给老盖茨,之后又去找他细细商量。比尔·盖茨激动地说:“爸爸,我们或许可以做些事来改变这种状况。”他们请求老盖茨帮助自己学习和掌握卫生保健方面的知识。从此,比尔·盖茨和梅琳达基金会的重点,开始转向卫生保健领域。以前那个一毛不拔的“吝啬鬼”,一反常态,开始大笔捐赠,可谓“挥金如土”了!1999年8月,英国《星期日泰晤士报》发表文章,披露老盖茨在接受采访时宣布,比尔·盖茨计划捐出他按照当时的计算所拥有的1000多亿美元的财产,而只留给他的孩子每人1000万美元,捐款主要用来帮助那些遭受艾滋病和疟疾困扰的病人。《星期日泰晤士报》援引老盖茨的话说:“我的儿子因为其财富受到很多不公正的偏见和批评,但是我很乐观,大量捐献已经证明了我们的慷慨。我们不在乎这些指责。”给每个孩子留下1000万,给穷困病人1000亿!?尽管给每个孩子留下的钱财数额,已经是让人咋舌的天文数字,但是毕竟只是他的全部财产的1/10000,而9999/10-18-
2018版高中语文人教版中外传记作品选读学案000都打算送出去!世界首富将要散尽家财?这一报道轰动全球,引起议论纷纷。没成想,随后不久,微软发言人尼尔森就在一份声明中说“盖茨夫妇将捐出他们所有财富”的说法,并非出自老盖茨之口,“盖茨夫妇曾表示希望将他们的大部分财富回馈社会,但并非如《星期日泰晤士报》的报道所述”。这份声明指出:“盖茨夫妇计划捐出他们大部分财富,但这是个一生的努力,不会立刻发生。他们曾在全球保健和学习等方面,做出过多次重大捐款,他们将会继续这样做。”我们难以确知《星期日泰晤士报》文章发表的背景内幕。不过,几年来我们所看到的是:虽然盖茨夫妇“现在”就捐出全部财富的说法并不真实,但他们确实正在“逐渐”捐出自己的大量财富。1999年,捐出50亿美元——那一年,他的财富总额是850亿美元,他捐出了1/17;2000年,捐出20亿美元;到2002年年初,盖茨夫妇基金会的基金总值已达242亿美元——盖茨夫妇成为世界上最慷慨的捐赠人。据盖茨夫妇基金会2000年财政年度报告,当年已支付的捐赠款为21.139亿美元,已批准的捐赠款为14.35亿美元,其中,全球保健项目,占48%,6.855亿美元;教育项目,占28%,3.985亿美元;图书馆和使用公共信息项目,占5%,6980万美元;太平洋沿岸西北地区的发展项目,占2%,2980万美元;另外,还有特别项目,占17%,2.514亿美元。“全球保健”,是盖茨夫妇基金会投入金钱和人力最多的项目,最能体现他们建立这样的基金会的初衷。盖茨夫妇指出:“我们全球保健项目的主要目标就是,减少在我们和发展中世界的生活方式之间存在的‘过分不平等’。”它基于这样的信念:非洲儿童的死亡具有的悲剧色彩并不亚于美洲儿童的死亡,生活在富裕国家的人们有责任去帮助贫困国家的人们。迄今为止,盖茨夫妇基金会在全球保健领域做出的主要成果有:努力降低贫困国家中母亲的死亡率——要知道,在贫困国家,母亲在怀孕和分娩时的死亡率是美国的200倍!在74个国家推广使用传统的儿童疫苗;向发展中国家介绍和促进新型疫苗的使用——在专利到期之前,药品的高价常常使他们望而却步;资助研制防治艾滋病和疟疾的有效疫苗,这两种可怕的疾病,每年使400万人死亡。比尔·盖茨把自己叫做“一份社会资源的管家”。在1994年,他公布了几项把自己的财富回馈社会的设想。“有效地花钱,与起初挣到这笔钱相比,几乎是同样困难。”比尔·盖茨有一次很感慨地说。如上所述,盖茨夫妇基金会的捐赠要讲“效益”,并不是无条件的。基金会把受益者当做“生意合伙人”(businesspartners)看待,一个最经常的做法是:要求有关政府或非营利机构拿出同样或更多的捐赠;在向一个新的申请者提供捐助之前,他们要求对方证明自己将来能够自立,并且监督其工作,要求受益人达到既定的目标,否则免谈,或者得不到进一步捐赠。斯通西菲说过一句话:“我们不是来喂养一台机器,我们在这里的作用是催化剂。”-18-
2018版高中语文人教版中外传记作品选读学案美国《财富》杂志在评选20世纪的“世纪企业家”时,从数以万计的成功人士中遴选出四位候选人:亨利·福特(1863-1946),小艾尔弗雷德·斯隆(AlfredP.SloanJr.,1876-1966),小托马斯·沃森(ThomasJ.WatsonJr.,1914-1993),比尔·盖茨。虽然“20世纪企业家”这一桂冠最终戴到亨利·福特的头上,但进入这个顶尖候选的名单,已经是千万里挑一。《财富》杂志给“落选”的盖茨以高度评价,特别指出,尽管他现在是世界上最富有的人,“但事实上,盖茨根本就没有掉进钱眼里不能自拔。他已经说了,他打算把自己的财富赠送给世人。他已经有了一个良好的开端,他捐助了170亿美元(当时的数字——引者注)的‘比尔与梅琳达·盖茨基金会’,不仅是全美实力最雄厚的基金会,也使全世界所有基金会望尘莫及。当然,干这样一番非凡的慈善事业,只有在微软和盖茨创造了惊人的财富之后才成为可能。‘怪人’盖茨,‘大笑星’盖茨,‘亿亿富翁’盖茨,他们都是同一个人,而他是20世纪最优秀的人物之一”。信息不仅改变了比尔·盖茨个人的命运,也改变了世界未来的面貌。比尔·盖茨,他创立、率领微软在过去的岁月里迎接挑战,屡创奇迹,又倾其全力建立起规模空前的慈善事业,回馈社会,他在这两方面都刷新了人类有史以来的纪录。未来的人们在回顾20世纪时,历史学家会毫不迟疑地将比尔·盖茨列为最有影响力的人物之一。比尔·盖茨,还有漫长的人生道路,正与他的夫人携手前行。等候他们的,不仅仅是聚光灯和鲜花,更多的是莫测的荆棘和坎坷。他的命运还会发生什么样的转折?他的心灵还会发生什么样的裂变?他还会有什么样的大手笔?比尔·盖茨当然不是上帝,不是救世主,他的行为或许也不可能使这个社会妙手回春。但是他却昭示人们,一个人,能够干出多大的事业,能够攀登到多高的山峰。(节选自莫克、李群《比尔·盖茨新传奇》,中国青年出版社2004年版,有删节)-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