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8和9的认识》说课稿 一、教材分析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人教版)一年级上册,把8和9的认识放在同一节课中完成,编排与前面6和7的认识基本上一样,只是要求更高。教材中提供给学生数数的资源虽不如6和7明显,却更丰富。提供给学生数数的对象是以“热爱自然,保护环境”为主题的生动画面,其内容有人、花、树、花盆、蝴蝶、黑板上的字等。画面除数数外,还体现了环保教育的主题。8和9的序数意义仍是采取6和7的编排方法,不同的是让学生更具体地感受几和第几的意义的不同。 基于以上分析,确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1.体会8和9的基数的含义。 2.了解8和9在自然数中的排列顺序,会比较0~9各数的大小,知道8和9的序数含义。 3.培养学生初步的收集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 4.结合8和9的学习,向学生渗透环保教育和劳动教育。 教学重点、难点:学会比较0—9各数的大小。 二、教法和学法 很显然,在教法和学法上要注意以下几点: 1、动手操作学习。“儿童的智慧在手指尖上”通过让学生动手操作,注意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各种感官协同活动,做到在观察中思维,在思维中操作,概念的形成由具体到抽象,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2.合作学习。师生合作、生生合作贯穿教学全过程,注意学生之间的信息交流,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团队精神,营造平等、互助的学习氛围。 为了实现预定的教学目标,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我设计了以下的教学环节。 三、学生分析 低年级学生敢想、敢说、敢问,思维活跃,好奇心强,渴望动手参与的愿望强烈,教学过程中要注意让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过程中来,加强学生对数学的兴趣。 四、教学流程
(一)联系生活,谈话引入。 利用书上的主题图,引入8和9的认识,激发学生对美好生活的热爱情感和培养学生对城市环保的责任感。 (二)教学8和9的基数含义。 1.教学主题画。教师引导学生看一看图上有什么,它们的数量各是多少?主题图为师生提供了数量8和9的物体有: (1)校园两旁有8棵树。(2)花坛里有8朵花。 (3)黑板上有8个字:热爱自然,保护环境。 (4)黑板下摆放着9盆花。 (5)有8个同学和一位老师在花坛旁劳动。 (6)有9只蝴蝶在花坛上飞舞。 学生数以上“8”和“9”的物体时,开始是凌乱的、无序的,教师小结时,应引导他们按一定的方位、按一定的顺序来数,如从上到下,从外到里,从大到小,等等。 蝴蝶只数难数一些,可以让学生在小组内互相数一数,然后教师再引导学生按一定顺序(如从上到下)数一遍,每数一只,就做一个记号。 2.展示课前每人收集的数量是8和9的物体的作业。 拿出课前收集的关于8和9的数据,先在小组内向同伴们交流;然后每组推选出一份在全班展评。最后全班同学都把自己收集的数据张贴在教室四周并自由交流、评议。 【让学生自己动手收集信息,处理信息,感受8和9的数的意义,形成良好的数感,同时培养了实践操作能力。 3.摆学具。 从学具中数出8个圆、9个三角形摆两个图形,喜欢摆什么图形就摆什么图形。 (三)教学8和9的顺序。 1.课件出示计数器,教师逐一拨珠,让学生数。当拨到第8颗、第9颗算珠时,算珠闪动变颜色。并问学生:7颗算珠再拨一颗是几颗?8颗算珠再拨一颗是几颗? 2.课件出示直尺图: 教师将教材中直尺图里的括号作了一些调整,让学生通过填空,熟记0~9各数的顺序。填好后再让学生顺着数一遍,倒着数一遍。最后可以让小组内的学生看着直尺上的数,提几个问题,让学生互问互答。 (四)教学比较7、8、9的大小。
1.出示点子图: 先让学生数出这三幅点子图的点子数,然后让学生说说快速数出点子数的方法。 【引导学生观察,每幅点子图左边都有5个点子,只要看右边的点子数就能很快地数出每幅图的点子数。】 2.比较7、8、9的大小。 请学生从这三个数中随便选择两个,用以前学过的符号来表示它们的大小。学生的答案有以下6种: 7<88<97<98>79>89>7 3.用“>”、“<”号写出两个数之间的大小关系。 让学生在书上填空,注意提醒学生书写要整洁、美观。 【在比较7、8、9这3个数大小时,没有像教材中那样直接呈现,而是让学生任意选择两个数来比较大小,给学生提供了较大的思维空间。】 (五)教学8和9的序数含义。 1.做改编题(给每个学生发一张练习纸)。 左数第8盆开了()朵花。 开了8朵花的是第()盆。 给左边的8个花盆涂上红色。 给从左数的第9个花盆涂上绿色。 【教材提供的这部分内容过于简单,而在认识6和7的序数意义时,有一部分学生对几和第几的感受有些模糊,所以将这部分内容作了些调整,设计了将8和9的基数、序数含义揉合在一起的练习,学生通过练习,弄清8和9的序数含义,又将它与基数含义区分开来,并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得到不同的发展。】 2.把做好了的练习放到实物展示台上展示,讲评。对完成好作业的学生,教师给予鼓励。 (六)小结。 这节课你知道了什么?你有什么感受?你对自己在这节课的表现满意吗? (要求学生把调查实践作业和课堂上得到的奖励,课后收录到成长记录袋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