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数学下册《十几减9》教学反思二 新人教版
加入VIP免费下载

一年级数学下册《十几减9》教学反思二 新人教版

ID:984951

大小:32.5 KB

页数:3页

时间:2022-03-18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十几减9》《十几减9》 《十几减几》这一课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一年级下册内容,它是在学生学习了十几减9的基础上进行的,我在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和经验上,通过“小猫钓鱼”这条情景主线把计算教学的内容有机地融为一体,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问题解决的活动过程,发展学生的个性思维。 讲完这节课有以下感受:     1.上课开始以学生熟悉的“小猫钓鱼”的故事引入,让学生感受数学来源于生活,是与生活有密切联系的,同时学生自己提出数学问题并解决问题,培养问题意识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并适时对学生进行了思想教育。     2.本课的学习,学生已经有了十几减9的退位减法这一知识基础,通过独立思考与合作探究,学生能将减9的计算方法迁移到十几减8、7……的计算上来。因此课堂上放手让学生自己探究。     3.在课堂上,通过独立思考与合作探究,在反馈计算方法时,出现了许多好方法,在备课时预设的方法都出来了。学习减9时,学生喜欢用哪种方法就用哪种方法,没有进行方法的择优。在本课中,我让学生将这几种方法进行了比较,发现这几种方法都是好方法。因此,在本课中,我还是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能理解的方法进行计算。同时对一些学有余力的学生,让他们能用多种方法来算同一道题,以此来感受几种方法之间不同的思考与转化的思想。同时也让这些学生有一些挑战,而不至于总停留在原来的水平上。 4.课后的练习创设了“智慧屋”,把各种练习题安排在里面,形式多样,以课件来演示,学生非常感兴趣,都争先恐后的来回答问题。    5.算法多样化。 新课标提倡算法多样化,其实包括“多样化”和“优化”两方面的内涵。我认为,“十几减几”这一内容,从知识层面来说,是学生今后学习“百以内减法”、“多位数减法”的基础。但从技能层面来说,学生口算时所运用的几种算法(如“破十减”、“想加算减”、“连续减”“找规律减”等),没有优劣之分,因为当学生对“20以内”的退位减法熟悉以后,便如同“乘法口诀”一样,将成为一种“数字性事实”运用到今后的减法运算中,常常采用提取记忆的方式即可。因此,这节课在对算法的要求上,允许学生用不同的方法,我也就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多次关注用自己的方法,加深对自己原有口算的理解,最终强化根据算式的特点或自身经验选择得来的方法。    6.加强练习,增强运算技能。 在新课程背景下,运算技能的提高仍然是计算课的一个重要目标。只不过是教师要注意训练的形式,“应减少单纯和程式化的技能性训练”。这节课中,我设计了“你能做几题就做几题”、“同桌相互出题计算”、“游戏中计算”等形式的练习,既加强了训练,又不失趣味性。特别是最后一个练习“计算出结果,跟着相应的导游出游”,既能使全班学生参与,又使整堂课在一种活泼、生动的气氛中结束。   这节减法课,尽管有十几减9的计算学习作为基础,但十几减几对于一年级的学生还说要达到熟练计算的要求,难度很大。这次联系情境问题动手操作,尝试计算,使学生体会到计算源于问题的解决,而不是孤立存在的。这是《数学课程标准》中“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理念的体现。这次创设的操作情境,让学生经历了“13-5=8”的算理,在操作的过程中,让学生进一步巩固了“破十法”,“想加算减”,“连减”,“点数”的不同计算方法。学生在争当小老师的过程中,在操作实践中让学生有意识的对算法进行了对比和选择。在教学时,不仅提倡算法多样化,而且又引导学生在众多的算法中选择适合自己的方法,使之善于学习,乐于学习,乐于探索,进而通过教师带有鼓励性的评价,学生之间的赞赏,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十几减9》 随手在黑板上画了一些圈,问孩子们:“谁已经数出来了,这有多少圈?”由于一些客观原因,我们教室的多媒体还没到位,随手改编主题图是常有的事,我觉得,这样的原始方法未尝不是一种好方法。        “17。”已经有小朋友数出来了。后来在6班上课的时候,画前就提醒小朋友——看谁能在老师画完后告诉大家这有多少圈。因为个数比较多,待孩子们准确地数出来,还是耗费了一些时间(圈小数量多,因此比较模糊)。        “看,老师做了一件什么事情?”      “圈掉了一些圈。”      “那谁能看着图来列一个算式呢?”(在这环节其实可以请孩子看着图和老师的操作过程先提一个数学问题,然后再请孩子们列式。因为孩子们较列式而言,提数学问题更困难。)      杰高高举起了小手。要知道,这一小小的举措,说明他已经开始投入到数学课堂上来了,这可是一个难得的好机会。就请他了。      “17-9=8”      嘿,只请他列式,他倒好,都已经算出来了。既然能算结果了,就请他说说是怎么算出来的。     “17-9就等于8”这是杰比较“杰出”的回答。      17-9本来就等于8嘛,倪老师你也真是的,这有什么好问的呢?其实不仅仅是杰,很多的孩子都是这么想的。对他们而言,算出这样一个得数并不难,因为他们的提前教育已经比《三字经》背得更熟练了。现在无非是速度的问题,当然还有一个准确率的问题。      计算教学不就是教会孩子们计算吗,而且现在连杰都能这么快速地计算出来,为什么非刨根问底不可呢?那么今天的新课就到此结束了吧!总是觉得自己的课堂效率低,课堂作业无法在课堂上及时地完成,现在结束新课进行练习,那么准能高效地完成任务了。当时那一刻,我真的产生了这样的念头。最近因为一些杂事,这样的怪念头经常会出现在脑海中。不过我庆幸自己还是理智的,势不罢休的倔脾气还是让我请其他孩子来回答。“是因为9+8=17。”雨菲,一个小巧可爱的小女孩回答道。孩子们还是养成不了说完整话的习惯,我帮着孩子把“所以……”给接了上去。      “谁听到刚才雨菲说她是怎么想的?”我又“装耳背”请了几个孩子回答。“是啊,我们学过了9加几的加法,可以通过加法来算这个减法,这样的方法,我们把它叫做‘想加算减’法。”我把这种方法的名字板书了下来。自这两个班接手以来,我好像已经教给了他们不少的数学方法了:头尾相连法、标序法、代入法、假设法……其实真正能完全记住这些方法的名称的孩子没几个,事实上,就目前阶段而言,孩子们也的确无须达成这样的目标任务。但是,他们应该有所了解,在不断地渗透中吸收,真正理解并能熟练地运用这些数学方法来解决数学问题。      “除了这种方法以外,谁还有别的方法呢?”(后来发现自己犯了一个错误,在这种方法讲解完后,应该运用这种方法进行小练,巩固方法。后来在6班加以了改进。)动作总是比别人慢一拍的诗举起了小手。我总是喜欢请这样的孩子来回答问题,其实这也是课堂效率低的原因,因为他们的回答往往需要我们等待。不过今天诗的回答却很精彩。      “10-9=1,7+1=8。”      “等等,10哪来的?这儿只有17啊?”   ;“就是那个1。”诗其自己其实真的已经理解了,可是性急的我还是帮着补充了:“是十位上的1吗?”      “是的。”      “那这个7又是从哪来的呢?”      “是从17里面分出来的,17可以分成10和7。”      之后我又完整地把诗说的方法复述了一遍(如果由孩子来复述效果肯定更佳),然后说:“为了计算方便,变成一个我们熟悉的减法,我们可以先拆出十,和原来学加法时凑成十正好相反。这种方法我们把它叫作拆十法。”这个方法一般在用的方法比较少,而且理解起来比较麻烦,于是我借助图,又解释了  一遍(丁杭樱老师非常提倡在低年级利用图画来帮助理解,最后孩子们将图藏在大脑中,需要用的时候呈现模式)。      “还有别方法吗?”      “我可以用分一分来做。先把17分成10和7,再算10-9=1,1+7=8。其实,孩子的这一方法就是拆十法,但是她给自己的方法取名“分一分”或许更能帮助理解,并没有否认。      在巩固练习时,我要求孩子们将想法写下来,之后的所有练习都可以省略不写。今天课堂比较紧凑,有一半的孩子在课堂完成了《课堂作业》。发现孩子们真的长大了,不需要解释每个习题如何来做,这也是今天的课堂时间比较充裕的一个重要原因。利用孩子们做课堂作业的时间,我把他们在书上完成的作业进行了面批。真正存在计算错误的有3个孩子,其他有一些孩子在写想法的过程中出现了一些小问题,一一面对面进行了讲解。从课堂作业的反馈情况来看,5班的错误率还是比6班高,诗还是最后一个交作业本,不过是全对的。这和在给6班孩子发的一个信息有密切关系——从今天开始,作业得笑脸可以在统计图上涂一格;如果还有一个“好”字,那么孩子再涂一格。      “哦!”       谁说孩子是不上进的呢?孩子们谁也不甘心落后啊!惊喜:金涛并非最后一个上缴,而且全对。为鼓励他,我决定给他涂两格,虽然他的字真的比较“魁”。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